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汗管瘤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西医认为汗管瘤是由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人体表皮小汗腺导管的一种痣样肿瘤,与内分泌、妊娠、月经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1、与遗传有关:
有一家系中的3人同患汗管瘤报道,或在家族中有其他痣样肿瘤(如毛发上皮瘤、皮脂腺腺瘤等)。部分患者有家族史,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
汗管瘤患者多为女性(也有部分男性),女性常在妊娠期、月经前期或使用女性激素时皮疹增大,说明外阴汗管瘤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二、发病机制
肿瘤位于真皮浅层,真皮中、上部可见多个嗜碱性上皮细胞聚集成的实体性细胞条索或囊性扩张和导管包埋在纤维性基质中,导管壁通常衬以两排上皮细胞。
症状
夏季因出汗困难有瘙痒或灼热感,导致有些皮损有轻度肿胀感,自觉瘙痒。皮损常逐渐增大,达到一定大小则不再长大,但很少自行消退,无自愈倾向。
女阴汗管瘤发生部位主要为大阴唇、阴阜、会阴,少数可见于小阴唇及阴蒂,皮损为肤色、淡红色、淡褐色丘疹或结节,针尖到小黄豆大小,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直径1~2mm的小丘疹。皮疹受月经周期影响,经前可增大。
检查诊断
1、临床检查:
应详细询问发病过程,注重视诊观测肿瘤或溃疡的部位、大小及周围边缘的形状,表面光滑、粗糙,还是凸凹不平。皮肤或粘膜的颜色有无改变,有无分泌物及微裂等。
同时配合触诊,摸清肿瘤的软硬度及基底的活动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活动性如何。
2、诊断:
治疗
一般情况下不需治疗,必要时可采用电解、电烧灼、二氧化碳激光,但易有瘢痕。
液氮冷冻治疗,易造成色素减退。在进行液氮冷冻或激光等疗法时,应注意分批治疗,并注意掌握治疗深度,防止形成明显瘢痕。相比之下,激光治疗效果更好,一般不留瘢痕。若不得已要进行手术切除,要注意明确诊断并排除转移性腺癌的可能性。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