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胆道蛔虫病与肝蛔虫病

道蛔虫病与蛔虫病是既密切联又互相区的两个疾病,均来源于肠道蛔虫。1932年,英国医生Mure在我国施了首例总管切取蛔虫术,1942年,华西医大施了第2例总管切取蛔虫术,从而揭了东道外科的新页,自发现道蛔虫以来的资料记载,本病至少在我国肆虐了半个世纪,并成为原发性结石的重要原因,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条件的逐渐改善,道蛔虫病的发......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道蛔虫病发生大致有以下因素:

①蛔虫可做摇摆,迂,翻转,折返等运动,能在肠中游走;

②一般情况下蛔虫在肠头向端,吸噬食物渣和肠液,蛔虫有喜碱厌酸的特性,低酸为蛔虫上的诱因之一,有研究表明道蛔虫病人平均酸值低,儿童和孕妇发病率较高可能也与其低酸有

③蛔虫有钻孔习性,上十二指肠时,可通过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进入道,

④全身或局部疾患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肠环境改变,如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妊娠时,可增强蛔虫的活动性,促其上

⑤各种原因起的Oddi括约肌病理或生理性松弛时,便于蛔虫钻入,如进食油腻食物后,手术刺激(胆囊切除术,Oddi括约取石术)后等,⑥驱蛔虫药应用不当,如量不足可激惹蛔虫兴奋盲动,易于进入道。

蛔虫进入道后,大多停留在总管中,少有进入胆囊者,因为胆囊管较细而且有螺旋状的Heiste黏膜瓣阻碍蛔虫进入,蛔虫也可进一步上总管或左右管,甚至进入管中。

进入道的蛔虫数量大多数病例为1条,一般不超过10条,但也有报告数十条至数百条蛔虫道蛔虫病。

蛔虫在的生存时间一般为1周~1个月,在离体的人新鲜胆汁饲养时最长生存期为14天。

蛔虫进入道有时亦可退出,大多在下列情况时发生:

①虫体部分进入道,部分留于十二指肠,药物刺激或肠蠕动波推动可使其卷后拉退出道,

②Oddi括约松弛,十二指肠压力低时,胆汁的排泌可将较小的蛔虫排出,

道扩张时,蛔虫可自运动排出,

④蛔虫死亡后随胆汁排出,蛔虫留在往往起严重的症状

(二)发病机

蛔虫钻入道时起Oddi括约的强烈痉挛而出现典型的绞痛,随着蛔虫的进入,肠道细菌,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被带入道可急性化脓性管炎,甚至感染向上蔓延导致毛细管性炎或脓肿,同时因蛔虫刺激Oddi括约痉挛,阻塞,带菌胆汁逆流进入管,或者虫体直接阻塞而诱发急性腺炎,当感染累及肝脏管,可侵蚀汇管区管而导致道出,由于蛔虫体光滑呈,且不断蠕动,故管阻塞多不完全,发生阻塞性黄疸比较少见,但是蛔虫残和虫卵可以成为结石的核,文献报道蛔虫残或虫卵为结石者占结石的36.5%~65.5%,可见道蛔虫是结石的重要成因之一。

蛔虫病的病理改变要是蛔虫性脓肿蛔虫卵性肿,蛔虫性脓肿是蛔虫上穿破管所致,可为单发或多发,脓肿含有蛔虫残和虫卵是其特点,脓肿可向腔穿破致弥漫性腹膜炎;亦可向胸腔穿破致右侧脓胸脓肿坏死组织和虫卵尚可流入炎症及成,甚至梗死及化脓症状蛔虫性肿系雌蛔虫侵入,大量产卵所致,早期为嗜酸性脓肿,以后肿,文献有蛔虫性道大出的报道,此外,蛔虫嵌塞管可导致相应区域的坏死以及后期的局限性纤维化病变。

症状

1.蛔虫症以其典型的腹痛为特征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样剧烈绞痛,来去突然,间期如常(故被容为:来似晴天霹雳,去时烟消云),可伴呕吐蛔虫,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疾病早期一般不伴发热黄疸

