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踝部急性韧带损伤

部急性韧带损伤(acuteinjuryofligamentofankle),关节扭伤较之关节位更为多见,关节尤其是如此 但关节韧带的一般性损伤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实际发病数倍于来就诊的患者韧带损伤分为部分断裂和完全性断裂两类前者称为关节扭伤或捩伤,后者可发生关节位或半位三角韧带、下胫腓全部韧带或部分间膜同时损伤时可出现下胫腓分离和向外位。临床上以外的腓韧带损伤和下胫......
目录

病因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肉拉伤均可致伤。

发病机制

造成关节急性韧带损伤的暴力大致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肉拉力等3种,其中以间接暴力为多为在高低不平路面或上下楼梯时不慎失,足部处于极度屈位,使外侧副韧带过度牵拉而起损伤。轻者使胫腓下韧带部分断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并发关节位和全位,或因关节远端超限外翻、外旋直接造成和(或)下胫腓韧带损伤,此类损伤大多与和(或)外骨折并存。

病理生理

关节关节纤维层增厚韧带要有三组:

1、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是关节最坚强的韧带要功能是防止关节外翻,起自,呈扇形向下,分束止于足舟跟骨纤维走向及止点的不同的又分为舟胫韧带韧带,跟胫韧带胫后韧带

2、外侧副韧带:起自外,分三束分止于前外侧,外侧或,故又称为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腓后韧带,是部最薄弱的韧带

3、下胫腓韧带:又称胫腓横韧带,有两条分于胫腓骨下端的前和后将将故、腓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加深的前、后,稳定关节。若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关节不稳定,若外侧副韧带损伤,将出现关节向不稳定。

临床表现

1、外韧带损伤:外韧带包括腓韧带腓跟韧带及腓韧带,如前所述,外腓骨小头较长1cm左右,扭伤时,很容易造成翻位损伤,加之外侧韧带相对薄弱所以临床上多见外侧韧带损伤。在外伤时的瞬间视足的屈伸位置不同3组韧带的受累亦不相同。如屈时以腓韧带损伤为多伸时则为腓韧带损伤而中间位时以腓跟韧带损伤多见。

(1)、腓韧带:足在正常承重时,腓韧带的长 轴走向一致;当屈时,其走向与胫纵轴一致并变得紧张此时如受到翻应力时,腓韧带即产生撕裂与完全性断裂。

(2)、腓跟韧带:当关节处于屈,如翻的应力进一步增加时除产生腓韧带损伤外,还可以使腓跟韧带损伤。如果关节处于中立位当关节极度翻位时则首先可产生腓跟韧带的损伤腓跟韧带为外韧带中的结构,较为坚韧,当关节处功能位时,起限制翻的作用,因而一旦断裂则关节外侧间隙增宽。

(3)、腓韧带:为外韧带中最强的一束,要限制关节的过度伸。腓韧带损伤要因足超限翻所致

2、韧带损伤韧带三角韧带,亦分为3束前为胫韧带,中为胫跟韧带和后的胫韧带。此韧带分为深浅两层十分坚韧不易断裂。要功能是限制关节外翻及过度外旋。大多数情况下韧带损伤由外翻或外旋暴力所致此种外力通常和(或)外骨折。但如果暴力来得十分突然,亦可起三角韧带断裂。其中单纯韧带断裂者少见多并发有外骨折和(或)下胫腓关节分离。

3、下胫腓韧带损伤下胫腓韧带位于下胫腓关节处,其韧带分为3部分: ①前胫腓韧带:起自胫,斜向外上,于腓骨为止。②胫腓骨韧带:自胫下端外侧至腓骨下端侧,实际上为间膜的延续,最为坚强。③后胫腓韧带:从胫下端后侧至腓骨下端侧。下胫腓韧带损伤要因外翻及外旋暴力直接造成临床上并非少见但易漏诊;并三角韧带断裂(伴或不伴外骨折)的下胫腓韧带损伤,一般是三角韧带先断裂,以致下胫腓韧带的张应力突然增加,一旦超过其最大限度,则起断裂。

