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肝性脑病

脑病(HE)又称昏迷,是指严重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征,其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炎、重症中毒炎、药物性病、妊娠期急性脂肪、各型硬化、门-体静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病的终末期,而以硬化患者发生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
目录

原因

肝性脑病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炎、重症中毒炎、药物性病、妊娠期急性脂肪、各型硬化、门-体静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病的终末期,而以硬化患者发生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这些因素大体都是通过:①使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或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②提高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③增加-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诱发脑病

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病的类型、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致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

1.起病

可急可缓。急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性格改变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3.为改变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的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随地便溺,房间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4.睡眠习惯改变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脑病即将来临。

5.臭的出现

是由于衰竭,机体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呼出或皮肤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腥味等。

6.扑翼样震颤

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法是:嘱病人伸出前,展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下、颌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衰、肾衰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

7.视力障碍

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脑病一样复杂,为多种因素综作用的结果。

8.智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脑病简单、可靠的法。

9.意识障碍

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而变性型脑病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强直、痉挛性截瘫脊髓病)等。但无明显意识障碍

检查

1.

慢性脑病、pse患者多半有氨升高。但急性脑病患者氨可以正常。

2.电图

肝性脑病大脑细胞活动时所发出的电活动,正常人的电图呈α波,每秒8~13次。脑病患者的电图表现为律变慢。Ⅱ-Ⅲ期患者表现为δ波或三相波,每秒4~7次;昏迷时表现为高波幅的δ波,每秒少于4次。电图的改变特异性不强,尿毒症、呼吸衰竭糖亦可有类似改变。此外,电图对亚临床脑病和i期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小。

3.诱发电位诱发电位

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接受到由各种感觉器官受刺激的信息后所产生的电位,其有电图所记录的大脑自发性电活动。据受刺激感觉的不同部位可将诱发电位分为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诱发电位检查多用于轻微脑病的诊断和研究。尚有一种p300事件相电位,其与传统的诱发电位相比,具有不受刺激部位生理特性影响的特点。轻微脑病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

4.理智能测验理智能测验

脑病的诊断和轻微脑病的筛选。其缺点是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和教育层次比较低者在进测试时较为迟钝,影响结果。其他可用于检测轻微脑病法尚有划线及系列打点试验。

5.影像检查

急性脑病患者进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可发现水肿。慢性脑病患者则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此外,MRI检查可发现基底神经有T1加权信号增强,与锰在该处沉积有展的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是一种在高磁场强(1.5t以上)磁共振扫描机上测定活体某些部位代谢物含量的法。用质子(h1)mrs检测慢性病患者大脑枕部灰质和部皮质可发现某些有机渗透物质如碱、谷氨酰胺酸等的含量发生变化。脑病、轻微脑病甚至一般的硬化患者均有某种程度的改变。

6.临界视觉闪烁频率检测

轻度星细胞肿胀是早期的病理改变,而星细胞肿胀(alztrimerⅡ型)会改变质-神经元的信号传导,网膜质细胞在时变化与aiztrimierⅡ型星细胞相似,故网膜质细胞病变可作为时大脑质星细胞病变的标致,通过测定临界视觉闪炼频率可定量诊断,初步应用结果认为法敏感,简单而可靠,可用于发现及检测轻微脑病

诊断

1.早期诊断试验(智力检测试验)

对于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除需认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外,尚需下述几种法进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1)数连接试验随意地把25位阿拉伯数印在纸上,嘱病人用笔自然大小用线连结起来,记录连接的时间,检查连接错误的频率。法简便,能发现早期患者,其异常甚至可能早于电图改变,并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

(2)签试验可让患者每天签写自己,如笔迹不整,可发现早期脑病

(3)搭积木试验如用柴搭五角星,或画简图,或做简单的加法或减法。

2.临床诊断

实验室检查进分析。据患者:

(1)有严重病和(或)广泛的门-体分流(门静高压症或门-体分流术后)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功能检查异常。

(2)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3)常伴氨升高和(或)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例下降或倒置。

(4)电图或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排除其他原因。

(5)液压力及常规检查正常,即可做出诊断。

(6)如能找到脑病的诱因者更有利于诊断。

3.水肿的诊断

脑水肿的诊断水肿通常据颅压升高的征象来判断。但病人处于Ⅳ期脑病(深昏迷)时高压特点常不明显,易把此期各种表现都归因于脑病而忽略水肿的存在,以致不少患者生前漏掉了水肿的诊断。如果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加深、压升高、缓而洪、呼吸深快、球结膜明显水肿,用醇等脱水治疗可迅速见效,水肿的诊断即可成立。此外,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诊断水肿都有帮助。用颅压监护器监测颅压是当前应用的重要技术。

治疗

1.一般治疗

去除脑病发作的诱因是其一般治疗的基本原则,亦是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包括以下措施。

肝性脑病(1)调整饮食结构硬化患者常有负氮平衡,因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但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脑病,因此对有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热能供给。Ⅲ-Ⅳ期患者应止从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饲或静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Ⅰ-Ⅱ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Og/天之,如病情好转,每3~5天可增加10g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

