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慢性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而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的一种重要临床类型,是由细菌(极少数为真菌、病毒、原虫等)直接起的肾盂盏和实质的感染性炎症,肾盂肾炎多次发作或病情迁延不愈,病程达6个月以上,又有肾盂盏变、缩窄、两大小不等、外凹凸不平或小管功能持续减退者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病程不明确而在急性症状控制后仍有功能减退者亦可诊为慢性。有者报道181例慢性肾盂肾炎,仅11%有急性病史......
目录

病因

免疫功能下降

抵抗感染能力不足,这对泌尿系感染的发病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对应激的反应性下降,养不良(如维生素或锌缺乏)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是导致老年人细胞免疫应答下降或延迟的原因,多核白细胞功能与尿路感染的防御可能有更直接的系,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这类细胞功能有间歇性异常,有骨髓增殖性和淋巴增殖性疾病病人则有持续性的异常,有人发现老年人的环IgM水平下降,老年人对多种菌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一般都低于年轻人,加之正常无菌的泌尿系统,仅含有少量的免疫球蛋白(IgA),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故对细菌入侵的抵抗力甚低,这样不但泌尿系统容易发生感染,不易治愈,而且往往反复发作,长期迁延,成为诱发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种慢性病

使慢性肾盂肾炎发生率增加,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和老年性痴呆病人个人卫生不良,又易导致小便失会阴污染使老年女性的菌尿发生率增加,糖尿病人肾盂肾炎发生率较高的诱因可能是高糖相的多核白细胞功能异常,复发性阴道炎和膀胱功能不全等,慢性脏病患者的感染可能与脏本身局部防御缺陷有

生理性渴感减退

为此饮水减少,同时老年人又常因病滥用止痛药,非固醇类消炎药等,易导致慢性肾盂肾炎及慢性间质性肾炎

病机

本病为细菌直接起的感染性脏病变,近年也有认为细菌抗原激起的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1.致病菌

大肠杆菌,变杆菌最多,其次为副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偶见厌氧菌,真菌,病毒和原虫感染,在感染早期致病菌常为单一的,但慢性期或继发于尿路梗阻者,则混感染较为常见,在社会上及医院获得的泌尿系感染病原体有显著的不同,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感染多见于以往有尿路器械检查史或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时常伴发尿路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多为,多感染,近年来头孢菌素广泛应用,大肠杆菌起的感染有下降趋势,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却存在上升趋势,L型细菌感染也明显增加,在泌尿系结构和功能异常的基础上,一些非致病菌和非尿路致病菌也可起尿路感染,新型隐球菌要侵犯脏和前列腺,在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从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毒力比从症状菌尿症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毒力更强,其表现为:该菌含有多量K抗原;附着于尿路上皮细胞的能力(黏附性)更强;细菌表面具有纤毛,并借此黏附于尿路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上,可不随尿液排出体外,而在尿路定居起感染,为此有人将细菌的黏附性视为其毒性的重要因素。

2.感染途径

(1)上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路黏膜损伤(如尿液高度浓缩,月经期间,性生活后等)时,或入侵细菌的毒力大,黏附于尿路黏膜并上传播的能力强时,尿道及其周围的细菌即容易侵袭尿路而导致肾盂肾炎,由于女性的尿道远较男性短而宽,且尿道离肛门近而常被粪便细菌污染,故更易致病,细菌沿尿路上首先进入肾盂起炎症,然后肾盂,乳头部,小管上到达实质。

(2)感染:较少见,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某些促发因素下,体慢性感染病灶(如扁体炎,鼻窦炎,龋齿或皮肤感染等)的细菌乘机侵入环到达肾盂肾炎感染时,细菌首先到达皮质,并在该处成多灶小脓肿,然后沿小管向下扩乳头和肾盂肾盂黏膜,但炎症也可从乳头部有轻微损伤的乳头集管(如尿液的结晶损伤等)始,然后再向上,下扩

(3)淋巴管感染:更为少见,认为下部和盆腔器官淋巴管周围的淋巴管有多数交通支,在升结肠与右之间也有淋巴管沟通,因而当盆腔器官炎症,阑尾炎和结肠炎时,细菌可淋巴管肾盂肾炎

