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山梅

黄山,为稀有物种,耳草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无毛,带紫色。分布于安徽浙江两省毗邻山区。多年生草本,高80-120米。直立,近四棱,无毛,略紫色生于下部的最大,心形,长和宽均10-20厘米,掌状7-10裂,裂具粗齿,基部近心形,两面被糙伏毛,生于上部的渐较小,长、宽均3-7厘米,最上部的卵形披针,先端渐尖;叶柄生于最下部的最长,长达25厘米,生于上部的渐......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80-120米。直立,近四棱,无毛,略紫色生于下部的最大,心形,长和宽均10-20厘米,掌状7-10裂,裂具粗齿,基部近心形,两面被糙伏毛,生于上部的渐较小,长、宽均3-7厘米,最上部的卵形披针,先端渐尖;叶柄生于最下部的最长,长达25厘米,生于上部的渐短以至于无柄。聚伞花序生于上部腋及端,通常具3,中部的最大,无苞片,两侧的较小,具苞片,有时退化仅具1-2苞片披针黄色,直径4-5厘米;花梗长1-3(-4)厘米,中部的花梗常较两侧的短,稍被紧贴柔毛;萼筒半球,直径7-10毫米,被柔毛,裂三角花瓣5,离生,状稍不等,长状倒卵形或近狭倒卵形,长2.5-3.5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急尖雄蕊15,外轮的与花瓣近等长,轮的稍短;花柱线形,向上稍狭,长约2厘米。蒴果或近球,直径约1.3厘米,端具宿存花柱,干时褐色种子黄色,扁平,连翅长7-10毫米,宽3-5毫米,周围具膜质斜翅。期3-4月,果期5-8月。

黄山梅图册黄山梅图册

生长特性

黄山为 阴性草木,不耐强光照射,喜温凉、湿润、富含有机质的酸性黄棕壤的生境,常在落林下阴湿之地呈小生长。分布区年平均温约7.7℃,1月平均温-3.4℃,7月平均温17.8℃,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相对湿度约90%。浙江西部其上层树种要为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 Hemsl.、华东桤树Clethra barbinervis Sieb et Zucc.、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等;伴生植物要有窄头橐吾Ligularia stenocephala (Maxim.) Matsum. et Koidz.、油点草Tricyrtis macropoda Miq.与阔鳞鳞毛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th.) C.Chr. ex Ching等。本种新于3月上中旬萌动出土,4月上旬展蕾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上旬,可延至8月。蒴果于9--11月成熟。

分布范围

安徽(黄山)和浙江(天山)。生于海拔700-1800米山谷林中阴湿处。日本、朝鲜亦产。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浙江(天山、龙塘山)、 安徽(黄山、 清凉峰)

黄山分布区域较窄,且呈跳动性分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中国要分布于安徽与黄山和浙江山,由于森林砍伐,生境破坏以及挖入药等原因,致使植株日益减少,已处于濒临状态。此外,日本也有少量分布。黄山生长的环境条件比较持殊;在黄山地区大多生长在海拔1500一1700米高山的北坡,如北海的峡谷中就有成的分布。多与天女、马褂木,长柄山毛掸、黄山杜鹃、中华、龙须草等伴生。它比较耐,能耐零下20℃的低温。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天然分布区土壤均为高山腐殖质土,有机质丰富,排水透性良好。它要求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年平均湿度须达75%以广,并且常处在云雾缭绕之中。笔者曾做过种驯化试验,在海拔300一400米的地带,选择遮荫良好的场所种植,也能正常越夏和结实

