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hyperosmotic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简称高渗性昏迷或高脱水征)。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严重的高糖、脱水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昏迷。本病病死率高,应予以足够的警惕、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1.前驱期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起病一般比较缓慢,在出现神经系......
目录

症状体征

1.前驱期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起病一般比较缓慢,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进入昏迷前的一段过程,即为前驱期。这一期从数天到数周不等,半数患者无糖尿病史,多数有脏功能下降的病史。由于劳累,饮食控制放松,以及感染机会增多,冬季尤其是春前后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较慢,发病前数天常有糖尿病病症加重的临床表现,呈烦渴、多饮多尿无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起这些症状的基本原因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失水所致。

2.典型期 如前驱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则病情继续发展,由于严重的失水浆高渗和容量减少,病人要表现为严重的脱水神经系统两组症状

(1)脱水严重,常伴环衰竭: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发病前体水分的储备即较差,加之伴有高糖利尿严重。摄水功能障碍明显患者脱水情况比较重。体格检查可见体重明显下降,皮肤干少汗和弹性下降,眼球凹陷,体干并可有纵裂纹。病情严重者可有周围环衰竭的表现,搏细而快,压缩小,卧位时颈静充盈不全,立位时出现压,甚至四肢冷,发绀休克状态。有的由于严重脱水少尿无尿

(2)志及局灶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半数患者有意识障碍,约1/3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一般认为,本症患者意识障碍存在与否要取决于浆渗透压升高的速度与程度,与糖高低也有一定系,而与酸中毒系不大,高渗状态的程度较严重或发展迅速者,易出现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除意识障碍外,患者常有各种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从意识淡漠、昏睡直至昏迷,除感觉神经受抑制而志淡漠、迟钝甚至木僵外。运动神经较多受累,常见者有卒中、不同程度的偏瘫,全身性和局灶性运动神经发作性表现,包括失语、偏瘫眼球震颤斜视,以及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反射常亢进或消失,前功能障碍有时有幻觉、胡言乱语、躁动不安等。有时精神症状严重。有时体温可上升达到40℃以上,可能为中枢性高热,亦可因各种感染所致,常误诊为炎或膜炎。由于极度高糖和高浆渗透压,液浓缩,黏稠度增高,易并发动成,尤以栓为严重,导致较高的病死率。

用药治疗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科急症,病死率很高,必须迅速抢救。其治疗原则如下:

1.常规治疗

(1)补液:迅速补液,扩充容量,纠正浆高渗状态,是治疗本症的键。

①补液的种类和浓度,前多张治疗始即输等渗液,好处是:大量输入等渗液不会溶血反应;有利于恢复容量和防止因浆渗透压下降过快而继发水肿;等渗液对于处于高渗状态的病人来说为相对低渗。具体用法可以下的三种情况掌握:

A.有低容量休克者:应先静滴注生理盐水,以较快地提高容量,升压,改善流,恢复脏功能,在容量恢复、压回升至正常且稳定,而浆渗透压仍高时,改用0.45%氯化钠液。

B.压正常而钠>150mmol/L者:始即用低渗液。当浆渗透压降至350mmol/L以下,钠在140~150mmol/L以下时,应改输等渗氯化钠液,若糖降至13.89~16.67mmol/L(250~300mg/dl)时,改输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

C.休克患者或收缩压持续<10.7kPa(80mmHg)者,始除补等渗液外,应间断输浆或全

②补液量的估计,可浆渗透压计算病人的失水量,计算公式:失水量(L)={病人浆渗透压(mmol/L)-300/300正常浆渗透压}×体重(kg)×0.6 。也可病人发病前体重的10%~12%估算失水量作为补液量,一般为-18L,平均为9L。

③补液速度先快后慢的原则:第1小时可补充1~1.5L,前4h补充1.5~3L,以后逐渐减慢速度,一般第1天可补充估计失水量的一半左右。若补液4~6h后仍无尿者,可给予呋塞米(速尿)40mg,应注意病人的功能,对老年人有心脏病者必须作中压监护。

④补液途径:前使用静输注与使用管灌注两条途径。以往单纯静输注易衰和水肿,长春市中医院分泌科窦安翔任自1996年来采用消化道补液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患者40例,死亡4例,并冠病者无1例衰,治愈率达89%。具体法:管每4h注入温水300~400ml,直至意识完全清醒能动饮水为止。

(2)小量应用胰岛素:本症患者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强,故在治疗过程中所需胰岛素总量也较小,前多张用小胰岛素疗法。这种法疗效肯定,糖下降速度稳定,副作用也比较小,使用原则既以5~6U/h胰岛素静滴注,与补液同时进。当糖降13.89mmol/L(250mg/dl)时应改用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水,每2~4g葡萄糖给1U胰岛素的比例,在输液瓶加入胰岛素输注,病情稳定后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多数病人病情好转后可不用胰岛素。

