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Lidocaine,:赛罗卡因、利多卡因碱)是局部麻醉及律失常药,是可卡因的一种衍生物,但没有可卡因产生幻觉和上瘾的成分。利多卡因其盐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毒力和普鲁卡因相当,但局部麻醉效果较强而持久,有良好的表面穿透力,可注射也可作表面麻醉,一般施用一到三分钟后即生效,效果维持一到三小时。作为律紊乱药已不常使用,原因是有人担会有长期副作用。少数人对利多卡因过敏......
目录

基本简介

中文称:利多卡因

中文:N-二乙氨基乙酰基-2,6-二甲基苯胺;利度卡因;N-二乙基乙酰基-2,6-二甲基苯胺;2-二乙基氨基-N-(2,6-二甲基苯基)乙酰胺;赛罗卡因。

英文称:lidocaine

英文:L-Caine; Leostesin;2-Diethylamino-N-(2,6-dimethylphenyl)acetamide; Esracaine;2-diethylamino-2',6'-acetoxylidide。

CAS号:137-58-6

分子式:C14H22N2O

分子量:234.33700

确质量:234.17300

PSA:32.34000

LogP:2.65670

  •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026g/cm3

熔点:66-69°C

沸点:350.8ºC at 760mmHg

闪点:166ºC

稳定性:稳定。与强氧化不相容。

储存条件:存放在阴凉干处。不使用时保持容器

汽压:4.28E-05mmHg at 25°C

  • 安全信息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6.1(b)

编码:292429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3249

WGK Germany:3

危险类码:R22

安全说明:S22-S26-S36

RTECS号:AN7525000

危险品标志:Xn

规格:1、: 25g(利多卡因1.75g);2、针:每支0.2g(10ml)、0.4g(20ml)。利多卡因

发展历程

2023年9月12日,太极集团发布晚间公告,控子公司西南药业收到国家药监局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的补充申请批件,西南药业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为局麻药律失常药。

生产方法

1、氯乙酰氯法2,6-二甲基苯胺与氯乙酰氯发生氯乙酰化,然后与二乙胺缩,再酸化成盐得到利多卡因

2、二乙氨基乙酸甲酯法在甲醇钠存在下,2,6-二甲基苯胺与N,N-二乙基乙酸甲酯缩,然后酸化成盐得到产品。

药品用途

该品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及硬膜外麻醉。

药理毒理

本品为酰胺类局麻药液吸收后或静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抑制双相作用,且可无先驱的兴奋,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嗜睡、痛阈提高;随着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亚中毒药浓度时有抗惊厥作用;当药浓度超过5mg·ml-1可发生惊厥。本品在低量时,可促进细胞K+外流,降低的自律性,而具有抗室性率失常作用;在治疗量时,对细胞的电活动、房室传导和的收缩无明显影响;药浓度进一步升高,可心脏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抑制收缩力和使量下降。

药代动力

服生物利用度低,肝脏首次通过效应即锐减。注后吸收完全。吸收后迅速分布入及其他运丰富的组织,然后分布至脂肪及组织。表观分布容积约1L/kg,力衰竭时分布容积减低。蛋白结率约51%。吸烟者结率可比不吸烟者高些。

注后5~15分钟起效,一次注200mg后15~20分钟达治疗浓度,持续60~90分钟。

静注后立即起效(约45~90秒),持续10~20分钟。治疗药浓度为1.5~5μg/ml,中毒药浓度为5μg/ml以上。持续静滴3-4小时达稳态药浓度,急性梗塞者需8~10小时。90%肝脏代谢,代谢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及甘氨酰二甲苯胺(GX)具有药理活性,持续静滴24小时以上者,代谢产物可产生治疗及中毒作用。静注后半衰期α约10分钟,β约1~2小时。GX半衰期较长约10小时,MEGX半衰期近似原药。衰、病患者、老年人及持续静滴24~36小时以上, 本品的清除减慢。由脏排泄,10%为原药,58%为代谢物(GX),不能被液透析清除。

利多卡因的局麻效能与持续时间均较普鲁卡因强,但毒性也较大。在代谢的去乙基代谢产物(单乙基甘氨酰胺二甲苯),仍具有局麻性能,毒性加大,再酰胺酶进一步降解随尿排出,用量的 10%则以原排出。

