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去甲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英文Demethyl、NorvancomycinHydrochloride英文Nor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为国产品,其化结构、药理性质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的化结构相近,作用相似。该品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与杆菌均具强大抗菌作用,MIC大多为0.06~5mg/L。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几无......
目录

药理作用

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的化结构相近,作用相似。该品对各种革兰阳性球菌与杆菌均具强大抗菌作用,MIC大多为0.06~5mg/L。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几无耐药菌株;肠球菌属对该品亦多数敏感。去甲万古霉素的活性比万古霉素稍强。革兰阴性菌对该品均耐药。该品属快效杀菌。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与 粘肽的侧链成复物,从而抑制 细胞壁成。对多数病原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抑制 肠球菌生长;抑制细菌细胞壁成,其作用部位与青霉素类和 头孢菌素类不同。该品与细胞壁前体的D-丙氨酰-D-丙氨酸部分紧密结,导致细菌细胞溶解;也可能改变细菌 细胞膜渗透性,并选择性地抑制RNA的成;由于其对细胞的作用,该品对细胞的L型亦具抗菌活性;该品不与 青霉素类竞争结部位。

动力学

服不易吸收。成人静滴0.4g后,药峰浓度约10mg/L,有效浓度可维持6h。 量增加其药浓度及有效浓度持续时间均延长。连续多次给药后,药物在体有轻度积蓄。消除半减期为6h,功能不全者半减期明显延长,易导致严重毒性反应。该品能迅速分布到各种 体液、组织和体腔中,可通过 胎盘,但不易渗入房水和正常膜。膜有炎症时, 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有效水平,约1.2~4.8mg/L。静给药后要以原排泄,24h尿排泄率为80%~90%。少量药物 胆汁排泄。透不能清除该品。

适应症

该品是中国过去生产使用的“万古霉素”在70年代后期分析鉴定为去甲基的万古霉素。其[适应][药理][不良反应]等均与 盐酸万古霉素同。但抗菌活性比万古霉素略强。[盐酸万古霉素适应]该品静滴注适用于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所致膜炎、 骨髓炎、肺炎血症组织感染等。

青霉素过敏者不能采用青霉素类或头抱菌素类,或上述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 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可选用万古霉素。该品也用作青霉素过敏者的肠球菌膜炎、 棒状杆菌属(类白喉杆菌属)膜炎治疗首选药。对青霉素过敏青霉素过敏液透析患者发生葡萄球菌属所致动、 静分流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万古霉素可作为首选用药。*服适用于抗生素性伪膜性结肠炎或葡萄球菌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万古霉素对多数革兰阴性菌、分枝杆菌属、类杆菌属、 立克次体, 衣原体或真菌均无效。仅用于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特是对多种 抗生素耐药的MRSA、MRSE及肠球菌属起的严重感染。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金葡菌血症骨髓炎或膜炎、肠球菌属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治愈率可达60%~70%,国已积累了一定的治疗验。服治疗难辨梭菌所致的 伪膜性肠炎亦具极好疗效。

用法用量

临用前加注射用 水适量使溶解。静缓慢滴注:成人一日0.8—1.6g(80一160万单位),一次或分次静滴。小儿每日体重16—24mg/kg(1.6万一2.4万单位),一次或分次静滴。不可注,因可致剧烈疼痛。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与 功能,并注意听力。避免与其他毒性药物或利尿用。作为二线药,在常用药物无效或不能应用时(如伪膜性肠炎)使用。应定期查听力、 尿蛋白、管型、 细胞数及尿相对密度等。0.4g该品相当于万古霉素0.5g。成人每日0.8~1.6g,分2~4次静滴。儿童每日16~32mg/kg,分2次给药。每0.8g药物至少加200ml液体在1h以上时间缓慢滴入。一般疗程不超过2周,全身严重 感染可酌情延长至3~4周。成人量每日1.6g,分4次服用。

