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起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有效的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并排除解剖分流和原发于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目录

常见病因

损害呼吸功能的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呼衰。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如下几面。

一、呼吸道病变

呼吸衰竭气管炎症痉挛、上呼吸道肿、异物等阻塞道,通气不足,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二、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结核、肿、弥纤维化、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征(ARDS)、矽肺等,可容量、通气量、有效弥面积减少,通气/流比例失调导致动脉样分流,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三、管疾病

管栓塞、梗死、毛细,使部分静流入,发生缺氧。

四、胸廓病变

胸廓外伤、畸、手术创伤气胸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呼吸衰竭

五、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疾患

管病变、炎、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通气不足。

基本分类

动脉分析

1、Ⅰ型呼吸衰竭:由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致,有缺氧、PaO2<60mmHg、不伴有CO2潴留、PaCO2正常或下降。

2、Ⅱ型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既有缺氧、PaO2<60mmHg、又伴有CO2潴留、PaCO2>50mmHg。临床上常可见到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吸氧条件下,PaCO2>50mmHg,同时PaO2>60mmHg。

病变部位

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病程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麻痹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诊断方法

病史症状

(1)多有气管胸膜管、心脏神经肉或严重器质性疾病史。

(2)除原发病症状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

查体发现

可有紫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助检查

(1)分析;静息状态吸空动脉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氧分压降低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则为Ⅰ型呼衰。

(2)其它检查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发现。

并发病症

呼吸衰竭为上述病因中各疾病的并发症,并非单独一个病,并发症因病因不同而出现各种不同的疾病。

治疗原则

原则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改善缺氧、纠正CO2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

3、 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

预防方法

1、防治原发病常用的法有:

(1)清除容物或分泌物;

(2)解除气管痉挛;

(3)用抗炎治疗减轻道的肿胀与分泌;

(4)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术;

(5)给以呼吸中枢兴奋

(6)掌握适应症,正确使用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时必定有严重缺氧,因此纠正缺氧,提高Pao2水平对每个患者都是必要的。

2、防止与去除诱因的作用:对于可能呼吸衰竭的疾病,还必须同时防止诱因的作用。例如对于创伤休克患者,要避免吸入高浓度氧、输给久存库的液或输液过量等,以免诱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征。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必须作手术时,应先检查病人的功能储备力。对功能已有损害或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更应积极防止及去除各种诱因的作用,以免诱发急性呼吸衰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克霉唑

下一篇 氟康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