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输精管缺如

管缺如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畸,是阻塞性无精子症及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病因,该病早在18世纪中叶就已发现,但由于诊断手段的局限,直到20世纪前半,全世界仅报道25例。其后,随着男性不育诊治技术的提高,病例报道不断增加。从1985年至今,国陆续报道病例及治疗研究已近170余例,尽管如此,该病的病因仍未阐明。近10余年来,随着对该病病因探讨的逐渐深入,管缺如与囊性纤维化病(cysti......
目录

概述

中文管缺如 英文:absenceofvasdeferens  :先天性管缺如 概述: 管缺如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畸,是阻塞性无精子症及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病因。该病早在18世纪中叶就已发现,但由于诊断手段的局限,直到20世纪前半全世界仅报道25例。其后,随着男性不育诊治技术的提高,病例报道不断增加。从1985年至今,国陆续报道病例及治疗研究已近170余例。尽管如此该病的病因仍未阐明。近10余年来,随着对该病病因探讨的逐渐深入,管缺如与囊性纤维化病(cysticfibrosisCF)的系得到广泛注对后者的深入研究使先天性管缺如的分子生物基础得到了初步的揭示。

流行病学

管缺如是管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自1755年JohnHunter首先发现以来,报道例数逐年增多迄今国已报道约200余例,国外报道阻塞性无精子症占男性不育6%~14%健康搜索,而管缺如占阻塞性无精子症的18%~50%。其中,先天性双侧管缺如(CBAVD)约占整个男性不育的1%~2%,先天性单侧管缺如(CUAVD)占男性不育0、5%~1%1985年我国曾一次报道1310例男性不育其中管缺如占1、15%,而在1989年报道的250例无精子症中管缺如占24%,与国外报道相近。由此可见,先天性管缺如在临床上并非罕见。

病因

先天性管缺如作为一种男性生殖系统的先天畸一直被怀疑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如曾发现该病在一些家族中有聚集现象,而发现囊性纤维化病与先天性管缺如在临床上密切相则为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自20世纪80年代末,囊性纤维化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该病与先天性管缺如系的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使先天性管缺如的遗传基础得到了初步阐明。

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白种人中发病率达1/2000活产儿,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高达1/22,其临床要表现为慢性部疾患,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汗液电解质浓度增高及男性不育等,该病致病基因已于1989年被定位于7号染色体长3区1带(7q31),并已克隆测序,基因全长250kb,有27个外显子,eDNA长6129bp,编码蛋白质称为囊性纤维化病跨膜转运调物(cystic fibrosis transport regulator,CFTR),使氯离子通道的功能,前该基因已发现600余种突变和变异,覆盖整个CFTR基因区域,其中白种人中70%的突变△F508,即第10外显子第1653~l655位碱基对缺失了一个编码肽链第508位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在对囊性纤维化病的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男性患者均因先天性管缺如而不育,这表明该基因的突变与发育异常密切有,研究已经证实第1类先天性管缺如患者由CFTR基因突变起,然而,无典型囊性纤维症状或身体貌似健康男性的先天性管缺如是否与CFTR基因异常有前尚不清楚,1983年Petit等首先报道1例无典型囊性纤维化病症状的先天性管缺如患者,其伴有7号染色体异常,即inv(7)(p15,q32),inv(9)(p11,q13),当时,由于CF基因尚未定位,未考虑到其与囊性纤维化的系。