4、症状关节急性韧带损伤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上可发现患者的外前下肿胀和疼痛、局部出现压痛、皮下产生瘀斑,关节活动受限及跛等。将足被动屈并翻时疼痛加重而伸和外翻时可使疼痛减轻。当其完全断裂时关节处于屈位时可使产生向前的位移韧带损伤除有下区域疼痛、肿胀皮下淤青紫足运动受限外,管可有肿胀;下胫腓韧带损伤时症状与上述相似但其疼痛、肿胀均在关节而不在侧面

5、体征外韧带损伤时,检查局部有明显压痛以外韧带处最为明显,且多较局限易与外骨折相区韧带损伤压痛多在下部三角韧带附着处;下胫腓韧带损伤压痛在关节

6、特殊检查外韧带损伤时,足被动翻受伤的韧带被牵拉而疼痛加剧强翻患足则外韧带断裂处凹陷增大;韧带损伤,强外翻患足疼痛加剧并可能出现韧带断裂处凹陷,固定小腿前后推动足跟可有侧活动范围增大现象;下胫腓韧带损伤时握住足跟作侧向或旋转运动,可发现活动范围增大

检查

图片

1、影像检查在拍摄正侧位X线时小腿应旋20°, 使关节横轴平于X线盒(图1),这样使整个关节间隙等宽,胫之软也都平(A)。从胫下端软与外的软下线状影的连续对线系出现台阶可以辨认出腓骨的轻微短缩也可观察到外移以及外侧间隙增宽(B)。外韧带损伤时常规上仅见局部组织肿胀影如果要使诊断进一步明确可局麻后再作翻应力位拍并与健侧对比。正常胫翻角为5°~10°(胫关节面与关节面作翻时的角度)如此角大于健侧1倍,表示腓韧带断裂;大于2~3倍,则为腓韧带和腓跟韧带撕裂;大于5倍,则为外韧带完全断裂此时多腓骨远端骨折(C)。侧位前后应力像上位(D),当腓韧带损伤后出现向前半位像(E)。

韧带断裂时可在局麻下拍关节外翻应力检查,部分可显 示胫腓下关节分离征。

下胫腓韧带损伤时应作双对比拍,观测双侧胫腓下关节之间;必要时局麻后应力位拍即分关节置于外翻、外旋翻及正常位拍,如显示胫腓骨分离,无论腓骨有无骨折,则表示三束韧带全部断裂;如腓骨下端在外展位时不外展,仅显示旋转,则表明后胫腓韧带未断裂,也可单将关节翻拍若见到胫腓骨间隙增大超过3mm,则说明下胫腓韧带损伤显示关节位。

2、特殊检查关节穿刺造影:可发现造影关节进入断裂的韧带损伤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够确定部软组织损伤肿的范围辨明韧带的撕裂断裂损伤等。

诊断

明确的外伤史,X线检查及应力摄,可间接韧带损伤的存在。另外,关节造影亦可间接实损伤的存在,MRI能够确定肿的范围,辨明韧带的撕裂、断裂损伤的存在及程度。

紧急处治

1、关节扭伤后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排除骨折韧带断裂。如果不能马上去医院,伤者应马上自我检查,做轻微的关节旋、外旋、翻和外翻动作,如局部有尖锐疼痛,有擦音伴关节或异常活动时,应考虑骨折,尽快到医院就诊。

2、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最好是卧床休息,将患侧小腿和脚部垫高,以改善环,减轻肿胀

3、大多数人认为扭伤后用冷对伤后早期可减轻部出、疼痛和肿胀过多年的观察和比较我觉得冷法对扭伤初起减少出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扭伤的整体恢复无明显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属阴,有凝结、阻滞的作用,冷过程中虽然毛细管受冷收缩可以减少出,但同时流出外的淤也会受冷而凝结块,对以后的吸收不利。所以我认为关节急性扭伤后不宜冷。可以用云南白药或白喷抹。受伤12小时之后即可用干净毛巾浸热水、或热、热等进,以活、消肿止痛。

4、如不能马上休息应立即采用布固定可使关节外侧副韧带放松。法:关节置于轻度外翻位,若有腓前韧带损伤再稍伸,用3-4条2厘米宽的布从足侧起足底、外绕至小腿前外侧中段,呈叠瓦状固定,再用绷带缠绕加强固定,有利于损伤修复,防止韧带修复后松驰造成关节不稳,同时起到韧带的临时替代作用。

