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藿香

藿香 藿香(拉丁: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tze.),紫苏草、大薄荷等,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直立,高0.5-1.5m,四棱卵形至长披针穗状花序密集,苞披针状线形花冠紫蓝色;成熟坚果卵状长期6-9月,果期9-11月。其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喜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
目录

形态特征

藿香藿香多年生草本。直立,高0.5~1.5m,四棱,粗达7~8mm,上部被极短的细毛,下部无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卵形至长披针,长4.5~11cm,宽3~6.5cm,向上渐小,先端尾状长渐尖,基部心形,稀截形,边缘具粗齿,纸质,上面橄榄绿色,近无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点状腺体;叶柄长1.5~3.5cm。

轮伞花序,在或侧上组成生密集的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2.5~12cm,直径1.8~2.5cm;花序基部的苞长不超过5mm,宽约1~2mm,披针状线形,长渐尖,苞片状与之相似,较小,长约2~3mm;轮伞花序具短梗,总梗长约3mm,被腺微柔毛。花萼管状,长约6mm,宽约2mm,被腺微柔毛及黄色小腺体,多少染成浅紫色或紫红色,部微斜,萼齿三角状披针,后3齿长约2.2mm,前2齿稍短。花冠紫蓝色,长约8mm,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宽约1.2mm,微超出于萼,向上渐宽,至部宽约3mm,冠檐,上直伸,先端微缺,下3裂,中裂较宽大,长约2mm,宽约3.5mm,平展,边缘波状,基部宽,侧裂雄蕊伸出花冠丝细,扁平,无毛。花柱雄蕊近等长,丝状,先端相等的2裂。花盘厚环状。

子房裂部具绒毛。成熟坚果卵状长,长约1.8mm,宽约1.1mm,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长习性

藿香喜高温、阳光充足环境,在荫生长欠佳,年平均温19~26℃的地区较宜生长,温度高于35℃或低于16℃时生长缓慢或停止。喜欢生长湿润、多雨的环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达1600mm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长期喜湿度大的环境(但是土壤湿度过大,也会烂死亡)。雨量较少地区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荫,需搭棚或盖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长比较耐,在北能越冬,次年返青长出藿香;地上部不耐,霜降后大量落,逐渐枯死。

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质壤土壤土为佳。怕积水,在易积水的低洼地种植,部易腐烂而死亡。种子寿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种,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发适温18~22℃,发天数7~10天。

分布范围

藿香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产于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俄罗斯,朝鲜,日本及北美洲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

藿香多用种子繁殖,当年播种,当年收获为新藿香子多,叶片质量好。也可宿繁殖(老藿香),是指留种的新藿香收过种子后,让其老在原地越冬,翌春新苗出土后移至大田而获全草。

种子繁殖

春季播种在4月中下旬育苗,撒播或条播,播种前,将苗床每平米施腐熟人畜粪水2.5~3kg,湿润畦面作基肥,整平耙细后播种。

撒播: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用薄轻轻拍打畦面,使种子与畦面紧密接触,覆土厚度1cm。

条播:顺畦25~30cm浅沟,沟深1~1.5cm,浇透水,将种子拌细沙均匀地撒入沟,覆土1cm,稍加镇压。

育苗播种量:2~4g/m2,每667m2本田用种量500~800g。最后畦面覆盖薄膜保温保湿

定植:当苗高12~15cm,4~625cm,40m选择阴天浇稀薄粪水定植,每667m2定植6~7千株,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宿繁殖

宿移栽(老藿香)极易成活,宿在第二年(5月)出苗,用剪刀紧贴地面剪掉冬季枯死的地上残,然后浇一次稀薄粪水,促进新苗生长,到苗高9~15cm时,即可将苗挖起,带土移栽大田,应于雨天或阴天随挖随栽,成活率高。移栽株30cm×35cm,每667m2栽6千株。栽好后立即浇1次稀薄的粪水,促进成活。宿发出的藿香高达70~90cm时,当年春播的藿香15~36cm高。宿移栽6月底至7月初,当年春播的7月中旬

栽培技术

整地播种

苗床以选择排灌、管理便、肥力中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为好;结翻耕施腐熟栏粪22.5t/hm2作基肥;然后沟敲细土垡,整成边沟1.5m宽的龟背苗床,用腐熟人粪尿7.5t/hm2浇湿畦面,将种子拌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于畦面后,用细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盖约1cm厚;最后用竹或小树在畦面上间隔约80cm架成小拱盖上薄膜保温育苗。一般每公顷本田需要苗床120~150m2、种子2.25~2.7kg。

温度管理

温保持在20~25℃时,10~15天出苗,出苗率达70%时,揭去薄膜,适宜生长温度18~25℃,当年春播的藿香在苗高12cm,有5对子时,基部的始发生分枝,6月以后,温升高,雨季来临,藿香进入旺盛生长期。

水肥管理

藿香均作药用,施肥以“全肥”为好(包括氮、磷、钾)如人畜粪、油饼等。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cm松土后每平米施腐熟稀薄人畜粪水1.5~2kg,以后分在苗高7~10cm、15~20cm、25~30cm时,中耕除草后,每次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kg,或每667m2施磷酸二铵10~12kg,施肥后应浇水,封垄后不再追肥。旱季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雨季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植株

