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通常通过淀粉酶催化水解织物上的淀粉浆料,由于淀粉酶的高效性及专一性,酶退浆的退浆率高,退浆快,污染少,产品比酸法、碱法更柔软,且不损伤纤维淀粉酶的种类很多,据织物不同,设备组不同,工艺流程也不同,前所用的退浆法有浸法、堆置法、卷染法、连续洗等,由于淀粉酶退浆机械作用小,水的用量少,可以在低温条件下达到退浆效果,具有鲜明的环保特色。amylase,Amy......
目录

简介

淀粉酶

amylase,Amy,AMS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原等α-1,4-葡聚糖,水解α-1,4-糖苷键的酶。据酶水解产物异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α-淀粉酶(EC3.2.1.1.)与β-淀粉酶(EC3.2.1.2.)。

淀粉酶广泛分布

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山萮菜)及微生物。微生物的酶几乎都是分泌性的。此酶以Ca2+为必需因子并作为稳定因子和激活因子,也有部分淀粉酶为非Ca2+依赖型。淀粉酶既作用于直链淀粉,亦作用于支链淀粉,无差地随机切断糖链部的α-1,4-链。因此,其特征是起底物溶液粘度的急剧下降和碘反应的消失,最终产物在分解直链淀粉时以葡萄糖为,此外,还有少量麦三糖及麦糖,其中真菌a-淀粉酶水解淀粉的终产物要以麦糖为且不含大分子极限糊,在业和麦糖制造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另一面在分解支链淀粉时,除麦糖、葡萄糖、麦三糖外,还生成分支部分具有α-1,6-键的α-极限糊(又称α-糊)。一般分解限度以葡萄糖为准是35-50%,但在细菌的淀粉酶中,亦有呈现高达70%分解限度的(最终游离出葡萄糖);

淀粉酶广泛分布

与α-淀粉酶的不同点在于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次以麦糖为单位切断α-1,4-葡聚糖链。要见于高等植物中(大麦小麦甘薯、大豆等),但也有报告在细菌、牛乳、霉菌中存在。对于像直链淀粉那样没有分支的底物能完全分解得到麦糖和少量的葡萄糖。作用于支链淀粉或葡聚糖的时候,切断至α-1,6-键的前面反应就停止了,因此生成分子量比较大的极限糊。从上述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作用式,分提出α-1,4-葡聚糖-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 4-glucanohydrolase)和 α-1, 4-葡聚糖-麦糖水解酶(α-1,4-glucan maltohydrolase)的称等而被使用。

淀粉酶

葡萄淀粉酶,糖化酶,编号E.C.3.2.1.3

γ-淀粉酶(γ-amylase)是外切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端依次切割α(1→4)链糖苷键和α(1→6)链糖苷键,逐个切下葡萄糖残基,与β-淀粉酶类似,水解产生的游离半缩醛羟基发生转位作用,释放β-葡萄糖。无论作用于直链淀粉还是支链淀粉,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淀粉酶

淀粉-1,6-葡萄糖苷酶,编号E.C.3.2.1.33

动物、植物、微生物都产生异淀粉酶。来源不同,称也不同,如:支酶、Q酶、R酶、普鲁蓝酶、茁霉多糖酶等。

水解支链淀粉或糖原的α-1,6-糖苷键,生成长短不一的直链淀粉(糊)。

要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菌种有酵母、细菌、放线菌。

主要用途

用作果汁加工中的淀粉分解和提高过滤速度以及蔬菜加工、糖浆制造、葡萄糖等加工制造。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腺肿起的导管阻塞、脓肿腺损伤、肠梗阻溃疡穿孔、腮腺炎、腹膜炎、道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消化性溃疡穿孔、功能衰竭或功能不全、输卵管炎、创伤休克、大手术后、肺炎肺癌、急性中毒吗啡注射后,以及避孕药、磺胺、噻嗪类利尿鸦片类药物(可待因吗啡)。麻醉止痛等。

减低

见于硬化炎、肝癌、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等。

淀粉酶腺以活性状态排入消化道,是最重要的水解碳水化物的酶,和唾液腺分泌的淀粉酶一样都属于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对分支上的α-1,6糖苷键无作用,故又称淀粉切酶,其作用的最适pH为6.9,可通过小球滤过,是唯一能在正常时于尿中出现的浆酶。

