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尿崩症
概述
病因
1.原发性先天性和家族性。
2.继发性
(1)多种慢性肾病(多囊肾、髓质囊性病、慢性间质性疾病、严重肾功能衰竭)。
(2)阻塞性尿路病,梗阻被解除后。
(4)肾移植术后。
(6)低钾(包括原发性醛固酮症)。
(8)药物(锂、甲氧氟烷、地美环素、秋裂胺、两性霉素B、庆大霉素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遗传性者90%发生于男性,伴性显性遗传,多为完全表现型,病情较重。女性较少,女性传递一般无症状。多为不完全表现型,病情较轻。多于出生后不久即发病,但也杏推迟至10岁才出现症状的。
2.症状
(1)多饮、烦渴。
(2)多尿、持续性低渗尿。
(4)新生儿常因脱水而出现高热、惊厥,随年龄增加症状可逐渐减轻。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比重:尿比重降低(1.001~1.005)、尿渗透压多在50~180mmol/L
2.血液化验
(三)诊断试验
1.高渗盐水试验无反应。
2.血管升压素试验无反应(不完全表现型者可有部分反应)。
当血浆渗透压为280mmol/L时,血浆精氨酸升压素显著增高,一般不做禁水试验,因可增加失水危险。
(四)诊断要点
1.典型病例
(1)根据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
(3)阳性家族史,一般即可诊断。
2.非典型病例
(1)幼JEan反复出现失水、烦渴、呕吐。
(3)尤其在失水的情况下,尿仍呈低张性尿,对确诊有一定价值。
并发症
治疗原则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