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高血压

高血压 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动脉压升高的慢性病,可伴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2022年11月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心血管病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压专业委员会联制订《中国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推荐将中国成人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11月15日,国家卫......
目录

病因种类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压患者有家族史。现在医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压患者有遗传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征、甲状腺疾病、动脉狭窄、脏实质损害、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其他神经分泌肿等。

临床分类

临床上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

是一种以压升高为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

又称为症状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临床表现

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压病。缓进型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压的症状压水平有一定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压,导致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压和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发生严重的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梗、肾衰等。症状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系。

继发性压的临床表现要是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压患者的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动脉缩窄所致的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起的压增高呈阵发性。

检查

1.体格检查

(1)正确测量压。由于压有波动性,且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时会起一时性的压升高,因此应至少2次在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压升高时方可诊断压,而压值应以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计。仔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发现继发性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2)测量体重指数(BMI)、围及围。

(3)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听诊颈动脉动脉动脉动脉有无杂音。

(4)观察有无库欣病面容、神经纤维性皮肤斑、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肿

(5)全面的检查。

(6)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

2.实验室检查

可帮助判断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常规检查项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功能、糖、脂、钾、超声动图、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压监测等。

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24小时动态压监测有助于判断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压昼夜律,监测清晨压,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诊断

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压。诊断容应包括:确定压水平及压分级;无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判断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压;评估等靶器官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

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120<80
正常高值120~13980~89
≥140≥90
1级压(轻度)140~15990~99
2级压(中度)160~179100~109
3级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期≥140<90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压也可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1级2级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1-2个危险因素很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很高危
有并发症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

鉴别诊断

初诊压应鉴继发性压。常见有脏病、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起的压等,大多数继发性压可通过原发病的治疗或手术得到改善。

参考文件

2022年11月13日,首部《中国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推荐将中国成人压的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表示,国家并未对成人压诊断标准进调对,成人压诊断标准依旧为非同日3次压超过140/90mmHg。

治疗手段

(一)原发性压的治疗

1.治疗的及原则

压治疗的标是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压患者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压控制标值。另一面,压常常与其他管病的危险因素并存在,例如高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性的。不同人群的降压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标为140/90mmHg以下,对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压并未达标。

(1)改善生活①减轻并控制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理平衡。

(2)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对待,选择最适药物和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4项原则,即小始,优先选择长效制,联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③钙通道阻滞。④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⑤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

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获益临床试验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管事件的药物,减少管事件,改善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使用噻嗪类利尿、β受体阻滞等。治疗应从小始,逐步递增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压患者在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治疗。

(二)继发性压的治疗

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起的压,肿切除后压可降至正常;管性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治或术后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降压治疗。

预防方式

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者应进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而针对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压,尤其注意清晨压的管理,积极治疗压(药物治疗与生活式干预并),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山慈姑

下一篇 光头稗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