(4)直接由相邻器官侵犯。

3.易感因素

老年人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老年人易患尿路感染。

4.解剖因素和泌尿系生理异常

常与慢性肾盂肾炎

(1)老年人小管功能及膀胱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也影响了排尿功能,这些均为老年人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的参与因素,老年人小管功能降低,表现出对水,钠转运功能下降以及尿浓缩能力的减退,放免法测定尿β2-MG含量增高,在排除其他各种疾病起后,可敏感地反映出老年人小管功能下降,另外,老年人对脏排泄的药物代谢功能下降,易小管药物中毒,化性损伤,在此基础上更易招致上尿路感染,老年人泌尿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的黏附敏感性增加,这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

(2)局部的结构改变,如高发的老年囊肿结石,特是远小管和集管的憩室或囊肿成,以及老年脏及膀胱黏膜均处于相对缺状态,肉松弛,习惯性便秘等,可进一步加剧局部黏膜的不良环,使尿路黏膜防御机制下降。

(3)老年人尿流出道梗阻和膀胱排空不全是尿路感染常见的重要原因,其原因有尿道狭窄(器械检查或手术起),膀胱膨出,尿道出,盆松弛起的子宫垂,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膀胱,同时发生神经膀胱无力膀胱的几率增多,使膀胱残余尿增多,进而影响机械性冲洗效应,冲洗效应是膀胱抵御感染最有效的机制,排空不全起的尿液淤积使细菌繁殖,导致局部感染。

尿路或前列腺结石(常由磷酸镁铵或磷酸钙组成)窝藏的细菌常难以除,感染很容易复发,尿路结石导致尿路梗阻血症实质破坏,成人输尿管反流常提示有先天性畸或严重的膀胱充盈,反流使感染从下尿路进入上尿路和脏,质特容易发生感染,因质高渗灭活C4,阻止炎症反应,抑制粒细胞趋化性和吞噬作用,结肠憩室穿孔或结肠起的结肠膀胱瘘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

导尿在老年人比较常见,用于诊断和治疗,使用封流系统留置导尿的病人,第10天时发生菌尿的危险性为50%,随时间延长,所有病例均发生菌尿

慢性肾盂肾炎时,缩小,表面有粗糙的瘢痕成以致凹凸不平,皮质和质变薄,肾盂盏和乳头部均有瘢痕成,以及因瘢痕收缩而造成的肾盂盏变,狭窄,实质有炎性病灶和纤维组织增生,镜下可见小管上皮细胞萎缩,退化,小管周围也有不同程度纤维增生,随着炎症发展,纤维组织增多,实质损害加重,最终成为“肾盂肾炎固缩”,临床出现慢性功不全。

症状

老年人的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复杂多样,重者急性发病时可表现为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的症候群,可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较常见的症状有全身不适,体重减轻,低热,尿失,排尿困难,尿潴留,多尿,夜尿等,少数病人表现为痛,部隐痛或绞痛,轻者可无症状,仅有尿液改变,个病人仅有压,有尿流梗阻,留置导尿或神经源性膀胱病人出现慢性菌尿时应怀疑有慢性肾盂肾炎,常见的有下列5型:

1.复发型:常多以急性发作,发病时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尿路局部表现及尿液变化等均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2.低热型:以长期低热为要表现,可伴乏力,腰酸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3.血尿型:可以血尿要表现,呈镜下或肉眼血尿,发病时伴痛,腰酸和尿路刺激症状

4.隐匿型:无任何全身或局部症状,仅有尿液变化,尿菌培养可阳性,又称症状菌尿

5.压型:在病程中出现压,偶可发展为急进性压,常伴贫血,但无明显蛋白尿水肿等。

除上述类型外,少数病例尚可表现为失钠性肾病,失钾性肾病小管性酸中毒和慢性功能不全。

老年人肾盂肾炎常存在尿滞留的因素,易起尿路血症,应加警惕,Posito等报道100例老年血症,34%由肾盂肾炎所致,其中仅7例有尿路刺激症状,8例有尿路插管史,Tunn等报道革兰阴性杆菌血症中,55%来源于尿路感染,尿路血症易并发休克,病死率甚高。

慢性肾盂肾炎较早期浓缩功能障碍而GFR相对保存完好,由于一始细菌在繁殖起广泛的炎症反应,最终出现瘢痕,小管结构,从而干扰质转运机制,这些变化可多尿,夜尿,尿崩症和电解质穿孔,病变累及皮质,有广泛的瘢痕成时导致肾衰

