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酮康唑

酮康唑(ketoconazole)是咪唑类抗真菌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酮康唑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真菌生长。可用于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病,以及由白色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起的全身感染。中文称:酮康唑 中文:克多可那挫;酮亢唑;顺-1-乙酰基-4-[4-[哌嗪(系统);康特;里素劳;酶康灵;尼唑拉;酮基咪唑 英文称:Ke......
目录

药品基本信息

中文称:酮康唑

中文:克多可那挫;酮亢唑;顺-1-乙酰基-4-[4-[[2-(2,4-二氯苯基)-2-(1H-咪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环-4-基]甲氧基]苯基]哌嗪(系统);康特;里素劳;酶康灵;尼唑拉;酮基咪唑

英文称:Ketoconazole

英文:fungoral; Onofin K; nizoral; ketoderm; fungarest;1-[4-(4[(2R,4S)-2-(2,4-Dichlorophenyl)-2-(1H-imidazol-1-ylmethyl)-1,3-dioxolan-4-yl]methoxy}phenyl)piperazin-1-yl]ethan-1-one

CAS号:65277-42-1

EINECS:265-667-4

分子式:C26H28Cl2N4O4

分子量:531.43100

确质量:530.14900

PSA:69.06000

LogP:4.2087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38g/cm3

熔点:146°C

沸点:753.4ºC at 760 mmHg

闪点:409.4ºC

折射率:-10.5 ° (C=0.4, CHCl3)

稳定性:在正常储存和操作条件下在密容器中室温稳定

储存条件:库房通低温干,与食品原料分存放

安全信息

符号: GHS06 GHS08 GHS09

信号词:危险

危害声明:H301; H360F; H373; H410

警示性声明:P201; P273; P301 + P310; P308 + P313; P501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6.1(b)

编码:2933990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2811 6.1/PG 3

WGK Germany:3

危险类码:R25

安全说明:S36-S45

RTECS号:TK7912300

危险品标志:T

编号系统

CAS号:65277-42-1

MDL号:MFCD00058579

EINECS号:265-667-4

RTECS号:TK7912300

PubChem号:24278176

物性数据

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

密度(g/mL,25/4℃):1.38

相对汽密度(g/mL,空=1):未确定

熔点(ºC):146

沸点(ºC,常压):753.4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折射率:未确定

闪点(ºC):未确定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自燃点或燃温度(ºC):未确定

压(kPa,25ºC):未确定

饱和压(kPa,60ºC):未确定

燃烧热(KJ/mol):109.78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溶解性:不能溶于水。

毒理学数据

、大、豚、狗LD50(mg/kg):44、86、28、49静注射;

702,227,202,700

生态学数据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139.11

摩尔体积(cm3/mol):384.9

等张比容(90.2K):1034.5

表面张力(dyne/cm):52.1

极化率(10-24cm3):55.15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4.3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8

可旋转化键数量:7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69.1

重原子数量:36

表面电荷:0

复杂度:736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数量: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数量:0

确定化键立构中数量:0

不确定化键立构中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性质与稳定性

远离氧化物。

贮存方法

存放在密封容器,并放在阴凉,干处。储存的地必须远离氧化。2-8 ºC保存。

生产方法

将2.4份1-乙酰基-4-(4-羟基苯)哌嗪、0.4份78%氢化钠、75份硫酸二甲酯、22.5份苯的混物在40℃搅拌1h,然后加入4.2份2-(2,4-二氯苯-2-(1H-咪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环保-4-基甲基甲磺酸盐,在100℃搅拌过夜。反应生成物后处理得到3.2份酮康唑

将1-乙酰基4-4(4-羟基苯)哌嗪、氰化钠、硫酸二甲酯及苯的混物在40℃搅拌1h,然后加入2-(2,4-二氯苯)-2-(1H-咪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环-4-基甲基甲磺酸盐,在100℃搅拌一定时间。反应生成物后处理,即得酮康唑

用途

酮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其生长酮康唑可用于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病,如皮肤和指甲癣、阴道白色念珠菌病、真菌感染等,以及由白色念珠菌、类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起的全身感染。

药典标准

来源含量

本品为(±)-顺-1-乙酰基-4(4-[[2-(2,4-二氯苯基)-2-(1-咪唑-1-甲基)-1,3-二氧戊-4-环基]甲氧基]苯基]哌嗪品计算,含C26H28Cl2N4O4不得少于99.0%。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C)为147~151℃。

