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蝴蝶果

蝴蝶果 蝴蝶果(拉丁:Cleidiocarpon cavaleriei(Levl.)Airy shaw),、唛,是大戟蝴蝶果乔木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录》(IUCN)列为易危物种(VU)。蝴蝶果高达25米,幼疏生微星状毛,后落;,长披针花序长10-15厘米,密生灰黄色微星状毛,苞片披针核果偏斜卵球或双球果期5-11月。一般采用种子繁......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5m;幼嫩疏生微星状毛,后变无毛。纸质,,长披针,长6-22cm,宽1.5-6cm,端渐尖,稀急尖,基部楔形;小托叶2枚,钻状,长0.5mm,上部凋萎,基部稍膨大,干后黑色叶柄长1-4cm,端枕状,基部具叶枕托叶钻状,长1.5-2.5mm,有时基部外侧有1个腺体。

锥状花序,长10-15cm,各部均密生灰黄色微星状毛,雄花7-13朵密集成的团伞花序,疏生于花序轴,雌花1-6朵,生于花序的基部或中部;苞片披针,长2-4 (-8)mm,苞片钻状,长约1mm;雄花萼裂(3-) 4-5枚,长1.5-2mm;雄蕊(3-) 4-5枚,丝长3-5mm,花药长约0.5mm;不育雌蕊柱状,长约1mm;花梗短或几无;雌花萼片5-8枚,卵状或阔披针,长3-5mm;被短绒毛;副萼5-8枚,披针鳞片状,长1-4mm,早落;子房被短绒毛,2室,通常1室发育,1室仅具痕迹,花柱长约7mm,上部3-5裂,裂叉裂为2-3枚短裂,密生小乳头。

果呈偏斜的卵球或双球,具微毛,直径约3cm或5cm,基部骤狭呈柄状,长0.5-1.5cm,花柱状,外果皮革质,果皮薄革质,不裂;种子近球,直径约2.5cm,种皮质,厚约1mm。果期5-11月。

生长环境

蝴蝶果喜光,喜温暖多湿气候,耐,但抗较差。分布区年平均温19-22.4℃,极端最低温-3℃(贵州罗甸),年积温6400-7900℃;年降水量1100-1500mm,干湿季明显,雨季4-6个月。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多生长石灰石山上,在壤土或轻粘土上都能生长;在石砾土和重粘土上则生长不良。蝴蝶果有一定的耐力,在极端最低温-3℃左右,尚能正常生长,而幼苗和幼树易受冻害。

蝴蝶果是偏阳性树种,在向阳旷的山坡中下部,繁茂,结实多,天然更新良好;在光照较弱的山间深谷,树干高生长快,分枝少,冠幅小,结实不多。在石灰石土上,常与菜豆树、石山、山榄、假苹婆等伴生;在土山地区则与梭子果、木奶果等伴生。

分布范围

蝴蝶果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麻坡、文山、高宁,广西西部田林、天峨,凌云、巴马、田阳、都安马山至西南部那坡、靖西、龙州、凭祥、宁明,贵州南部罗甸至西南部册亨、兴义等县。

栽培技术

采种与种子处理

选择20-50年生长健壮、结果多、果实大、果皮薄的优良类型作采种母树。8月中下旬果皮由灰青色变为青黄色,种壳黑褐色,是种子成熟的表现,此时可采摘果实果实采回后置室1-2天,待果实微裂后人工剥果实,取出种子。出籽率60%,种子千粒重12000g。种子不宜久藏,不宜晒干或干,应随采随播。需要短暂贮藏或远途调运时,须带果壳装入竹篓,一周率尚可保持在70%左右。

育苗

选择平缓坡地、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条点播。沟25- 30cm,沟深5-7cm,粒15cm,用种量约200g/㎡。播种后10天始发出土,幼苗阶段应勤除草、松土,并结施速效肥。石山造林提倡容器育苗,每袋放1粒种子,点播时需将种子横放,切忌倒置,倒置将使苗木部产生畸。袋苗苗圃管理措施,同-般袋苗管理。半年生苗高可达40cm以上,可以出圃定植。

种植

选择山、山脚的缓坡地,土层深厚肥沃,结构松软湿润,富含有腐殖质的土壤。春季种植,施足量基肥。造林密度,初植株3mx3m。

抚育管理

林粮间种或种植绿肥,每年夏、秋两季各抚育施肥1次,幼树多施氮、钾肥;结果的成年树多施磷肥,以利多结果。成林每隔2-3年需垦复1次。垦复时间宜在秋天收果后进。垦复深度是树冠10cm,树冠外20cm。

主要价值

保护

蝴蝶果是中国珍稀濒危三类保护植物,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录-高等植物卷》。

蝴蝶果的木材为孔材,淡黄白色,纹理直,结构略粗,可作建筑房屋及家具等的用材;产果量高,结果期长,也是一种优良的粮油兼用树种,种子含有丰富的油脂和淀粉,去毒处理后可食用,可先去子叶熟或熟食,也可磨成粉,拌在菜里当油用,也可提取作食用油,味如芝麻油生油混的香味。

观赏

蝴蝶果浓绿,树冠整、美观,绒果垂挂,树上常保持有2轮以上的叶片,绿阴、制氧等生态效益高,是城镇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重酒石酸卡巴拉汀

下一篇 降纤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