易复发是肾盂肾炎的临床特点,再次发作可以是原病复发或是重新感染,两者性质不同,且处理与预后各异,必须区分,复发是指肾盂肾炎未治愈,只是病情暂时缓解,在某些因素促发下,潜伏的细菌又起炎症而发病;重新感染则是原病已愈,细菌已灭,由新的致病菌入侵所致。

尿细菌培养结果符真性细菌尿肾盂肾炎病程超过半年,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影像检查发现肾盂盏变,缩窄;两大小不等,表面凹凸不平;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

并发症

可并发贫血,电解质紊乱,晚期小球硬化功能衰竭等。

检查

1.尿常规

镜检白细胞增多,若见白细胞(或脓细胞)管型,则提示病变在上尿路,红细胞也可增多,血尿型者甚至为肉眼血尿尿蛋白可增多,但一般<2.0g/d,多为小分子蛋白,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尿比重降低,晨尿pH增高。

尿白细胞排泄增加提示尿路炎症,在诊断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无症状菌尿症时脓尿发生率约37%,白细胞排泄>5个/mm3即属异常,脓尿与菌尿有极显著的相性,可作为最初的筛选法,白细胞酯酶试纸法对预测镜下菌尿和阳性尿培养的敏感性均为100%,如再结镜下脓尿,菌尿,其特异性亦达100%。

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治疗,不久即可呈现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也是结核,结石,镇痛滥用,少数需氧菌和厌氧菌感染的表现,尿路损伤如衣原体尿道炎,小球肾炎肾病等也可见无菌性脓尿。

不伴脓尿的尿路感染见于药物和再生性障碍等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脏集系统远端感染性病变(如皮质脓肿),偶见于梗阻性尿路病。

白细胞尿不是尿路感染恒有的特点,连续几次的尿标本白细胞计数变化不定,单次尿标本查不到白细胞不应视为无菌尿据,脓尿取决于尿液流量和尿pH值,一天之尿细菌计数也可不同,一般来讲,宜查晨尿标本

白细胞管型是上尿路炎症性疾病可靠的据,但与颗粒管型一样并非感染所特有,活动性肾盂肾炎时常见不到这些管型,做管型计数时须用新鲜尿标本

镜下血尿不是提示细菌感染的可靠据,无蛋白尿不能排除尿路感染,大多数尿路感染病人尿蛋白排泄低于2.0g/24h。

2.尿细菌检查

有意义菌尿是指径直接取得(膀胱穿刺)的膀胱尿实有细菌繁殖(不管计数多少)或取中段尿培养计数大于105/ml,当有尿路梗阻,频繁排尿,标本采取不当以及使用抗生素时均可影响培养结果,但如连续3次均得到相同的结果时,其诊断价值将从单次的80%增加到95%以上,尿菌定量培养结果评定标准是尿含菌数大于105/ml为阳性,小于104/ml为污染,介于104~105/ml之间需复查或结临床综考虑作出诊断,但球菌繁殖速度较慢,尿含菌数达103~104/ml,已有诊断意义,据临床需要,除作普通菌培养外,高度怀疑原浆型菌株可作高渗培养,这可提高L型菌株培养阳性率,对多次尿普通菌培养阳性的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L型细菌是没有固体细胞壁的细菌,细菌接触到损伤其表面的物质,如抗生素或抗体-补体-溶菌酶后可转变成L-型细菌,质的高张力状态有利于其存活,L-型细菌毒力较低,转为正常细菌后毒力可恢复正常,必要时尚可作厌氧菌培养,真菌培养,培养阳性时应作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不离尿若直接镜检发现每个高倍镜下有1个细菌,对判断有意义菌尿也有100%的特异性和78%的敏感性,本法简便,阳性率高,并可确定是杆菌抑或球菌,是革兰阳性抑或阴性,这对及时选用有效药物治疗很有参考价值。

尿液标本留取的法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晨起第1次中段尿仍有首选法,其次为导尿法和耻膀胱穿刺取尿,但40%~60%的老年人存有轻重不一的尿失,可采用外套管收集标本,该法与导尿法比较有100%的敏感性和94%的特异性,标本留取后不立即培养时应置入箱保存,尿标本在室温放置2h以上细菌即可增殖。

