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囊性肾病

囊性肾病(cystic kidney disease)是指在组织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含液体的囊肿脏疾病。近年诊断手段有了很大进步,过去认为很少见的囊性肾病,现在发现它是一组很常见的疾病。如B型超声可发现0.5~1cm直径的囊肿,而CT可发现0.3~0.5cm的囊肿囊性肾病(cystic kidney disease)是指在组织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含液体的囊肿脏疾病。诊断手段有很大进步,如......
目录

概述

囊性肾病(cystic kidney disease)是指在组织中出现单个或多个含液体的囊肿脏疾病。诊断手段有很大进步,如B型超声可发现0.5~1cm直径的囊肿,而CT可发现0.3~0.5cm的囊肿囊性肾病的所谓囊肿不是一个封式的囊肿,实为小管集管壁段性扩张而成,多数与小管腔交通。 1.囊性脏病的分类囊性脏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异,预后不同。尚无公认的分类法。为了便于叙述和掌握作以下分类: 图片

(1)多囊(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s)。

(2)质囊性病(Renal Medullary Systic Disease)。

(3)多囊性发育不良(Multicystic Renal Dysplasia)。

(4)单纯性囊肿(Simple Renal Cyst)。

(5)其他疾病并存囊肿

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②VonHippel-Lindau综征(家族性网膜小脑);

③Meckel综征;

④eune综征;

⑤zellweger综征;

⑥Ehlers-Danlos综征;

⑦Papillon-Ljage-Psaume综征;

⑧Edward综征;

⑨BOR综征;

⑩获得性囊肿等。以下要介绍多囊单纯性囊肿质囊性病

2.多囊(polycy stickidney disease)又Potter综征、Perlmann综征、先天性囊肿病、囊胞、双侧发育不全综征、多囊脏良性多房性囊、多囊病。1941年朱宪彝

首先报道,本征临床并不少见。多囊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为多囊的常见类型。1/1000活产婴儿可在其生命中发生成年型或婴儿型多囊,其中成年型多囊占全部终末功能衰竭病因的8%~10%。一般认为婴儿家族型具有自家隐性遗传的特性,常伴有其他畸,产前后的死亡率高;成人家族型为显性遗传,常伴有多囊脾脏囊肿动脉,故又称多囊病。3.单纯性囊肿(Simple RenalCysts)是成年人一种最多见的囊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可为一侧性也可两侧都有,囊肿为单个或几个,孤立位于皮质或,呈球。一般直径为1cm以下,也可有3~4cm,个可达10cm或以上。囊肿液澄清,呈浅草黄色囊肿壁薄而透明,也有纤维化和钙化鸡蛋壳状。 图片

4.质囊性病是指在质出现的所谓囊性病变。此种囊性病变有两种类型,即质海绵和幼年性质囊性病

(1)质海绵(Medullary Sponge Kidney)病变多局限在质锥体部,以集

管囊状扩张或成海绵状囊腔。囊腔直径多在0.7cm以,充满不透明胶冻样物,常伴有小结石钙沉着,

(2)幼年性质囊性病(Juvenile Nephronophthisis Medullary CysticDis-ease Complex)可能是一组联合病。临床可分为4型:

发型,缺乏家族史。

②幼年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要在儿童及青年发病。

网膜发育不良(Renal-Retinal Dysplasia),除肾病变外,病人或家系成员有色素性网膜炎、内障、黄斑变性、近视眼球震颤等。

④成人起病的质囊性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是儿童和青年的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

症状体征

1.多囊的临床表现

为本病幼时大小态正常或略大,随年龄增长囊肿及大小逐渐不断地增多和增大,多数病例到40~50岁时体积增长到相当程度才出现症状要表现为两侧肿大、区疼痛、血尿压等。

(1)肿大:

两侧肾病变进展不对称,大小有差异,至晚期两可占满整个腔,表面布有很多囊肿,使不规则,凹凸不平,质地较硬。

(2)区疼痛:

为其重要症状,常为部压迫感或钝痛,也有剧痛,有时为腹痛。疼痛可因体力活动、走时间过长、久坐等而加剧,卧床后可减轻。结石移动或感染也是突发剧痛的原因。

(3)血尿

约半数病人呈镜下血尿,可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此系囊肿管破裂所致。出多时凝块通过输尿管起绞痛。血尿常伴有白细胞尿蛋白尿尿蛋白量少,一般不超过1.0g/d。感染时脓尿明显,血尿加重,痛伴发热

(4)压:

为ADPKD的常见表现,在酐未增高之前,约半数出现压,这与囊肿压迫周围组织,激活素-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近10年来,GrahamPC、TorreV和Chapm

anAB等都实本病正常组织囊肿邻近间质及囊肿上皮细胞素颗粒增多,并有素分泌增加。这些对囊肿增长和压的发生密切相。换言之,出现压者囊肿增长较快,可直接影响预后。 图片