人体的其他组织卵巢输卵管睾丸液、乳腺等的提取物中都发现有淀粉酶活性;液、尿液、乳液中也含淀粉酶淀粉酶要来自腺、唾液腺,尿液中淀粉酶则来自于液。

测定淀粉酶同工酶时,发现有两个要的同工酶区带及数个次要区带。两个要区带中的一个和腺的提纯物或分泌物电泳的位置相同,因此命为P-同工酶;另一个和唾液腺提纯物或唾液电泳在同一位置,因此命为S-同工酶。测定淀粉酶同工酶有助于对腺疾病的鉴诊断。

参考值:限定性底物法:

淀粉酶220U/L(37℃)

尿淀粉酶1200U/L(37℃)

P同工酶清115U/L

尿800U/L

新生儿淀粉酶约为成年人的18%,要为S-型,到5岁时达成人水平;在一岁测不出清P-型淀粉酶,以后缓慢上升,在10~15岁时达成人水平。

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测定是腺疾病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法,当罹患腺疾病,或有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时都可起其活性升高或降低,有助于腺疾病的诊断。尿淀粉酶水平波动较大,所以用淀粉酶检测为好,或两者同时测定。淀粉酶活性变化亦可见于某些非腺疾患,因此在必要时测定淀粉酶同工酶具有其鉴诊断意义。

淀粉酶升高

最多见于急性腺炎,是急性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在发病后6~12h活性始升高,24h达峰值,48小时始下降,3~5天后恢复正常。淀粉酶活性升高的程度虽然并不一定和腺损伤程度相,但其升高的程度越大,患急性腺炎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虽然还都用淀粉酶作为急性腺炎诊断的首选指标,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都还不够高。当怀疑急性腺炎时,应对患者清和尿淀粉酶活性连续作动态观察,还可结临床情况及其他试验,如脂肪酶、蛋白酶等测定共同分析,作出诊断。

淀粉酶测定对监测急性腺炎的并发症如腺假性囊肿脓肿亦有价值,此种时候淀粉酶活性多持续升高。重症急性腺炎时可以胸腔积液或/和腔积液,积液中的淀粉酶活性甚至可高于淀粉酶活性100倍以上。

急性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其他症也可以淀粉酶活性升高。所以当怀疑急腺炎时,除应连续监测淀粉酶外,还应结临床情况及其他试验,如脂肪酶、蛋白酶等测定结果共同分析,作出诊断。

慢性腺炎淀粉酶活性可轻度升高或降低,但没有很大的诊断意义。腺癌早期淀粉酶活性可见升高。

淀粉酶活性中度或轻度升高还可见于一些非腺疾病,如腮腺炎、急性部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上部手术后、机械性肠梗阻肠系膜管病变、道梗阻及急性胆囊炎等)、服用镇痛中毒功能不良及巨淀粉酶血症等情况,应加以注意。

液中淀粉酶能被小球滤过,所以任何原因起的淀粉酶升高时,都会使尿中淀粉酶排出量增加,尤以急性腺炎时为多见。

淀粉酶同工酶

淀粉酶除来源于腺外,还来源于唾液腺及许多其他组织,所以在淀粉酶活性升高时,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疾病的鉴诊断。P-同工酶升高或降低时,说明可能有腺疾患;S-同工酶的变化可能是源于唾液腺或其他组织。当淀粉酶活性升高而又诊断不清时,应进一步测定同工酶以助鉴诊断。有许多法可以测定同工酶,琼酯糖和纤膜电泳法都是比较常用的法。

淀粉酶的测定结果受法的影响较大,不同法参考值亦有所不同,临床所用法也较多,因此必须了解所用测定法和其参考值,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关资料

淀粉酶导致嘴唇干燥有些人为了滋润,喜欢用头去舔,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坏习惯,因为舔只能带来短暂的湿润,当这些部水分发时会带走嘴部更多的水分,使你的陷入“干—舔—更干—再舔”的恶性环中,结果是越舔越痛,越舔越裂。同时唾液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一吹,水分发了,带走热量,使部温度更低,淀粉酶就粘在上,会起深部结缔组织的收缩,粘膜发皱,因而干得更厉害。严重者还会感染、肿胀,造成痛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维酶素

下一篇 胃肠解痉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