3.尿细胞计数

近年多应用1h尿细胞计数法,其评判标准为白细胞30万/h为阳性,小于20万/h为阴性,介于20万~30万/h需结临床判断,尿细胞计数常用于本病慢性期,尤其尿常规无明显异常,多次尿培养无阳性结果,又无特异临床表现者。

4.常规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慢性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轻度降低。

5.检查

较有临床意义的为:

①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在荧光镜下观察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体蛋白抗体处理的尿细菌,若表面有抗体包裹则大多属于肾盂肾炎,有助于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②鉴定尿细菌的清型,有助于区分再发性肾盂肾炎的性质,若再发时与前次为同一型则属复发,而2次为不同清型者为重新感染。

6.功能检查

慢性期可出现持续性功能损害:

浓缩功能减退如夜尿量增多,晨尿渗透浓度降低。

酸化功能减退如晨尿pH增高,尿HCO3-增多,尿NH4+减少等。

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酐增高等。

7.X线检查

对慢性或久治不愈者,视需要分可做尿路平,静肾盂造影,逆肾盂造影,排尿时膀胱输尿管造影,以检查有无梗阻,结石输尿管狭窄或受压,下垂,泌尿系先天性畸以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等,此外,还可了解肾盂态及功能,借以与结核,慢性肾盂肾炎肾盂呈轻度扩张或杵状,并可有瘢痕性畸功能不全时需用2倍或3倍量碘造影作静快速滴入,此项检查可能加重功能进一步恶化,请注意并多次摄才能使造影得到满意效果,管造影可显示慢性肾盂肾炎的小管有不同程度的扭,必要时可作CT扫描或核磁共振扫描,以排除其他脏疾患。

8.同位素图检查

可了解功能,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膀胱残余尿情况,急性肾盂肾炎图特点为高峰后移,分泌段出现较正常延缓0.5~1.0min,排泄段下降缓慢;慢性肾盂肾炎分泌段斜率降低,峰变钝或增宽而后移,排泄段起始时间延迟,呈抛物线状,但上述改变并无明显特异性。

9.超声波检查

前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法,它能筛选泌尿道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多囊动脉狭窄所致的脏大小不匀,结石肾盂重度积水,肿前列腺疾病等。

诊断鉴别

诊断

本病尚需与下列疾病作鉴

1.结核

本病可有发热,尿路刺激及脓尿等症状,与肾盂肾炎相似,但结核时膀胱刺激症状十分明显而持久,尿沉渣涂可找到抗酸杆菌,尿细菌培养结核菌阳性等可资鉴,必要时作静肾盂造影,如发现实质虫蚀样破坏性缺损则对诊断结核有助。

2.慢性小球肾炎

如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则鉴不难,肾盂肾炎尿蛋白量一般在1~2g/d以下,若大于3g则多属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小球肾炎较难鉴,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此外,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有无低热,尿频症状亦有助鉴,晚期肾炎继发泌尿系感染,鉴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临床特点加以分析。

3.下尿路感染

上,下尿路感染的处理与预后不同,故定位诊断十分重要,当肾盂肾炎的高热等全身症状痛,区叩痛等脏表现不明显时,临床易误为下尿路感染,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阳性有助于诊断肾盂肾炎,必要时可做膀胱冲洗灭菌法尿培养,若膀胱冲洗灭菌100min后留取膀胱尿菌数较少,提示膀胱炎,如灭菌前后菌数相似,则为肾盂肾炎

临床上有一种称为尿道征,好发于中年女性,以尿频排尿不畅要表现,常被误认为不典型慢性肾盂肾炎而长期盲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鉴,本征患者尿白细胞也可增多,但尿菌培养阴性可资鉴

治疗

(一)医治

1.一般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首要的是找并去除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尤其是解除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纠正和尿路畸,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必须指出,只有找出并去除了存在的易感因素后,才能彻底有效治疗而不再发。多饮水,勤排尿,增加养等非常重要。

2.抗菌药物治疗

慢性期选用的抗菌药物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治疗较急性期困难,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且易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治疗择优案为:

①常需2类药物联应用,必要时中西医结治疗。

②疗程宜适当延长,通常治疗2~4周。若无效或复查中再发,可选用敏感药物分2~4组,轮换应用,每组药用1个疗程,疗程毕停药3~5天,共2~4个月。如上述长程抗菌治疗仍无效或常再发者,可采取低量长期抑菌治疗。临床常用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头孢氨苄(头孢立新)、阿莫西林(羟氨苄西林)、诺氟沙星(氟哌酸)等任一种药1次量,于每晚排尿后入眠前服用,可长达6~12个月,多可防止再发,对重新感起再发的慢性肾盂肾炎更为有效。

