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

特发性帕金森病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成为特征。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由James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管性帕金森综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原发性震颤麻痹病因尚未明了,......
目录

概述

管性帕金森综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原发性震颤麻痹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炎、动脉硬化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甲胺氧化酶抑制等)作用等都可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称为帕金森综征。

本病起病缓慢,呈进性加重,表现有:

(1)姿势与步态面容呆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小,初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静止时震颤

(3)肉僵硬。

(4)运动障碍。

(5)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由于本病与组织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碱功能相对亢进有,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碱能功能,用法如下:(1)多巴胺替代治疗(2)抗碱能药物(3)头针疗法(4)手术治疗

体症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管性帕金森综症PD多于60岁以后发病,偶有20岁以上发病。起病隐匿,缓慢进展。初发症状震颤最多(60%-70%),其次为步障碍(12%)、强直(10%)和运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始,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常呈“N”型进展(65%-70%),有的病例症状先从一侧下肢始(25%-30%)。症状出现孰先孰后因人而异。

1、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

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始,手指呈律性伸展和拇指对掌运动,如“搓样”动作,频率为4-6次/秒,静止时出现,精神紧张时加重,随意动作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可逐渐扩展到同侧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及头部一般较少受累。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可不出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并姿势性震颤

2、强直

强直表现屈与甚张力同时增高,如关节被动运动时始终保持阻力增高,称为“管样强直”;如强直与伴随的震颤叠加,检查时可感觉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称为“齿轮样强直”。锥体束受损时张力增高或痉挛不同,后者表现被动运动始时阻力明显,随后迅速减弱,如同打水果刀的折刀样感觉(折刀样强直),常伴反射亢进和病理征。

3、运动迟缓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帕金森综

表现随意动作减少、动运动缓慢;面部表情呆,常双眼凝视、瞬少,笑容出现和消失减慢,如同“面具脸”。由于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使起床、翻身、步、变换向等运动缓慢;手指细动作如系钮扣或鞋带困难;书写时越写越小,呈现“写过小征”。

4、姿势步态异常

由于四肢、躯干和强直使患者站立时呈特殊屈体姿,头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腕关节伸直,前受,髋和膝关节略弯。早期走路拖步,起步困难,迈步前身体前倾,随病情进展呈小步态走时自动摆动作消失,躯干与部僵硬使转弯时用连续小步。由于姿势平衡障碍导致重不稳,晚期由位、卧位起立困难;走呈慌张步态,迈步后以极小的步态前冲,愈走愈快,不能立刻停步,下坡时更明显。

5、其他症状

反复扣击眉弓伤员产生持续眨眼反应、正常人反应不持续。可有眼睑阵挛(西和的眼睑轻度颤动)或眼睑痉挛(眼睑不自)。运动障碍使讲话缓慢、音量低(发音过弱)、流涎,严重时困难。常见皮肤乳、汗腺分泌亢进起脂、多汗,消化道蠕动障碍顽固性便秘,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直立性压等,括约功能不受累。部分患者晚期出现轻度认知功能减退、常见抑郁和视幻觉,通常不研究。典型者无反射改变,反射屈性。

病因

特发性帕森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管性帕金森综症1、

绝大多数PD患者为发性,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双胞胎一致性研究显示,某些年轻(<40岁)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迄今已确定PARK1-10等10个单基因与PD有,其中已确认三个基因产物与家族性PD有

①α-突触核蛋白为PARK1基因突变,基因定位于4号染色体长4q21-21;

②Parkin为PARK2基因突变,定位于6号人色体长6q25.2-27;

③泛素蛋白C末端羟化酶-L1为PARK5基因突变,定位于4号染色体短4p14。细胞色素P4502D6基因和某些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是PD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

2、环境因素

调查显示,长期接触杀虫、除草或某些工业化品等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嗜神经毒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和某些杀虫、除草可能抑制黑质线粒体呼吸链NADH-CoQ还原酶(复物I活性),使ATP生成减少,自由基生成增加,导致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PD患者黑质区存在明显脂质过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显著降低,提示抗氧化机制障碍及氧化应激可能与PD发病的病情进展有