(2)慎用镇静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激活GABA/BZ复受体,此外硬化患者由于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使用这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3)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硬化患者由于进食量少,利尿过度,大量排放等造成低钾性碱中毒,诱发或加重脑病。因此利尿药的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输入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脑病患者应常检测清电解质、分析等,如有低钾或碱中毒应及时纠正。

(4)止和清除肠道积消化道出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张破裂出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并输入制品以补充容量。清除肠道积可采取以下措施:服或乳果糖、乳醇溶液或25%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酸)进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33.3%进灌肠。

(5)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糖者可静注射高渗葡萄糖,如有感染应及时控制。

2.药物治疗

由于氨中毒脑病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要手段。

(1)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种成的双糖,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素酶的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乳果糖的疗效确切,可用于各期脑病及较轻微脑病的治疗。不良反应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其感甜腻,使少数患者不能接受。②乳醇(lactitol,β-半乳糖山梨醇)是另一种成的双糖,结肠的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而酸化肠道。乳醇的疗效与乳果糖相似,但其甜度低,感好,不良反应亦较少。③对于乳糖酶缺乏者也可试用乳糖,由于有的人小肠缺乏乳糖酶,服乳糖后在小肠不被分解和吸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分解而酸化肠道,并产生气体,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抗生素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抗生素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新霉素很少吸收。但长期使用有可能致毒性和毒性,不宜超过1个月。甲硝唑的疗效与新霉素相似,但其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利福昔明服不吸收,利福昔明服不吸收,效果与新霉素相同。服某些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氨的生成。嗜酸乳酸杆菌的疗效尚有争议,但近年来使用的粪肠球菌SF68的疗效比较确切。SF68的服用法为服用4周后停用2周,可反复使用,服有益菌无毒副反应。

(2)促进体氨的代谢①L-鸟氨酸-L-门冬氨酸是一种鸟氨酸和门冬氨酸的混,能促进体的尿素环(鸟氨酸环)而降低氨。每日静注射20g的OA可降低氨,改善症状,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②鸟氨酸-α-酮戊二酸的降氨机制与OA相同,但其疗效不如OA。③苯甲酸纳可与氮源性物质结成与马尿酸从排出而降低氨,不良反应以消化不良症状。苯乙酸钠可与谷氨酰胺成苯乙酰谷氨酰胺排泄。两者前临床上已基本上不用。④谷氨酸与氨结谷氨酰胺而降低氨,有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两种,可钾和钠调整两者的使用比例。谷氨酸盐为碱性,使用前可先注射维生素C,碱血症者不宜使用。⑤氨酸可促进尿素环而降低氨,该药呈酸性,适用于碱中毒患者。

(3)GABA/BZ(γ氨基丁酸/苯二氮草)复受体拮抗氟马西尼可拮抗源性苯二氮卓所致的神经抑制。对于脑病Ⅲ期~Ⅳ期患者有促醒作用。静注射氟马西尼起效快,往往在数分钟之,但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4小时之注射;或持续静滴注。有氟马西尼治疗脑病的疗效,虽然尚有争议,但对选择性病例用后可明显改PSE的级及NCT积分。

(4)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BCAA)是一种以亮氨酸、异亮氨酸、缬安酸等BCAA为的复氨基酸。其机制为竞争性BCAA为的复氨基酸。其机制为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减少假神经递质的成,其疗效尚有争议,但对于不能耐受蛋白质的养不良者,补充BCAA有助于改善其氮平衡。

(5)其他药物脑病患者大脑基底神经有锰的沉积,驱锰药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研究。②L-肉碱可加强能量代谢,氨中毒假说的重要机制是氨干扰能量代谢。L-肉碱的疗效有待于实。

3.其他治疗

肝性脑病(1)减少门体分流对于门体分流性难治性脑病,可采取介入法用钢圈或塞有的门静系统减少分流。减少门体分流对于门体分流性难治性脑病,可采取介入法用钢圈或气囊栓塞有的门静系统减少分流。

(2)人工用分子吸附环系统(MARS),液灌流、液透析等法可清除氨和其他毒性物质,对于急、慢性脑病均有一定疗效。

(3)细胞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病的有效手段,是严重和顽固性脑病的指征。

(4)细胞移植是用人的细胞通过门静移植,也可做移植,移植的细胞可存活,并有成功能,但也需要大量细胞,故前尚不能广泛用于临床。

4.对症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每日入液总量以不超过250Oml为宜。硬化腹水患者的入液量应加控制(一般约为尿量加1000ml),以免液稀释、钠过低而加重昏迷。缺钾者补充氯化钾,碱中毒者可用氨酸溶液静滴注。

(2)保护细胞功能用帽降低颅温度,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护细胞功能。

(3)保护呼吸道通畅深昏迷者,应作气管给氧。

(4)预防水肿滴注高渗葡萄糖、醇等脱水药以防治水肿

预后

肝性脑病该病预后取决于病因。诱因明确且容易消除者(如出、缺钾等)预后较好。由急性衰竭(重型病毒性炎或药物性炎)起的脑病的预后,比硬化伴门体分流者更严重。有腹水黄疸倾向者提示功能很差,其预后也差。暴发性衰竭所致脑病预后最差。

积极防治病。病患者应避免诱发脑病的一切因素。密切观察病患者,及时发现脑病的前驱期和昏迷期的表现,并进适当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鼬

下一篇 苯溴马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