不良反应

较少听力减退耳鸣部饱满感(毒性)、 血尿呼吸困难、嗜睡、尿量及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增多、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异常渴、软弱( 毒性)等。"红颈综症"表现发生率少:多见于快速大量注射后,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寒战发热昏厥、瘙痒、跳加快、皮疹或面红;颈、上身、等处发红或麻刺感(释放组胺)。应定期查听力、 尿蛋白、管型、细胞数及尿相对密度等。1.毒性。 药浓度超过80mg/L持续数日,即易出现听力损害,轻者吗,重者耳聋,是该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及早停药则听力可恢复,但部分患者在停药后仍可继续恶化直至耳聋。在应用大量、长疗程,用于老年患者或功能不全患者中易发生。2.毒性。要损害小管,轻者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重者可出现血尿少尿、 氮质血症,甚至 功能衰竭。与氨基糖甙类联使用时更明显。3.过敏反应。偶有药物热、皮疹、瘙痒等。 静滴注速度过快时可出现上身皮肤潮红、瘙痒和压下降(红人综征),采用抗组胺药和 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4.其他。服可呕吐口腔异味感,静给药易栓性炎;偶有粒细胞减少。

禁忌

孕妇一般忌用,用时要充分权衡利弊.授乳妇女给药.老年人有毒性、 毒性的高度危险.听力减退功能不全者慎用.1.因具明显的毒性并有毒性的潜在可能性,轻症感染不应选用。2.功能不全者其半衰期明显延长,易起严重反应,不宜选用; 老年人、新生儿与早产儿也不宜选用。必须应用时需严格调整量,监测药浓度,使药浓度维持在25mg/L以下,疗程一般不超过2周。3.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 尿常规与功能,并注意听力。4.避免与其他毒性药物或利尿用。

过量处理

相互作用与利尿毒性或毒性药物用时,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与许多药物可产生 沉淀反应,含该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

针剂制品

药理作用

该品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葡菌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株、各种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肠球菌属等多数 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该品为淡棕色粉末或冻干之块状物。

动力

该品服不吸收,单滴注400mg,滴注完毕即达到药峰浓度(Cmax)25.18mg/L,8小时浓度平均为1.90mg/L,有效浓度可维持6~8小时。单滴注800mg,高峰浓度平均为50.07mg/L。该品可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种组织 体液,但不易进入 组织中,在胆汁中的量亦甚微。静滴注后 脏排泄,单次静滴400mg,24小时尿中平均总排泄率为81.1%;单次静滴800mg,24小时尿中平均总排泄率为85.9%。

适应症

该品静滴注适用于葡萄球菌属(包括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对该品敏感者)所致膜炎、 骨髓炎、肺炎血症组织感染等。青霉素过敏者不能采用 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上述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 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可选用万古霉素。该品也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的肠球菌膜炎、棒状杆菌属(类白喉杆菌属)膜炎的治疗。对青霉素过敏青霉素过敏液透析患者发生葡萄球菌属所致动、静分流感染的治疗。

用法用量

临用前加注射用 水适量使溶解。静缓慢滴注:成人每日0.8g~1.6g(80万~160万单位),分2~3次静滴。小儿每日体重16mg~24mg/kg(1.6~2.4万单位/kg),分2次静滴。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恶心炎等。该品也可耳鸣听力减退功能损害。个患者尚可发生一过性周围 象白细胞降低、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万古霉素抗生素过敏者。

注意事项

1.该品不可注射,也不宜静推注。2.静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次量(0.4~0.8g)应至少用200ml5% 葡萄糖注射液或 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缓慢滴注,滴注时间宜在1小时以上。

3.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该品,如有应用指征时需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TDM)下,功能减退程度减量应用。 4.对诊断的干扰: 血尿素氮可能增高。

5.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听力、尿液中蛋白、管型、细胞数及测定尿相对密度等。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尚缺乏应用该品的资料。 妊娠期患者避免应用该品。哺乳期妇女慎用。该品用于老年患者有毒性与毒性的危险(听力减退或丧失)。由于老年患者的 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患者即使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使用时应采用较小治疗量。