3、年龄老化

PD要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发病少见,提示老龄与发病有。研究发现自30岁以后,黑质DA能神经元、氨酸羟化酶和多巴羧酶活力、纹状体DA递质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然而,仅少数老年人患PD,说明生理性DA能神经元退变不足以致病,年龄老化只是PD发病的促发因素。前普遍认为,PD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多种因素可能参与集中。遗传因素可使患病易感性增加,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才能导致黑质DA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而发病。

病理生理

1、病理

改变是含色素神经元变性丢失,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尤著,出现临床症状时此处DA能神经元丢失50%以上,症状明显时丢失更研究,残留神经元胞浆中出现丝酸性包含体路易小体,含α-突触核蛋白和泛素。类似改变也可见于篮斑、中逢核、迷走神经核等。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管性帕金森综症2、

DA和乙酰碱作为纹状况体中两种重要的诗递质系统,功能相互拮抗,维持两者平衡,对基底环路活动起重要的调作用。DA递质通路要为黑质-纹状体系。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自流摄入左旋氨酸,在细胞氨酸羟化酶作用下→左旋多巴→再多巴胺羧酶→DA→通过黑质-纹状体束,DA作用于壳核、尾状核突触后神经元,最后被分解成→高香草酸。由于特发性帕金森病TH和DDC减少,使DA生成减少(左旋氨酸TH↓L-DOPA↓DDC↓DA↓)。单胺氧化酶B抑制抑制神经DA分分解代谢,增加DA含量。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抑制L-Dopa在外周代谢,维持L-Dopa浆浓度稳定,因此均可用于治疗PD。PD患者由于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丢失、黑质-纹状体DA通路变性,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80%),造成Ach系统功能相对亢进,是导致张力增高、动作减少等运动症状的生化基础。近年来发现,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DA含量亦显著减少,可能是智能减退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系统障碍的生化基础。DA递质减少程度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一致。病变早期通过DA更新率增加(突触前代偿)和DA受体失神后超敏现象(突触后代偿),可暂时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不明显(代偿期),但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典型PD症状(失代偿期)。基底中其他递质或神经肽如去基上腺素、5-羟色胺(5-HT)、P物质、啡肽、生长抑素在PD也有变化。

检查

助检查

本病的助检查无特异性。包括:

①生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可检出液HVA水平降低;

②基因检测:在少数家族性PD患者,采用DNA印迹技术、PCR、DNA序列分析等可能发现基因突变;

③功能影像检测:采用PET或SPECT用特等的放射性核素检测,疾病早期可显示PD患者DAT功能显著降低,D2型受体活性在早期超敏,后期低敏,DA递质成减少;对PD早期诊断、鉴诊断及监测病情进展有一定价值;

液常规检查无异常,CT、MRI检查也无特征性所见。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①中老年发病,缓慢进性病程;

②四项征(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两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

左旋多巴治疗有效;

④患者无眼外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压、椎体系损害和萎缩等。PD临床诊断与死后病理实符率为75%-80%。

2、鉴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

(1)特发性震颤:多在早年起病,震颤为姿势性或动作性,常影响头部起点头或摇晃,无强直和运动迟缓。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史,饮或服用得安震颤可显著减轻,而帕金森病典型影响面部和

(2)抑郁症:可伴表情贫乏、言语单调、自运动减少,可类似PD,且二者常在同一患者并存。但抑郁症无强直和震颤抗抑郁药实验治疗可能有助于鉴

(3)(继发性)帕金森综征:有明确病因,如外伤卒中、病毒性炎、药物、金属及一氧化碳中毒等。

①药物或中毒性:神经安定(酚噻嗪类及丁酰苯类)、平、复安、α-甲基多巴、锂、氟桂嗪等可导致可逆性帕金森综征,发生于治疗后或停药后数月;MPTP、锰尘、一氧化碳、二硫化碳中毒或焊接时接触烟尘亦可起;