临床应用

适用于因急性梗塞、外科手术、洋地黄中毒心脏导管等所致急性室性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动过速及室颤。其次也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用其他抗惊厥药无效者及局部或椎管麻醉。还可以缓解耳鸣

用法用量

  • 成人常用标准

注射,一次体重4.3mg/kg,60~9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②静注射,体重1mg/kg(一般用50~100mg)作为首次负荷量静注2~3分钟,必要时每5分钟后再重复注射1~2次,一小时最大量不超过300mg。

③静滴注,用负荷量后可继续以每分钟1~4mg速度静滴维持;或以每分钟体重0.015~0.03mg/kg速度静滴注。

老年人、力衰竭、源性休克肝血流量减少、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以每分钟0.5~1mg静滴。

极量:或静注射 1小时最大负荷量体重4.5mg/kg(或300mg)。最大维持量为每分钟4mg。

对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100mg(2)20ml:400mg。

1、成人常用量

①骶管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用量以200mg(1.0%)为限;用于外科止痛可酌增至 200—250mg(1.0—1.5%)。

②硬膜外阻滞,胸段,250~300mg(1.5~2.0%)。

③浸润局麻或静注区域阻滞,50~200mg(0.25~0.5%)。

④外周神经阻滞,丛(单侧)250~300mg(1.5%);科,20~100mg(2.0%);肋间神经(每支),30mg(1.0%);宫颈旁浸润,左右侧各100mg(0.5~1.0%);椎旁神经阻滞(每支),20~50mg(1.0%);yin部神经,左右侧各100mg(0.5~1.0%)。

⑤交感神经阻滞,颈星状神经50mg(1.0%),50~100mg(1.0%)。

⑥一次限量,一般不要超过200mg(4.0mg/kg),药液中加用上腺素用量可增至200~250mg(6.0mg/kg)。静注区域阻滞,极量4mg/kg。治疗用药静注,第一次初量1mg/kg,极量4mg/kg,成人静滴每分钟以1mg为限。反复多次给药,相间隔时间不得短于60分钟。

2、小儿常用量随个体而异,一次给药最高总量不得超过4.0~4.5mg/kg,常用0.25~0.5%溶液,特殊情况才用 1.0%溶液。

  • 外用给药

外用给药的剂型及用法与用量:

1、软膏5%,科可涂于口腔吹干的粘膜表面;2.5%的软膏供皮肤外用,治疗瘙痒。

2、冻2%,成人常用采涂抹于食管咽喉气管尿道导管的外壁;妇女做阴道检查时可用棉花签沾5~7ml涂于局部;尿道扩张术或膀胱镜检查时用量可达400mg。24小时处以600mg为限。

3、漱液2%,用于口腔病,成人每次用15ml,漱后吐出,每3小时一次;用于咽痛,需要时可吞,处24小时以8次的用量为限,即2.4g,小儿酌减。

4、外用液4%,一般在作镜前直接涂抹或喷雾于咽喉口腔粘膜表面,偶作鼻腔填塞,每次24小时处不得超过3.0mg/kg,小儿慎用。

5、或喷雾2—4%,可供作窥镜用,每次10~30ml,处限量3.0mg/kg。

阻滞麻醉,1~2%溶液,一次不超过0.4g;表面麻醉,1~2%溶液,喷雾或蘸药贴,一次不超过0.25g;浸润麻醉,1~2%溶液,每小时不超过0.4g;治律失常,一次静注1~3mg/kg,如无效,10~15分钟后同量再注一次。同时取100mg加于5~10%葡萄糖液100~200ml作静滴,一次治疗总量4~6mg/kg。

相互作用

1、β受体阻滞药可以减少肝血流量,故用时可能减低肝脏对本品的清除,不良反应增多加剧。

2、神经肉阻滞药用较大利多卡因体重 5mg/kg以上),可使这类药的阻滞作用增强。

3、与抗惊厥用,可增加抑制作用,产生心脏停搏。此外二者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也增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也可以增快本品的肝脏代谢,从而降低静注后的药浓度。曾有报道用本品静注再加以戊巴比妥静注时,可产生窒息致死。

4、与其他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及得安并用时,疗效及毒性均增加。与得安用可起窦房停顿。与普鲁卡因用,可产生一过性谵妄幻觉,但不影响本品的药浓度。