盐酸盐制品

适应症

1.由MRSA/MRSE起的感染:如 血症呼吸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系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膜炎、骨髓炎、 膜炎、关节感染等。2.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过敏病人的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3.具有MRSA/MRSE感染危险因素而其他 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感染,特是重症感染。4.服治疗由难辨梭状孢杆菌起的 伪膜性结肠炎。

用法用量

1、静滴注:成人每天0.8~1.6g,分二次 静滴注;小儿每千克体重15~30mg,分2~3次静滴注。用前先将每瓶药物(0.4g)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将每次量的药物用不少于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 稀释后缓慢静滴注,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静滴部位应常变换,以防止炎的发生。2、服:注射可用于服。成人每次0.2~0.4g,每日4次;小儿每日15~30mg/kg,4次分服。

不良反应

常量缓慢静滴注该品很少发生毒副反应,少数病人可酐和 尿素氮增加,个患者尚可起听觉功能的损害,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由于功能不全或与能功能和听觉功能损害的其它药物起的,故用该品时检查功能且避免与能功能和听觉功能损害的药物一起应用。 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此外,该品在极少数病人身上可起 皮疹、药物热、可逆性中性 白球降低和炎。

体外诱导耐药性研究

总述

至今治疗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包括球菌与杆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仍为 万古霉素(VancomycinVNC)。然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已出现,且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可转入葡萄球菌已见报道,人们对此极大注。控制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产生成为抗感染医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对VNC和国产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NC)体外诱导耐药进比较研究。

材料

菌株20株MRSA均为1997年1~6月从 北京医院临床标本分离而来,并VITEK-AMS操作程序用GPT鉴定卡上机鉴定。MRSA菌株判定照NCCLS规定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在MNB中加入2%氯化钠抗生素使用苯唑西林,接种菌浓度为5×105CFU/ml,35℃孵育24h后观察MIC>4mg/L。标准质控菌为金葡菌ATCC25923。

抗菌药物VNC为 美国Lilly公司产品,批号X-950561;NVNC批号96702。

浆蛋白

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为美国Difco公司产品;MH琼脂培养基、养肉汤由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进;琼脂平自备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平皿2倍稀释法和多点接种器定量种菌进药敏实验。试验菌用养肉汤增菌,分将VNC及NVNC配制贮液,用MH肉汤2倍稀释成各种所需浓度,分加适量到平皿中,MH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定量注入含药物平皿混匀,药物的终 浓度分为0.065、0.125……256ug/ml,试验菌接种量为105CFU/点,接种后置37℃恒温培养24h,无可见菌生长的平皿中所含药物最低的浓度确定为MIC。

球蛋白

耐药变异株的诱导据VNC、NVNC分对各菌株的MIC,将上述两种药物分配制成4倍MIC浓度于4ml 养肉汤的试管中,接种细菌约107CFU,置于37℃下恒温孵育4h,转种无菌物琼脂平上恒温37℃孵育20h。在含抗菌药和不含抗菌药 培养基中连续20次(代)转代培养,每间隔5次(代)鉴定菌种及鉴定菌种及检测VNC、NVNC对各菌的MIC。若药物诱导后MIC>4倍诱导前MIC则定为耐药。

诱导菌株的生长性状、时间和 频率分取未抗菌药和4倍VNC或NVNCMIC浓度第5次 、第10次、第15次、第20次孵育培养菌的0.1/ml标本,种植在无药物琼脂平上恒温37℃孵育、於18h、36h、54h观察其菌落生长 性状;分取未抗菌药和4倍VNC或NVNCMIC浓度第5次、第10次、第15次、第20次孵育培养菌的0.1/ml标本,用10倍 生理盐水系列稀释。以每种稀释液的0.1/ml分种植在不含有抗菌药物的MH琼脂培养基平皿上,置于37℃恒温孵育,分於18h、36h、54h做菌落相互计数比较。