管性:多发性梗死病史、假性球麻痹反射亢进、病理征和神经影响检查等可提供据;

炎后:20世纪上半昏睡炎后常遗留帕金森综征,前已罕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管性帕金森综症(4)

1)弥性路易体病:多见于60-80岁,以痴呆幻觉、帕金森综征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痴呆最早出现,进展迅速,可有阵挛,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但对其副作用极敏感。

2)单豆状核变性:可起帕金森综征:青少年期发病,可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粗大震颤,随意运用时加重,静止时减轻;以及强直、动作缓慢或不自运动等。但患者有损害和角膜K-F环,清铜、铜蓝蛋白、同铜氧化酶活性降低,尿铜增加等。

3)亨延顿病:如患者运动障碍以恨之、运动减少为,易被误认为PD,据家族史或伴痴呆可资鉴遗传检查可以确诊。

(5)帕金森叠加综

1)多系统萎缩要累及基底、桥、橄榄小脑及自神经系统,可有帕金森病症状,多数患者对左旋多巴不敏感。包括:

纹状体黑质变性:临床罕见,表现运动迟缓和震颤不明显,可有锥体系、小脑和自神经症状

②Shy-Drager综征:自神经症状突出,出现直立性压、无汗、排尿障碍阳痿等,以及锥体束、下运动神经元和小脑功能缺陷体征等;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小脑及锥体系症状突出,MRI显示小脑脑干萎缩。

2)性核上性麻痹:可有运动迟缓和亲知,震颤不明显;早期出现姿势步态不稳和跌倒,核上麻痹(以垂直凝视不能最具特征性),常伴痴呆、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及锥体束征,对左旋多巴反应差。

3)皮质基底变性:除表现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张力障碍和阵挛等,尚可有皮质复缺失、一侧肢体忽略、失用、失语和痴呆等皮质损害症状,体检可见眼球活动障碍和病理征。左旋多巴治疗无效。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变性疾病,前尚无面,多数患者发病数年尚能继续工作,也有迅速发展致残者;疾病晚期由于严重强直、全身僵硬终至卧床不起。本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肺炎骨折等各种并发症是常见的死因。

治疗方案

疾病早期无需特殊治疗,应鼓励患者进适度的活动和体育但乱,若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则需药物治疗。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药物治疗1、本病以药物治疗为,可用抗碱药物阻断Ach作用或增强DA能递质功能药物,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的平衡。但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需要终生服药

(1)抗碱能药:对震颤和强直有效,对运动迟缓疗效较差,适于震颤突出且年龄较轻的患者。常用药物:

①安坦:1-2mg服,3次/d;

马君:2.5mg服,3次/d,逐渐增至20-30mg/d。其他如苯托品、环戊丙醇、安可痉等,作用均与安坦相似。要副作用包括感、视物模糊便秘和排尿困难,严重者有幻觉、妄想。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用;老年患者可影响记忆功能,应慎用。

(2)金刚烷胺:可促进神经末梢释放DA和减少DA再摄取,轻度改善PD所有症状如运动减少、强直和震颤等,可单独或与抗碱能药用,适于治疗早期轻症患者,但许多患者用药无效或者疗效短暂。100mg服,2次/d,不宜超过300mg/d。副作用较少见,如不安、意识模糊、下肢网状青斑水肿律失常等。功能不全、癫痫、严重溃疡病患者慎用,哺乳期妇女用。美金刚烷为金刚烷胺的衍生物,也有抗PD作用。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管性帕金森综症(3)左旋多巴左旋多巴:L-Dopa是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和金指标。L-Popa作为DA成前体可透过屏障,被DA无能神经元摄取后羧转变成DA,可改善PD所有临床症状,对运动减少有特殊疗效。多巴胺疗效最佳用药时机仍有争议,对某些患者用L-Dopa随病程而失效的担面的,但用药数年后出现药效波动可以特严重和难以处理。尽可能推迟用药时间、应用小量、最后与DA受体激动用是明智的。为增强疗效和减少外周副作用,将L-Dopa与外周多巴羧酶抑制制成复方L-Dopa,用量较L-Dopa减少3/4。复方L-Dopa常用:

