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闭合性脑外伤

外伤又称损伤,多为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意外伤及产伤所致。战时多见于工事倒压伤或爆炸所致高压浪冲击伤,都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头部致伤。损伤的机理比较复杂,绝大多数损伤常常是由几种机理和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要致伤因素有二:(1)由于颅骨骨折造成损伤;(2)由于组织在颅腔呈直线或旋转运动造成的损伤。 1.直接损伤: (1)加速损伤:即运动着的物体撞击......
目录

病因

  损伤的机理比较复杂,绝大多数损伤常常是由几种机理和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要致伤因素有二:(1)由于颅骨骨折造成损伤;(2)由于组织在颅腔呈直线或旋转运动造成的损伤。

  1.直接损伤:

  (1)加速损伤:即运动着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状态的头部所发生的损伤,如棍棒或石块击伤。

  (2)减速损伤:即运动着的头部撞碰到静止的物体而致伤,如坠落和跌伤。

  (3)挤压伤:即两个不同向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头部,使颅骨致伤。

  2.间接损伤:

  传递性损伤:如坠落时以部或双足着地,外力沿柱传递到颅底致伤;

  甩鞭式损伤:这种损伤常发生在颅颈交界处。

  胸部挤压伤时并发的损伤:系因胸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时,骤然升高的胸压沿颈静传递到部致伤。

症状

  意识障碍: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面;头皮损伤,及渗液;生命体征(呼吸、搏、压和体温)变化;压增高;延髓功能受损;休克;瞳孔大小、状和对光反应改变;运动和反射改变。

意识障碍

  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面;头皮损伤,及渗液;生命体征(呼吸、搏、压和体温)变化;压增高;延髓功能受损;休克;瞳孔大小、状和对光反应改变;运动和反射改变。

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改变提示病情的轻重,损伤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士可通过对话、痛觉刺激、睁眼情况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如病人突然安静、昏睡,提示病情恶化,或因用镇静癫痫药物;如深昏迷病人出现吞反射、躲避动作或意识转为清醒,提示病情好转。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可以做出客观评估,

瞳孔变化

  瞳孔是反映损伤病情变化的指之一,急性期15 min~30 min观察1次,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观察比较。

生命体征变化

  通过对压、搏、呼吸、体温的观察可以有效判断病情变化。观察中如出现压上升,搏缓慢而有力,呼吸缓慢而深,提示压增高,应警惕颅肿或脑疝早期。当压下降,搏增快、细弱,跳减弱,呼吸减慢而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如出现高热、深昏迷,表示丘下部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损伤;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的可能。

功能变化

  重型损伤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也很明显,伤势越重电图异常发生得越早,病死率越高,所以严密观察电图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早期保护心脏,防止力衰竭和律失常。

机体出入量观察

  损伤病人多使用脱水药物,其中尿量观察可判断降低颅压的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现并发症。护士应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如应用20%醇250 mL后,4 h应有尿量500 mL~600 mL,若平均每小时尿量<60 mL,则说明降压效果不佳,或病人有严重脱水。应用2 h~4 h无尿排出,应考虑是否有尿潴留或肾衰竭。对尿量减少的病人,要及时病因,及时报告医生,既要防止过量输液起或加重水肿,又要保液体的输入量。

肢体运动改变

  偏瘫张力增高例,大脑强直发作,锥体束征阳性者,癫痫发作,损伤后休克等。

并发症观察

  部感染13例,消化道出10例,水电解质紊乱5例,功能不全4例,泌尿系感染6例,感染1例,糖尿病4例。

检查

  (1)颅骨X线平:只要病情允许应作常规检查,照正、侧位或特殊位。

  (2)椎穿刺:以了解液压力和成分改变。

  (3)超声波检查:对幕上肿可借中线波移位,确定肿定侧,但无移位者,不能排除肿。

  (4)管造影:对颅肿诊断准确率较高。

  (5)CT和磁共振检查,对损伤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诊断

据临床表现及相检查可确诊。

治疗

  1.轻型:以卧床休息和一般治疗为,一般需卧床1~2周,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改变,普通饮食。多数病人数周后即可正常工作。

  2.中型:绝对卧床休息,在48小时应定期测量生命体征,并注意意识和瞳孔改变。清醒病人可进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意识未完全清醒者由静输液,压增高者给予脱水治疗,液漏时应用抗菌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3.重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检查呼吸、搏、压以及意识,瞳孔变化,注意有无新症状和体征出现。

  (3)防治水肿,降颅压治疗:

  ①卧位:除休克者外均为头高位。

  ②限制入量,纠正水盐代谢失调,并给予足够的抗菌素(头孢霉素类,氧氟沙星,甲哨唑)。

  ③脱水治疗:对消除水肿(醇),降低颅压有效。

  ④持续脑室流或对进压监护的病例间断地放出一定量的液,或待病情稳定后,穿放出适量液等。

  ⑤冬眠低温疗法:降低的新陈代谢,减少组织耗氧量,防止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对降低颅压亦起一定作用。

  ⑥巴比妥治疗:可降低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对缺氧的耐受力,降低颅压。

  ⑦激素治疗:有助于消除水肿,缓解压增高。

  ⑧助过度换的是使体CO2排出,可使流递减,从而使颅压相应下降。

  (4)神经养药物的应用 :可病情选用或并应用。

  (5)手术治疗:其的在于清除颅肿等占位病变,以解除压增高,防止脑疝成或解除脑疝。手术包括:颅骨钻孔探查、肿清除术和组织清创减压术。

  (6)防止并发症,加强护理:早期应以预防部和尿路感染为,晚期则需保养供给,防止褥疮和加强功能训练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布氏菌病

下一篇 丙戊酸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