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骶骨骨折

骨折可单独发生,亦可与盆损伤同时出现;前者较少见,而后者在骨折中占30%~40%,因此,其绝对发生率远较单发者高,且以男性多见。治疗亦较复杂,需与骨折同时治疗。中文骨折 英文:fracture of sacrum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致此损伤。临床表现: 视受损程度不同健康搜索,骨折的临床症状较大,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疼痛 对外伤处持续性疼痛者,应详......
目录

名称

中文骨折

英文:fracture of sacrum

病因

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均致此损伤。

症状

临床表现:

视受损程度不同健康搜索,骨折的临床症状较大,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疼痛 对外伤处持续性疼痛者,应详细检查。清晰地条状压痛大多因骨折所致并可沿压痛的走向来判定骨折线;传导叩痛较骨折为轻,尤其是在站立位检查时

2.惧坐 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处而起疼痛,因此患者来就诊时喜取站位鶒,或是一侧部就座健康搜索。

3.皮下淤 因骶浅在,深部损伤易显于皮下,因此在体检时可发现骨折处的肿、皮下淤或皮肤挫伤、擦伤等。

4.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时可据压痛部位、骨折处移位及有无出,推测骨折线走、有无明显错位及是否为放性骨折等(图1)。

5.马鞍区感觉障碍 波及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支而出现马鞍区感觉过敏、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各种异常现象。

6.其他 波及第1、2骶椎的骨折,可出现类似神经痛的症状(骶1、2神经构成坐神经的一部分),包括感觉运动及跟反射障碍等。骨折者,应注意全身情况有无休克、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并注意有无直肠膀胱损伤等。

7.骨折一般分为以下四型(图2)。

(1)横骨折:横骨折可见于骶的各个平面,但以中、下段为多见,此处恰巧是骶髂关节的下缘(相当于骶4~5处)。当患者仰面摔倒时骶椎着地以致骶的下易因直接撞击暴力而折断。其中多系裂缝骨折,裂缝长短不一,多由一侧延伸至中部,亦可贯穿整个骶少有错位者但如果暴力过猛,则可起骶椎上部随椎而向前移位或是下部骨折向前移位,并因骶管狭窄可起骶神经损伤,以致出现马鞍区症状。如果骶2、3神经受累时,则大小便功能可能出现障碍。有时远端骨折亦可受到肛提作用而向前移位,同样可起骶神经症状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直肠破裂、液漏及腹膜肿等。对横骨折的判定除CT检查外,一般X线平亦可显示,尤以侧位较为清晰;此时应注意观察骶前缘的态,正常骶前缘光滑、平整锐利,而在骨折时则出现前缘皮质中断或皱褶、凸凹不平及重叠等异常所见

(2)纵骨折:纵骨折较横骨折少见,均为强烈暴力所致,多与骨折同时发生,或是出现一侧性骶髂关节分离。一般情况下,骨折线好发于侧骶孔处。因该处解剖结构较薄弱,其移位向及程度与整个骨折相一致,因此亦可将其视为骨折的一部分,而单独发生者则较少见。因该处有骶神经支穿出,故神经症状较多见。其局部及肢体症状视整个骨折的状态而轻重不一鶒严重者伤侧半个盆及同侧下肢向上移位,并可能出现膀胱直肠症状腹膜肿。

(3)粉碎性骨折:多系直接暴力作用于局部而起的星状或不规则状的粉碎性骨折,移位多不明显,临床上如不注意检查,易漏诊,并应注意观察X线

(4)骨折:由于骶结韧带所致的骶侧下缘附着点处骨折易漏诊,应注意。

并发症

骨折可并发出休克

诊断

视受损程度不同,骨折的临床症状较大,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疼痛 对外伤处持续性疼痛者,应详细检查。清晰地条状压痛大多因骨折所致,并可沿压痛的走向来判定骨折线;传导叩痛较骨折为轻,尤其是在站立位检查时。

2.惧坐 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处而起疼痛,因此患者来就诊时喜取站位,或是一侧部就座。

3.皮下淤 因骶浅在,深部损伤易显于皮下,因此在体检时可发现骨折处的肿、皮下淤或皮肤挫伤、擦伤等。

4.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时可据压痛部位、骨折处移位及有无出,推测骨折线走、有无明显错位及是否为放性骨折等(图1)。

5.马鞍区感觉障碍 波及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支而出现马鞍区感觉过敏、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各种异常现象。

