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流而导致肢体或器官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周围动脉栓塞时,患肢出现疼痛、苍白远处动脉搏动消失、冷、麻木和运动障碍此病起病急骤,发病后肢体以至生命受到威胁,及早诊断和分秒必争地施恰当的治疗至为重要。造成动脉急性栓塞的栓子据来源分为:1.源性栓子约90%的栓子来源于心脏房颤动与栓塞系密切,房颤造......
目录

病因

造成动脉急性栓塞的栓子据来源分为:

1.源性栓子

约90%的栓子来源于心脏房颤动与栓塞系密切,房颤造成的栓塞,大部分来源于房附壁栓。

2.非源性栓子

管源性,比如动脉或人工管腔落、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固醇栓子。

3.来源不明的栓子。

临床表现

急性动脉栓塞的典型表现包括“5P”征,即疼痛(pain)、麻木(para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无(pulselessness)和苍白(pallor)。

1.疼痛

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大多诉患肢剧烈疼痛,疼痛部位要取决于栓塞的部位,一般是急性动脉栓塞以远平面的患肢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随着继发性栓的成及延伸,疼痛平面可向近端发展。

2.麻木、运动障碍

由于神经组织对缺相当敏感,因而在急性动脉栓塞早期,即出现患肢感觉及运动障碍。表现为患肢远端存在袜套感觉丧失区,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区平面低于动脉栓塞平面。此外,患肢有力减退、麻痹及不同程度的手足下垂,当最终出现肉坏死而表现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时,提示患肢即将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

3.苍白、

可见苍白皮肤间在的青紫斑块。肢体严重缺,因此皮肤冷,肢端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患肢皮色、皮温发生变化的平面要比栓塞部位低一掌宽至两个关节平面。

4.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栓塞及动脉痉挛,导致栓塞平面远侧的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了解栓塞部位,下游动脉通畅情况。

2.段性测压

对肢体动脉多普勒测压,客观了解肢体供情况。

3.CTA、MRA

了解栓塞部位、栓子态,下游远侧动脉是否通畅、侧支环情况。

4.动脉造影

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

诊断

急性动脉栓塞具有显著的症状及体征,有房颤史、近期发生梗或上述发病原因者,突然出现“5P”征象,助检查CTA表现,比较容易做出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动脉

常在动脉硬化塞的基础上发生。具有与急性动脉栓塞相似的“5P”征,但由于有慢性缺伴侧支环建立,因而患肢坏死率较低。本病病史中有动脉硬化塞的慢性缺表现,如间歇性跛、静息痛等。

2.动脉夹层

也可急性下肢缺,但常伴有胸痛或后痛,有压或Marfan综征病史。

3.青肿

急性下肢深静并压迫动脉或者动脉痉挛时也会出现与急性动脉栓塞相似的患肢剧痛、发冷、苍白、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消失等症状体征,但患肢缺多在12~24h后改善。本病还有急性动脉栓塞所缺乏的患肢肿胀、浅张等体征。

4.动脉痉挛

因手术刺激、外伤起,扩管药物治疗有效。

5.其他

需要鉴的疾病还有动脉受压综征、动脉外压性病变、肢体动脉外伤等。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要适用于早期,肢体功能障碍较轻,栓塞不完全的患者,或者作为手术的助治疗。

由于急性动脉栓塞基础上可继发成,因此可以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防止成加重病情。抗治疗抑制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解除管痉挛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房颤、梗等。代谢综征治疗,钾、酸中毒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可逆功能损坏。

2.手术治疗

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要手段。肢体缺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1)手术取栓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法,取栓应争取在6小时,一般不超过12小时。应为首选。

(2)溶栓治疗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溶栓治疗的要手段,栓塞发生14d导管溶栓是有效的。相对于手术治疗好处在于可以溶解细小动脉栓、逐渐放侧支减少缺再灌注损伤、创伤小。

预后

预后与患者就诊及时程度有,也与栓塞部位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主动脉瘤

下一篇 老年人低钾血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