(5)功能不全:

本病迟早要发生功能不全,个病例在青少年期即出现肾衰竭,一般40岁之前很少有功能减退,70岁时约半数仍保持功能,但压者发展到肾衰竭的过程大大缩短,也有个患者80岁仍能保持脏功能。

(6)多囊

中年发现的ADPKD病人,约半数有多囊,60岁以后约70%。一般认为其发展较慢,且较多囊晚10年左右。其囊肿是由迷路管扩张而成。此外,腺及卵巢也可发生囊肿结肠憩室并发率较高。

(7)动脉

并发此者为10%~40%,常因破裂,进一步检查被发现。此外,动脉瓣膜病(如瓣膜不全及垂)也较常见。成年型多囊一般在成年早期出现症状,常以血尿压或功能不全发病,部触诊可发现较大的多囊功能多呈缓慢进性减退,压、梗阻或肾盂肾炎,是加速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多在婴儿期死亡,极少数轻症者可活到成年。本病贫血程度常较其他原因起的尿毒症贫血,其原因是脏的囊肿一般能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

2.单纯性囊肿常于成年时期发病,一般无临床症状,不影响功能,偶尔由于出现血尿而就诊。绝大多数病人是在作B型超声或CT检查时偶然发现。尿液检查正常,血尿罕见。如出现血尿则有3种可能:①恶性肿并存;②尿路感染起;③囊肿破裂,且常伴区疼痛。囊肿很大时,也可产生疼痛或区不适感。大的囊肿(>5cm直径)可压迫周围正常组织,使局部流减少,素分泌增加,出现压,但功能检查一般在正常范围。对于本病,临床医师的要任务是与其他类型的性病诊断,特是排除囊性肿单纯性囊肿是否能血尿尚有争议,部分者认为本病患者的血尿可能由其他伴随疾病起。在少数单纯性囊肿患者,由于囊肿位于门处而起高素性压。

3.质囊性病的临床表现如下:

(1)质海绵(Medullary Sponge Kidney):本病出生时就存在,但无症状,尿液检查及功能正常。其临床表现要由并发症起,如结石感染。因此,常因急性绞痛、血尿、尿路刺激症状、脓尿等,进一步检查时发现本病。囊性病变广泛者可出现尿浓缩功能和酸化功能减退,尿钙排泄增加,预后良好,罕有发生肾衰竭。以往多数病人凭IVP诊断,因为半数病人存在结石,在部X线平发现一簇呈放射状排列在乳头区的结石。造影进入乳头部的囊腔,玫瑰样,盏常变大而宽 。正常或略增大。(2)幼年性质囊性病(Juvenile Nephronophthisis Medullary CysticDis-easeComplex):本病多数在儿童或青年期起病,临床上以尿浓缩功能减退在肾衰竭之前出现,烦渴、多饮多尿遗尿为特征性早期表现。尿液除低渗之外可无异常,生长发育滞缓,伴有贫血保钠功能差,常发生低钠血症容量不足,尿钙排泄增加,导致低钙及手足抽搐,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养不良。发病后5~10年逐渐发展到肾衰竭。

此型是儿童和青年的终末期肾病的常见原因,是一组联合病,除肾病变外,病人或家系成员有色素性网膜炎、内障、黄斑变性、近视眼球震颤等;成人起病质囊性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四型病理改变类似,以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球硬化间质小囊肿为特征。

疾病病因

1.多囊病因是基因缺失其中成年型多囊常是16号染色体的基因缺失,偶然是由4号染色体的基因缺失,是外显率为100%的显性遗传,因此,单亲的染色体缺失将使其子女有50%的可能性遗传该病。婴儿型多囊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均有该病的基因改变才能使其子女发病,发病概率为25%。本病与遗传有据有Buck等曾报道一家8个兄弟姐妹,其中有6人均为囊肿,其父亲和叔父亦因尿毒症而死亡,其下一代又有5人患有肾病;Brasck等报道1个家族4代均发现多囊;Reason等曾报道孪生子均患此病;Crawford报道,一个40人的家族中有17人发现多囊。本病70%~90%为双侧性,在Lejars报道的62例中,仅3例为单侧;Oickinson报道单侧与双侧之比为1∶26;大体标本检查时见多囊体积较正常增大2~3倍以上,曾有报道1例双侧多囊重达14436g,Schacht报道1个囊肿为7248g。多囊的外表多呈不规则的囊状结,切面见无数大小不等的囊肿呈蜂窝状。图片