6.其他 波及第1、2骶椎的骨折,可出现类似神经痛的症状(骶1、2神经构成坐神经的一部分),包括感觉、运动及跟反射障碍等。骨折者,应注意全身情况,有无休克、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并注意有无直肠膀胱损伤等。

7.骨折一般分为以下四型(图2)。

(1)横骨折:横骨折可见于骶的各个平面,但以中、下段为多见,此处恰巧是骶髂关节的下缘(相当于骶4~5处)。当患者仰面摔倒时,骶椎着地,以致骶的下易因直接撞击暴力而折断。其中多系裂缝骨折,裂缝长短不一,多由一侧延伸至中部,亦可贯穿整个骶,少有错位者。但如果暴力过猛,则可起骶椎上部随椎而向前移位,或是下部骨折向前移位,并因骶管狭窄可起骶神经损伤,以致出现马鞍区症状。如果骶2、3神经受累时,则大小便功能可能出现障碍。有时远端骨折亦可受到肛提作用而向前移位,同样可起骶神经症状。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直肠破裂、液漏及腹膜肿等。对横骨折的判定除CT检查外,一般X线平亦可显示,尤以侧位较为清晰;此时应注意观察骶前缘的态,正常骶前缘光滑、平整、锐利,而在骨折时则出现前缘皮质中断或皱褶、凸凹不平及重叠等异常所见。

(2)纵骨折:纵骨折较横骨折少见,均为强烈暴力所致,多与骨折同时发生,或是出现一侧性骶髂关节分离。一般情况下,骨折线好发于侧骶孔处。因该处解剖结构较薄弱,其移位向及程度与整个骨折相一致,因此,亦可将其视为骨折的一部分,而单独发生者则较少见。因该处有骶神经支穿出,故神经症状较多见。其局部及肢体症状视整个骨折的状态而轻重不一。严重者伤侧半个盆及同侧下肢向上移位,并可能出现膀胱直肠症状腹膜肿。

(3)粉碎性骨折:多系直接暴力作用于局部而起的星状或不规则状的粉碎性骨折,移位多不明显,临床上如不注意检查,易漏诊,并应注意观察X线

(4)骨折:由于骶结韧带所致的骶侧下缘附着点处骨折易漏诊,应注意。

1.外伤史 注意外伤时骶部所处的位置及暴力向,绝大多数患者在外伤后立即出现明显的局部症状,常部着地跌倒后即不敢坐下的特殊病史。

2.临床表现 应仔细检查,一般不难诊断。作者在邢台地震现场时曾遇到多例此种伤员,均手指触诊拟诊为骨折并可确定骨折线及骨折类型,例如横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后均X线实。因此,对此种损伤只要认真常规进触诊,大多可获得及时诊断;同时应予以肛门指诊以判定有无直肠损伤。

3.X线平 同时拍摄正位及侧位X线,疑及骶髂关节受累者,应加拍斜位。除观察骨折线外,还需以此进分型及决定治疗。因该处肠容物较多,拍前应常规清洁灌肠。

4.CT及MRI检查 CT检查较X线平更为清晰,尤其对判定骨折线及其移位向较为理想;而对周围软组织的观察,则以MRI检查为清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无相实验室检查。

其它助检查:

1.X线平 同时拍摄正位及侧位X线,疑及骶髂关节受累者,应加拍斜位。除观察骨折线外还需以此进分型及决定治疗。因该处肠容物较多,拍前应常规清洁灌肠。

2.CT及MRI检查 CT检查较X线平更为清晰尤其对判定骨折线及其移位向较为理想;而对周围软组织的观察,则以MRI检查为清晰。

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

(1)无移位者:卧木床休息3~4周后上石膏短裤起床活动;坐位时,应垫以垫或海绵等,以保护局部、缓解压力。

(2)轻度移位者: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将其逐渐复位,2~3天后再重复1次以维持对位

(3)重度移位:局部麻醉后通过肛门指诊先施以手法复位,若无法还纳或不能维持对位可酌情放复位及固定术。

(4)骨折者:应以骨折治疗,包括卧床(蛙式卧位)、双下肢胫疗法、放复位及固定术等。

(5)骶神经受压者:可先局部封疗法无效时则需手术减压。

2.几种特殊类型的骨折及其处理

(1)伴有骶髂关节分离的骶骨折:此种类型骨折或单侧骶髂关节分离通常是盆环的前后部双重骨折的一部分,为前、后向同时遭受强大的挤压暴力或车祸所致。一般均伴有明显移位因此其治疗较为复杂。除少数病例可放复位及固定外,大多数病例以下顺序非手术治疗。