结果

3.1VNC诱导20株MRSA,有16株对VNC的MIC(1~8mg/L平均5.62mg/L)较 诱导前MIC(1~8mg/L平均1.75mg/L)普遍提高,但提高幅度只在2倍之;另4株VNC的MIC与诱导前相同;NVNC诱导,有14株对NVNC的MIC(1~8mg/L,平均6.1mg/L)较诱导前(0.5~4mg/L,平均1.5mg/L)普遍提高,但提高幅度只在3倍之;另6株NVNC的MIC与诱导前相同(见表1)。VNCNVNC分对诱导前20株MRSA的MIC平均值分为2.05mg/L、1.82mg/L;二者间无显著差异(t=0.409,P<0.05)。VNC、NVNC分对VNC、NVNC诱导后20株MRSA的MIC 平均值分为5.15mg/L、5.05mg/L;二者间无显著差异(t=0.4,P>0.05)。

10株MRSAVNC诱导不同次(代)菌株生长的时间- 频率;VNC诱导5代、10代菌株转种普通上培养36h,菌落细小(直径<2mm),菌落周围溶血现象减弱;培养54h,菌落生长 态正常;转种无抗菌药MH琼脂培养皿上孵化18h、36h、54h平均生长频率分为10-49、10-4、10-1;10-4.2、10-3.8、10-0.7。VNC诱导15代、20代菌株在上培养18h,菌落生长性状良好;在无抗菌药MH琼脂培养皿上孵化18h、36h、54h平均生长频率分为10-0.9、10-0.7、10-0.4;10-0.7、10-0.7、10-0.5、10-0.2。NVNC诱导5代、10代、15代、20代菌株分、无抗菌药MH琼脂 培养皿上培养18h、36h、54h,菌落生长性状、 时间和频率变化均同VNC相同。

讨论

起医院 感染的能力及致病性很强的MRSA, 在临床标本检出率迅速增高,不少大医院MRSA检出率约占分离葡萄球菌的80%。MRSA感染危险性和治疗困难性越来越大,人们对治疗MRSA感染有效的糖肽类抗菌药VCN、NVCN寄于重望。故有MRSA对VCN耐药问题研究倍受人们重视。本研究结果表明VNC对VNC杀菌浓度(4倍MIC)存活期诱导培养20次MRSA的MIC仅较诱导前提高两倍,未能 诱导耐VNCMRSA变异株产生。这与美国者ChatrchaiWatanakvnalvrn采用VNC次抑菌浓度(1/2MIC)连续传代诱导MRSE25次,未能诱导产生耐VNCMRSE的研究结果相同,均实体外诱导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VCN产生耐药相当困难。 该结果与VNC被应用于临床近40年,其耐药性未见增加,仍是前治疗各种严重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特是对其他抗菌药耐药或疗效差的MRSA、MRSE及肠球菌属所致感染效果可靠这一临床事实相一致。细菌在体外或体均不易产生对VNC耐药性可能与VNC除了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与 粘肽的侧链成复物,从而抑制细胞壁的蛋白成外,还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及选择性抑制RNA成等多种作用 机理有