婴儿型(PotterⅠ型)多囊的囊腔呈针头大小,囊肿之间,组织甚少,囊肿增大时,实质因被压迫而萎缩,故质与皮质的发育不全,囊腔含有黄棕色黏液性、脓性或样液体等,囊肿肾盂之间互不连通;成人型囊肿间正常组织极为丰富,而且能与肾盂连通(成人型即PotterⅢ型)。Kasper等曾报道PotterⅡ型多囊,大都为左侧,一般无临床症状,也可有肾盂输尿管梗阻或锁等,而其他两型肾盂输尿管常因被压迫而变狭窄,但并不阻塞;小间的动脉分支亦有受到显著压迫之征象,囊壁为立上皮细胞所组成,具有分泌功能,其下有许多小的动脉,这些管可因压力增加、破裂而血尿

2.单纯性囊肿(simplecy stickidney disease)为临床常见疾病,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增加,病因不详。

3.质囊性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也有其他不明因素。

病理生理

囊性肾病显像

多囊本病发病机制未明

Hilde-brand等认为多囊可能是由Bowman囊扩张而来,也可能是由小管扩张而成,系由后胚芽发育而成的小球、小管与Wolffian管发育而成的集管之间的沟通受到障碍的缘故;Bialestack提出,有些囊肿则是异常增大的单位,称为巨单位。亦有认为有些囊肿具有排泄功能;Bricker等对囊肿中的液体进分析,明其所含成分与尿液相近;Norris等认为是由于很多临时性的后单位不能正常萎缩,一部分单位发生局部缩窄及分,因而成大小不同的囊肿;Hepler等则认为是脏的环分布不正常,造成实质退变的结果;Hidd-brant认为分泌部(来源于组织小管及部分小球)与排泄部(来源于输尿管的集管、肾盂等)在发育时期彼此失去联系,分泌部成为盲端,其分泌物无从排出,故成多数囊肿;另有人认为是机械性因素如胎儿时期局部炎症起排泄管纤维阻塞,或由于管型及不溶解性钙盐阻塞,使尿液不畅小管扩大的结果。有以下两种说法能解释一些临床现象:

Lambert通过脏连续切

详细研究了婴儿及成人有囊肿脏,指出多囊囊肿有3种态和来源:①小球囊肿;②小管囊肿;③排泄管囊肿囊肿壁衬以立或扁平细胞,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丰富,质与皮质均发育不全,正常单位大部分消失;他发现婴儿的囊肿中所有与直小管相连接的囊肿与有功能的小管均不相通,有囊肿单位都没有功能;而成人病,除上述类型的囊肿外,同时有的囊肿自有功能的小管及肾盂上长出,囊肿间正常组织极为丰富,并有功能活动,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甚至在其邻近组织被压萎缩时还可维持功能,直至囊肿继续增大,出现压迫性萎缩时,功能衰退而死亡,惟对病因仍然没有适当的解释。

(2)Dammin认为腺系统在正常胚胎发育时都有过多的腺管上皮细胞成,而在继续发育期,腺管上皮细胞一般都会退化、消化和消失,而退化的初期是完成上皮管的分,若分孤立而不退缩,则囊肿成,即囊肿小管近端成的分状扩张,它仍与小球之滤液相通,这与以往认为后输尿管不能连接的相反,且能解释多囊可以有、甚至卵巢子宫膀胱的多发性囊肿病的现象。

2.单纯性囊肿病机制可能是后天成的小管憩室。

3.质囊性病本病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是由集管囊状扩张而成海绵状囊腔。

诊断检查

诊断: 1.多囊的诊断应据其临床表现如两侧脏明显增大、尿异常、压等应怀疑有本病的可能,如有家族史则更能提示本病。B型超声、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发现特征性双囊肿,诊断即可确立。本病早期囊肿不多,可为单侧性,数年复查如囊肿数量增多或出现囊肿,ADPKD的诊断也可肯定。应用3’HVR、PGP及24-1等DNA探针,用基因连锁分析法诊断囊肿基因极为可靠,可检出杂合子家属成员和无症状患者。本病症状轻的患者,常误诊为单纯性囊肿、孤立性多房囊肿等多发性单纯囊肿,家族史和同时存在的囊肿可帮助鉴诊断。发生血尿者须与新生物、结石血尿的其他疾病进,注意多囊并发结石囊肿癌变等情况,应筛查(PT、APTT和),排除性疾病。对于有网膜下腔出家族史的患者可管MRI检查。本病的诊断要依靠CT扫描排除脏肿,MRI检查可较好地帮助鉴其他囊性病和有无先天性积水,另外,MRI检查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分布、数、大小、是否与肾盂盏相通等。