(3)补钾:本病人体钾总量减少,且用胰岛素治疗后钾即迅速下降,故应及时补钾。如病人无功能衰竭、尿少及钾(>5.5mmol/L),治疗始即应补钾。用量据尿量、钾值、电图等灵活掌握,每天3~8g不等。病人清醒后,钾盐可部分或全部以服补充。前不张常规补磷。人体对磷酸盐的需要量很小,1L生理盐水加入1~2ml磷酸钾,6h输完为量。过量补磷可钙降低和手足搐搦。

(4)纠正酸中毒:部分病人同时存在酸中毒,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并有严重酸中毒者,每次给予5%碳酸氢钠不超过150ml,用注射用水稀释成等渗液1.4%静滴注,疗程1~3天,控制在600ml以

(5)治疗诱因及并发症:

①控制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也是起病人后期死亡的要因素。必须一始就给予大量有效抗生素治疗,一般需要2种以上新型广谱抗生素。这是降低病死率和治疗成功的键。

②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力衰竭者应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起低钾和钾,应随访钾和电图。应保持浆和糖下降速度,以免水肿。应加强呼吸环监测,仔细调整代谢紊乱。对症处理,加强支持疗法,以维持重要脏器功能。有高凝状态者给予小肝素治疗,以防成。

2.择优案 以消化道补液为纠正脱水,同时予以持续小胰岛素输注及对症治疗。

(1)消化道补液对纠正高渗昏迷脱水尤为重要,对预后也至重要。对于昏迷患者予以管补液,管每4h注入温水300~400ml,直至能动饮水。清醒后,如高渗尚未纠正,应鼓励患者动饮水。24h饮水1500~2000ml,直至高渗纠正。

(2)小胰岛素持续输注,可以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每小时予以胰岛素5~6U,直至高渗纠正。改为每天分次输注胰岛素或皮注胰岛素及服降糖药治疗。

(3)糖居高不下可胰岛素冲击疗法,皮下或注射胰岛素,糖情况决定胰岛素用量。

(4)在补液及小量持续应用胰岛素的前提下,同时积极配补钾、纠正酸中毒、预防或控制感染及去除诱因治疗。

饮食保健

一、三大养物质比例要理:糖尿病人实际上与健康人一样,对三大养物质(脂肪、蛋白质、糖) 的摄入要比例理,否则会在肝脏这个“化工厂”互相转化,耗费很多的能量。所以现在一般规定总热量中脂肪占30%(25%-35%) ,蛋白质占16%(10-%20%) ,糖占55%-60%,甚至有人张可达65%。

二、控制总热量:首先强调对每天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理想体重或标准体重为原则。如一个中等活动量的成年人,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需热量25 千卡。不过具体要视每个病人的情况和活动量灵活掌握,对劳动强度大的体力劳动者、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孕妇、乳母或并有其他消耗性疾病的人应适当提高热量。而对超重和肥胖的人则应减少热量才能达到减重和治疗的的。

三、放宽对碳水化物的限制:前中的碳水化物的含量已由胰岛素问世以前的9%提高到60%,但具体要视病人糖、脂的水平和病人的饮食习惯而定。

四、脂肪和固醇的限量:前美国对糖尿病人脂肪摄入量的限制与美国心脏会推荐的一致,即每日脂肪数量不能超过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应小于10。

五、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传统上强调要糖尿病人多吃蛋白质,少吃碳水化物,实际上前一般人的蛋白质摄入量已超过了正常养的需要。 做到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以及参照食品交换法调饮食结构等,使食谱设计切实际,符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济条件,以保患者摄取养而平衡的膳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必须量进食,以免发生糖。

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容易发生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时,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食或加餐。

预防护理

1.积极控制糖尿病的高糖。

2.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尤其是各种感染及进大量甜食和注射葡萄糖。

3.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保护功能。

病理病因

1.极度高糖的原因 要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体胰岛素供应不足:可因原有的糖尿病加重或应用噻嗪类利尿或依他尼酸(利尿酸)起;也可因源性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进一步减少胰岛素分泌而起。

(2)体胰岛素降糖作用减弱:可由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而致胰岛素拮抗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糖素等分泌增加,拮抗或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并可抑制组织葡萄糖的摄取。应用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免疫抑制等药物也可使胰岛素作用减弱。

(3)机体葡萄糖负荷增加:要由于应激起皮质醇等生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糖异生作用增强,这是源性葡萄糖负荷增加。此外,也可因高糖饮食或腹膜透析而致大量葡萄糖进入体,这是外源性葡萄糖负荷增加。

(4)其他:由于重度脱水渴中枢功能障碍,动饮水维持水平衡的能力降低,脏调解水、电解质平衡功能降低、糖排出受限,以致糖极度升高。

2.高钠 部分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病人有高钠,造成了细胞外液的高渗状态,进而细胞液向细胞外液转移,造成细胞脱水脱水严重者可发生低容量休克,严重的细胞脱水和低容量休克是出现精神神经障碍的要原因。

成的要原因有:①容量减少与应激可增加醛固酮与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而造成高钠。②严重脱水起继发性高钠。

3.重度脱水浆高渗透压 一般认为脱水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成正比。酮症酸中毒时平均失水量约为7L左右。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时可达12~14L。极度高糖而致尿糖重度增加,起严重的高渗性利尿。因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患者常伴有管病变及脏病变,可导致渴中枢不敏感,对脱水起的反应迟钝,以致水分摄入减少及脏调水电解质的功能不良,从而进一步加重脱水并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少尿尿闭

