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 诺氟沙星(Norfloxacin,又Noroxin、Fulgram),广谱抗生素。无臭,味微苦;在空中能吸收水分,遇光色渐变深。诺氟沙星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熔点为218~224℃。药品会阻碍消化道致病细菌的DNA旋转酶(DNA Gyrase)的作用,阻碍细菌DNA复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是治疗肠炎痢疾的常用药。但此药对未成年人成......
目录

基本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诺氟沙星

中文:氟哌酸; 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力醇罗;淋克小星;;力醇罗;氟哌酸; 淋沙星;淋克星。

英文称:norfloxacin

英文:1-ethyl-6-fluoro-7-piperazino-4-oxo-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1-ethyl-6-fluoro-4-oxo-7-piperazinyl-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am-715; Zomxin; Utinor;

CAS号:70458-96-7

分子式:C16H18FN3O3

分子量:319.33100

确质量:319.13300

PSA:74.57000

LogP:1.6621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灰白色淡黄色结晶粉末

密度:1.344 g/cm3

熔点:220°C

沸点:555.8ºC at 760 mmHg

闪点:289.9ºC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储存条件:通低温干

安全信息

编码:2933990090

WGK Germany:2

危险类码:R20/21/22

安全说明:S26; S37/39

RTECS号:VB2005000

危险品标志:Xn

生产

邻二氯苯硝化,或对硝基氯苯氯化均可得3,4-二氯硝基苯。再在二甲亚砜中,和氟化钾回流,氟化得3-氯-4-氟硝基苯。在盐酸或乙酸水溶液存在下,用铁粉还原成3-氯-4-氟苯胺。接着和原甲酸三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生成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在硝酸铵存在下回流,得缩产物。在液体石蜡或二苯醚中加热环,生成7-氯-6-氟-4-羟基喹啉-3-羧酸乙酯。进乙基化后,再水解得乙基化产物。最后与哌嗪诺氟沙星。其工艺比较成熟,收率较高,一般能达到40%~65%,但7位哌嗪基时,6位氟原子被取代的副产物可占25%,分离困难,影响收率。以对硝基氯苯计总收率为8%以上。 在入吡嗪环前,1-乙基-6-氟-7-氯-1,4-二氢-4-氧代喹啉-8-羧酸乙酯先和氟硼酸或三氟化硼-乙醚或乙酸硼反应,使4位上的羰基成硼螯物,然后再入吡嗪基,可使7位氟被置换的副反应减少,收率可提高15%以上,且产品的质量改善。 诺氟沙星成,国外研究较多,但真正用于工业生产的却不多。其成路线的改进要体现在两个面。一是对成环工艺进改进,二是在哌嗪基的入上做些文章。

用途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感染、淋病前列腺炎。

药典标准

含量

本品为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品计算,含C16H18FN3O3应为98.5%~102.0%。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湿性。

本品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水或乙醇中极微溶解;在酸、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

熔点

本品的熔点为218~224℃(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C)。

取本品与诺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分加三氯甲烷-甲醇(1:1)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点于同一硅G薄层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15:10:3)为展,展,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斑点的位置与荧光应与对照品溶液斑点的位置与荧光相同。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以上(1)、(2)两项可选做一项。

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份,各0.5g,分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B)比较,均不得更浓。

物质

取本品适量,密称定,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每12.5mg诺氟沙星加0.1mol/L盐酸溶液1ml)使溶解,用流动相A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A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7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另密称取杂质A对照品约15mg,置200ml量瓶中,加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A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3μg的溶液,作为杂质A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以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0±0.1)-乙腈(87:13)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下表进线性梯度洗。称取诺氟沙星对照品、环丙沙星对照品和依诺沙星对照品各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使溶解,用流动相A稀释制成每1ml中含诺氟沙星0.15mg、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各3μg的混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278nm为检测波长,记录色谱图,诺氟沙星峰的保留时间约为9分钟。诺氟沙星峰与环丙沙星峰和诺氟沙星峰与依诺沙星峰的分离度均应大于2.0。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278nm为检测波长,调检测灵敏度,使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和杂质A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以278nm和262nm为检测波长,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杂质A(262nm检测)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不得过0.2%。其他单个杂质(278nm检测)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0.5%);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278nm检测)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的2倍(1.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峰面积0.1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1000
101000
205050
305050
321000
421000

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置铂坩埚中,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五。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以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0±0.1)-乙腈(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8nm。称取诺氟沙星对照品、环丙沙星对照品和依诺沙星对照品各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适量使溶解,用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ml中含诺氟沙星25μg、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各5μg的混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诺氟沙星峰的保留时间约为9分钟。诺氟沙星峰与环丙沙星峰和诺氟沙星峰与依诺沙星峰的分离度均应大于2.0。