旋光度

取本品,密称定,加二氯甲烷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旋光度应为-0.1°至+0.1°。

取本品约10mg,加0.1mol/L盐酸溶液5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橙红色沉淀。

取本品约60mg,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10ml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用0.01mol/L盐酸溶液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A)测定,在221nm与269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76nm的波长处有一肩峰。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677图)一致。

检查

三氯甲烷溶液的澄清度与

取本品0.30g,加三氯甲烷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如显色,与橙黄色5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

物质

取本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适量,用甲醇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另取酮康唑对照品、盐酸洛哌丁胺对照品各5mg,置同一10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BDS,或效能相当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20nm;以0.34%硫酸氢四丁基铵溶液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下表进梯度洗。取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酮康唑峰的保留时间约为6分钟,酮康唑峰与盐酸洛哌丁胺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检测灵敏度,使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再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10μ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0.5%)。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峰面积0.1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955
105050
155050
17955
22955

失重

取本品,在105℃减压干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密称定,加酸4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A),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6.57mg的C26H28Cl2N4O4。

抗真菌药

酮康唑

酮康唑乳膏

酮康唑

酮康唑

复方酮康唑乳膏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该品属咪唑类抗真菌药。对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属、糠秕孢子菌属、球拟酵母菌属、隐球菌属)、双相真菌和真菌纲有抑菌和杀菌作用;除虫霉外,该品对霉菌、申可孢子丝菌、某些暗色孢科、毛霉菌属的作用较弱。该品的作用机制要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成。

药代动力

该品在溶解易吸收,酸酸度降低时,可使吸收减少。吸收后在体广泛分布,可至炎症的关节液、唾液、胆汁、尿液、乳汁、、皮肤软组织、粪等。对-液屏障穿透性差,大多数情况下,液中药物浓度低于1mg/L。本 品可穿过-胎盘屏障。清蛋白结率为90%以上。单次服该品200mg和400mg后,药浓度峰浓度(Cmax)分为3.6mg/L±1.65mg/L和6.5mg/L±1.44mg/L。达峰时间(tmax)为1~4小时。该品进餐后服用的生物利用度约为75%。消除半衰期(t1/2?)为6.5~9小时。部分药物在代谢为数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要由胆汁排泄,由排出仅占给药量的13%,其中有2%~4%以原自尿中排出。

适应症

念珠菌全身真菌感染,如全身念珠菌病、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孢子菌病、生菌病。

由皮真菌和(或)酵母菌起的皮肤、毛发和指()的感染(皮真菌病、甲癣、念珠菌性甲周炎斑癣、头皮糠疹癣性毛囊炎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等),当局部治疗无效或由于感染部位、面积及深度等因素无法用药时,可用该品治疗。

应用局部治疗无效的慢性、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

用于预防治疗因免疫机能降低(遗传性及由疾病或药物起)而易发真菌感染的患者。

用法用量

一般感染的用量:1日200mg,顿服,在餐间服用吸收最好。直至症状消失,微生物培养结果阴性为止。通常疗程:真菌性口炎10日;皮肤和毛发真菌病1~2个月;菌病和全身白色念珠菌病1~2个月;类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2~6个月;孢子菌病、甲癣和慢性粘膜皮肤白色念珠菌病可长达6~12个月。当疗效不好时也可加倍量,即1日400mg,顿服阴道白色念珠菌病:1次400mg,1日2次,连用5日。儿童用量:1~4岁每日50mg;5~12岁每日100mg。前列腺癌:1日量为800~1200mg。

药物相互作用

该品止与阿司咪唑、特非那丁、西沙必利用。用时由于抑制细胞色素P-450代谢,致使阿司咪唑、特非那丁或西沙必利药浓度升高,可导致律紊乱甚至死亡。

该品与毒性药物用时,可使发生毒性的机会增多。接受长程治疗或原有病的患者应用此两类药物时尤应给予严密监护,并应避免类饮料。

抗凝药、华法林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与该品用时作用可增强,导致酶原时间延长,故对患者应严密观察,监测酶原时间,并且应调整量。

该品可使环孢素药浓度增高,并可能使毒性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仅在非常严密观察以及对药浓度进监测的情况下,才考虑此两类药物的联应用。

该品与制酸药、抗碱能药、镇静药、组胺H2受体拮抗药、奥美拉唑硫糖铝用,可使该品的吸收明显减少,因此应避免用。如需用,则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分服用。

