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膈肌麻痹

膈肌麻痹(diaphragmaticparalysis)系由于一侧或两侧的神经受损,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而产生的膈肌麻痹,导致膈肌异常上升和运动障碍。单侧膈肌麻痹者多数无症状,左侧膈肌麻痹底升高可能有嗳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部反常呼吸(吸部凹陷),呼吸费力和助呼吸动用。通常有发绀呼吸衰竭的表现。病因多样,以恶性肿侵犯或压迫和......
目录

疾病病因

病因多样,以恶性肿侵犯或压迫和创伤神经麻痹为常见。病因可归类如下:

1、恶性肿侵犯或压迫临床上最常见,多见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或中央型肺癌纵隔肿的直接侵犯,亦偶有见于心包心脏胸膜的恶性肿

2、创伤神经麻痹涉及纵隔的手术,包括纵隔肿肺癌心包切除、冠搭桥、直视手术等,均有可能损伤甚至切断神经。各种类型的胸部损伤、分娩时婴儿颈部过度牵拉等,亦有可能损伤神经

3、颈椎疾病因创伤、肿、颈椎质增生或椎间盘病变和颈椎结核等,在颈3~5椎体水平压迫或损伤神经

4、神经系统疾病脑干疾病累及支配神经的呼吸中枢、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等,偶可神经麻痹

5、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带状疱疹白喉等疾病可以累及神经麻痹

6、累及纵隔的炎症性疾病纵隔巨大的淋巴结结核、纵隔炎等可损伤神经,但临床上非常罕见。

7、其他如巨大动脉起左侧神经麻痹等。部分患者找不到明确的神经麻痹病因

病理生理

1、病理改变膈肌麻痹使膈肌处于松弛状态。由于胸膜腔的负压牵拉使膈肌被动延长和向上膨隆。长期膈肌麻痹可产生膈肌萎缩成一层薄膜。最后成后天性膨出。表现为薄膜状的膈肌腔脏器明显向胸腔膨升。

2、病理生理膈肌麻痹可以是单侧、双侧、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单侧完全性膈肌麻痹使膈肌升高和矛盾运动(吸时患侧膈肌上升而健侧下降),但由于健侧膈肌的代偿,活量仅减少约30%。由于人体的通气功能有较大的储备能力,对平静状态或轻中度运动时的通气量无影响。左侧膈肌麻痹底升高可能有嗳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膈肌完全松弛。由于肋间助吸肉与膈肌系属于联排列,所以,肋间助吸肉并不能对膈肌麻痹起到较好的代偿作用。由于吸膈肌上升,使肋间助吸的收缩力不能很好地转变为胸膜腔的负压。而胸腔负压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膈肌上升时的被动牵拉力(这是膈肌折叠术治疗双侧膈肌麻痹的理论基础)。因此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活量的降低通常超过80%,静息状态下的通气亦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明显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由于脏膨胀受限,容易出现不张和反复部感染。

症状体征

单侧膈肌麻痹者多数无症状,而在胸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膈肌升高和矛盾运动。部分患者诉剧烈运动时有呼吸困难。左侧膈肌麻痹底升高可能有嗳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部反常呼吸(吸部凹陷),呼吸费力和助呼吸动用。通常有发绀呼吸衰竭的表现。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多数造成呼吸机依赖。由于膨胀受限和无力,容易有反复肺炎不张。

并发症

膈肌麻痹的并发症应从三个面了解:

1、长期膈肌麻痹可产生膈肌萎缩成一层薄膜。

2、双侧膈肌麻痹起严重性呼吸困难可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最终因缺氧死亡。

3、若由肺癌起,可以肺癌转移到其他脏器所起的其他症状

诊断检查

1、膈肌麻痹需与先天性膈肌膨出进膈肌麻痹常有神经受损病史、膈肌升高、矛盾运动以及纵隔移位均不如膈肌膨出明显。

2、膈肌麻痹需与底积液进:应与成人底积液相鉴

诊断

双侧完全性膈肌麻痹时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据临床上的严重的呼吸困难部反常呼吸,结有可能膈肌麻痹的基础疾病,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单侧膈肌麻痹者,尤其是不完全性麻痹者,临床上通常无症状,需要通过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对膈肌麻痹有确诊意义的检查包括X线胸部透视和神经电磁波刺激诱发动作电位与跨膈肌压测定。