大美丽,可作为观赏植物

黄山梅图册黄山梅图册

发现来源

黄山多年生草本植物,最早发现于 日本。1888年8月9日日本 植物分类家矢天部良吉在伊予国爱媛县石锤山首次采集到期的黄山标本;1890年10月吉永虎马又在同一地采集到果实期的黄山标本, 模式标本。1890年,矢天部良吉在日本刊物《植物杂志》上以 英文式正式首次发表黄山这一新属新种,定为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人们最初认为黄山日本四国地区的特产,不过后来在纪伊半岛和九州也相继 发现。1935年,日本 东京大植物分类教授中井猛之进在 朝鲜半岛全罗南道的白羊山又采集到黄山,记载为Kirengeshoma koreana Nakai。另外,1978年鹿儿岛大教授初岛住彦,照远藤正喜在大分县祖母山上游溪谷(大野郡绪町尾平)采集的标本,又发表了Kirengeshoma suffruticosaHatusima。

但是,后来过研究发现,上述两植物都是黄山种下的变异类型,因而与 黄山归并,成为黄山的异。除日本韩国外,黄山还分布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包括黄山风景区及 歙县清凉峰,和 浙江省天山地区,即浙江山和 昌化龙塘山。

生存环境

黄山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仅间断分布于 中国和日本,为典型的中国-日本特有种。在日本,该植物要分布于日本的中西部,包括本州的纪伊半岛、九州、四国等地,南韩半岛也有分布;在 中国,黄山只斑块状分布于华东地区的皖浙交界处,具体包括:皖南山区的安徽黄山自然景区(HS)、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QLF)和浙西北地区的天山自然保护区(TMS)、昌化龙塘山自然保护区(LTS)。植株多零星或集群分布,海拔高度范围为700m-1500m,多生长于林下阴湿处、路边或石上黄山大都生长在遮荫度较高的林下石壁或流水的石缝处。与之伴生的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有 天女绣球金缕白檀、 黄山杜鹃、鸡桑及 小构树等;草本层要为 小升麻、 三紫菀、华南落新妇细辛及己唐松草、 凹景天车前、 油点草以及 六葎等,另外还有成的 苔藓及 蕨类植物。其中天女绣球小升麻、凹景天、苔草以及苔藓植物是其群落组成的要成分。

黄山分布区郁度较高,达到80%-90%(夏季),地表潮湿,常有苔藓和 景天科等喜湿植物覆盖,土壤肥沃,腐殖质明显。对生境的严格要求可能是限制其自然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种群分布格局是物种与环境长期以来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与物种的生物特性和种群间的竞争排斥有,而且与物种的生境(包括土壤、地、地貌等)有密切系。黄山种群的分布格局与大多数珍稀濒危植物自然种群一样,呈现聚集分布式样。其要原因是:首先,黄山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利用 无性繁殖。在无性繁殖中,黄山的无性系 克隆植株的产生是依靠其断裂离母体而成,克隆植株集生于母株周围,导致其聚集程度较高。其次,对环境条件的严格要求是导致黄山聚集分布的另一原因。黄山仅分布于皖浙交界处的部分山区,即安徽地区的黄山风景区、歙县清凉峰,浙江地区的天山和昌化龙塘山,海拔高度范围为700m-1500m,阴坡及半阴坡的林下,伴生植物要有绣球、天女等,群落的郁度多在80%-90%,林下阴暗潮湿,光照较为微弱,很少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空土壤的 相对湿度较大。尤其在林木遮荫下的大块 石小生境或有藓类植物景天植物覆盖、土壤腐殖质较厚的地段黄山生长良好。另外,生境的异质性限制了黄山的分布,导致其聚集生长黄山生长在中高海拔的林下山地的地带,土层较薄,小范围生境的差异性较大,石的阻碍也使的延伸受到限制。

