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黑脂麻

黑脂麻,又称胡麻、狗虱、乌麻子、交麻和黑芝麻等等,是胡麻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八、九月为收获时期。黑脂麻有药物作用——可降糖,增加糖元;还可以补,润五脏。胡麻、巨胜(《本》),狗虱(《吴普本草》),鸿藏(《录》),乌麻、乌麻子(《千金 》),油麻(《食疗本草》),交麻(《大业拾遗录》), 黑芝麻(《三元延寿书》),巨肚子(《品汇要》),小胡麻(《中国药大辞典》)。 处黑芝麻......
目录

异名

胡麻、巨胜(《本》),狗虱(《吴普本草》),鸿藏(《录》),乌麻、乌麻子(《千金 》),油麻(《食疗本草》),交麻(《大业拾遗录》), 黑芝麻(《三元延寿书》),巨肚子(《品汇要》),小胡麻(《中国药大辞典》)。

黑芝麻胡麻仁黑芝麻

植物形态

脂麻(《本草衍义》),又(《吴普本草》)。

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直立,四棱,全株被毛。单叶对生或上部互生;卵形、长披针,长3~10厘米,上部的常为披针,近全缘,中部的有齿缺,下部的常掌状3裂;叶柄长1.5~5厘米。单生或2~3朵生于腋;有柄;萼片5裂,裂披针,长约6毫米;花冠管状,长2.5~3厘米,被柔毛,白色,常杂有淡紫红色或黄色雄蕊4,2强,花药黄色,基着,呈矢丝扁平呈薄纸质;雌蕊1,子房,早期呈假4室,成熟后为2室,密被白柔毛,花柱线形柱头2裂,呈薄纸质。蒴果四棱,也有六棱八棱的,长筒状,长约2.5厘米,黑褐色;具短柄,密被白色柔毛,花萼宿存。种子多数,卵形,先端微突尖,黑色白色淡黄色。期6~8月。果期8~9月。

中国各地有栽培

植物麻秸)、麻叶)、麻花)、白色种子白脂麻)、果壳( 芝麻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8、9月间果实呈黄黑色时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端向上,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药材

种子扁卵,一端钝,他端尖,长2~4毫米,宽1~2毫米,厚约1毫米。表面黑色,有网状皱纹或无,扩大镜下可见细小状突起,边缘平滑或呈棱状,尖端有点状棕色种脐种皮薄纸质,纵切面可见薄膜状的胚乳直立,有2白色子叶,富油性。微弱,味淡,嚼之有清香味。以个大、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可达60%。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的甘油酯,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等。种子中尚含叶酸18.45毫克%,烟酸0.48毫克%,蔗糖0.64%,卵磷脂0.65%,戊聚糖,蛋白质和多量的钙等。

药理作用

全草的水提取物对离体豚子宫有兴奋作用。种子提取物予大服,可降糖,增加肝脏肉中糖元含量,但大量则降低糖元含量。黑脂麻油0.2毫升/100克体重喂饲大10天,可增加上腺中抗坏酸及甾醇含量,组织的检查也明,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特妊娠后期,抗坏酸含量的增加更明显。黑脂麻油给正常或去势大注射,有增加球容积的倾向。油中所含芝麻素对除虫菊酯的灭蝇有协同作用。种子有致泻作用,榨油后的饼对家畜有毒,可起绞痛、震颤呼吸困难、胀咳嗽及抑制。小牛喂食过多的黑脂麻则发生湿疹毛及瘙痒。

性味

甘,平。

①《本》:"味甘,平。"

②《饮膳正要》:"味甘,微。"

③《本逢原》:"甘,温。"

④《医林纂要》:"甘苦,,滑。"

归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

②《本草疏》:"入足太阴,兼入足厥阴少阴。"

③《药解》:"入足厥阴、手阳明大肠。"

功用主治

,润五脏。治不足,虚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①《本》:"伤中虚羸,补五,益力,长肉,填。"

②《抱朴子》:"耐湿,补衰老。"

③《录》:"坚筋,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明。"

④《唐本草》:"生嚼涂小儿头疮及浸淫恶疮。"

⑤《食疗本草》:"润五藏,灼,填骨髓,补虚。"

⑥《食性本草》:"疗妇人阴疮,初食利大小肠,久服即否,去陈留新。"