2测定法

取本品约25mg,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溶液2ml使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诺氟沙星对照品,同法测定,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喹诺酮类抗菌药。

贮藏

遮光,密封,在干处保存。

(1)诺氟沙星软膏(2)诺氟沙星乳膏(3)诺氟沙星囊(4)诺氟沙星滴眼液

杂质A:1-乙基-6-氟-7-氯-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

药物分析

称:

诺氟沙星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

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诺氟沙星(C16H18FN3O3)的含量。

法适用于诺氟沙星

法原理:

供试品制成流动相溶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8nm处检测诺氟沙星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1. 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3.0±0.1)

2. 乙腈

3. 三乙胺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理论塔环丙沙星峰计算不低于2000,诺氟沙星峰与相邻杂质峰间的分离度应符要求。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87:13。

2.2 检测波长:278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称取供试品

密称取该品25mg,置100mL量瓶中。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密称取适量,加流动相溶液溶解并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摇匀,即得。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供试品加0.1mol/L盐酸溶液2mL使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注:“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度要求。

操作步骤:

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78nm处测定环丙沙星的吸收值,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药物说明

药理毒理

乳酸诺氟沙星

该品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对下列细菌在体外具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椽酸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诺氟沙星体外对多重耐药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流感嗜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诺氟沙星为杀菌,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药代动力

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约为给药量的30%~40%;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如前列腺睾丸子宫胆汁液、水疱液、、尿液等,但未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清蛋白结率为10%~15%,消除半衰期(t1/2?)为3~4小时,功能减退时可延长至6~9小时。单次服该品400mg和800mg,1~2小时药浓度达峰值,药峰浓度(Cmax)分为1.4~1.6mg/L和2.5mg/L。脏(小球滤过和小管分泌)和系统为要排泄途径,26%~32%以原和小于10%以代谢物式自尿中排出,自胆汁和(或)粪便排出占28%~30%。

尿液pH影响该品的溶解度。尿液pH7.5时溶解最少,其他pH时溶解增多。

适应症

诺氟沙星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列感染:

1.泌尿生殖道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淋病等。其中栓及药膜用于敏感 菌所致细菌性阴道炎;小儿药粉用于由多重耐药且仅对本药敏感的细菌起的儿童上、下泌尿道感染。

2.消化系统感染,伤寒其它沙门菌属所致肠道感染及胆囊炎等。

3.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

4.还可用于五官科、皮肤科、产科及外科的感染性疾病。其中滴眼液或眼膏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外眼感染(如结膜 炎、角膜炎)、沙眼、新生儿急性滤结膜炎;注射结膜下注射或服制也可用于治疗眼感染。软膏用 于脓疱疮、湿疹感染、足癣感染、毛囊炎疖肿等,还可控制烧伤创面感染,为植皮创造条件。

5.也可作为腔手术的预防用药。

忌症

对该品及氟喹诺酮类过敏的患者用。

用法用量

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一次400mg,一日2次,疗程3日。2.其他病原菌所致的单纯性尿路感染 量同上,疗程7~10日。

3.复杂性尿路感染量同上,疗程10~21日。

4.单纯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单次800~1200mg。

5.急性及慢性前列腺炎一次400mg,一日2次,疗程28日。

6.肠道感染 一次300~400mg,一日2次,疗程5~7日。

7.伤寒沙门菌感染 一日800~1200mg,分2~3次服用,疗程14~21日。

不良反应

1.肠道反应 较为常见,可表现为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性红斑及神经水肿。少数患者有光敏反应。

4.偶可发生:

(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炎。

(4)结晶尿,多见于高量应用时。

(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注意事项

综述

1.该品宜空服用,并同时饮水250ml。

DNA2.由于大肠埃希菌对诺氟沙星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标本培养,参考细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3.该品大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4.功能减退者,需功能调整给药量。

5.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发生中、重度光敏反应。应用该品时应避免过度暴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需停药。

6.葡萄糖-6-磷酸氢酶缺乏患者服用该品,极个可能发生溶血反应。

7.葡萄糖喹诺酮类包括该品可致重症无力症状加重,呼吸无力而危及生命。重症无力患者应用喹诺酮类包括该品应特谨慎。

8.功能减退时,如属重度(硬化腹水)可减少药物清除,药浓度增高,功能均减退者尤为明显,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量。

9.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例如癫痫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曾用猴进繁殖研究,量高达人用量的10倍,发现该品可致流产。该量在猴的浆峰浓度(Cmax)约为人的2倍。该品在动物中并未实有致畸作用。然而,在孕妇并未进适的、有良好对照的研究,因此该品不宜用于孕妇。

该品是否乳汁分泌尚缺乏资料。当乳妇应用200mg该品时,乳汁中不能检出该药。然而,由于研究量较小,且本类药物的其他品种乳汁分泌,加之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乳妇应避免应用该品或于应用时停止哺乳