该品与利福平异烟肼用时,药浓度降低,可导致治疗失败或疾病复发。

苯妥因与该品用时,可使苯妥因的代谢缓慢,致使其药浓度明显升高,同时尚可使该品的药浓度降低,因此两类药物用时应严密观察其反应。

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中所含缓冲可使消化道pH升高,而该品以酸性环境中吸收为佳,故用时可影响该品的吸收。必须用时需间隔2小时以上。

该品与两性霉素B有拮抗作用,用时疗效减弱。

酮康唑可影响布地奈德的体代谢,在推荐量下无明显临床意义。

急慢性病患者、有病史者、对该品过敏用。

药物过量

如过量服用,应采取碳酸钠洗和支持疗法等措施。

不良反应

毒性:该品可清氨基转移酶(AST、ALT)升高,属可逆性。偶有发生严重毒性者,要为细胞型,发生率约为0.01%,临床表现为黄疸、尿色深、粪色白、异常乏力等,通常停药后可恢复,但也有死亡病例;儿童中亦有炎病例发生。

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纳差等较为常见。

一日1次,一次0.2g的量服用时,可能出现酮浓度的暂时减少,一般在服药后24小时恢复正常。量进长期治疗时,酮量与对照组差不大。

治疗量超过一日0.2g或0.4g,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可逆性男性乳房发育液缺乏。

其他:尚可发生药疹、瘙痒、头晕头痛腹痛、嗜睡、畏光、感觉异常、白细胞和减少症、贫血脱发过敏反应及一过性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

注意事项

荨麻疹下列情况应慎用:酸缺乏(可能起该品的吸收明显减少);中毒(该品可致毒性)。

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功能。清氨基转移酶的升高可能不伴症状,然而,如果清氨基转移酶值持续升高(即使是轻度升高)或加剧,或同时伴有毒性症状时均应立即中止该品的治疗。

由于该品对-液屏障穿透性差,故不宜用于治疗真菌性膜炎。

由于该品对霉、毛霉或足分支菌的抗菌作用差,故不推荐用于上述真菌感染

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由于该品可导致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因此也可红素升高。

50岁以上的妇女对该品的耐受性差。

曾服用灰黄霉素及同时服用对肝脏有损害药物的患者,应注意损害反应,如常见的倦怠伴有发热黄疸症状。用灰黄霉素治疗的患者,始用该品前最好停止服用灰黄霉素一个月。

对于一日服用该品0.4g以上(含0.4g)量的健康受试者,发现该品可降低可的松对促皮质激素刺激的反应。因此对上腺功能不全及长时间处于应激(如大手术等)状态的患者,应监测其上腺功能。

服药期间止服用类饮料。如发生头晕、嗜睡时需起注意。

该品可与食物同时服用,以促进该品的吸收并减少恶心呕吐反应。

该品可起光敏反映,故服用期间宜避免过长暴于明亮光照下,可配戴有色眼镜。

治疗念珠菌病疗程至少2周,治疗需持续至病原检查感染消失。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通常需长期维持治疗。其他系统真菌感染的疗程需6个月或更长。

该品用以治疗功能损害患者时,一般不需减量,因为仅有小量药物以原排出。由于该品可致毒性发生,故已有损害的患者应止使用该品,如确有指征应用时,则需谨慎并减量服用。

由于该品对某些氧化酶有一定抑制作用,故可延缓依赖此酶系代谢的药物的消除,使药浓度升高,加重不良反应。

偶有病例报道该品对饮者有戒样作用,表现为潮红、皮疹、外周水肿恶心头痛等,一般可在数小时消失。

同时应用西咪替丁或呋喃硫胺,至少应服该品2小时后再服用上述药物。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该品可透过胎盘,动物实验实该品可致畸,如发生大的并指(量为80mg/kg)、少指()及难产等。美国FDA资料表明,该药在孕妇中应用属C类,即动物实验研究有毒性,对人类研究缺乏充足的资料,因此虽然在人类中尚未实有问题存在,孕妇仍应用该品。

该品可分泌至乳汁中。在人类中应用该品尚未实有问题存在,但由于该品可使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可能性增加,故哺乳期妇女应用须权衡利弊或服用该品时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该品在小儿中的应用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2岁以下小儿的应用缺乏资料,因此2岁以下小儿用该品;2岁以上小儿慎用,如确有指征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

贮藏

,在阴凉干处保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黑龙串筋

下一篇 静脉血栓形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