⑦《日华子本草》:"补中益,养五藏,治劳、产后羸困,耐,止惊。逐湿气游风头风。"

⑧《嘉祐本草》:"苍耳子为服之。治癞。"

⑨《药解》:"补益液,润肝脏,养舒筋。疗语、步迟、皮发枯、涸肉减、乳少、阻诸。医一切疮疡,败毒消肿,生长肉。杀虫,生秃发。"

⑩《医篆要》:"黑色者能滋阴,补,利大小肠,缓,明凉血,解热毒。赤褐者交。"

⑾《山西中药志》:"治脚痛,痢疾尿血。"

炮制

炮制法:

1、黑脂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用时捣碎。

2、黑脂麻:取净黑脂麻,置预热制容器,用文加热,至有爆裂声,逸出香时,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

1、黑脂麻黑脂麻呈扁卵,一端尖,另一端钝。表面黑色种皮薄,种仁白色,富油性。味甘。

2、黑脂麻:微鼓起,表面黑色,质脆,有香

炮制作用:

1、黑脂麻:味甘,性平。归大肠。具有补、益精血、润肠的功能。生品现已少用。古代医家认为生用滑凉血解毒。

2、黑脂麻黑脂麻常用。后香浓,质地脆,易于粉碎。具有补益、填、润肠通便之功。常用于头昏头痛眼花耳鸣、须发早白或脱发、肠便秘妇人乳少。

用法与用量

服:汤,3~5钱;或入。外用:水洗或捣

宜忌

弱便溏者勿服。

①《本草从新》:"胡麻服之令人肠滑。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

②《本草求真》:"下元不固而见便溏、阳痿滑、白带,皆所忌用。"

选方

①治五脏虚损,益力,坚筋:巨胜九九暴,收贮。每服二,汤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滤汁饮,和粳米粥食之。(《纲》)

②治不足,时发疾,皮肤涩,大便坚:桑叶霜者,去梗筋,晒枯)、黑芝麻等分。为末,以糯米饮捣(或炼蜜为)。日服四、五钱,勿间断,自效。(《医级》桑麻

③治老人虚痹弱,四肢无力膝疼痛:巨胜子二升(),薏苡仁二升,地黄半斤(切)。上以绢袋贮,无灰一斗之,勿令泄,满五、六日。空温服一、二盏尤益。(《寿亲养老新书》巨胜

④治一切湿脚疼重,并游风止不定:胡麻一斤,白术八两,葳灵仙()四两。共研为末,每早服五钱,白汤调下。(《正宗》)

⑤治妇人乳少:脂麻研,入盐少许食之。(《纲》)

⑥治牙齿痛肿:胡麻五升。水一斗,取五升,含漱吐之。皆可用之。(《肘后》)

⑦治沸汤膏所烧拦疮:熟捣生胡麻如泥,以厚涂疮上。(《肘后》)

⑧治小儿软疖:油麻焦乘热捣烂之。(《谭氏小儿》)

⑨治浸淫恶疮:胡麻子生捣之。(《普济》)

⑩治小儿瘰疬:脂麻、连翘等分。为末,频频食之。(《简便单方》)

⑾治丁肿:胡麻(烧灰)、针砂各半两。上二味和研令细,用调如糊,涂肿上,日三易。(《圣济总录》胡麻涂

⑿治痔疮肿作痛:胡麻子汤洗之。(《纲》)

⒀治阴痒生疮:捣胡麻涂之。(《补缺肘后》)

⒁治脓溃后疮不乌麻令黑,熟捣之。(《千金》)

⒂治蜘蛛咬疮:油麻研烂之。亦治诸虫咬伤。(《验后》)

名家论述

①刘完素:"治先治活则去。胡麻入,故药中不可也。"

②《本草疏》:"胡麻,气味和平,不不热,益,补之佳谷也。金刃伤,则瘀而作痛,甘平益润燥,故疗金疮止痛也。"

③《本草求真》:"胡麻,本属润品,故书载能填。又属味甘,故书载能补,暖,耐饥。凡因枯而见二便艰涩,须发不乌,湿乘发为疮疥,并小儿痘疹变黑归,见有象者,宜以甘缓滑利之味以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乌洛托品

下一篇 黑老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