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稔
形态特征
直立亚 灌木状 草本,高1-2米;分枝多,小枝被柔毛至近无毛。叶披针形,长2-5厘米,宽4-10毫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或钝,具锯齿,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星状柔毛,上面偶被单毛;叶柄长4-6毫米,疏被柔毛;托叶线形,与叶柄近等长,常宿存。花单朵或成对生于 叶腋, 花梗长4-12毫米,被柔毛,中部具节;萼浅杯状,无毛,长约6毫米,下半部合生,裂片.5,尾状渐尖;花黄色,直径8-10毫米,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基部狭长6-7毫米,被纤毛; 雄蕊柱长约4毫米,疏被硬毛。蒴果近圆球形,分果爿4-9,但通常为5-6,长约3.5毫米,顶端具2短芒,果皮具网状皱纹。花期冬春季。
![]() | ![]() |
生境分布
医药作用
【别名】 黄花地桃花、 地膏药、 黄花母、 千斤坠、枚叶草、山鸡绸、土黄芪[福建]、细迷马桩棵、素花草
【来源】以全株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碎,晒干。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排脓止痛。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泌尿系结石,黄疸,痢疾,腹中疼痛;外用治痈疖疔疮。
【备注】(1)同属植物下列3种亦同样药用。黄花母(脓见愁)Sida alnifolia L.;黄花稔(山麻、扫把麻、 拔毒散)Sida acuta Burm. f.;小叶黄花稔sida retusa L.。花具清香,可醒脑提神。
![]() | ![]() |
本种归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