2.单纯性囊肿据临床表现要是压、盏梗阻起的继发性尿路感染。

本病诊断要依靠B型超声或CT检查。尤其是老年人出现单个囊肿,应与恶性肿坏死液化成的囊腔或囊肿基础上并发肿相鉴。因此,对诊断可疑者应细观察B型超声或CT检查的成像,必要时作囊肿穿刺,囊液呈色或棕色,乳酸氢酶增高,提示恶性肿,如找到细胞则诊断更可靠。抽出囊液后注入等量造影造影,鉴良性或恶性囊肿也很有帮助,单纯性囊肿衬面平滑,偶尔见到不完全的,恶性肿壁厚,衬粗糙不规则,凹凸不平。而老年人一侧或两侧有数个囊肿并不少见,由于囊肿较多,故称多发性单纯性囊肿。不少临床医师误诊为多囊(ADPKD)。Ziegler等早年就提出容易数清囊肿个数的不会是多囊。以下几点有助于鉴

(1)单纯性囊肿脏大小态基本正常,除非有特大囊肿成。

(2)单纯性囊肿多为单侧性,如为双侧性,囊肿不多,易数清个数。

(3)直系亲属中无ADPKD病人。

(4)不发生结石,极少有压。

(5)无囊肿动脉等并存。

(6)影像检查囊肿囊肿之间有较多的正常组织。此外,ADPKD家属中的儿童,检查时有1~2个囊肿,强烈提示ADPKD,因为单纯性囊肿极少见于儿童。2~3年后复查囊肿数量增多则ADPKD诊断可肯定。

3.质囊性病诊断比较困难,下列几点可作为诊断线索和依据:

(1)阳性家族史。

(2)小儿和少年不明原因的功能不全。

(3)渴、多饮多尿及尿钠增多和结石泌尿系感染

(4)脏体积较小。由于囊肿较少且很小,在影像检查上易被忽视,应为警惕。

(5)色素性网膜炎、内障、黄斑变性、近视眼球震颤等。

实验室检查:

1.多囊尿液检查常有脓尿(94%)、血尿(43%)、蛋白尿(93%)、管型尿(11%),尿比重在1.010以下者占40%,有脓尿者尿培养可发现大肠埃希杆菌等,晚期常有功能不全。

2.单囊尿液检查并感染者可有脓尿、血尿,但一般无功能不全。

3.质囊性病尿液检查常有尿比重下降,在1.010以下,并发感染时可见脓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晚期常有功能不全,血尿素氮、酐升高。

辅助检查

囊性肾病病区

1.多囊

(1)多囊病理生理改变:本病一般为双受累,罕见单侧受累。正常成人单个脏的重量约为150g。在无症状的成年多囊患者,单个多囊的重量平均为256g;在有症状的成年多囊患者,单个多囊的重量平均为465g。在成年型多囊脏常见弥漫性囊肿,不论皮质和质均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似一葡萄。囊壁上皮细胞有局限性增生,息肉样,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近端小管膨出成的囊肿,囊液成分似浆;远端小管成的囊肿,囊液中钠、氯含量较低,而尿素和酐浓度较高。在有症状多囊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囊肿增多,囊腔增大,直径达2~3cm,后期脏长径可达20~30cm,全几乎被囊肿所占据。常见直径>3cm的囊肿中多含有性液体或凝块。多囊切面显示,囊肿一致性分布于皮质和质,肾盂盏常显著变

严重病例,可几乎不见明显的残余组织。但在症状轻的患者,本病常与多发性单纯囊肿(如单纯性囊肿、孤立性多房囊肿)相混淆。显微镜观察可见正常组织受到邻近囊肿的压迫,在硬化肾盂肾炎的基础上继发小球硬化、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对囊肿组织来源的鉴定较困难,除非囊肿保持了原组织的正常位置和上皮的特点。来自小囊的囊肿有时含有变的小襻状小球管丛;源自深部集系统的囊肿常为薄壁;发生于包膜下集系统的囊肿壁较厚,常包绕有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可用特异植物凝集素结试验帮助鉴定囊肿组织来源是近端小管、集管或其他。

(2)影像检查:包括X线部平检查、CT和MRI检查、造影检查、静肾盂造影(IVP)、输尿管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造影等为常规检查法。本病肾盂造影(若脏缺乏排泄功能时,则须作逆造影)检查,可发现早期由于盏受囊肿压迫,所致的盏末端半月状畸;晚期肾盂盏都伸延,盏增宽,边界明显。其他检查如部X线平可见两侧脏体积大小改变明显,且有囊肿样或钙化阴影。CT和MRI一般不作为初始检查法,因接受放射量较大,价格又较贵。但其优点是能显示组织不同密度,详细提供解剖结构情况,CT能更好地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是一项有帮助的检查法。它正在替代创伤性的逆和前肾盂造影。MRI亦如CT一样,且更能清晰显示各组织密度,明确梗阻病因和病变性质。

