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黑节草

黑节草 草(拉丁: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皮石斛、云南皮,是兰科石斛属植物,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披针,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花序轴回折状弯苞片白色卵形萼片花瓣黄绿色长披针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黄色胼胝体,卵状披针,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中国分布于安徽浙江、福......
目录

黑节草

草具有清嗓、润、消炎等功能,对治疗声音嘶哑有特效,日此深受演员和歌唱家喜爱。用草加工制成的“龙头凤尾”(又“西凤斗”)饮料在国际市场上每千克售价3000多美元,出1千克可换回12 吨小麦。因此,草便成了价格最昂贵的草本植物

草药用价值较高,历长期拔采,种源已;临枯竭。又日森林遭受破坏,生态环境保护恶化,植株大量消失,已处于狈临灭绝的境地。

植物

  拉丁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中文 皮石斛

  【异】大草、炎草、小、大草、四棱草。

  拉丁科 Orchidaceae

  中文科 兰科

  保护级 3

  分布 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定结)

  现状 濒危种。草系附生兰类,其药用价值较高,历长期拔采,种源已临枯竭。又因森林遭受破坏,生境恶化,植株大量消失,而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海拔下限(米) 600

  海拔上限(米) 2500

  态特征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0-40厘米;丛生,,直立,粗3-6毫米,幼嫩时淡绿色,老时暗褐绿色,有5一13,稍呈暗黑绿色节间长1-2厘米,有槽纹。互生,薄革质,窄长至卵状长绿色,稍带淡紫色,长2一5厘米,宽5一10毫米,先端急尖而略钩转,两面无毛;叶鞘膜质,具紫红色斑点。总状花序呈回折状弯,生于无上端,有2一5,长3一5厘米;苞片干膜质,淡白色披针或阔披针淡黄绿色,直径3-4厘米;萼壤宽,长2一8毫米;唇瓣白色,长披针,反折,药帽白色,卵状三角端浅2裂,长1.5厘米,宽6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上缢缩而使基部两侧呈肩,后紫色条纹,盘被短毛,其中央具一横生的紫色斑块;蕊柱和足有紫色条纹,足无毛或具消失状的齿蒴果长1.5一2厘米,径粗5一8毫米,藏无数细小种子.

  特性 生长在中亚热带南部,分布区年平均温16—20℃,最冷月平均温5—10℃,冬有霜雪,极端最低温可达零下2.4—6.1℃,年降水量

  1000---1900毫米;南盘江一带雨量偏少,为半干区,但旱季仍多雾湿度也较高,年平均相对湿度约80---85%。草系附生兰类,局限于山地湿润而又郁的原生性阔林中,以较发达的着生于满布苔藓的树干上或石上,生长地有过林冠过滤的射光以及间或从间隙透入的短暂的直射光斑,为耐阴性强的阴生植物。一旦森林遭受破坏,便随着生境的恶化而消亡。分蘖力较强,常丛状生长,具有无性繁殖性能。三年生可,一般期3--4月,果熟期9—10月。往往多而座果率低,种子率不高,影响天然下种更新,限制了种群数量的发展。

  保护价值 草的干人药有清热生津、润等力效,是贵重中药“枫斗”的原植物

  保护措施 云南西畴县小桥沟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应重点进保护。建议其他分布区的草严整株拔采,杜绝有部门进收购并大力发展。

  栽培要点 用有性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可用种子直播于自然生长的环境中,或播种在试管培养基上,后将实生苗移植于自然界林中树干上或人工环境中。无性繁殖可用分株、插法,或在试管里用培养法,但都需注意创造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中药材

  【药

  【】大草、炎草、小、大草、四棱草、草、小中肋耳草

  【汉语拼音】hei jie cao

  【英文】all-grass of Ribbed Hedyot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Hedyotis costata Roxb [Oldenlandia costata (Roxb.) K. Schum.]

  【归经

  【功效】清热除湿;活消肿

  【考】出自《红河草药》;草,还可治骨折,外伤,亦可用于拔异物。

  【科属分类】茜草

  【拉丁文】Herba Hedyotis Costatae

  【治】疟疾炎;眼结膜炎内湿骨痛骨折肿痛;外伤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山谷林缘或草坡旷地上。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少将鲜用或切段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海南

  【动植物态】多年生龙活虎披草本,高30-50cm。除果实披短柔毛外,全部被干后变金黄色的疏长柔毛。小幼时四棱柱,老时近对生;叶柄长5-10mm;托叶膜质,基部合生部有2-3条针状剌,剌长3-5mm;叶片膜质,披针或椭披针,长5-8cm,宽1.5-2.8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而稍下延。聚伞花序腋生,密集呈头状,单生或总状序式排列;总花梗长5-12mm;芳香;无花梗;萼简陀螺状,长0.5mm,先端4-5裂,裂披针,长约1mm;花冠白色紫色管状,长2.2-2.5mm,花冠部以上被毛,先端4-5裂,裂,长约1mm;雄蕊花冠同数;柱头2裂。蒴果,径1-1.5mm。种子每室3-6枚,三棱期4-9月(-11月)。

  【功效分类】清热药

  【用法用量】服: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汁点眼或捣

  【出处】《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奈非那韦

下一篇 茚地那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