5、异丙上腺素,试验明因增加肝血流量,故本品的总清除率随之增高。

6、去甲上腺素,试验明因减低肝血流量,故本品的总清除率下降。

7、与西咪替丁及与β受体阻滞用可减少本品的清除,增加不良反应。

有报告普萘洛尔使利多卡因清除减少,而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利多卡因与β受体拮抗用有良好的相互作用。

8、与氯化琥珀碱及其他神经肉阻滞同用,加强并延长松作用。

不良反应

总的发生率约为 6.3%,多数不良反应与量有

1、神经神经炎、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倦怠、语言不清、感觉异常及颤抖惊厥智不清及呼吸抑制,需减药或停药。惊厥时可静注地西泮、短效巴比妥制或短效肉松弛

2、心血管:①大量可产生严重窦性动过缓、心脏停博、室颤、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收缩力减低,需及时停药,必要时用阿托品异丙上腺素或起博器治疗;压下降时给予吸氧、纠正酸中毒及升压药;保持道通畅等及其他复苏措施;②房扑动患者用时可能使室率增快。

3、过敏反应:有皮疹及水肿等表现应停药,高药浓度下可心血管抑制和呼吸停止。这些不良反应的产生与误入有完全系。皮肤试验对预测过敏反应价值有限。

4、脊髓注射或外用利多卡因均可能导致致命的气管痉挛。成人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征,但较罕见。

5、有报告发生室上性动过速、扭转性律失常或压者。

药品禁忌

1、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胺类局麻药过敏者可能对本品也过敏,但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间尚无交叉过敏反应的报道。

2、已有报道分娩前静注本品,数分钟胎儿药浓度可达母亲药浓度的 55~100%。也有报道母亲用药后导致胎儿动过缓或过速,甚至起新生儿高血红蛋白血症,孕妇用药须权衡利弊。新生儿用药可中毒早产儿的 T1/2为 3.16小时,较正常婴儿长(1.8小时)。

3、老年人用药应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量,一般高龄患者(>70岁)量应减半。

4、下列情况应用;①阿斯综症;②严重心脏阻滞,包括 Ⅱ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③严重窦房结功能障碍。

5、下列情况应慎用;①力衰竭,严重受损;②功能障碍;③老年人;④低容量及休克;⑤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传导阻滞;⑥肝血流量减低;⑦功能障碍;⑧严重塞性动过缓;⑨预激综症(可能加重)。

6、对患心脏肝脏疾病的病人,应减少利多卡因量,在病患者中此药的半衰期较长。由于多卡因能迅速通过胎盘和在新生儿体的半衰期延长,所以有可能起新生儿抑制。

7、通常只有在原有率缓慢的胎儿才会出现致死的动过缓。

8、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用。

注意事项

1、对本品过敏、充衰、严重受损、动过缓、预激综征、功能障碍患者、二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癫痫大发作史、功能严重不全及休克患者用。

2、孕妇、乳母慎用。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量。

3、新生儿用药易中毒早产儿半衰期约3.6小时,较正常婴儿长1.8小时。老年人应据耐受程度和需要而调整用量,大于70岁患者量应减半。

4、静注限用于抗律失常。对动脉硬化管痉挛、糖尿病患者与手指()的麻醉,不宜加用管收缩(如盐酸上腺素)。

5、用药期间应随时检查压、电图及清电解质。长期用药时应监测药浓度。

适用病症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麻药,也可用于室性律失常的急症治疗。随着人们对利多卡因的深入研究,发现利多卡因在治疗面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

1、治疗神经

利多卡因能阻滞管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其对管平滑的收缩作用,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达到改善液微环的的。它能改善神经周围管供,消除淋巴回流障碍。法:用利多卡因50~100毫克静注,重者200~400毫克加入5%葡萄糖静滴,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

2、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全麻患者的气管插管,在手术即将结束时,需将麻醉量减至咽喉气管反射恢复时才能拔出。拔管时可出现类同于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还可呛咳,对压、冠病、高颅压患者极为不利。利多卡因可预防此反应,用法为利多卡因1.5毫克/千克静注。其机制与中枢抑制或对心脏的抑制有

3、治疗新生儿严重惊厥

对反复惊厥者用利多卡因首次负荷量2毫克/千克,加最初维持量每小时6毫克/千克静注,3日逐渐减量。

4、用于镜插管检查

将2%利多卡因含入,5分钟缓慢下,10分钟后插管检查。与2%丁卡因喷雾法相比,利多卡因具有省时、简便、痛苦小的优点,且利多卡因具有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液分泌及蠕动。

