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有家族聚集倾向,常与其他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发。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
目录

病因简介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肠动力异常、脏感觉异常、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肠道动力紊乱

肠道动力变化是IBS 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以腹泻的IBS患者呈肠道动力亢进的表现,小肠传输时间显著缩短,结肠动力指数和高幅推进性收缩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提高。便秘型IBS则正好相反,表现为肠道动力不足。

2.脏感觉异常

研究发现IBS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直肠)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脏-躯体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对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

3.中枢感觉异常

研究表明,IBS患者其脏疼痛的中枢通路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且腹泻型IBS与便秘型IBS之间的大脑反应区也有所不同。

4.-肠轴调异常

IB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传入信号的处理及对神经系统的调异常。

5.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急性肠道感染后发生IBS的几率大大增高,因此肠道急性感染被认为是诱发IBS的危险因素之一。肠道感染起的黏膜炎症反应,通透性增加及免疫功能激活与IBS发病的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6.精神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理异常。同时精神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说明精神理因素与IBS有密切的系。

临床表现

IBS无特异性症状,但相对于器质性肠疾病,具有一些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1.症状

(1)腹痛部不适是IBS的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腹痛不会进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极少有痛醒者。

(2)腹泻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便秘交替现象。

(3)便秘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4)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

(5)上肠道症状近半数患者有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肠道症状

(6)肠外症状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2.体征

通常无阳性发现,或仅有部轻压痛。部分患者有多汗,快,压高等自神经失调表现,有时可于部触及乙状结肠或痛性肠襻。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高,可有触痛。

检查方式

旨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规培养均阴性,便隐试验阴性,血尿常规正常,沉正常,甲状腺腺、功能正常。对于年龄40岁以上患者,除上述检查外,尚需进结肠镜检查并进黏膜活检以除外肠道感染性、肿性疾病等。钡灌肠X线检查和部超声检查,也常用来进排除诊断。

诊断方法

IBS诊断标准以症状为依据,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Ⅲ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以上标准。

以下症状对诊断具有支持意义,包括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周排便少于3次,或每日排便多于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干粪球或硬粪,或糊状粪/稀水粪);③排便费力;④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排黏液便以及腹胀

治疗措施

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中华医会消化病分会肠动力组在《肠易激综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中提出:“治疗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建立在良好医患系的基础上,症状类型进症状治疗和症状严重程度进分级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运用。”

1.调整饮食

详细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系,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等,并减少产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2.理和为治疗

对病人进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3.药物治疗

(1)解痉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选择性肠道平滑钙离子通道拮抗,或离子通道调。抗碱能药如阿托品、颠莨菪碱类也能改善腹痛症状,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2)通便便秘可使用导泻药,可试用容积性泻如甲基纤维素和渗透性轻泻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刺激性泻应慎用。

(3)止泻洛哌丁胺复方苯乙哌啶等,可改善腹泻,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八面体石等吸附

(4)促动力适用于有腹胀便秘型患者。常用的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等。

(5)脏止痛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肽,具有缓解躯体和脏疼痛的作用。5-HT3受体阻滞如阿洛司琼,能改善腹泻型患者的腹痛及大便次数,可结肠炎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注意。5-HT4受体的部分激动因其存在增加心血管缺事件的险,已被停止使用。

(6)精神病药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抗抑郁药焦虑药有一定帮助。

(7)益生菌能调整宿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适用于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IBS患者。

4.中医药治疗

中医将IBS分为大肠热夹杂胃虚肝气肝郁气滞型,通过辨证论治、针灸法,对IBS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黑色鳞毛蕨

下一篇 老年性癫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