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钾
药品名称
规格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每日剂量为100~150mg,分2~3次服用。对轻症以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则每日剂量为75~100mg,可分2~3次服用。对原发性痛经一般为50~150mg,最初剂量为50~100mg;必要时,可在月经周期内提高到最大剂量,每日200mg,在开始出现症状时治疗,并根据症状可持续治疗数日。宜在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与钾制剂或地高辛制剂合用时,双氯芬酸可提高该两药的血药浓度。各种NSAID都有抑制利尿剂活性的倾向,当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时可升高血钾,因而必须监测血钾浓度。双氯芬酸钾与其它NSAID或糖皮质激素类药合同时,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剂量双氯芬酸钾(200mg)可一过性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在应用氨甲喋呤治疗时同服本品,可增高氨甲喋呤的血药浓度,其毒性也可能增加,由于对肾脏前列腺素的影响,有可能增加环孢菌素的肾毒性。
药动学
糖衣片中双氯芬酸吸收迅速、完全。在用餐时同时服药,其吸收率虽可能下降,但活性物质吸收量并不减少。口服50 mg后,20~60min血药浓度即达平均峰值(2μg/ml,3.9μmol/L)。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以每次50mg剂量,每日3次,给药1周,血浆中双氯芬酸无蓄积。双氯芬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4%,约一半的活性物质经肝脏的首过作用后代谢。因此,口服血药浓度AUC仅是同等剂量非肠道血药浓度AUC的一半。双氯芬酸的生物转化,部分是原型分子的葡萄糖醛酸化,大部分是经单羟化或多羟化反应后的葡萄糖醛酸化。大约60%的药物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仅有不到1%的药物以原形排出,剩余部分以代谢产物形式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血浆中双氯芬酸钾的体内总清除率为263±56ml/min,其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2h。对肾损害病人,按常规剂量治疗时,从单剂量动力学观察,无原形活性物的蓄积。当肌酐清除率〈10ml/min时,理论上代谢产物的稳态血浆浓度水平大约比正常人高4倍,其代谢产物最终通过胆汁清除。
注意事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