中耕除草间苗

当苗高3cm,及时间去过密苗,使幼苗养面积4cm2,或进分苗,分苗株6~8cm。播的藿香留3~4株,条播可10~12cm间苗,两定苗;缺苗要在阴天补栽,栽后浇1次稀薄人畜粪水,以利成活。第一次收获前中耕除草2~3次,分在苗高3cm、12~15cm、21~24cm时进。苗高25~30cm时第2次收割后进培土6cm护

排水抗旱

藿香喜微潮土壤环境,在播种、移栽后,如遇干旱无雨,应注意及时浇(灌)水抗旱护苗;多雨天及灌水后,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以防积水,起烂

病害防治

腐病

此病多发生于夏季多雨季,病株从部和处发生腐烂,逐渐延至地上部,使皮层褐色,最后枯萎而死。

防治法:拔除病株并集中烧毁,再在病上撒入石灰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

枯萎病

此病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最初病株叶片梢部下垂,青枯状,最后部腐烂,全株枯死。

防治法:

  1. 藿香收获后,清除病残株,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原菌。雨后及时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 喷药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抗病力;
  3. 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液500倍液浇灌病及邻近植株部,防止蔓延。

角斑病

要危害叶片,多雨季发生,始时呈水浸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多角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落,造成减产。

防治法:发病初期用1:1.5:120倍波尔多液,或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褐斑病

真菌病害,要危害叶片,5~6月份在成近的病斑,中间淡褐色,边缘暗褐色,并生淡黑色霉状物,潮湿雨季严重。

防治法:摘除病烧毁,用1:1:120倍波尔多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斑枯病

叶片两面病斑呈多角,初时直径1~3mm,暗褐色色变黄,严重时病斑汇叶片枯死。

防治法:发病初期喷洒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蚜虫

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梢嫩上危害,使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长出新

防治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洒,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洒。收前半个月停药,免留残毒。

蜘蛛

6~8月高温低湿发生严重,该虫要吮吸植株养,橘红色或黄色,在面吸食汁液,受害部位初现黄白色小斑,逐渐成大黄褐色焦斑,最后全变黄落。

防治法:用虫螨立克1500倍液、或40%速克朗或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洒。

银纹

银纹蛾以其幼虫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幼虫白天潜伏在,晚上和阴天多在面取食。

防治法: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杀虫脒300~350倍液喷雾。

螟以其幼虫在幼、幼上吐丝卷,藏于其中咀食叶片

防治法:用敌百虫300~400倍液面喷洒。

地老虎、蝼蛄

害虫咬断幼苗,造成缺苗,影响产量。

防治法:用90%晶体敌百虫做成毒饵诱杀,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拌毒土条施于沟

主要价值

园林价值

由于藿香本身是一种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所以常常将藿香与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搭配,运用到一些盲人服务绿地,可以提高盲人对植物界的认识。

藿香绿化带多用于径、池畔和院成栽植。

养价值

藿香是高钙、高胡萝卜素食品,每100g嫩含水分72g、蛋白质8.6g、脂肪1.7g、碳水化物10g、胡萝卜素6.38mg、维生素B10.1mg、维生素B20.38mg、尼克酸1.2mg、维生素C23mg、钙580mg、磷104mg、28.5mg、全草含芳香挥发油0.5%、油中要为甲基胡椒酚(约占80%)、柠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对伞烃、芳醇、I-丁香烯等,对多种致病性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芳香挥发油是制造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食用价值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其嫩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味,增加养价值。

药用价值

《2010版药典1部》规定只有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地上部分可入药。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炮制:除去残和杂质,先抖下,筛净另放;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混匀。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

【功能与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有杀菌功能,含一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并能用作防腐。夏季用藿香粥或饮服,对暑湿重症,湿阻,脘腹胀满,肢体重困,恶心呕吐有效。

植物文化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哥哥与妹妹霍香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娶亲后就从军在外,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平日里,姑嫂相互体贴,每天一起下地,一块儿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一年夏天,天连日闷热潮湿,嫂子因劳累中暑,突然病倒。只见她发热恶寒头痛恶心、倦怠乏力,十分难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您恐怕是中了,治这种病不难,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这种病的香味药草。让我赶快上山去把它采来,早日治愈你的病。”嫂子念小姑年轻,出门不便,劝她去。霍香却全然不顾,执意进了深山。

霍香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大黑时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只见她手里提着一小筐药草,两眼发直,精神萎靡,一进门便扑倒在地,瘫软一团。嫂子连忙下床将她扶坐床上,询问缘由,才知她在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右脚,中了蛇毒。嫂子听后顿时情紧张,赶紧下霍香右脚的鞋袜。只见在霍香的脚面上有两排蛇咬的印,右脚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变粗了。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脚,准备用嘴从伤处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等乡亲们听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为时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来的药草治好了病,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霍香。为牢记小姑之情,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切地称为“霍香”,并让大家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旁,以便随时采用。从此“霍香”草的声越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之,人们便在霍头上加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植物研究

性状

本品略呈,多分枝条稍折,长30~1500px,直径0.2~17.5px;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老,直径1~30px,被灰褐色栓皮。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卵形,长4~225px,宽3~175px;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或钝,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125px,被柔毛。香特异,味微苦。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略呈,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

(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长约至590μm,壁具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间隙腺毛存在于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草酸钙针晶细小,在于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

(2)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分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点于同一硅G薄层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酸(95:5:0.2)为展,展,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可待因

下一篇 磷酸苯丙哌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