①标准:如美多芭和帕宁,分由L-Dopa加苄丝肼或卡比多巴组成;常规选用此剂型治疗,始时62.5mg(1/4),每日2-3次,可视症状控制情况增至125mg,2-3次/d。最大不应超过250mg,3-4次/d;空用药药效好,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中性氨基酸影响L-Dopa在小肠吸收和阻碍通过屏障);

②控释:如息宁控释和美多巴液体动力平衡系统;有点是有效药浓度较稳定,作用时间较长,有利于控制症状波动,可减少每日服药次数;缺点为生物利用度较低,起效缓慢,标准转换为控释时应相应增加每日量并提前服用;适用于伴症状波动或早期轻症患者;

③水溶:为弥型美多巴,吸收迅速,起效快(约10分钟),作用维持时间与标准基本相同;使用于障碍、清晨运动不能、“”期延迟、下午“”状态、张力障碍患者。L-Dopa类药物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应慎用。用药应从小始,据病情逐渐增至最低有效维持量。L-Dopa常见急性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压、不安和意识模糊等,偶出现律失常,应用复方L-Dopa美多巴或息宁可减少左旋多巴起效所需日量,降低上述副作用发生率。迟发性运动障碍为异常可作为量相现象出现,但见效量又会降低疗效。疾病后期L-Dopa迟发并症包括症状波动、异动症和精神症状等。

1)症状波动包括两式:

①疗效减退或末恶化:为每次月药有效时间缩短,症状药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可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或每次服药量、改用缓释或家用其他助药物等;

现象:症状在突然缓解(期)与加重(期)间波动,期常伴异动症,与服药时间、药浓度无,处理较困难,可试用DA受体激动,控释型息宁可减少波动效应与用药次数。

2)异动症又称运动障碍,表现舞蹈症或受阻徐动样不自运动,可累及头面部、四肢和躯干,有时表现单调刻的不自动作或张力障碍。要有三种式:

峰运动障碍:出现在药浓度高峰期(用药1-2小时),与用药过量或DA受体超敏有,减少复方L-Dopa单词量可缓解,晚期患者需用DA受体激动

②双相运动障碍:初和末均匀客观出现,机制不清,治疗较困难。可用弥型美多巴、增加服药次数或加用DA受体激动

张力障碍:表现足或小腿强性痉挛,多发生于清晨服药前,可在睡前服用控释型息宁或长效DA受体激动,或起床前服用弥型美多巴或标准张力障碍发生于末或峰时可对复方L-Dopa用量作相应增减。

3)精神症状表现式多样,如生动梦境、抑郁、焦虑、错觉、幻觉、欣快、轻狂、精神错乱和意识模糊等。药物调整无效可加用抗精神药病药如氯氮平治疗,可减轻意识模糊精神障碍,又不会阻断DA能药物疗效,在某些病例还可改善运动障碍;应用氯氮平需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奥氮平、喹迪平和利哌酮可作为替代药,疗效较小,但不影响细胞数。

(4)DA受体激动:年轻患者早期可单用,中晚期PD患者与复方L-Dopa用。常用药物:

①培高利特:可激活D1或D2两类受体,药效及作用时间较溴麦角隐亭略强和长,后者无效时改用培高利特可能有效;始0.025mg/d,每隔5日增加0.025mg,一般有效量0.375-1.5mg/d,最大不超过2.0mg/d;

溴隐亭:可激活D2受体,始0.625mg/d,每隔3-5日增加0.625mg,通常治疗量7.5-15mg/d,分3次服,据疗效和出现副作用而定,最大不超过20mg/d;副作用与左旋多巴类似,但错觉和幻觉常见,有精神病史患者用,近期梗塞、严重周围管病和活动性溃疡等是相对

