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外阴色素痣

外阴色素分为黑蓝痣,外阴黑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发展成恶性黑色的可能,其病死率较高,有40%的恶性黑色起源于黑色素还有浅棕、深褐色黑色,直径1mm~2cm,有的在皮,有的隆起于皮肤,亦有呈乳头状或状凸出于皮肤者,其上可有毛发或无毛发。蓝痣多发生于脸、前,长在手部最多见,外阴极少见。(一)发病原因外阴色素是由于色素细胞生长过度所致,细胞来源于两种细胞,即表皮的色素细......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外阴色素是由于色素细胞生长过度所致,细胞来源于两种细胞,即表皮的色素细胞和皮神经的施万(Schwann)细胞,交界要来源于色素细胞,黑来源于上皮色素细胞和真皮神经鞘细胞,生长在全身各部位,生长于外阴的由于位于被刺激的部位,故有可能发生恶变。

(二)发病机

病理上将色素分为3型,即交界,皮,混,皮完全位于皮,较少见,交界是指细胞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早期的或儿童期的大多是交界,当交界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进入真皮时,称为混,混细胞呈或立,胞膜清晰,胞质均匀一致,含有黑色素,胞核大,染色淡。

色素对类固醇(甾体)激素的反应非常敏感,幼年时色素往往不明显,到青春期以后,色素逐渐加深,体积也增大,亦有人妊娠妇女应做预防性的色素切除,而Allen等则认为妊娠色素恶变没有系,这面尚缺乏明确的据。

病理特点(25%):

肉眼见黑色,表面平坦或隆起,甚至呈乳头状,表面还可以有毛发,扁平的常常是交界,镜下见细胞呈黑色,细胞呈卵,半,细胞膜清楚,胞质为黑棕色的颗粒,核不清楚,位于真皮深部的细胞常常呈梭,胞质无色素,表示细胞老化。

分为5型:

(1)平:多为交界型。

(2)高出皮表:多为复

(3)乳头:大部分为皮型,也可为复型。

(4):常为皮型。

(5)有蒂:为皮型。

蓝痣病理特点(20%):

(1)肉眼观:为0.2~0.5cm直径大小的稍微隆起的边界清楚的蓝色小结,最大不超过1.5cm。(2)镜下:位于真皮细胞为梭色素细胞,有胞突伸出,细胞集成束,与表皮面平,细胞有时伸展至皮下脂肪组织,细胞很多时称富细胞蓝痣

症状

妇科检查时发现色从淡褐色黑色,可呈平坦或隆起,一般较小。

1.

好发部位为大小阴,多呈黑色,表面平坦而隆起呈乳头状,临床无特症状,如长期刺激或者摩擦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发痒,出或者炎性反应,妇科检查时大阴处见棕色,浅褐色或者青黑色斑块,局部稍隆起或者扁平,有的长毛,病变一般较小,单发常见,色素对性激素敏感,常在青春期增大变黑,如果色素色突然加深,部位变浅或呈放射状改变,面积增大,周围发红,出现溃疡,病人出现瘙痒等应警惕恶变为恶性黑色的可能,来源于细胞的恶性黑色,发病年龄较年轻,肿生长快,恶性程度高,易出现早期转移,故外阴黑色素的正确诊断对黑色的早期防治有特殊意义,尤其是年轻女性,两者的鉴更要加以重视。

2.蓝痣

为0.2~0.5cm,稍隆起,边界清楚的蓝黑色小结,多无症状

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肿标志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

依靠临床特征及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

1.色素性乳头状(老年性) 表面有颗粒状或刺状感觉,镜下两者容易区分。

2.某些不典型外阴色素

具有轻微的核易型性,注意与恶性黑色相区,前者为成熟的细胞,而且无有丝分裂,后者细胞某些具有轻微核异质的不典型的外阴色素注意与恶性黑色相区,前者具有成熟的细胞,而且细胞有丝分裂存在。

并发症

刺激或摩擦可使局部炎症扩,并发外阴,阴道炎。

治疗

由于外阴部黑有潜在恶变的可能,应及时切除,具有高度恶变趋势的扁平交界更是如此。切除范围应在病灶外1~2cm处,深部应达正常组织。并与皮下组织一并切除。

孕妇外阴黑切除的指征是:当黑遭受刺激时,当为光滑、色素加深或生长时,或溃疡、出、疼痛时,均应切除。

另外,以下任何一点都提示有恶变的可能,应立即就医,做较大面积的切除。

1.色素显著或增大迅速。

2.色加深发亮。

3.表面常有出或痂成。

4.色素溃疡

5.色素周围有卫星黑出现。

6.色素成硬结。

明显高出皮表而且有毛的黑很少恶变,除非受刺激、出、疼痛,不必急于处理。

蓝痣一般恶变发生率较低,张手术治疗,术中送冻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西罗莫司

下一篇 吗替麦考酚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