2.蛔虫病往往出现在道蛔虫病疾暴雨般的症状之后,与后者相比蛔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而多样化,要表现为脓肿及其并发症(如:道出腹膜炎,脓胸部感染等)症状与体征,蛔虫性肿可以并发道出,而蛔虫慢性管炎和管周围炎时可出现区疼痛及黄疸,少数可起蛔虫性硬化表现。

饮食

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养价值高。

预防

要全社会动员做好管水、管粪等卫生防治工作,积极宣传,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不洁之生菜果,防止病从入。有肠道蛔虫症时,给予定期驱蛔治疗,如得了道蛔虫病,应遵医嘱彻底治疗,以免虫卵、虫体残导致结石

并发症

道蛔虫病的危险性在于它可以发较多的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达10余种,其中脓肿为首位,其余尚有管和胆囊化脓性炎症,道出道穿孔,急性腺炎,中毒休克慢性胆囊炎,结石硬化等。

1.脓肿道蛔虫进入管或其所带细菌上感染可管炎,炎症进一步发展穿透脓肿,蛔虫死亡后的虫体溶组织毒素加速脓肿成和发展,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的脓肿相似,有区疼痛,寒战高热,肝脏肿大,区压痛和叩击痛,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脓肿有蛔虫时可向腔穿破成化脓性腹膜炎,或向膈肌穿破气管瘘,蛔虫可进入胸腔或由气管排出体外。

2.管炎和胆囊炎肠道致病菌被蛔虫带入道,可诱发急性化脓性管炎和胆囊炎,除了道蛔虫病的阵发性绞痛外,尚可有持续性胀痛,寒战高热,黄疸精神症状中毒休克表现,若非急性化脓性感染,可迁延发展慢性管炎及胆囊炎。

3.急性腺炎蛔虫进入十二指肠乳头,Oddi括约痉挛,水肿胆汁液排出受阻,感染性胆汁逆流可激活胰酶诱发急性腺炎,轻者水肿,重者腺出坏死等,少数病例因蛔虫直接进入起梗阻,细菌感染,急性腺炎发生。

4.道出管炎的发生机制和蛔虫的机械损伤均可起,管炎累及肝脏汇管区时,该处动脉和门静分支管壁因感染而变得脆弱,炎症侵蚀和蛔虫运动可导致破裂,出流入道,道出发生前常有寒战高热等道感染症状,右上绞痛,随后呕血或伴有黑便,出量多压明显下降时可自凝,压逐渐恢复正常,但感染未控制可再次导致出,故道出可呈周期性反复发生,间隔一般为1~2周。

5.结石蛔虫尸体腐败碎可随胆汁排出,但其角皮所含角质较多不易腐坏,加上蛔虫卵沉积在道系统,可作为成石核,与其他成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色素,固醇沉着,结石胆囊结石,多数报告表明了胆石为蛔虫碎或蛔虫卵者占有相当的比例,也有者将蛔虫或虫卵置入犬的管,胆囊,发现其表面色素或钙盐沉积,易于发生结石结石成后,可呈发作性Charcot三联征,或单纯出现无痛性黄疸

治疗

中药治疗:

①33%硫酸镁溶液,10ml,3次/d,服。

乌梅,9g,2次/d。

道驱蛔汤:乌梅12g,川椒9g,使君子肉15g,苦楝皮9g,木香9g,壳9g,延胡索12g,大黄9g(后下),每天1,分2次服。

阿司匹林0.5g,食100~150m1,3次/d,加温水服。以上药物均有利消炎和排虫作用。驱除肠道蛔虫应在症状缓解期进,应选用使虫体麻痹之药物如哌嗪(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己二酸哌嗪、四咪唑(驱虫净)、噻嘧啶(驱虫灵,噻吩嘧啶)、噻嘧啶(抗虫灵)、阿苯达唑(肠虫清)等。不宜应用使虫体痉挛收缩的驱蛔药如山道年(驱蛔素)、驱虫(一粒)等。利驱虫的原则是增加胆汁分泌量,使胆汁偏酸,麻痹和抑制虫体,使Oddi括约松弛。症状消退后,仍须坚持利排虫1~2周,直至粪便虫卵转阴。