同时由于环障碍加速了高渗性脱水意识障碍的发展。加之昏迷时摄入液体更少,尤其在胰岛素缺乏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异常缓慢,因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致水分从细胞向细胞外转移。随着高渗低容性脱水性发展,浆浓缩,流淤滞而促使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成和软化。

由于渗性利尿,使水、钠、钾等从脏大量丢失,尤其水的丢失较电解质的丢失为多,因而起低容量高渗性脱水组织细胞脱水不足,产生精神神经症状,进一步加重昏迷

4.轻度酮症或非酮症 高渗性酮症糖尿昏迷为何有严重高糖而无明显酮症,发生机制可能有以下几面:

(1)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病人多为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胰岛素水平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要高,一定量的胰岛素量不能应付在某些诱因如感染时糖代谢负荷的需要,但足以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和生成酮体,故酮无明显升高。

(2)高糖本身有拮抗酮体作用。

(3)明显的浆高渗透压可抑制脂肪细胞的脂解,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肝脏生成酮体减少。

(4)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病人生长激素水平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低,生长激素动员脂肪分解的因素缺乏也可能与无明显酮症有

(5)有的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病人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很高,而无酮症,这可能是由于患者肝脏生酮作用障碍。

疾病诊断

应注意与其他病症的鉴和并存: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可与高渗性昏迷并存。此时,不仅糖高、钠高和浆渗透压高,而且酮也高,pH和CO2结力降低,尿酮体强阳性。

2.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同时并发乳酸性酸中毒的占50%。

3.管意外 一般糖尿病并发成者以较小动脉受影响多,可有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但较少发生意识障碍昏迷的。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糖 极度升高,通常33.3mmol/L(600mg/dl),甚至可达83.3~266.7mmol/L(1500~4800mg/dl)。

2.电解质 清钠常增高至>150mmol/L,但也有轻度升高或正常者。清钾查可升高,正常或降低,取决于患者脱水脏的功能损害程度,以及容量较少所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分泌状况。在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即使有钾者亦可发生明显的低钾血症氯可稍增高。

3.浆渗透压≥350mmol/L或有效渗透压>320mmol/L(有效渗透压不包括尿素氮部分)。公式计算:

浆渗透压(mmol/L)=2(钠+钾)mmol/L+糖(mmol/L)+尿素氮(mmol/L)

正常范围:280~300mmol/L。

4.血尿素氮常中度升高,可达28.56~32.13mmol/L(80~90mg/dl)。酐亦高,可达442~530.4μmol/L(5~6mg/dl),大多属前性(失水,环衰竭),或伴有急性功能不全。

5.常规 白细胞在无感染情况下也可明显升高,细胞比容增大,血红蛋白量可升高。部分病人可有贫血,如红细胞比容正常者大多有贫血并存。

6.尿常规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蛋白尿、红细胞β管型尿,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

7.二氧化碳结pH值大多正常或稍下降。当并酮症酸中毒功能不全时,pH值降低。

8.酮体 大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伴酮症酸中毒则较高。

9.其他 生长激素,皮质醇测定轻度升高,浆C肽测定含量可降低,但均不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明显。

其他助检查:

液检查,渗透压及葡萄含量均升高。

并发症

并发昏迷休克管梗死等。

预后

预后判断:老年糖尿病人并发高渗性昏迷者病死率为50.0%~69.2%,误诊者病死率更高(72.9%)。因为诊断的延误常导致错误的治疗,加重病症。临床分析,癫痫发作与浆渗透压两个因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高度相。总结可能降低高渗性昏迷病死率的要因素有:

1.减少误诊率 在临床工作中,遇意识障碍休克的老人,即使无糖尿病病史,也应警惕高渗性昏迷的可能性。必须进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救治。

2.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据统计,分析高渗性昏迷死亡病人,发生在高渗状态未纠正前和被纠正后的各占一半。说明高渗状态不是惟一的致死原因。实际死亡中感染属首位。

3.低渗溶液的理应用 必要时应用0.6%低渗盐水。

4.小胰岛素应用 可避免糖和水肿

5.积极处理并的各器官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的基本病因胰岛素不足和脱水。患者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在各种诱因作用下,糖显著升高,严重的高糖和糖尿起渗透性利尿,致使水及电解质大量自脏丢失。由于患者多有动摄水能力障碍和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故高脱水及高浆渗透压逐渐加重,最终导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

如前所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的基本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各种诱因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减少,对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升高以及糖浓度的显著升高。高糖和糖尿造成渗透性利尿,此时,尿渗透压的50%左右是由尿液中的葡萄糖维持,故患者失水常远比电解质丢失严重。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患者多有动饮水以维持体水平衡能力的下降和功能不全,故高糖及脱水严重。脱水和低钾一面能起皮质醇、儿茶酚胺和升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的增多,另一面又能进一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继而造成高糖状态的继续加重,成恶性环,最终导致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的发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低血压

下一篇 恩替卡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