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离宿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性感冒的作用。奥司他韦是基于结构理药物设计的成功案例,在这种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大量应用了计算机助药物设计的手段,据靶酶的三维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高效低毒专一性强的神经氨酸酶抑制。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奥司他韦的专利持有......
目录

发展历史

奥司他韦是一类神经氨酸类似物,此类药物最早出现的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发的扎那米韦。由于扎那米韦的物理化性质不利于生物体吸收,因而该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途径单一,患者顺应性较差。奥司他韦是在扎那米韦的基础上,神经氨酸酶天然底物的分子结构,以及神经氨酸酶催化中的空间结构理药物设计所获得的,是继HIV整酶抑制之后应用理药物设计手段成功获得的另一个药物。

奥司他韦于1996年首次成,1998年2月26日获得美国专利,1999年10月首次在瑞典推出,随后进入加拿大、欧盟和美国市场,2002年获准在中国推出。

2005年12月,牛津大的研究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始对特敏福产生抗药性。12月22日,罗氏药厂敦促增加特敏福的量对抗禽流感。

作用机理

奥司他韦作用的靶点是分布于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在病毒的生活周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流感病毒在宿细胞复制表达和组装之后,会以出式突出宿细胞,但与宿细胞以酶-唾液酸相连接,神经氨酸酶以唾液酸为作用底物,可催化唾液酸水解,解除成熟病毒颗粒与宿细胞之间的联系,使之可以自由移动侵袭其他健康的宿细胞。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可以阻止病毒颗粒的释放,切断病毒的扩链,因而神经氨酸酶可以成为治疗性感冒的一个药物靶点。

人们很早就已通过X-射线衍射的式获得了神经氨酸酶的三维结构,并且获得了神经氨酸酶活性中的相信息。研究显示,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中是一个由高度保守的11个氨基酸序列构成的袋,活性袋的入处分布一个疏水区和一个正电荷集中区,袋的底部是一个负电荷集中的裂隙。这种活性袋的结构可以很好地结其天然底物唾液酸。

设计者以一个体积较大的烷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甘油,利用这一结构与活性袋中的疏水区相结;3位的氨基取代了唾液酸中的羟基,以此与活性袋底部的负电中;1位的羧酸是与活性口部的正电中结构,在奥司他韦的设计中用乙醇将游离的羧酸封,这种结构本身对靶酶没有抑制活性,但是由于封极性的羧酸末端,可以提升药物分子的吸收,获得较好的药代动力性质,在体催化水解后,游离的羧酸重新释放,显示相应的抑制活性,这种设计在药物化中叫做前趋药。

适应症

奥司他韦特异性抑制神经氨酸酶,对由H5N1、H9N2等亚型流感病毒起的性感冒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用法用量

据罗氏公司网站公布的信息,在起病后24小时服用奥司他韦的患者,病程会减短30%-40%,病情会减轻25%,作为预防用药,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暴者的保护率在80%-90%之间。

现在上市的奥斯他韦有两种剂型,一种是囊,一种是服悬浊液。囊的规格是75mg,悬浊液溶是水,规格是12mg/mL。

生产商推荐的使用量,用于流感治疗,从症状始的两天起,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每日服用两次,每次75mg,连续是用5天。一岁以下的婴儿还没有推荐使用的量。对于流感预防,成人和青少年(13岁以上)的推荐量为75毫克,每日1次。有数据表明连用药物6周安全有效。服药期间一直具有预防作用。

不良反应

在罗氏提交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申报材料中指出,奥司他韦要的不良反应显示为消化道的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次是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气管炎、咳嗽等,此外还有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眩晕、头痛失眠疲劳等。

在2004年1月,FDA还发出对于奥司他韦的消费警讯,声称由于1岁以幼儿屏障发育不完全,奥司他韦应用于幼儿可能造成药物浓度过高,成潜在的安全问题。

2005年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青少年服用奥斯他韦后自杀并有精神异常反应,此后日本先后报道数十例此类不良反应,此后世界各地媒体纷纷转载报道,起公众注。2005年11月FDA就这一反应作出报告,认为没有明奥斯他韦可以导致精神异常,日本的不良反应病例系大众媒体报道后理暗示作用起的群体性症。