(3)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诊断肾盂盏扩大十分有效,它是诊断囊性变、肾盂积水优先检查法。由于这是一项非创伤性检查,对诊断囊性变有高度敏感性,亦适用于多囊的检查。超声波检查可发现体积增大、囊肿肾盂盏常显著变,另有囊肿壁较厚或不同程度的钙化和梗阻。超声波还可用于本病的筛查。

2.单纯性囊肿

(1)病理检查:可见于单侧或双侧脏,囊肿可为单个或多个,但在每个患者一般不超过5个。囊肿可位于皮质或质,与肾盂不相通。囊壁薄,边界清。囊为草黄色透明液体,无红细胞、白细胞。囊壁可出现钙化

(2)B超检查:显示单纯性囊肿为液性暗区,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可为单侧或双侧。

(3)CT、MRI检查和细针穿刺检查:肿囊肿的CT和MRI表现与单纯性囊肿不同,肿囊肿常有厚壁,囊壁不规则,囊区有回声,后壁无回声增强,囊肿实质界面不光滑,边界不够清楚,静注射造影后可出现增强影。肿囊肿的囊液为性或黑色,可见肿细胞,乳酸氢酶和固醇含量增高。

3.质囊性病

(1)影像检查:包括X线部平检查、CT和MRI检查、造影检查(静肾盂造影、输尿管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造影)等为常规检查法。本病肾盂造影(若脏缺乏排泄功能时,则须作逆造影)检查,可发现早期由于盏受囊肿压迫,见盏末端半月状畸;晚期肾盂盏都伸延,盏增宽,边界明显。其他检查如部X线平可见两侧脏体积大小改变明显,且有囊肿样或钙化阴影。CT和MRI一般不作为初始检查法,其优点是能更好地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且更能清晰显示各组织密度,明确梗阻病因和病变性质。有利于排除泌尿肿等病变。

(2)超声波检查:可发现体积改变、肾盂盏变,另有囊肿壁较厚或不同程度的钙化和梗阻。

鉴别诊断

囊性肾病诊断

1.多囊的鉴诊断本病须与单纯性囊肿、孤立性多房囊肿等多发性单纯囊肿结核、棘球蚴病、肾盂积水、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以及其他器官囊肿等鉴。发生血尿者须与新生物、结石血尿的其他疾病进

2.单纯性囊肿的鉴诊断本病需与多囊、肿囊肿、囊性腺或囊性肿等相鉴

3.质囊性病的鉴诊断本病须与多囊单纯性囊肿、孤立性多房囊肿等多发性单纯囊肿结核、棘球蚴病、肾盂积水、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以及其他器官囊肿等鉴

流行病学

囊性肾病B超图

1.多囊本病无明显的年龄和性差异。囊肿可出现在任何年龄,但常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的早期。发病率约为1/100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据欧、美统计200~1000人中有1人患此病,为人类发病率最高的重要的遗传病之一。其遗传特点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短1区3带(即PKDl)。其遗传规律,男、女发病概率相等。父母一患病,子女半数获得囊肿基因而发病;双亲都有此病,其子女发病概率增至75%。不患病的子女不携带此基因,如与无ADPKD的异性结婚,其子女不发病也不会隔代遗传。

2.单纯性囊肿(simplecystic kidney disease)为临床常见疾病,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生率增加,可达50%。单纯性囊肿极少见于儿童。

3.质囊性病要在儿童及青年中发病。

并发症状

1.多囊要并发症

(1)结石:本病痛一般为钝痛,发生绞痛并伴有肉眼血尿时提示并发结石

(2)其他器官多发性囊肿:中年发现的ADPKD病人,约半数有多囊,60岁以后约70%。一般认为其发展较慢,且较多囊晚10年左右。其囊肿是由迷路管扩张而成。此外,腺及卵巢也可并发囊肿结肠憩室并发率也较高。

(3)动脉:并发此者为10%~40%,常因破裂,进一步检查被发现。此外,动脉瓣膜病(如瓣膜不全及垂)也较常见。在婴儿型多囊,可伴有高压和发育不良。

(4)压或反复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2.单囊要并发症要因囊肿位于门处压迫动脉素增加,可导致压;或盏梗阻继发感染