药物治疗:

解痉止痛:解除痉挛可应用抗碱能药物如阿托品或皮下注射,成人每次0.5~1mg,儿童每次0.01~0.03mg/kg,也可用山莨菪碱(654-2)注或静滴注。单用解痉药物止痛效果欠佳时可加用镇痛药物,如盐酸哌替啶50~75mg注,必要时4~6h重复应用。因为注射镇痛药物可能起Oddi括约痉挛,加剧疼痛,所以镇痛药物必须联解痉药物应用可取得较好疗效。另外加用维生素K类、黄体酮注或穴位注射亦有作用。针刺穴位常取足三里、阳陵泉,还可选加太冲、胆囊等,用强刺激或泻法,在急性绞痛时常可取得较好止痛效果。

手术治疗:

道蛔虫病无并发症时可采用总管切取虫及T管流术,有条件时可术中道造影以免多条蛔虫存在时漏取。术后置T管流便于局部用药或冲洗,拔管前造影检查如有残留蛔虫再T管窦道用道镜取出。如胆囊有蛔虫时往往需胆囊切除术。术中如全身情况许可,均应道大量盐水及抗菌药物冲洗,以排出虫卵、控制细菌感染。近年来镜技术发展很快,镜外科已成为一门新的专业,对道蛔虫病,如蛔虫位于总管,可纤维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取虫,兼有检查的,亦可局部冲洗和用药,较手术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如蛔虫不完全进入总管或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可纤维十二指肠镜置入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有并发症的道蛔虫病,可据并发症的种类相应的手术治疗,在此不再赘述。

其他特殊疗法:

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对道感染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腹痛呕吐频繁,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者,应予以食、输液、补充维生素,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给予高热量液体、新鲜浆等。

检查

常规检验:早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当出现并症时则显著增高,嗜酸白细胞多增高,呕吐物,十二指肠流液,胆汁或粪便中蛔虫卵检查阳性有助于诊断。

1.B超检查简便,无创,可见管扩张,有时亦可发现总管蛔虫声像。

2.十二指肠钡餐造影疼痛症状初发,蛔虫尚未完全进入道时,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处有条索状充盈缺损(蛔虫影)。

3.静道造影可见管扩张,有条索状充盈缺损。

4.镜逆管造影(ERCP)近年来国外较多应用,造影同时可胆汁查虫卵,如确诊可同时做取虫,冲洗,注药等治疗。

5.穿刺胆汁流虫卵检查。

以上助检查法可据病人情况,医疗条件选用,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过分追求胆汁中查到虫卵,在检查同时积极治疗缓解病人痛苦。

诊断鉴别

蛔虫症的好发年龄,易患人群及临床表现,结影像检查,90%的蛔虫症的临床诊断可以确立。

诊断

道蛔虫病有时能与以下疾病相混淆,其鉴要点如下。

1.急性腺炎腹痛常为持续性剧痛,位于上或偏左,向部放射,无钻感,发病后全身情况恶化较快,淀粉酶增高明显,但要注意道蛔虫病急性腺炎存在。

2.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起病相对缓慢,腹痛呈逐渐加剧,多为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位于右季肋区或剑突下,疼痛不及道蛔虫病时严重,呕吐相对较少发生,部查体时右上压痛明显,可有紧张和反跳痛。

3.消化性溃疡穿孔发病也急骤,但上剧痛可很快波及全,为持续性疼痛,查体紧张,压痛和反跳痛显著,X线立位检查多见下游离体。

4.急性肠炎可有阵发性部绞痛,并恶心呕吐,有肠道蛔虫病时可吐出蛔虫,但其疼痛程度不及道蛔虫病时剧烈,位置也多在脐周或偏上,多有腹泻部查体:无紧张,无压痛,叩诊可有肠胀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虎筋

下一篇 虎石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