现在知道,CFTR基因恰好定位于7q31,此例染色体间倒位可能破坏了7号染色体上与其相邻的CFTR基因结构,从而起先天性管缺如的发生,此例提示第2类先天性管缺如发生与CFTR基因异常可能存在的相系,其次,随着囊性纤维化病的临床与分子遗传的深入研究,日益显示出囊性纤维化病临床表现的多样化及突变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密切相,即不同的突变基因型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突变基因型在不同个体中亦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许多研究者就此类CBAVD患者的CFTR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含子剪切位点进了广泛的突变筛查,结果发现此类CBAVD确与CFTR基因突变密切相,在这些患者中至少50%~70%,有时甚至高达86%携带有一个CFTR突变基因,其中还有10%是CFTR基因突变的复杂杂合子,即两条7号染色体各有一种CFTR基因突变,这与正常人群中仅4%的CFTR基因突变携带者频率及0、2%的发病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此外还发现此类CBAVD患者CFTR基因中有许多新的或比较罕见的突变,与典型囊性纤维化患者携带的突变类型及频率有所不同,进一步实了囊性纤维化病的突变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系,即较常见的突变起了典型囊性纤维化病症状,而一些相对罕见的突变则更多地仅起了CBAVD。

综上所述,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相当一部分无典型囊性纤维化病症状的CBAVD男性是囊性纤维化病的一个独特的遗传群体,CBAVD与部疾患,腺功能不足同是囊性纤维化基因突变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型,CFTR基因编码区突变是第2类CBAVD最重要的遗传病因之一。

此外,在对CUAVD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患者单侧管缺如对侧的管在沟或盆水平有非医源性锁时,其CFTR基因突变率常高达89%,与CBAVD相似,而与正常人群有极显著差异,这实了CFTR基因编码区突变也是此类CUAVD最重要的遗传病因之一。

前对囊性纤维化病基因表达的研究不仅涉及基因编码区,还包含了少数的非编码区,如第8含子(introne 8)的poly(T),在对呼吸上皮CFTR基因表达的研究中实等位基因5T能影响该基因第9外显子的正常剪切,使转录水平下降,导致CFTR基因不完全表达,起CFTR蛋白水平的降低,并可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故前认为,introne 8的5T突变是导致囊性纤维化病临床表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为探讨CBAVD与5T突变的系,有作者在对CBAVD的研究中,据囊性纤维化基因突变情况将结果分为3组:第1组约占15%,为CFTR基因突变的复杂杂合子,均无5T突变;第2组约占60%,有一个CFTR基因突变,其中60%以上伴有另一个CFTR基因上的5T突变;第3组约占25%,未发现其他CFTR基因突变,而其5T突变携带者频率约为25%,甚至出现5T纯合子,由此可见当2个CFTR基因均发生突变时,CBAVD的发生可能仅与前者有,而与5T突变无;而后两组5T突变携带者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的携带者频率,显示出极显著差异,提示CFTR基因introne 8上5T突变的存在可能是先天性管缺如发生的另一个遗传病因,且一个CFTR基因编码区突变加上另一CFTR基因非编码区的一个5T突变可能是导致先天性管缺如最常见的原因。

对CBAVD男性CFTR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还表明,当一个CFTR基因突变与一个5T突变组成的杂合子时,其转录产物仅为正常的6%~16%,而5T突变纯合子转录产物仅为正常的24%,这进一步为5T突变在先天性管缺如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囊性纤维化病在仅有一个基因编码区突变时也是发生先天性管缺如的原因,此外,该基因的转录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如呼吸上皮转录水平高于附睾上皮,这可能是携带CFTR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管缺如患者无其他临床表现的原因之一。

相当一部分的单纯性先天性管缺如是CFTR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囊性纤维化病的一个特殊的表现型,但在另一部分CBAVD及CUAVD患者中并未发现CFTR基因突变,其原因可能是:

①CFTR基因较大,前的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等技术尚难检出全部的突变;

②迄今仅对CFTR基因的外显子,剪切位点和极少数合子过突变分析,尚不能排除启动子区域或其他调位点突变的存在,而后者的存在是可能的;

③一些家系中父子,同胞携带同一突变时,仅其中之一发生CBAVD,这说明先天性管缺如发生过程中,除CFTR基因异常外,还可能存在其他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④在先天性管缺如并其他泌尿系统(如脏畸等)及一侧管基本正常的CUAVD患者中,均未发现CFTR基因的突变,提示此类先天性管缺如与CFTR基因无,也支持尚有其他病因的作用。