3.质囊性病的并发症

(1)质海绵(Medullary Sponge Kidney)其要并发症是结石感染。

(2)幼年性质囊性病肾病变外,病人或家系成员有色素性网膜炎、内障、黄斑变性、近视眼球震颤等常见并发症。

治疗方案

囊性肾病护理

1.多囊的治疗本病尚无特异治疗法,要是控制压和感染以有效延缓功能衰竭的进展。对不宜手术的病例给予对症治疗,功能不全病人处理与慢性功能衰竭的治疗相同,绞痛发作可用各种镇痛药,并发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也可采取中西医结治疗本病,临床观察有较好疗效,为不宜手术之病例提供了一条治疗途径。常用对症和支持治疗的措施有:

(1)抗压治疗:

很好地控制压,可使病人预后改观。前,管紧张素转换抑制酶(ACEI)应属首选。常用的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西拉普利(Cilazapril)、贝那普利(Benazepril)、培哚普利(Perindopril),要由排泄,虽然后两者部分由清除,但GFR<30ml/min时应减量。福辛普利(Fosinopril)是双向清除的,清除率降低则清除率增加,使药物总清除率保持相对稳定。临床明各种程度的功能不全,不必调整量。短效的第一代产品卡托普利(Captopril)虽然副作用较多,但起效快,下含服约10min即起降压作用。ACEI能抑制管紧张素Ⅱ激活多种生长因子,是否能抑制囊肿增长,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其他降压药如钙离子通道拮抗药、β受体阻断管扩张药均可使用,或与ACEI联应用。

(2)防治尿路感染及结石

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的是用于治疗并发的急性肾盂肾炎,少数出于预防性用药。本病患者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如诱发肾盂肾炎囊肿感染则区疼痛加重伴发热血尿及脓尿明显,严重者可导致尿路血症。因此,必须积极治疗。抗菌药物应选用易进入囊肿的药物,大环酯类抗生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及喹诺酮类,均易进入近端及远端小管的囊肿。如系近端小管的囊肿常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据统计本病结石钙化的发生率约20%,尿枸橼酸盐减少可能是易诱发结石的原因。结石尿路梗阻绞痛、血尿并加重功能损害,又是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多饮水、勤排尿、尿液碱化是预防结石钙化的重要措施。

(3)治疗囊

较大结石起梗阻时可血尿,应考虑手术治疗。肉眼血尿持续不止或大量出,可使用抑肽酶(Apro-tinin)或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必要时考虑动脉栓塞术。抑肽酶或囊注射对多囊最有效。在没有抑肽酶的情况下,可使用酶(立止)静注射以及应用作用于管壁的药物。大量硫酸蛋白静滴注也有效。

(4)手术治疗:

本病一旦出现症状,病变多已达晚期,应考虑外科手术。如有囊肿化脓或大量出者不宜手术治疗,有人采用深层囊肿减压术,治疗成人多囊疗效满意。对脓肿、蛛网膜下腔动脉或巨大脏可考虑。

(5)替代疗法:

在国际上,现代透析技术的充分性和个体化已使多囊患者的预后相当良好。随着HDF、Biofiltration等现代透析技术在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多囊患者可长期存活。

(6)囊肿减压术:

囊肿较大,且有严重压、功能不全或伴区持续疼痛者可考虑囊肿减压术。可采用B型超声导下定位穿刺减压。抽液减压后注入四环素溶液(5%5~20ml)或硬化如50%葡萄糖液、70%或80%甘油囊肿缩小或则减轻对组织的压迫,改善,可使部分病人疼痛缓解,压或功能好转。2.单纯性囊肿的治疗一般囊肿不多,囊腔不大,功能正常,通常情况下不需治疗,定期复查B型超声是必要的。如遇肾盂肾炎应想到囊肿感染的可能,常用喹诺酮类氧氟沙星(氟嗪酸)0.3~0.4g,2次/d,或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1.0g,2次/d,共用10~14天为1个疗程。区疼痛可使用消炎止痛。如囊肿位于门处压迫动脉盏梗阻,并出现压和囊肿较大(直径<5cm)且有症状者考虑穿刺抽除囊液,以消除压和梗阻。每次穿刺抽液后,应据囊的大小分注射2~5ml无水,以使囊体逐步缩小。一般需多次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才能使囊趋于封,患者往往在抽吸囊液减压或囊肿切除后压即随之下降。疗效不佳者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3.质囊性病的治疗本病无特殊治疗法。纠正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补钠以纠正低钠血症和低容量,可改善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程。如无症状及并发症,无需治疗。如有尿路感染则肾盂肾炎正规给予抗菌治疗。并发结石者应多饮水,使每天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试用排石和消石药。高钙尿者加服噻嗪类利尿药。若病变局限于一侧的部分,可考虑病侧或病变部位切除术。

预后预防

预后:

1.多囊患者功能常呈渐进性减退,在无降压治疗时,同一家族的患者在相似的年龄段均进入终末功能衰竭(ESRF)。但在30%的多囊家族,也可在80~90岁仍未进入ESRF。说明本病预后不一致。如积极治疗,预后明显改观。

