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起的以原发性HCO3-降低(<21mmol/L)和PH值降低(<7.35)为特征。在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判断中,阴离子间隙(AG)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同的AG值可分为高AG正常氯型及正常AG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代谢性酸中毒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酮酸生成过多,肾衰竭,肠道大量丢失碳酸氢盐,以及小管酸中毒等......
目录

症状起因

临床上代谢性酸中毒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酮酸生成过多,肾衰竭,肠道大量丢失碳酸氢盐,以及小管酸中毒等。但H+产生过多、泌H+障碍和肠道HC03-大量丢失是代谢性酸中毒产生的基本要素。正常人每天通过代谢生成相当于50~100mmol/LH+的固定酸,这些固定酸必须由脏排出。固定酸生成过多或排出障碍都可导致阴离子间隙(AG)值的增高,而肠道丢失碳酸氢盐、小管酸中毒等并非固定酸在体的潴留,其AG值不增高,伴有高氯血症。因此临床据AG的测定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两大类,有利于病因的分析和判定。

(一)AG增高(正常氯性酸中毒

1、乳酸酸中毒

乳酸。

2、酮症酸中毒

β-羟丁酸。

3、肾衰

硫酸、磷酸、尿酸、马尿酸。

4、酸性物质(不含氯的或酸物质)摄入过多

水杨酸、甲醇或甲醛、乙二醇、三聚乙醛、甲苯、硫等。大量横纹溶解。

(二)AG正常(高氯血症中毒

1、消化道丢失HC03-如腹泻和屡管。

2、丢失HC03-

如Ⅱ型(近端)小管酸中毒

3、功能障碍

如低醛固酮症(Ⅳ型小管酸中毒)和Ⅰ型(远端)小管酸中毒等。

4、摄入过多的含氯的成酸物质

氯化铵、高养液等某些酮症酸中毒(尤其是在用胰岛素治疗期间)。

常见疾病

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肾衰竭等。

并发症

1.酸中毒可使Ca2+与蛋白结降低,从而使游离Ca2+水平增加。

2.酸中毒可使蛋白分解增多,慢性酸中毒可造成养不良。

3.代谢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可见于功能衰竭患者因频繁呕吐而大量丢失酸性酸;剧烈呕吐伴有严重腹泻的患者。

4.酸中毒常伴有高钾血症,在给碱纠正酸中毒时,H+从细胞移至细胞外不断被缓冲,K+则从细胞外重新移向细胞从而使钾回降。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

1、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众多。糖尿病和肾衰竭等疾病代谢性酸中毒,标志疾病己发展到严重阶段;严重腹泻肠瘘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显而易见;摄入酸或成酸物质过多,无氧酵解过程增强,分解代谢增强成代谢减弱等因素亦应予以注意。

2、代谢性酸中毒即酸血症症状表现初期很不明显,往往被其原发病所掩盖。一般也没有特异性症征,呼吸活动加强及面部潮红往往易被忽略,其次可表现厌食恶心无力和倦怠等。酸血症严重时可发生心血管功能的改变,如室性律失常、室功能降低、压降低甚至休克,以及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嗜睡或昏迷

鉴别诊断

1、代谢性酸中毒为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四个类型之一,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一般分析结果就可以明确代谢性酸中毒的诊断,并与其他三个类型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相区。应指出正常机体酸碱平衡就是动态平衡,酸碱平衡紊乱也不会停留在一点上,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代谢性酸中毒就很可能由于并其他疾患或因素而发生改变,它不仅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些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还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并存即混型酸碱平衡紊乱。因此,鉴诊断除了鉴是哪种类型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以外,还需要注意鉴是否为混型酸碱平衡紊乱。一般通过病史及原发病的分析,分析及AG的测定,据Randall或Siggaand-Andersen酸碱平衡紊乱诊断图鉴诊断不难。以pH和PCO2为X、Y轴查出其结合点如落在上述诊断图中代谢性酸中毒的区域即为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如落在两个区域之间则为混性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实际上机体的代偿有一定的限度,充分代偿又需要一定的时间,酸碱的紊乱及代偿又受许多疾病及因素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及鉴不会这么简单,有时仍是很困难的。对一些复杂的病例,仍须结临床,并做多次分析、电解质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结治疗进动态分析,最后才能确定。