检查化验

实验室检查:染病或炎症性疾病时,白细胞正常或升高。

其他助检查:

1、X线胸部透视表现单侧膈肌麻痹升高,活动减弱或消失,在吸

时健侧膈肌下降而患侧膈肌上升的矛盾运动,此种现象在用力吸时更为明显。呼吸时可有纵隔摆动,吸心脏、纵隔移向健侧,呼时移向患侧。

2、神经刺激可以在颈部胸锁关节上3cm~4cm,胸锁乳突后缘通过无创性电或磁波刺激神经,亦可在颈7椎棘突附近用磁波刺激神经。同步在肋缘第6~7肋间体表记录诱发的动作电位与神经传导时间;并通过食管-囊管法测定诱发的跨膈肌压,可以确诊膈肌麻痹,还可以判断是完全性或者是不完全性麻痹

治疗方案

本症病因广泛,治疗上应该首先争取明确病因,作针对性治疗。牵拉性和炎症性的神经麻痹,大部分患者可在4~7个月自然恢复。切断性或侵犯性(如恶性肿)神经麻痹是永久性损害。单侧膈肌麻痹通常无明显的症状,无需特殊治疗。两侧膈肌麻痹起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时,多数需用机械通气助呼吸。应该首选无创性(面)罩正压机械通气或胸外负压通气。当无创机械通气不能达到理想的通气效果或有明显部感染时,应考虑作气管插管或切。对于双侧神经永久性麻痹的患者,当基础疾病稳定时,可考虑作膈肌折叠术。通过缩短膈肌的长度来增加膈肌被动向上牵拉的张力。有报道认为可减轻呼吸困难

预防保健

1、要针对不同原法病进预防。如抵抗力下降是带状疱疹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春季应劳逸结注意休息,多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这是预防的键。

2、早期患者可在皮下埋置电极以刺激神经,使膈肌恢复收缩功能,达到改善通气的。

相关常识

,为向上膨隆呈穹隆的扁薄阔,位于胸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腔的

束起自胸廓周缘和椎的前面,可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软肋部以左右两个脚起自第2至3椎(其前面即为混元室位置)。各部束均止于中央的中。所以,的外周部属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膜,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左右两个脚与柱之间的动脉裂孔,动脉导管在此通过;动脉裂孔的左前上,约与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在此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的中有腔静孔,约与第9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的起始处,胸骨部与肋部之间以及肋部与部之间,往往留有三角的空隙,没有束,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膈肌筋膜,成为的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和肋三角。这些结构使胸的混元易于沟通混化。

要的呼吸,收缩时,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松弛时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少,以助呼。随着膈肌的上下往返运动,也促进了各部混元之间的混化。膈肌下降时,可随之下降至混元窍,甚至可降至命门,呼时可上升,使相混化。另外还可使胸中之(天之)和中之(地之)相混化,使充溢在五脏周围的混元连成一体,汇聚在混元窍,同时也驱动了脏真混元与躯体混元之间的混化与转化。

中医这个角度来看膈肌的作用与以上所述并无矛盾。中医认为人在生理状态下,是以阴阳、水精血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位居于上,其性属阳,属位居下,其性属阴,属水。从阴阳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的“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下降,流于地;地上升,腾于天”,即是从宇宙范围来说明阴阳的升降。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中,随着人的呼吸运动,膈肌的一上一下,而中之阳下降至,能温养肾阳中之阴上长至,则能滋养心阴下降,水上升,彼此交通,相互协调,这种系,称为“水既济”、“相交”。本身的阴阳失调可导致这种系的破坏,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若亢于上,不能下交于,或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那么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称之为“不交”。就会出现以失眠症的心悸、怔仲、心烦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多属“不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股动脉瘤

下一篇 氨茶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