花锚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直立,高20-70厘米。根具分枝、黄色或褐色。茎近四棱形,具细条棱,从基部起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3厘米,宽0.5-0.8厘米,先端圆或钝尖,基部楔形、渐狭呈宽扁的叶柄,柄长1-1.5厘米,通常早枯萎;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时粗糙密生乳突,叶片上面幼时常密生乳突,后脱落,叶脉3条,在下面沿脉疏生短硬毛,无柄或具极短而宽扁的叶柄,柄长1-3毫米,两边疏被短硬毛。
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花梗长0.5-3厘米;花4数,直径1.1-1.4厘米;花萼裂片狭三角状披针形,长5-8毫米,宽1-1.5毫米,先端渐尖,具1脉,两边及脉粗糙,被短硬毛;花冠黄色、钟形,冠筒长4-5毫米,裂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7毫米,宽3-5毫米,先端具小尖头,距长4-6毫米;雄蕊内藏,花丝长2-3毫米,花药近圆形,直径约0.8毫米;子房纺锤形,长约6毫米,无花柱,柱头2裂,外卷。蒴果卵圆形、淡褐色,长11-13毫米,顶端2瓣开裂;种子褐色,椭圆形或近圆形,长1-1.4毫米,宽或直径约1毫米。花果期7-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以及加拿大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00-175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及林缘。花锚一般以伴生植物出现在植物群落中,也常有小片分布。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随生境不同便会较大,以湿中生或中生植物为主。花锚主要生长于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环境中,土壤为壤土或灌丛草甸土,有机质含量较高。具有耐寒特性,-10℃低温中能生长。
繁殖方法
采种:花锚的种子采收期为7-8月,采收地上部分,晒干,取种贮藏。
播前:播种地提前翻土,晒干杂草,灌水,湿度适宜时均匀播撒种子,表土翻整30厘米左右即可。播种前先施基肥,整地。播种前应在25-30℃水中泡24小时,出苗率达95%。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约10天左右能够发芽,20天左右出苗。
播种:条播或散播均可,亩播种宽为2.5厘米,播深1厘米,露天栽培。条播方式,行距15-20厘米,畦面宽100厘米,高10厘米,畦间作业道宽为30厘米,再进行条播。两年后采药。
栽培技术
湿度:花锚植物对水分条件有一定要求,苗期植物的抗旱性差,而第二年随着植株的生长,植物的抗旱性增加。
管理:花锚在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并中耕除草,必要时进行表面喷水。苗长出5厘米左右时,需灌一次足量的水,尤其在5-6月的天气炎热期多灌水,防治晒干幼苗。8月叶盛花开,色泽光亮,说明全株吸水能力强,长势良好,如性味俱全。采收地上部分。
病虫防治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莫沙必利
下一篇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