结果显示国产NVNC对NVNC杀菌浓度(4倍MIC)存活期诱导20次MRSA的MIC仅较诱导前提高3倍,未能诱导耐NVNCMRSA变异株产生;NVNC诱导前、后的MIC平均值分同VNC诱导前、后的MIC平均值无明显差异(P>0.05);明NVNC体外抗菌活性同NVC相似,在体外也同样不易诱导耐药性产生。提示临床使用国产NVNC治疗MRSA感染症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本研究发现,MRSA4倍VNCMIC或4倍NVNCMIC诱导5代、10代转种或MH琼脂培养皿上培养,在36h菌落生长,畸改变, 菌株出现频率低(约平均10-4.2),但VNC或NVNC诱导至15代、20代,18小时菌落生长态正常,菌株出现频率高(约平均10-0.8);表明MRSAVNC或NVNC短期杀菌浓度反复接触后,VNC或NVNC的后效作用将消失;说明尽管MRSAVNC或NVNC体外诱导耐药性难以产生,但能产生一定的耐受性改变;随着诱导时间延长、VNC或NVNC诱导耐药可能性是存在的。提示随着VNC临床实用价值增高,其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应用次数增多,VNC或NVNC诱导耐药性出现可能性及加快耐药出现的趋势越来越大。因此,临床应尽量减少VNC应用,如可能情况下,应甲硝唑替硝唑而不是VNC治疗与抗生素结肠炎;VNC仅限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或疗效差的MRSA、MRSE及 肠球菌属所致感染,同时应对耐VNC菌株进严密监控,以防止和延缓耐VNCMRSA的出现和播极为重要。

副反应案例

致红人综

患者,女,39岁,因“发热待查”于1997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发现前胸、部出现斑点状 皮疹,人院次日起高热,39~40.4℃,为弛张热,同时伴有咽痛咳嗽咳痰。WBC16.9×109/L, P92%。胸为双陈旧性结核、左下气管扩张。考虑 气管扩张并感染,入院后给予 头孢呋辛(赐福乐信),甲硝唑庆大霉素治疗无效,改为红霉素治疗。住院期间做培养,24h查结核菌,两次为(+),改用 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抗痨治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温时有回升,考虑并发 细菌或霉菌感染,先后更换氟康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药,最后给予盐酸去甲万古霉京1.2克/d静注,用药第2天,面部充,逐渐扩展至躯干、四肢、后皮肤,呈全身红色皮科会诊,诊为去甲万古霉索起的“红人综征”,停用去甲万古霉素,全身皮肤发红状态逐渐消退。

讨论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均属东链霉菌(S.orientalis)培养液中所得的一种无定糖肽类抗生素,其化结构相近,作用相似。其诱发的红人综怔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以躯干以上及四肢皮肤发红及并发皮疹为其临床特征。国外报道应用万古霉素服,静腔给药均可起红人综征。其发病机理不详,可能为万古霉素促进机体组织胺释放,全身 毛细管扩张所致,在使用万古霉素前预先应用抗组织胺药可减少红人综征的发生。

最老年功能的影响

通过分组对照去甲万古霉素对BUN、Scr及尿蛋白的影响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与万古霉素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本文50例病人11例危重病人通过使用去甲万古霉素及时控制感染,且会改善功能,降低BUN、Scr, 尿蛋白的值。患者,男,83岁,双侧肺炎,用药前BUN、Scr均正常,用药后(日计量800mg,用12天)出现BUN、Scr均异常。我们分析其原因是在使用初期病情曾一度好转因未及时调整量及疗程,导致功能出现损害,停药后功能恢复正常。说明去甲万古霉素小管是有影响的,在使用它时必须根据病人的年龄、酐清除率(GFR)定期复查功能,随时调整量,有效后及时停药,理使用才是安全的。

Appel等认为单用万古霉素时很少发生毒性。但 毒性的发生率在接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的比单用万古霉素的病人要高。本试验组39例并使用其它抗生素,如 丁胺卡那、磺胺类氟康唑亚胺培南喹诺酮类,仅有1例发生功能损害,及时停掉所有抗生素两周后逐渐恢复正常。进一步实,去甲万古霉素即使与其它抗生素使用亦是安全的。

改善作用

化疗相腹泻(CID)是 肿化疗消化道反应的一种。轻者会降低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水、 电解质失衡,容量减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CI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医师在CID的认识和治疗面常常验不足。前,CID的发生被认为是多因素的。 天津市第四中医院普通科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肿医院新发生的CID患者的大便标本菌群分布测定,评估了肠道细菌改变在CID中的地位,并探讨了治疗CID的新疗法及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