2.单纯性囊肿一般无临床症状,不影响功能,因此预后良好,也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3.质囊性病本病患者如积极治疗,预后可明显改观。

预防:

囊性肾病患者由于尚无有效的治疗法,防治脏并发症和维持功能是要预防的。对本病患者应避免近身接触性活动,尤其是碰撞、挤压,以防囊肿破裂。本病患者易发生压、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尤其是女性,如诱发肾盂肾炎囊肿感染则区疼痛加重伴明显发热血尿及脓尿,严重者可导致尿路血症。因此,必须积极对症及支持治疗,控制压、预防尿路感染、防治结石等并发症发生,尽量延长患者正常生存期。

疾病资料

囊性肾病分析

1.获得性囊性肾病(AcquiredCysticRenalDisease)并非先天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发生于慢性功能衰竭患者的继发性性病,临床上常见于透析患者。 1997年Dunnill等在维持性液净化病人发现囊肿(原无囊肿)。囊肿发生与年龄无,而与透析时间长短密切相。发生率随着慢性功能衰竭的病程增加,进入透析的时间达5年的患者中多数发生获得性性病。透析不足3年者发生率为44%,透析持续3年以上者为75%,超过8年为92%。这些囊肿可发生癌变,故对长期透析者应定期作CT检查。

本病囊肿成机制可能是残余单位的小球和小管代偿性增生造成的梗阻。患者脏可增大或缩小。囊肿多数在皮质,也可在质。本病如无症状,不做特治疗。如囊肿感染或出则有痛及血尿。感染时应加强抗菌治疗,出期间透,肝素应减量或不用。严重出不止或有癌变,应切除。

2.孤立性多房囊肿(SolitaryMultiocularRenalCyst)本病为发现于单的多房大囊肿,又称良性囊肿(benigncysticnephroma)、乳头状囊腺瘤(papillarycystadenoma)。常发生在单侧囊肿较大。B型超声可作出诊断。应与儿科常见的、发生于单母细胞神经母细胞。治疗以部分切除为好。

3.Zellweger综征又征(Cerebro-HepatorenalSyndrome),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儿张力低下为突出表现,吸吮反射及反射缺如,前突出,前大,眼睑肥胀,眼增宽,睑裂斜向上青光眼内障角膜混浊,眼球震颤,低梁,肝大功能损害,皮质有小囊肿蛋白尿发育精神障碍常见,多在出生6个月前死亡,无有效治疗法。

4.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又称Boumeville病,为染色体显性遗传病,80%病人为发性。以皮脂性腺、智能低下及癫痫为临床特征。脏各处可有错构,约3/4以上者伴有错构囊肿。我们曾遇1例27岁女性,自幼有癫痫史,因症入院,手术中发现两肿大,右侧较正常大3~4倍,表面见两个鸽蛋大囊肿。之后全面检查,翼两侧有粟粒状棕色皮疹,骶部有鲨鱼皮斑,左前及右小腿有无色素白斑。IVP见两侧肾盂盏扩大,有弧压迹。血红细胞1.21×1012/L,血红蛋白36g/L,酐903.7μmol/L,尿蛋白+。本症要是对症治疗控制癫痫发作、智能发育。肿症状者考虑摘除,囊肿亦然。

5.VonHipple-Lindau综征又称家网膜小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肿也可为囊肿,如腺及上腺均可产生囊肿。临床上以压增高及小脑症状网膜可见到红或黄色球状团块、出及渗出。一般在30~40岁发病。本病为良性肿,可采取手术摘除。囊肿抽液易复发。网膜病变可用透热、核素、冷冻或激光治疗。

6.窒息胸廓发育异常(AsphyxiatingThoraciaDysplasia)又称Jeune综征,要表现为新生儿窄胸及短肢多指畸胸廓固定不动,致气急发绀。另一非致死型,表现为损害,最终发生慢性肾衰竭。病变为慢性肾炎囊肿。本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在儿童期半数死于肺炎窒息,存活者可考虑手术重建胸廓。后期要治疗慢性肾炎功能衰竭。

囊性肾病结构

7.Senior-Loken综征又称家族性网膜养不良。1961年由Senior-Loken报道,肾病变似质囊性病伴色素性网膜炎。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囊肿要在交界处及间质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最后成终末期萎缩。早期出现多饮多尿和夜尿,后期出现氮血症及重度贫血,伴有压和水肿损害及眼底(网膜退性变)特点易诊断。网膜电图或眼电图对早期诊断较有价值。本病无特效治疗。

