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种草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海地区、北非等地。现亚洲和中国北部地区有栽培。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5–60厘米。茎有疏短毛,中上部多分枝。叶为一回或二回羽状深裂,裂片细,茎下部的叶有柄,长2–3毫米,上部无柄。
花单生枝顶,花萼5个,淡蓝色,形如花瓣,长8–12毫米,椭圆状卵形,基部逐渐变窄成爪;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短小,其先端逐渐窄成线形,下唇2深裂,中部变宽,先端和中部有瘤状突起;雄蕊多数,花药处部钝或微渐尖;心皮通常5,基部合生成一复子房。??果膨胀,基部合生几达中部而形成蒴果,长1.5–2厘米,顶端开裂,先端喙长8–10毫米。
收采加工
主要价值
【汉语拼音】hei zhong c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iglla glandulifera Freyn et Sint.
【科属分类】毛茛科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阴干,用时切段。
【动植物形态】腺毛黑种草,一年生草本,高35-50cm。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纵棱,被短腺毛和短柔毛。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茎中部叶有短柄;叶片轮廓卵形,长约5cm,宽约3cm,羽片约4对,近对生,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宽0.6-1mm,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腺毛。花两性,直径约2cm,单生枝端;萼片5,花瓣状,白色或带蓝色,卵形,长约1.2cm,宽约6mm,基部有短爪,无毛;花瓣约8,小,长约5mm,有短爪,唇形,上唇较下唇略短,披针形,下唇2裂超过中部,裂片宽菱形,先端近球形变粗,基部有蜜槽,边缘有少数柔毛;雄蕊多数,长约8mm,无毛,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心皮5,基部合生至花柱基部,散生图形小鳞片状突起,花柱与子房等长。蒴果长约1cm,有圆形鳞状突起,宿存花柱与果实近等长。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2.5mm,有横皱纹。花期6-7月,果期8月。
【出处】《中华本草》
植物文化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