药代动力参数

由于成前药,奥司他韦有较好的药代动力性质,在服30分钟后被吸收,有75%以碳酸盐的式进入环,而未成盐的只有5%进入环。2~3小时后药浓度达峰,其在体可以定向分布至部、气管鼻窦中耳等部位。奥司他韦在体以羧酸原药的式排泄,清除半衰期6-10小时。

知识产权

罗氏制药公司是奥司他韦的专利持有人,其生产的奥司他韦磷酸盐囊达菲是唯一的奥司他韦。而罗氏公司也不时因为这个知药物而惹上身。罗氏制药公司在他的史上还曾因为控制维生素原料市场而受到欧洲济共同体的高罚款。对于南亚的禽流感疫情,该公司在疫情发展初期也没有采取措施加大南亚地区的药品供给量,遭到南亚和东南亚一些政府的抱怨。

药物事件

造谣事件

2003年初,华南地区爆发由冠状病毒起的SARS疫情,上海罗氏公司向公众发布信息声称:造成SARS的元凶是禽流感病毒,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是已知唯一对禽流感有治疗作用的药物。从而发了广州等地抢购达菲的潮,并扩大到华南。《南都市报》记者的调查,发现当时罗氏尚未进奥司他韦抑制禽流感活性的临床实验,南都市报在做出报道的同时,还将相信息广东省公安厅。由于当时中国政府对SARS疫情信息严格控制,唯恐起社会动荡,罗氏布虚假信息的为已造成广东市场上对达菲的抢购,故而起公安部门的注意,在南都市报报后,广东省公安厅遂对罗氏展调查。这一事件后来被媒体评为2003年中国药企十大公危机。

专利之争

在2005年10月间全球出现禽流感流的迹象后,全球对达菲的消费量明显上升。罗氏此间一直严密控制达菲的生产,甚至保密达菲生产线的地址,并止记者采访,禽流感恐慌来袭后罗氏则宣布限制销售达菲,以保一旦流感爆发,能够有足够的货源供应患者,此遭到一些团体的反对。也有团体指出罗氏应当放弃奥司他韦的专利垄断,扩大全球生产这种药物的能力,以便应对可能的禽流感的流。而在亚洲,印度台湾有企业和研究机构先后宣布奥司他韦成功,并宣布一旦禽流感疫情失控,将自生产奥司他韦。在各压力下,罗氏制药宣布部分放专利垄断,允许授权工厂生产奥司他韦

2005年11月,台湾地区政府卫生署与罗氏药厂协商向台湾厂商奥司他韦生产权,在数次协商未果之后,卫生署向管专利的济部智慧财产局申请依照台湾地区《专利法》第76条规定强制授权。在2005年11月25日,智慧财产局同意卫生署的申请,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对于克流感药物的强制授权命令。

2005年12月,罗氏向上海制药集团放生产权。2006年3月16日,罗氏正式授权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阳光)在中国生产奥司他韦,商品为军科奥韦。

八角谣言

2005年10月禽流感恐慌席卷全球,达菲因其对禽流感的疗效而成为明星药物,一些中国媒体遂做出报道,声称达菲系提炼自中药八角的化练而成,由于中国的八角供不应求,达菲产能受限。此类说法的流传造成大陆和台湾的一些民众抢购八角,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禽流感。但事实上,奥司他韦并非八角提取物,只是其成路线系由植物一次代谢产物莽草酸起始,莽草酸亦非八角独有的成分,作为植物一次代谢产物,它几乎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并且是黄酮、生物碱等常见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成的起始物。由于中药供给不足而影响奥司他韦产能的说法是媒体作的结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去羟肌苷

下一篇 司他夫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