8.征(Branchio-OtorenalSyndrome)简称BOR综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两侧胸锁乳突前有对称的瘘管或小结。耳郭厚呈杯前有赘生物,伴各种听力损害,两侧多囊伴其他尿路畸。本病只能对症治疗,整手术矫治及颈前瘘管,听力障碍使用助听器。

9.Ehiers-Danlos综征为一组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有10余种类型,损害见于Ⅸ型。儿童期皮肤过度拉展、松弛、垂睑、轻度骼异常。膀胱憩室、肾盂积水及囊肿清铜及铜蓝蛋白明显降低,皮肤成纤维细胞赖氨酰氧化酶降低,可明确诊断。本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无特殊治疗,皮肤裂小心,缝线保留时间要延长,关节位可手术矫正。尿路感染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此外,如、面、指综征Ⅰ型(Oro-Facio-DigitalSyndromeⅠ),18-三体综征(18-TrisomeSyndrome,EdwardSyndrome)及Meckel综征,B型超声或CT检查多存在囊肿。由于这类基因遗传病多存在多种畸,所以诊断并不困难,均无特殊治疗。但在囊性疾病中应作鉴

10.多囊性发育不良(MulticysticRenalDysplasia)为一常见的完全性发育不良,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脏先天性发育不良,伴有囊肿成,病变常发生于单侧。本病无家族史。临床上本病是新生儿部包块的常见病因之一。B超和CT检查显示患侧脏无正常态,可见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囊肿,对侧脏可代偿性增大。本病常称为多囊性肾病(MmulticysticKidneyDisease),此词在中文易与PolycysticKidneyDisease混淆,现已少用。

本病是婴儿中最多见的囊性病,在新生儿时即有块的表现。多为单侧性病变,脏被大小不等的囊肿所取代,失去正常的态。病可很大,也可不大,但无功能,常并存输尿管梗阻,对侧代偿性肥大。囊肿壁可不透光。除脏之外,尚可并存其他畸。本病无特效治疗,单侧病变作切除后预后尚好。两侧病变多不能存活而于早期死亡。

11.遗传性斑性错构病(VonHippel-Lindaudisease)本病又称VonHippel-Lindau综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器官发生囊肿和肿

12.肾盂囊肿(pyelocalycealcyst)本病又称肾盂囊肿(pyelogeniccyst)、肾盂憩室(pelvicdiverticulum),可能系先天性疾病。较大的囊肿可因压迫和梗阻痛和肾盂肾炎症状反复发作。囊可见结石

13.盏周围淋巴管扩张(pericalyceallymphangiectasis)本病又称肾盂周围囊肿(parapelviccyst),系肾盂盏周围淋巴管扩张成。多数无症状,少数可并发梗阻、感染和结石

14.周假囊肿(perinephricpseudocyst)本病系发现于筋膜的假性囊肿病因囊肿破裂和一些外科情况。

15.肿囊肿/癌肿(neoplasticcysts/carcinama)在普通人群中罕见,但可见于少数透析治疗中发现的囊肿患者,后者有4%为肿囊肿

本病发病于成年,约70%的患者为男性。其发病病因可能与基因异常有。因在基因异常的性病,如结硬化、遗传性斑性错构病,肿囊肿发生率高于其他性病。发病机制是由于脏肿由于生长过快,其中可发生缺而囊性变。部分肿囊肿壁薄且外观为囊性,可能系原来的单纯性(良性)囊肿发生恶变而来。

囊肿表现为血尿,伴或不伴痛,侧可扪及包块。超声检查常能鉴单纯性囊肿和肿囊肿,当B超不能明确鉴单纯性和肿囊肿时,需要CT、MRI和囊肿的细针穿刺检查。本病少数透析治疗患者发现囊肿并有血尿时,应怀疑本病。结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CT、MRI和囊肿的细针穿刺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本病治疗为部分或整体切除。

护理

烹调的法要多样:由于癌症患者大都食欲不佳,所以要尽可能地使饭菜的色、香、味、俱佳。饭菜的品种应多样化,并注意季的变换。夏天的食物应清淡可,避免过多的油腻;而冬天的食物则以浓厚为宜。

治疗膳食的要求:在达到患者养治疗的要求时,不应忽略机体的特殊需要,注意达到治疗饮食的要求。如低盐饮食、低脂饮食、高蛋白饮食等的要求。

密切结患者的病情制定膳食计划:危重患者的养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医院中养师会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病情的变化,及时地修订养治疗案。如果患者在家中休养,家属就要严格照医护人员的交代,为患者准备适的饮食,并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饮食。

要照顾到患者的饮食习惯:特是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和有特殊宗教信仰的患者,应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给予特殊的照顾。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戊炔雌醇

下一篇 黄瘤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