5、治疗急性源性腹痛

急性源性腹痛多由急性消化不良酸分泌增多、黏膜充水肿以至痉产生。利多卡因可缓解此类疼痛,用法为2%利多卡因15毫克服。

6、治疗癫痫

利多卡因能通过屏障,兴奋继以抑制中枢神经元活动,且能阻滞神经肉接头处的传递,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较好。用利多卡因0.1克稀释后静注,发作即停止,复发者再用药仍有效。

7、治疗哮喘

利多卡因是刺激性咳嗽强有力的抑制药,也可抑制气管哮喘。法:用利多卡因5毫升(100毫克)雾化吸入,每天1次,呼吸、率恢复正常,哮鸣音消失,动脉恢复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

8、治疗呃逆

利多卡因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与其对外周和中枢神经传导的阻滞作用有。用法:利多卡因100毫克加入莫非氏滴管,然后用500毫克加入10%葡萄以30~40滴/分的速度维持静滴,呃逆控制后,维持1~2天。

9、治疗绞痛

利多卡因解痉、扩张输尿管及温和的镇痛作用,可缓解绞痛。用利多卡因100毫克稀释后静推,然后再给予200毫克加入输液中静滴。

10、治疗术后膀胱无抑制性收缩

利多卡因能穿透黏膜阻滞周围神经的传导,制成浆于直肠给药,可阻滞逼尿神经传导而抑制逼尿的无抑制性收缩。用法:用维拉帕米40毫克直肠给药,5分钟后,再直肠灌注2%利多卡因20毫升,其显效率(71%)高于单纯维拉帕米组(38%)。

过敏反应

若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突然下述症状

(1)由头和气管水肿及痉挛起的呼吸道症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紫

(2)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搏细弱,压下降;

(3)智丧失,小便失,晕倒,昏迷

应考虑过敏休克的发生,利多卡因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使患者平卧或者头躯干稍微抬高以利于呼吸,下肢抬高15度~20度,有利于静回流,保持呼吸通畅,保持比较正常的体温。应分秒必争,紧急进抢救,可立即皮下注射1:1000上腺素,一次用量,成人0.5~1.0ml,小儿0.5ml,必要时候静注射,如果症状不缓解,每20分钟~30分钟继续皮下或静注射0.5ml,直至离危险期为止,必要时还可以式静注射的塞米松,一次2~20mg,应注意就地抢救,在病人未离危险期以前,不宜转移就诊或不必要的移动。

在上述抢救的同时,应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及静滴注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药品中毒

利多卡因(赛罗卡因)为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律失常药。

中毒原因多见于用量过大或静注速度过快;病病人长期应用治疗量,也可发生严重中毒动过缓或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本药可使病情恶化。

本药吸收迅速,静注后15~30min发生作用,持续作用时间约10~20min。注后5min发生药效,持续45~60min后减弱。服后的代谢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较大。

本品90%代谢,功能不全患者清除利多卡因的能力降低45%,力衰竭时清除此药能力降低47%,由脏排出仅有10%~20%。

此药中毒药浓度为21.25μmol/L,若达到25.5μmol/L,常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本药要损害神经系统,心脏及产生过敏反应。

  • 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嗜睡、眩晕、倦怠、视力听力障碍精神欣快、躁动不安、惊厥、感觉异常、恶心呕吐、语言不清和呼吸困难

2.严重中毒时出现极度忧虑、精神错乱、定向力和志障碍甚至出现癫痫抽搐压下降、窦性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发生窦性停搏搏骤停和呼吸停止。

3.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气管痉挛、神经水肿,甚至发生过敏休克

  • 治疗办法

利多卡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由于此药作用迅速短暂,故停药后一般不良反应及症状常可迅速解除。

2.误服大量本药后,立即静注50%葡萄糖液以促进排泄。

3.惊厥抽搐时,用地西泮和巴比妥类药物。

4.压下降可用升压药物。

5.严重动过缓、心脏停搏、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须及时停药,使用阿托品异丙上腺素或安装起搏器治疗。

6.发生过敏反应给予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裙竹荪

下一篇 黄蜀葵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