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

脂性网状皮增殖综征(Hand-Schüller-Christian syndrome)即韩-薛-柯综征,又称黄脂瘤黄瘤肿,网状肿、类脂质性肿、尿崩症-突眼-成不全综征,组织细胞增生症X、Schüller-Christian综征、Christian综征等,该症为组织细胞增生造成颅骨缺损,眼球突出尿崩三联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一)发病原因本症病因未明。......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症病因未明。

(二)发病机

本病征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的一种类型,以往称网状皮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不明,病理分化较好的组织细胞增生为共同点的疾病,可能与脂肪及类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原因不明的感染有,有人认为本病是属于勒-雪病和嗜酸细胞肿之间的过渡型疾病,最近有报道本病患者T淋巴细胞组织胺H2受体缺乏应用小牛胸腺提取液注射后,成功地使患儿恢复,认为可能系T抑制淋巴细胞缺陷所致。

症状

1.颅骨缺损:出现最早,亦最为常见,可单发或多发,颅骨病变处,初起头皮表面呈包状凸起,硬而有轻压痛,当病变蚀穿颅骨后,肿物变软,触之有波动感,常可触及颅骨边缘,此时压痛已不明显,偶见破裂者易误诊为脓肿,此后肿物逐渐吸收,缺损大者可触及,并随搏跳动,X线检查可见颅骨呈地图样缺损,面以下颌受累较多见,其他如盆,,肩,肋,椎等也相继发生缺损。

2.眼球突出:约1/3病人出现眼球突出,常发生于两侧,但一侧较为明显,由于眶受累,侵犯眶后脂肪组织所致。

3.多饮多尿:有半数病人表现有烦渴,多饮多尿生长发育障碍,多因神经垂体,视丘下部发生浸润性病变时,或因蝶鞍破坏压迫垂体所致。

以上三联征不一定同时出现,或在病程中只见其中之一或二,尤其是早期病例更是如此。

4.淋巴结肿大:患儿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贫血程度一般较轻。

5.皮疹:皮肤可见在的黄色丘疹或出丘疹,头皮上有时见黄色痂皮。

6.呼吸系统部受累时可有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野可见纤维化网状阴影。

检查

1.液检查:外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感染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2.骨髓检查:可见沫细胞。

3.病理检查:皮疹和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如组织皮细胞增生并可见到沫细胞时可确诊。

4.X线检查:X线检查可见颅骨呈地图样缺损,盆,,肩,肋,椎等,也相继发生缺损,蝶鞍破坏压迫垂体,野可见纤维化网状阴影。

5.B超检查:可发现肿大

鉴别诊断

诊断

如有质缺损,特颅骨缺损伴突眼症尿崩症,结X线检查则诊断不难,但多数病例,尤其是早期并不具备有典型症状,如遇迁延不愈的中耳炎,头部包块,皮疹等症状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需早期做骨髓检查和病理检查。

诊断

尿崩症和液病相鉴,实验室检查可助诊断。

并发症

中耳炎,纤维化,继发感染淋巴结肿大等。

预防

病因尚不明,尚无系统预防法。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养等具有一定的相性,故本病无法直接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孕期应做到定期检查,若孩子有发育异常倾向,应及时做染色体筛查,明确后应及时行人工流产,以避免疾病患儿出生。

治疗

(一)治疗

前尚无有效法,有少数可自然缓解甚至自愈。饮食面可采用低脂与低固醇,有尿崩症者可用垂体后素治疗,可改善症状,或应用鞣酸加压素,婴儿3~5U,年长儿5~10U,每天或隔天1次,注射。近年来采用上腺皮质激素,多种抗癌药物,放射及抗生素治疗。激素能改善症状,对发热、全身症状、皮疹、淋巴结肿大、肺病变及减少之出等可能暂时缓解,抗癌药物中的氮芥巯嘌呤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红霉素(柔毛霉素)等单独或与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放射治疗可以阻止病灶扩,促使病变纤维化,适用于局部治疗,量为103.2~154.8mC/kg(400~600伦琴),一般骼缺损需3~4个月后修复,出现尿崩的患儿,早期应用头部放疗,可使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尿崩时间较久的患者,放射治疗虽可使局部病变消失,但尿崩持续;抗生素对控制继发感染、减轻症状、减少并症有一定意义,而对本病的基本病变作用不大。

(二)预后

本病征多种治疗预后已大为改善,但起病年龄越小,受侵器官越多,病程进展快且严重,预后越差,有脏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者预示着暴发性的过,病死率约50%,多在发病后2~3年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鹤顶兰

下一篇 鹤虱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