鉴于对先天性管缺如的分子遗传研究尚局限于基因编码及少数非编码区,因而除继续从CFTR基因编码区检出更多突变外,还应将筛查的区域逐渐扩展到基因启动子区及其他调控区,并研究CFTR基因外的其他与先天性管缺如发生可能有的基因,从而更加充分地揭示先天性管缺如的分子遗传基础。

发病机制

先天性管缺如可分为:

1、双侧管缺如(CBAVD) 由于双侧中管均未发育发育不全,可伴有附睾精囊缺如,很少伴发双或缺如。

2、单侧管缺如(CUAVD) 由单侧中管未发育发育不全所致,常伴发同侧输尿管发育而致发育,出现同侧输尿管管,附睾管均缺如。

3、部分管缺如 又可分为阴囊段缺如和管盆腔段缺如,可能是中管在衍变成管过程中突然中止所致,其他管畸管某一段呈纤维索状,管腔锁不通,中管分支发育成重复管,在所报告的重复管病例中,大多数重复侧有两个睾丸管各自与一个睾丸相连,此外管可偏离索,异位于其他部位,1978年Kaplan报道8例管异位畸病人,其中6例并其他泌尿生殖器官,3例伴有先天性肛门锁,由于睾丸自生殖嵴发育而来,故管畸睾丸一般无异常。

据临床表现及与囊性纤维化病的系,先天性管缺如可分为2类:第1类与囊性纤维化病明确相,患者多以慢性部疾患,腺功能不足等就诊,检查时可发现汗液中电解质浓度升高等典型的囊性纤维化病症状;第2类病因不明,临床多以不育就诊,而体检时未见其他异常。

症状

双侧管缺如常因婚后不育而就诊,患者身体健康,性生活正常,能射阴囊触诊扪及不到管,单侧管缺如由于对侧睾丸管正常,可不影响正常生育,故不必治疗,重复管畸无临床症状,性生活正常,多在阴囊探查手术中被发现。

 并发症

单侧管缺如时可伴有同侧缺如,管缺如往往伴有精囊及部分附睾缺如,但管缺如并不伴睾丸缺如,这是因为睾丸来自原始性腺,而附睾管、精囊和射管来自中管。

实验室检查

CBVAD者液量少,pH低无精子浆果糖缺乏或含量低(<0、87g/ml或<13μmol/1次射)。

其它助检查:

1、睾丸组织检查其管能产生精子附睾头穿刺液中有活精子

2、影像检查 B超、CTMRI等可见部分病例有精囊缺如或发育不良;发育不良、一侧缺如等。 >pH(尿) >果糖 >液量(液) >维生素A 。

诊断

1、病史不育

2、体检双侧或单侧阴囊触不到管,附睾头部增大,体尾部缺如。

3、部分缺如有时在手术中偶然发现。

治疗

研究表明先天性管缺如的要遗传病因CFTR基因突变并不影响精子本身的功能及人工授的成功率。但该病的治疗仍相当困难以往可通过穿刺人工精子贮囊抽吸精子作人工授1955年Hanly首先用羊膜制作一个贮囊,并使患者妻子怀孕。随后一些者用静睾丸鞘膜以及动物试验用硅橡制作贮囊均未能推广。Cruz(1980)报道25例有4例怀孕,1例自然流产。Kelaml(1982)报道23例中2例怀孕,1例自然流产。Silber等(1985)报道24例却无1例怀孕实践明成功率太低难以健康搜索在临床上推广。近年Tournaye等推荐显微外科附睾精子术(microsurgicalepididymalspermaspiration,MESA)与细胞质精子注射(intracytoplamicsperminjection,ICSI)相结治疗,可有效提高生育率。

针对囊性纤维要是对症处理鶒应用抗生素采用饮食疗法以利食物消化吸收 。

预后

前,先天性管缺如本身还无法治疗。但随着助生殖技术(assistantreproductivetechology,ART)的发展,患者的生育已成为可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水疝

下一篇 生殖器念珠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