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
概述
酒精性心肌病指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具有典型扩张型心肌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所见,戒酒后病情可自行缓解或痊愈的一种心肌疾患。本病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欧美及俄罗斯等国发病率高于世界其他各地。国内有散发个案报道,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
病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心肌心内膜活检很难发现与酒精性心肌病有关的特异性改变,但其线粒体与冠状动脉内壁的水肿出现率高对诊断有劢一定的帮助。
1、X线检查心影普遍增大心胸比率>0.55,合并心力衰竭时可有肺淤血、肺水肿甚至胸腔积液。随着治疗和戒酒,增大劢的心影可劢在短期内明显缩小。
2、心电图可有多种心电图异常最常见为左室肥厚伴ST-T异常亦可见低电压、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人可见病理性Q波。
3、超声心动图主要为左室重量增加,早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轻度增厚不伴有收缩功能减退左室舒张内径正常。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各房室收缩和舒张内径均增加,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减低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酒精性心肌病亚临床状态时就可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表现为射血分数减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舒张末容积和张力增加。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扩大,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心室射血分数下降。
5、放射性核素检查用111铟标记的单克隆抗心肌抗体检查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和酒精性心肌病病人在心功能恶化时放射性核素摄取量增加,而临床症状改善时摄取减少。虽然这对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其摄取量与饮酒量密切相关并可根据摄取量进行预后判断。
治疗方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乙醇可引起心肌病变。本病一经诊断,戒酒和治疗即可奏效。
治疗原则
1.说服或强制性戒酒;
2.卧床休息;
3.治疗心力衰竭;
4.处理心律失常;
中医和西医治疗:
酒精性心肌病的中药治疗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中医权威研究结果,由于这种心肌病较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预后较好,且病病理变化、心电图、心脏超声和临床表现也与扩张性心肌病相似,所以治疗可以按扩张性心肌病来治疗。我院治疗多例此病患者,通过中药“心肌活力饮”益气调免,解毒宁心,并配合西药治疗都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西医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戒酒及对症治疗以期延续或逆转病情。合并心力衰竭时应卧床休息,进高营养、高蛋白、低盐饮食,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小剂量洋地黄强心,间断利尿,同时扩血管,心功能的改善与能否戒酒关系较大。不论血镁是否降低,均应长期补充镁,因为血清镁仅占体内镁总量的1%,不能如实反映体内镁的含量。由于B族维生素缺乏,也应大量补充。乙醇可干扰心肌细胞膜钙离子的转运,钙离子拮抗剂可试用,早期有明显心律失常者,可首选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酒精性心肌病多伴有高脂血症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易致血栓形成,更易猝死。酒精性心肌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难题,一般不给予华法林治疗,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此外创伤或肝功能障碍可引起抗凝过度而致出血。
用药原则
1.本病是一种与酒精长期大量摄入有关的心肌病变,药物治疗的重点是对症处理而非根本性治疗。
3.酒精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维生素类并损害肝脏,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B”项药物防止经肝脏灭活药物发生蓄积和中毒。
辅助检查
1.对单纯、典型病例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疑难或有合并症患者检查专案应包括“A”、“B”或“C”。
疗效评价
2.好转:心脏形态及功能部分恢复,其中心功能较前改善,但仍为2-3级。
保健贴士
在戒酒的同时,积极劝说戒烟,说服或强制性戒酒、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类,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限制摄水量。
专家提示
本病的发生与长期大量摄入酒精有密切关系,其治疗的关键是戒酒。无论病情严重到何种程度,多数病例戒酒后可望获得病情的缓解。药物治疗本身则仅为一种权宜之计,不彻底戒酒,本病的治疗将归于失败。
并发症
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的损害可分为:
②对人体其他器官、脏器的损害。
1.对心脏的损害
(1)心律失常:乙醇对心肌的损伤可表现为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出现较多,其中房颤最常见。
(2)充血性心力衰竭:乙醇导致弥漫性心肌损伤、心排血量降低,可出现全心衰竭,多以左心衰竭症状明显,但同时往往也有右心衰的表现。
(2)酒精性肝硬化:由于乙醇80%~90%在肝脏内代谢,其中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较大的损害,它可使肝细胞膜脂肪过氧化,破坏肝细胞的微管结构,损伤线粒体,促使肝间质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引起肝内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的长期损伤及纤维组织增生常导致肝硬化的发生。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