③抗菌治疗的同时,特在疗效不佳或频频再发时,必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④急性发作期的用药同急性肾盂肾炎

复发者多在前次发病用抗菌药物治疗停止后6周再发,其实质是上次治疗失败,故应另换敏感药物或改变治疗途径、法和疗程等。重新感染则多在前次治疗停药6周后再发,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在调整药物治疗同时,需增强免疫功能。

隐匿型慢性肾盂肾炎虽无临术症状,但细菌尿却持续存在,炎症及功能损害也可能发生,尤其对孕妇、幼儿、尿路畸糖尿病患者,更应做抗菌治疗,以保持尿无菌状态。一般可选用前述药物1种治疗10~14天,无效或再发可调整用药再治,若仍无效或再发则可用长期低量抑菌治疗。

理选用中成药:据不同型,可理选用中成药以配治疗。

(1)大补阴:功能:滋阴,滋补治:慢性肾盂肾炎肾阴虚,虚火上炎者。用法:10g,3次/d。

(2)滋:功能:清下焦蕴热,助膀胱气化治:慢性肾盂肾炎属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少腹胀满者。用法:6g,3次/d。

(3)济生:功能:温补肾阳化气水。治:慢性肾盂肾炎肾阳不足者。用法:10g,3次/d。

(4)右归:功能:温补肾阳化气水。治:慢性肾盂肾炎肾阳不足,命门衰者。

(5)其他中成药如复宁、银泌炎灵。

3.康复治疗

(1)坚持大量饮水,每2~3h排尿1次,可降低发病率。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用淋,要勤换裤。

(3)去除慢性感染因素,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妇科疾患、糖尿病、慢性脏病、压等易发生尿路感染的疾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4)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和插管。

(5)预防性服用抗菌药,可选用磺胺甲?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氟哌酸)、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中的1种,如无不良反应,可再临睡前长期服用。

(6)慢性尿路感染病人,要耐医嘱坚持治疗,不要随意停药,即使症状消失后,也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直至尿细菌培养多次正常后,或计划治疗疗程结束后未再复发者,才可停药。

(二)预后

慢性肾盂肾炎如不伴有尿流不畅等复杂因素,感染容易控制而不易再发,病情进展缓慢,不易进入功能衰竭期;相反,复杂因素持续存在,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难以治愈,慢性期疗效更差,细菌尿持续存在并常再发,功能损害日渐加重,预后不良。

护理

1、重视妇幼保健工作,妇女要保持外阴清洁,慎用盆月经期、妊娠期及婴儿要特注意讲卫生,防止上感染。

2、鼓励病人多水,增加排尿量。

3、疼痛的护理 区疼痛为脏炎症所致。减轻疼痛的法为卧床休息,采用屈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立,因为站立时脏受到牵拉,会加重疼痛。

预防

1.三级预防

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的疾病,故应重视它的预防工作,所谓早期预防,又称“一级预防”是指在慢性肾盂肾炎发生前即始预防,应多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香,辛辣之品,注意会阴部卫生,注意适当休息,忌忍尿,纵欲过劳,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面,第二级预防,即“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通过流筛查的对策,健全防治网,每年做1次尿常规,尿培养,脏超声检查,第三级预防,又称康复治疗,对已发生的慢性肾盂肾炎应积极治疗,阻止其向慢性肾衰发展,对常再发者,可采用低量长期抑菌治疗。

2.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抗菌治疗的同时,特是对疗效不佳或频频再发者,必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积极找并去除炎性病灶,如男性的前列腺炎,女性的阴道炎及宫颈炎,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如必需保留导尿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女性再发与性生活有者,应于性生活后即排尿,并服1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更年期阴道用尼尔雌醇1~2mg,1~2次/d,以增强局部抵抗力,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要养成2次排尿习惯,即每1次排尿后数分钟,再重复排尿一次,消除各种诱因如糖尿病,解除尿流不畅,尿路梗阻,纠正和尿路畸

饮食保健

(1)忌咖啡、可可等兴奋性饮料。

(2)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油、肥腻食物。

(4)忌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氨糖美辛

下一篇 氯唑沙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