③新型DA受体激动:派拉米苏(,0.125mg,3次/d,逐渐加量至0.5-1.0mg,3次/d)和罗吡尼洛(0.25mg,3次/d,逐渐加量至2-4mg,3次/d),均不是麦角衍生物,无麦角副作用,用于早期或进展期帕金森病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发生率低,但意识模糊幻觉直立性压发生率较高。

(5)单胺氧化酶B抑制:可抑制神经DA分解代谢,增加DA含量。与复方L-Dopa用有协同作用,减少约1/4的L-Dopa用量,能延缓现象出现,用作神经保护(如DATATOP案与维生素E用)可维持轻症患者。常用思吉宁即丙炔苯丙胺2.5-5mg,2次/d,宜早、午服用,傍晚服用可失眠。副作用有感、纳减退和体委性压等,溃疡患者慎用。

(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通常抑制L-Dopa在外周代谢,维持L-Dopa浆浓度稳定,加速通过屏障,组织质细胞DA缓解,增加DA含量。与美多巴或息宁用可增强后者疗效,减少症状波动反应,单独使用无效。

①答是美:即托可朋,100-200mg服,3次/d,副作用有腹泻意识模糊、运动障碍和转氨酶升高等,应注意肝脏毒副作用;

②柯:即托可朋,200mg服,每日5次为宜。

(7)中药或针灸对PD治疗有一定的作用,需要舆论西药用,单用疗效不理想。

2、外科治疗

①苍白球或丘底核毁损或切除术:丘手术对震颤有效,苍白球手术对运动迟缓有效;弥漫性管病为手术忌症;

深部电刺激:刺激靶点要是丘底核和苍白球,原理是纠正基底过高德意志性输出以改善症状;使适用于药物治疗失效、不能你受或出现异动症状者,对年龄较轻,症状震颤、强直为且偏于一侧者效果较好,术后仍需药物治疗;

③细胞移植术:自体或胎儿上腺质或胎儿黑质移植至壳核或尾状核,认为可继续成释放多巴胺,但仍处于试验阶段。

3、康复治疗

如对患者进语言、进食、走路及日常生活训练和指导,日常生活帮助如设在房间和卫生间的扶手、防滑橡桌垫、大把手餐具等,可改善生活质量。晚期卧床者应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

4、特色治疗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食疗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助治疗法之一,的在于维持患者较佳的养和身体状况,并通过调整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疗效,建议帕金森病患者采用以下的饮食原则:食物多样,愉快进餐;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限量吃肉类;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脏;每天6至8杯水及饮品;服药半小时后进餐。

药物治疗法:用中药处治疗,一般常用平潜阳法,代表羚角钩藤汤、熄风汤;还有人应用调补法治疗,如十全补汤补中益汤等;也有人用用汗、吐、下法,攻伐热,如定振防风通圣。不少医生在门诊的治疗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路和验。前发现川朴壳对僵直有一定的疗效,真珠母、羚羊角、牡砺对震颤有一定的作用。具有麻醉作用的中药如洋金花症状改善作用。当然,这是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药不对症,服用后并不会产生很好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不适。

针灸治疗法:头部穴位对本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百会、四聪、头皮舞蹈震颤区、足运感区、平衡区等对本病具的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体针的局部穴位对局部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可据不同的病人选用不同的针灸。同样,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自己所期望的针灸治疗。

保健贴示

1、忌过热和过冷食物,不吃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牛奶不能

2、多食软食、蔬菜和水果,每天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很重要;

3、多发于中、老年人;

4、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

相关药品

安坦马君苯扎托品环戊丙醇金刚烷胺左旋多巴多巴胺息宁控释美多芭培高利特溴隐亭罗吡尼洛思吉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枸橼酸钙

下一篇 黄花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