法: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择 天津医科大附属肿医院新发生的肿化疗相腹泻患者102例。采用革兰氏染色,测定肿化疗相腹泻患者及同期 化疗无腹泻者的菌群分布情况,对腹泻者试验性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

结果

102例肿化疗相腹泻患者中87例出现难辨梭状孢杆菌感染,83例出现菌群失调,36例出现肠道真菌感染;而对照组菌群分布正常。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该种腹泻有效率91.2%。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腹泻症状缓解、Karnofsky评分改善,体重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菌群失调、难辨梭状孢杆菌、 真菌感染在化疗相腹泻中占重要地位。去甲万古霉素是治疗该种腹泻安全有效的措施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

药物前景

前,去甲万古霉素的制以华北制药原研的“万迅”为,还有 浙江浙北“史比欣”和张家长城制药等产品,而万古霉素则以进品牌为,包括了礼来公司的原研药“稳可信”、 韩国希杰的仿制药“克林”等,浙江新昌药厂也推出国产仿制万古霉素“来可信”。 替考拉宁一直以进品牌宰市场,要有赛诺菲-安万特和赫斯特公司的“他格适”。 据2005年1季度的 医院用药统计,华北制药的万迅仍在此类市场上占有导地位,数量上占有了49.2%的份,但由于价格低于其他品种,在金上仅占28.1%;礼来位居第二,数量上占38.7%,而金却占有半成。浙江新昌的来可信进入 市场两年来发展较好,2005年1季度在数量上已由2.0%上升到4.8%,金占4.7%。

据有 临床研究表明,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在治疗耐药G+感染上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价格上三者相差较大,因此,使万迅在数量上占有近5成的比例,而金上只占有不到3成的份

主要城市分布

这3种产品的用药要分布于 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占总用药数量的63%,这与3个城市的医疗用药水平相。但这个比例比2002年的68%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要是由于北京的用药数量增长缓慢,所占份由原来的44%下降到现在的32%,而其他两个城市的份正在加大。

万迅和稳可信由于多年来的临床推广,在这几大城市均有较大的用药量,而市场的跟随者,如 韩国克林2004年取得近5%的市场份要是在北京和广州市场取得一定的 销量,而浙江新昌前的要市场为上海和南京等江浙地区。

分析研究

1、耐药G+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许多 抗生素均对其束手无策,而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机制,是治疗此类耐药菌的最有效武器,因此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 多重耐药菌特是MRSA和MRSE的感染率不断提高,此类药品的市场空间会继续放大,预计平均增长率不低于20%。

2、从以上分析可见,在治疗重症耐药G+的领域中,仍然以去甲万古霉素导,而在这 市场上呈现的是由中国自研发的国产品牌万迅和 进品牌稳可信这“两虎相争”的局面,前在数量上万迅占有近五成的市场份,已连续多年成为此类市场的领导品牌,稳可信处于第二的地位,现在两者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竞争状态。

3、从 地域上看,此类药品要用药地区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据统计,这3个城市的用药量正在以11.6%的年平均速率在增长,但低于这类市场25%的年均增长速度,可见其他城市前虽然所占 份较少,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例如杭州、 南京、 济南等地,其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平均水平,各品牌可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培育。

4、 替考拉宁在治疗MRSA及MRSE的领域中应用较少,要以外国品牌为,分析认为去甲万古霉素在这一领域由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多年的临床应用,使其具有较扎实的用药基础,而替考拉宁比较前两者并没有较突出的特点,且其单价较高,限制了其应用。前国厂家 浙江新昌可生产原料和制,但市场上尚未监测到其所占的市场份

5、前中国自研发的万迅过多年的质量研究和改进,纯度显著提高至95%以上,前无论在外观、在质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面均有资料可与进万古霉素相媲美。在国家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抑制药费增长的政策导向下,万迅凭借其高纯度、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等,在此类市场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岗梅叶

下一篇 小儿磷酸酶过少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