治疗方式

图片

1、非手术治疗

(1)、外韧带不完全断裂:除一般性治疗如早期局部冷外,患足应予以严格制动以有利于韧带的修复。①前腓韧带不完全性损伤: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外翻伸位3~4周拆石膏后以护制动及功能锻炼②腓跟韧带不完全性断裂:关节功能位(90°~100°)外翻状小腿石膏固定4周左右后续治疗同前。③后腓韧带不完全性损伤:则用小腿石膏外翻、屈位固定4~5周。

(2)、韧带损伤中单纯三角韧带不完全性损伤:一般以小腿石 膏翻位固定4~5周轻度者亦可用宽翻位固定3周解除固定后再理疗及护外用。

(3)、单纯性下胫腓韧带损伤:采用小腿石膏并于关节两侧塑加压(用双侧手掌部加压),以使其复位。固定4~6周后更换外用护

2、手术治疗

(1)、完全性外韧带断裂:除因全身情况不佳不能施术者外,原则上均应韧带修复术。对修复困难的晚期病例,亦可用附近的部分腓骨、大部或全部重建受损之韧带

(2)、并发骨折的三角韧带完全断裂:对断裂的韧带修补术,对有移位的骨折可同时行放复位+固定术(多为张力带或螺丝钉固定术)。术毕以小腿石膏制动4~5周。拆石膏功能锻炼及外用护

(3)、并发有下胫腓关节分离的三角韧带断裂(多伴有外骨折):于手术的同时,用长螺钉将胫腓下关节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不超过6周

(4)、并发移位骨折的下胫腓韧带损伤:在对骨折放复位及固定之同时多选用长螺钉加压固定及复位术后石膏制动6~8周并骨折情况决定石膏拆除时间。

3、推拿治疗

于本病在急性期的治疗,中西医一直存在争议,即便是在中医界也有相当多数的医生认为关节扭伤后24小时不宜做手法治疗,他们认为手法操作过程中会加重损伤,使受伤的韧带渗出物更多,使肿胀加重。实际上适推拿手法有双向调作用对关节扭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既能降低毛细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又能消退局部无菌性炎症,促进渗、渗液的吸收,有利于肿胀消退,同时还有止痛的作用。

法一:此法适用于扭伤较轻者。

(1)患者仰卧,医生以大际轻擦损伤部,以透热为度。

(2)以拇指指,在损伤的局部用轻柔的揉法治疗,时间为1-3分钟。

(3)患者坐位,医生一手由外侧握住足跟,用拇指压于韧带所伤之处,另一手握住部,用摇法1分钟。

(4)医生双手握住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将足屈,再屈同时,以拇指向向下用力韧带损伤部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8次。

(5)医生双手掌相对用力,自膝关节向下,反复搓揉至关节周围。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

法二:此法适用于扭伤较重者。

(1)患者仰卧位,医生以拇指点揉丘墟、太溪、昆仑、申,阳陵泉,力量由轻到重,每操作半分钟。

(2)医生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际着力,在关节周围进轻柔缓和的揉摩,时间为20分钟。

(3)医生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握住足跟部、拇指在伤处,两手稍用力向下牵,同时进轻度翻和外翻。时间为3分钟。

(4)在患者受伤部位涂抹润滑油,医生用拇指上到下单方向沿受伤韧带走向推抹,一直推抹到足。反复30次。用力要从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度。

(5)医生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部,同时用力,在拔伸的同时将关节尽量伸,然后做环转运动。时间为3分钟。

(6)医生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自上向下?反复拿揉小腿1-3分钟,然后两手掌相对用力。横搓下肢1分钟。

手法的注意事项:

(1)扭伤较重有大块青紫淤斑者施用手法时一定要从远到近慢慢接近淤斑。

(2)施用手法时一定要做到轻快、柔和,不急不躁,以患者耐受为度,用突然的暴力。

(3)施用手法时一定要沿韧带走向操作,的是将渗出物沿韧带走向推,便于周围的正常淋巴组织的吸收。

(4)一定要叮嘱患者施用手法后当晚有可能肿胀加重,这是推拿后的正常反应,对扭伤的整体恢复是有积极作用的。

(5)对于较轻的关节扭伤隔天一次,三次可痊愈。对于较重的关节扭伤始时需要每日一次,三天后肿胀消减后可隔天一次,两周可痊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荷苞花

下一篇 雷尼替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