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珠子草
基本信息
【拉丁名】:Phyllanthus Virgatus Forst. f.
【拼音】:huangzhuzicao
【异名】: 珍珠草、鱼骨草、日开夜闭(《南宁市药物志》),地珍珠、 假芋(《广西药植名录》)。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通常直立,高达60厘米;茎基部具窄棱,或有时主茎不明显;枝条通常自茎基部发出,上部扁平而具棱;全株无毛。叶片近革质,线状披针形、长圆形或狭椭圆形, 长5-25毫米,宽2-7毫米,顶端钝或急尖,有小尖头,基部圆而稍偏斜;几无叶柄;托叶 膜质,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褐红色。通常2-4朵雄花和1朵雌花同簇生于叶腋;雄 花:直径约1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萼片6,宽卵形或近圆形,长约0.5毫米;雄花3,花 丝分离,花药近球形;花粉粒圆球形,直径为23微米,具多合沟孔;花盘腺体6,长圆形;雌花:花梗长约5毫米;花萼深6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1毫米,紫红色,外折,边缘稍膜质;花盘圆盘状,不分裂;子房圆球形,3室,具鳞片状凸起,花柱分离,2深裂几达基部,反卷。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紫红色,有鳞片状凸起;果梗丝状,长5-12毫米; 萼片宿存;种子小,长0.5 毫米,具细疣点。花期4-5月,果期6-11月。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用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