儿童用药

该品在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确立。该品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

动物用药

但该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功能减退,因该品部分排出,需减量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尿碱化可减少该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毒性。

2.该品与茶碱用时可能由于与细胞色素P450结部位的竞争性抑制,导致茶碱类的清除明显减少,消除半衰期(t1/2?)延长,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故用时应测定茶碱药浓度和调整量。

3.环孢素与该品用,可使前者的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浓度,并调中枢神经量。

4.该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酶原时间。

5.丙磺舒可减少该品自小管分泌约50%,用时可因该品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

6.该品与呋喃妥因有拮抗作用,不推荐联应用。

7.多种维生素,或其他含、锌离子的制及含铝或镁的制酸药可减少该品的吸收,建议避免用,不能避免时在该品服药前2小时,或服药后6小时服用。

8.去羟肌苷(didanosine,DDI)可减少该品的服吸收,因其制中含铝及镁,可与氟喹诺酮类,故不宜用。

9.该品干扰咖啡因的代谢,从而导致咖啡因清除减少,消除半衰期(t1/2?)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药物过量

及大服该品量达4g/kg,未发现致死作用。急性药物过量时需进催吐或洗促使排空,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必须维持适当的补液量。

病例资料

损害肝脏

病例资料1

诺氟沙星男,50岁。5天前,因部不适、糊状便,诺氟沙星(氟哌酸)0.2g,每日3次,服药2天(共服8粒)后出现恶心全身乏力部阵发性隐痛。第3天皮肤、巩膜黄染,并有大小不等的皮疹,2天后皮疹消失,但黄疸加重,尿似浓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炎病史。查体:体温36.2℃,搏76/

min,压120/70mmHg。未见异常,平软,、肋下未触及,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1200U/L,总蛋白76.1g/L,白蛋白46g/L,球蛋白30.1g/L,总红素180.3μmol/L,乙五项阴性。B超:未见异常。诊断为药物性损害。即给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40mg/d,维生素C5g/d等静滴注保治疗。用药1周后,检查丙氨酸转氨酶650U/L,总蛋白64.2g/L,白蛋白40.1g/L,球蛋白24.1g/L,总红素66.2μmol/L,尿色变浅,继续治疗至3周后,各项检查指标均转为正常,尿色正常,1个月后病人痊愈出院。讨论

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肠道反应、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和皮肤损害较为多见。诺氟沙星导致功能损害,国有少数报道。顾德正统计发生率5.4%,但该组病人损害程度较轻,停药后自好转。殷健报道1例使用诺氟沙星出现严重肝脏损害,该患者既往有服用诺氟沙星过敏史,故作者分析本次服用诺氟沙星肝脏损害与个体对该药高敏状态有。而本例既往体健,无炎病史,用药2天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重度损害。提示服用小诺氟沙星即可发生严重的损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病例资料2

男,72岁,因腹痛腹泻4h急诊收治入院。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心悸胸闷、乏力等,无区疼痛。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气管炎、前列腺摘除术后等病史,病情平稳。否认炎、结核、心脏病史。入院时一般状况可,无异常。不大,区无叩痛。入院后部B超、X线未见明显异常,常规和功能均正常,诊断为急性肠炎,予诺氟沙星0.2g,3次/d,服治疗6天后(其间没有联用其他药物),症状缓解,腹痛消失,大便恢复正常。第5天复查功能发现GTP538.8mmol/L,GOT516.0mmol/L,LDH419.7U/L,患者出现纳差,厌油,有轻微的乏力。多次复查功能呈进性损害,GPT2080.8mmol/L,GOT1561.5mmol/L,TB122.9mmol/L,DB63.1μmol/L,TBA201.6μmol/L,ATP186.6U/L,GGT178.8U/L,LDH516.4U/L。复查部B超,未见异常。多次查抗-HAV、HBsAg、抗-HCV、HCV-RNA、庚、戊抗体均阴性,排除了病毒性炎的可能,考虑诺氟沙星起的严重损害。对症治疗,症状渐缓解,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专家讨论

诺氟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强杀菌作用,普遍应用于泌尿系、肠道、妇科、外科、五官科等感染,副作用比较少见,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有:

1、肠道反应。

2、中枢反应。

3、脏损害。

4、大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导致损害。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其抗菌谱较广,过敏反应少,毒副作用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未应用其他特殊药物,停用诺氟沙星,保治疗后,功能好转,据临床表现亦可除外病毒性炎。其功能严重损害,可以确定为由此药物起。本例病人在每日服0.6g6天后出现重度损害,GPT达2080mmol/L,严重程度实属罕见,国尚无此类报道。本例病人提示: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及时复查功能,以及时发现及治疗重度损害。

