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杨叶

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m。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有纵棱,灰白色,小四棱,被短柔毛或外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cm。对生;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叶片革质,阔、阔倒卵形、卵状或长,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或钝,常有小凹,基部楔形,长1-3cm,宽0.8-2cm,面光滑,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
目录

形态特征

1.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m。

黄杨叶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有纵棱,灰白色,小四棱,被短柔毛或外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cm。对生;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叶片革质,阔、阔倒卵形、卵状或长,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或钝,常有小凹,基部楔形,长1-3cm,宽0.8-2cm,面光滑,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穗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同株密集,花序轴被毛;苞片卵形,长2-2.5mm,部多少有毛;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萼片,长2.5-3mm,无毛,雄蕊花药长达4mm,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长达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柱头粗厚,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蒴果近球,长6-10mm,宿存花柱长2-3mm,由3心皮组成,沿室3瓣裂,成熟时黑色,径约1cm。期3-4月,果期5-7月。

2.黄杨灌木,高3-4m。,小四棱,被短柔毛,后变无毛,薄革质,叶柄长1-2mm;叶片通常匙,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4cm,宽8-18mm,先端或钝,往往有浅凹或小尖凸头,基部狭长楔形绿色,光亮,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极多。头状花序腋生,长5-6mm,密集,花序轴长约2.5mm;雄花约10朵,花梗长0.4mm,萼片,长约2.5mm,不育雌蕊有柱状柄,末端膨大;雌花萼片长约2mm,萼片长约2.5mm,受粉期间子房长2mm,花柱长1.5mm,略扁,柱头心形,下延达花柱1/3-1/2处。蒴果卵形,长5mm,宿存花柱直立,长3-4mm。期2月,果期5-8月。

生长环境

1.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边、林下,现可栽培作观赏用。 2.生于海拔400-2700m的平地或山坡林下。

分布范围

1.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饮性状:为完整或破碎的叶片,倒卵,长10-30mm,全缘,先端稍凹,基部狭楔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明显,革质。微,味苦。 贮干容器,置通

性味】苦;平

【药材基源】为黄杨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 Wils.)M.Cheng或黄杨Buxus bodinieri Levl.的

【用法用量】服:汤,9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捣烂

【出处】《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单基因遗传病

下一篇 黄杞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