①牵复位:即在移位侧股骨髁部体重的1/13~1/7重量持续牵5~10天。在牵3~5天时应摄观察复位情况,并调重量及床脚抬高高度,以保持人体平衡为原则。

盆兜带悬吊牵:当X线显示骨折(或位)完全复位后即用兜带将盆悬吊,以使骨折靠拢其牵重量以使盆离床面5~10cm离为标准。

石膏短裤固定:盆兜带牵5~7天,X线平显示分离的骨折端(或关节间隙)已恢复原位时即可在石膏架上短裤石膏固定。

(2)骶上段横骨折:大多由直接暴力所致的骶高位横骨折,大多见于骶椎1~2和骶椎3~4处鶒其发生率在骨折中约占5%左右,在骨折中约为2%。其发生机制大多见于躯干及髋关节而膝关节伸直双侧紧张、盆处于固定而不能向前旋转时,如果骶上部被重物打击,即可造成骶骨折。如果骨折线过骶1~2交界处,则骶1和椎同时向前移位,鶒一般称为“创伤性骶”,由于骨折移位及骶管狭窄而可起骶神经损伤罐网以致马鞍区感觉障碍和部分臀肌瘫痪;如骶2~3神经受损,则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此种病例常伴有椎横突骨折(多为受伤时剧烈收缩所致),如5横突骨折则说明髂韧带断裂。其他并发症包括腹膜肿、直肠破裂、皮肤挫伤坏死及液瘘等

此种损伤的治疗是依据骨折移位情况及骶神经是否受损而定对伴发骶神经损伤者,多需手术治疗术中切除骶以求获得神减压健康搜索。对移位明显的骶椎骨折可考虑通过撬拨复位。非手术疗法适用于无移位或是可以手法复位的轻度移位病例。

(3)骶下段横骨折:骶下段(骶4~5)的骨折大多由于直接暴力打击或后仰跌倒坐于石块、水泥缘上所致。因为暴力通常来自后,因此远端骨折块大多向前移位。

本型骨折的治疗:

①无移位的骨折:只需取蛙式位卧床休息2~3周,必要时可采用封疗法止痛或服用长效止痛

②有移位骨折罐网:鶒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肛门指检的法健康搜索用食指将骨折块轻轻向后推压而使骨折端复位。对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考虑复位和克氏针固定术。

(4)关节位的骶骨折:此种损伤甚为少见,要表现为5椎骶小关节骨折5以上向前移位骶骨折可见于各个段,上段横骨折伴有两侧骶髂关节韧带损伤者罐网可起骶上部松动并向前倾倒;骶3~4骨折如伴有明显的向后凸成角时,则称为极不稳定性损伤,饶书城称之为“浮骶”(图3)

本型治疗较困难,大多需放复位及固定术;可酌情选择椎弓钉技术+钢丝固定结扎

(5)单纯性关节位:此种损伤亦多因下段遭受来自后的撞击所致,且致伤暴力多较猛烈。此时除骶椎之间位(5椎体前移)外,大多伴有第5椎的关节突及椎弓骨折5~骶1椎的椎间盘亦同时撕裂。此种情况称为急性创伤骶椎,可伴有马尾神经损伤鶒。

本型损伤的治疗应柱滑”施以手术疗法,大多选用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椎节间Cage固定术。

(6)骨折的双侧骶髂关节位:本型损伤亦由于来自后的直接强大暴力打击所致,一般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骨折甚至可有盆环断裂。此时受累的骶整块向前下移位。在正位X线上可见双侧髂升高而骶椎向下移位;对X线平模糊不清难以判定者,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骶向前移位的向及程度。

本型损伤轻者仅需卧床休息数天后(蛙式位)以石膏短裤固定即可;但对移位明显且手法复位失败者则需放复位及双侧骶髂关节术。

预后

骨折的预后视损伤类型不同而差异甚大单纯性无移位罐网的骨折预后均好,少有残留后遗症者;但伴有脏或神经损伤者,则易残留后遗症罐网,以局部残留痛为多见。此外伴有骶髂关节位及骶椎位者,视治疗情况而定健康搜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虎耳兰

下一篇 毒气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