幽门螺杆菌

综述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密切相。清除Hp的治疗可改善组织炎症变化。虽然体外试验Hp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但临床上仅少数有效。第三代喹诺酮类诺氟沙星(norfloxacin)治疗Hp感染相胃炎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诺沙星单独应用和与态次枸橼酸铋(CBS)联应用对Hp阳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并评定清H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在疗效判定和随访研究面的应用价值。

对象

病理组织检查和(或)Hp培养确定的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212例。其中男131例,女81例。年龄42岁±10岁。病程4.3a±0.8a症状为上腹痛、上腹胀、嗳恶心呕吐等。除外消化性溃疡息肉及肿等。并排除上消化道手术史、肠道易激综征、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检查前1月已服抗菌药物、态次枸橼酸铋,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亦被剔除。

病理组织查查:镜活检标本HE染色组织诊断,Giemsa染色确认Hp。病理诊断标准参照Whitehead法(1979)和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案(1980)。炎症程度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判定为0,1,2,3级。②细菌培养:用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培养基试管(每管3ml)送检。置入镜活检组织块2块。每例活检钳均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擦拭。Hp培养基用布氏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加入纤维羊血有联抗生素,3d后观察结果,并作生化反应鉴定。③清Hp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照kesumen法改良)。抗原超声处理。用波长为492nm测OD值。本组被检清稀释度≥300为阳性(ELISA单位,EU)。ELISA特异性吸收试验鉴定,确定与空肠菌、结肠菌无交叉反应。治疗法检出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3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A组,男48例,女24例,年龄43岁±10岁,服诺氟沙星0.2g,3次/d;B组,男47例,女23例,年龄40岁±7岁,服诺氟沙星0.2g和CBS0.11g,4次/d;C组,男46例,女24例,年龄39岁±9岁,服安慰对照。每周记录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分级:无症状0级,轻症1级,中度2级,重症3级。治疗结束后1个月镜及活检病理、Hp培养复查,6个月后再复查1次。停药后1,3,6个月分检测清Hp抗体1次。

统计法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计量资料)和X2检验(计数资料)。

结果

Hp清除率

治疗结束后1个月3组Hp清除率分为:A组69%(50/72);B组87%(61/70);C组7%(5/70)。A,B2组与C组比较显著高于C组(P<0.01)。A,B2组间差异亦显著(P<0.05)。停药6个月后,A,B两组分保持85%(47/55)和95%(53/56)Hp阴转。2组原已阴转者10%(11/111)再现Hp。

病理组织检查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mo,6mo)炎症积分变化分为:A组2.1±0.3,0.97±0.20,0.99±0.10;B组2.1±0.5,0.90±0.21,0.9±0.4;C组2.02±0.23,2.0±0.3;1.9±0.4。前2组自身

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与C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C组自身比较则无变化(P<0.05)。症状缓解率

治疗结束后1mo,症状总缓解率3组分为88%(63/72)、90%(63/70)、14%(10/70),A,B2组明显优于C组(P<0.01)。其中尤以腹胀缓解最明显。

清Hp抗体滴度

A,B两组治疗后Hp抗体滴下降明显(P<0.01),C组则无变化(P<0.05),见表1。ELISA法与Hp培养和(或)病理检查对照,敏感性92.4%,特异性89.2%。

药物敏感试验

诺氟沙星滤纸药敏抑菌试验(以mm计)为38mm~40mm,同期对照粘菌素为0,新霉素24mm,呋喃唑酮44mm~46mm,四环素28mm~30mm。诺氟沙星最小抑菌浓度(试管法)为6.25μg/L~31.25μg/L。其5min杀灭Hp浓度(平皿法)为250g/ml。

药品不良反应服用诺氟沙星的2组中头晕各1例,A组出现疹1例。3组均未出现功能损害有其他不良反应。

讨论

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抗菌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法。本研究表明,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动性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诺氟沙星治疗或与CBS联用药治疗结束1个月后,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Hp的清除,病理组织炎症减轻乃至修复。国外推荐以CBS为基础再加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3药并用。虽抗菌效果好,但药物的肠道不良反应难以耐受,而且霉菌性口腔炎、难辨梭状胞杆菌肠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屡有发生。本研究诺氟沙星服吸收良好、药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强、体不易失活、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体外药敏试验对Hp高度敏感,临床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疗程1个月显示Hp已清除的111例中,90%在6个月后仍保持Hp阴转,提示诺氟沙星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本组在用芭前后用ELISA法检测清Hp抗体、抗菌治疗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与Hp清除、炎症程度减轻(活动性炎症消失)具有相性。表明此法对药物疗效的判定、Hp的存在和再现的鉴定有临床实用价值。法简便、无创,患者依从性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叶酸缺乏神经病

下一篇 功劳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