2、代谢性酸中毒可以由许多原因起,测定AG,可分成两大类,有助于代谢性酸中毒病因的分析和鉴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肾衰竭的诊断不难,消化液大量丢失或成酸性物质摄入过多,据病史容易分析、认识。代谢性酸中毒病因诊断中值得特提出的是小管性酸中毒前认为任何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如果是成年人尿液pH高于5.3,儿童高于5.6,都应当怀疑有Ⅰ型小管酸中毒存在。Ⅳ型小管酸中毒尿液的pH都<5.3,且表现有醛固酮缺乏和高钾血症。Ⅱ型小管酸中毒为近端小管HCO3-重吸收减少,其尿pH不定,当浆的HCO3-或小球滤出的HCO3-高于小管的重吸收阈值时,尿液中的HCO3-增多可使尿pH > 5.3。相反滤出的HCO3-低于小管的重吸收阈值时,尿pH可<5.3。后者与Ⅳ型鉴不难。尿pH>5.3者应与Ⅰ型鉴。如果浆HCO3-浓度是正常或轻度降低时,则可通过NH4Cl负荷试验进诊断。此外,通过输注NaHCO3-使浆HCO3-浓度升高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时,尿液pH迅速升高并>7.5,即可确定为Ⅱ型小管酸中毒,因为只有Ⅱ型尿和pH可以升高。应用以上法可以进Ⅰ型和Ⅱ型小管酸中毒的鉴诊断。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呼吸活动增强是酸血症时机体的代偿性反应,检查可发现呼吸深而快,每分钟通气量可增加4~8倍,甚至患者感到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酸血症时外周管扩张,故面部皮肤潮红。由于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感受性降低,室功能降低,可使收缩力减弱,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如出现室性律失常,搏及电图检查会有反应。一般人认为酸血症时室性律失常的发生除酸血症作用外,还与钾有

2、酸血症时,厌食恶心可致体重减轻神经系统轻症为无力、倦怠,严重者可出现嗜睡和昏迷

3、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的酸血症,可以起各种病。在儿童可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纤维骨炎佝偻病,成年人则发生软化或质疏松。

4、享德松试验(Henderson's test):对呼吸表现深、快、怀疑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令其深吸后停止呼吸作“屏”动作,如屏时间不超过20秒,即为享德松试验阳性。此阳性一般说明患者处于重度或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状态,因为由于HCO3-减少,pH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呼吸活动加强,使H2CO3代偿性排出增多。

(二)实验室检查

1、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获得pH,PCO2、SB,AB、BB、BE等各项数值,基本上可以明确各种单纯型和混型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为pH降低,SB,AB,BB,BE原发性碱少且AB等于SB,PCO2代偿性降低。

2、阴离子间隙(AG)测定

代谢性酸中毒AG值可以正常或增高,但不会降低。AG正常时为高氯血症代谢性酸中毒,AG增高时为正常氯性代谢性酸中毒。AG的测定有助于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原因的分析。

3、其他

如AG值较高,有起乳酸中毒的疾病或因素存在,外源性补充HCO3-不能使浆HCO3-浓度稳定升高,提示体酸不断产生,高度怀疑乳酸酸中毒的情况下,测定浆乳酸水平,超过4mmol/L即可诊断乳酸酸中毒

酮酸中毒的诊断需要明存在酮血症,可用硝普盐化验酮体,这种试与1:1稀释的清反应,如果呈“4+”反应则强烈提示酮酸中毒。由于这种试只与乙酞乙酸和丙酮起反应,而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糖尿病性酮酸中毒时,β-羟丁酸约占酮体的75%,β-羟丁酸检测困难。一种间接的反映全部酮体的法是在尿标本中加入几滴过氧化氢,通过非酶促反应将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然后再用硝普盐法检测。糖尿病酸中毒是临最常见的酮酸中毒

(三)器械检查

前国分析仪己相当普及,用此仪器检测便、快速、准确。一次用少量在短时间即可得出全部数据,由于该仪器价钱仍较高,一些医院未能购买,仍然分测定pH值、HCO3-和PCO2。测定结果是否准确应进核实。

1、计算核实法。

2、查图核实法。

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一般应据原发病,发病急缓和酸中毒严重程度而定,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恢复正常代谢过程是治疗的基本标,对于轻度酸中毒一般通过机体代偿和静输液可自消除;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予以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素乱,轻症一般不需要使用碱性药物;而乳酸酸中毒功能有影响,治疗以改善功能和纠正低灌注为重点。

对于碱性药物使用,前对代谢性酸中毒张过多使用碱性药物。只有当pH<7.2时,才给予碱性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作用快及疗效确切的优点。

中毒时离子化钙增多,易发生低钙血症,因此,纠正酸中毒时要注意适时补钾补钙,预防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的发生。

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

表现为呼吸深而快,重者可有呼吸律异常、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

2、消化道症状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

3、心血症状

表现为率加快、压下降、律失常,重者出现力衰竭、搏骤停。

4、神经精神症状

表现为乏力、头痛、嗜睡、感觉迟钝、木僵,严重者志不清、烦躁不安、昏迷

日常护理

1、遵医嘱使用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注意不可过快提高HCO3-,以免发生低钙血症低钾血症。使用氨丁三醇时注意量及速度,大量快速滴注可呼吸抑制压、糖、低钙等,且因对组织刺激大,可致栓性炎。

2、遵医嘱使用钙及含钾药物,预防和处理因治疗起的低钙或低钾血症,注意钙与NaHCO3混可能出现沉淀。

3、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黏膜干、损伤。

4、定时监测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出入量、意识状况、分析、清电解质等。

预后

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情况、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并其他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决定预后。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感疲乏无力、呼吸稍促、纳不佳等;重者可出现Kussmaul呼吸,环功能障碍,甚至可有压下降、律失常甚至昏迷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虎耳还魂草

下一篇 甘露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