繁殖过程

黄山多年生草本植物。十二月中下旬,地下进入休眠状态,在地下成一枚由多层鳞片包裹的越 冬出土面。三月上中旬新由地下萌动,通过其基部的居间生长将整个推出地面,嫩,粉紫色。四月上旬始展,随后进快速的生长。六月下旬出现 蕾, 端的蕾首先出现。此时,生长基本停止,始进入 生殖器官发育阶段。七月上旬始偶见,中旬为期,有昆虫来访。发育较迟的可延迟至八月中下旬。但直至花瓣即将落,花瓣都不完全张。九月座果,十月中下旬至十一月 蒴果成熟,种子蒴果缝线裂处出。十一月下旬,黄山地上始枯萎死亡。据野外观察发现,黄山传粉昆虫要为 蜂类和 蝇类。另外发现这些昆虫的专一性较差,在访问黄山的同时,还拜访 菊科、 科及耳草科等其它伴生植物,如三紫菀、华南落新妇等。访昆虫的高峰期通常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5:00-17:00左右,阴天及小雨天也能见其频繁活动,而正午阳光照射最强烈时很少看到其踪影。一般情况下,花冠2个 小时左右,花粉基本上就可全部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花粉的传播。

种子结构

黄山种子结构很特殊:外被由单层、排列致密的细胞构成的网格状外种皮,即种翅;种皮与较为发达的 胚乳紧密结,细胞排列紧密,且显著木质化增厚;中央包被着成熟的双 子叶。由于黄山埋于胚乳之中,保护组织坚硬,机械性强,且外罩一层膜质外种皮,这对抵御严病原菌的侵蚀来说是有利的,但同时这一结构又对种子萌发较为不利。机械组织的阻挡,尤其是不易获取 氧和 水分以及养物质而限制了种子萌发,这可能是造成黄山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实生苗少的原因之一。

保护状况

保护价值

黄山为单种属植物,是黄山亚科Kirengeshomoideae唯一的代表种,也是中国、日本间断分布的典型种类。对于阐明耳草科的种系演化以及中国和日本植物区系的系,均有科研价值。

保护措施

已在安徽歙县清凉峰、黄山及浙江临安县西天山设置自然保护区,对黄山保护。杭州植物园已种保存。

栽培要点

黄山繁殖栽培并不十分困难。可采用播种育苗,但 种子率不很高,且生长缓慢,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分株繁殖,深秋或早春,从野外连掘起块茎,再从块茎间结比较薄弱处摊,每一块都须具有1—2,然后进栽种,当然,要注重保护资源,切忌乱掘滥挖。栽培用土可选高山腐殖土,浇灌用水以河水和糖水为好,切忌水中含有氯离子及 碱性物质,否则会造成烂。为减少夏天遮荫的麻烦,可将植株栽种在大树的间隙中,借树冠的浓荫,降低地面的温度和减小光照强度。炎热和夏季,植株面要常喷水,以确保其安全越夏。

特征研究

濒危植物黄山及其相植物表皮特征研究

黄山属(Kirengeshoma Yatabe)黄山(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及其相植物--绣球属(Cardiandra Sieb.&Zucc.)和银草属(Deinanthe Maxim.)植物作了表皮的微态研究.结果表明:黄山(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表皮不规则或近多角,垂周壁平直、弓波状.上、下表面均具单细胞T毛,毛上突显著。毛基为单细胞型.绣球(Cardiandra mollendorffii Li)表皮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浅波状,具针晶,单毛,具鞘状结构,表面光滑。毛基为多细胞型。二裂叶草(Deinanthe bifida Maxim.)和银草(Deinanthe caerulea Stapf.)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状与垂周壁式样同表皮,且均具针晶。另外,在二裂叶上、下表面发现两种类型的毛:锥毛和T毛。结三属的现有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初步认为: 三属性状高度重叠,系甚密,银草属可能是黄山属和绣球属的过渡类型;表皮特征观察结果不支持Takhtajan系统把黄山独立出来提升为亚科的观点。

药用价值

【药 】:黄山 【拼 音】:HUANGSHANMEI

【来 源】:为被子科植物黄山

【功 效】:舒筋活、滋补强壮。

治】:治全身酸疼麻木、 气虚疲劳

性味归经】:甘,温。

【用法用量】:服:汤,3一9克。

】:少女(《天药用植物志》)、铃钟三七、马株子(浙江)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

【拉丁】:黄山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

【考 】: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称》。

【中药化成分】:地上部分含无色花青素、槲皮素、 山奈酚、咖啡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放线菌素C

下一篇 慢性疲劳综合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