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罗红霉素

红霉素:英文为Roxithromycin,英文为Claramid、Rulid,西医药物。是新一代大环酯类抗生素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体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服用抗生素,首次服药需超过抑菌浓度的2-4倍,之后为1-2倍,症状缓解或消失后需坚持用药1-2天,以免产生严重抗药性。中文称:红霉素中文:蓓克;郎素;罗力得......
目录

基本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红霉素

中文:蓓克;郎素;罗力得;罗迈新;迈克罗德

英文称:(E)-roxithromycin

英文:roxyithromycin;biaxsig;Brilid;Makrodex;Romycin;Roxithromycinum;Rulid;Rulide;Ru-28965;Surlid

CAS号:80214-83-1罗红霉素

分子式:C41H76N2O15

分子量:837.04700

确质量:836.52500

PSA:216.89000

LogP:2.2096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25g/cm3

熔点:115- 120ºC

沸点:864.7ºC at 760 mmHg

闪点:476.7ºC

折射率:1.535

储存条件:2-8ºC

比旋度:取本品,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E),比旋度为-82°至-87°。

安全信息

编码:2941500000

危险类码:R22

安全说明:S26

危险品标志:Xn

生产

红霉素为原料,和盐酸羟胺在三乙胺和甲醇中反应,生成肟,然后和甲氧基乙氧基甲基氯在丙酮中反应,即得红霉素

用途

本品是新一代大环酯类抗生素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药典标准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786图)一致。如不一致时,可取本品适量,加丙酮适量,溶解,在室温挥发至干,测定。

检查

罗红霉素1碱度

取本品0.1g,加水150ml,振摇制成每1ml中约含0.7mg的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8.0~10.0。

2有物质

取本品,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检测灵敏度,使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20μ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成分峰保留时间的4倍。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除二甲基甲酰胺峰(用流动相制成0.001%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同法测定,保留时间定位)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1.0%),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的4倍(4.0%),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峰面积0.1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3残留溶

甲醇与丙酮

取本品约0.2g,密称定,置空瓶中,密加二甲基亚砜5ml使溶解,密封,作为供试品溶液:密称取甲醇和丙酮适量,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甲醇0.12mg、丙酮0.20mg的混溶液,密量取5ml置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P第二法)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40℃,维持5分钟,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至200℃,维持3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温度为230℃;空瓶平衡温度为105℃,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空进样,各成分峰间的分离度应符要求。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空进样,记录色谱图,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应符规定。

二甲基甲酰胺

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二甲基亚砜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称取二甲基甲酰胺适量,用二甲基亚砜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二甲基甲酰胺4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三法)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似)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20℃,维持4分钟,以每分钟30℃的速率升至200℃,维持5分钟;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温度为230℃;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注入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应符规定。

4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

5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6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以0.067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pH值至6.5)-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红霉素对照品和红霉素标准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1mg的混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红霉素峰的保留时间约为14分钟,其与红霉素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0,红霉素峰与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95处杂质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0,与相对保留时间约为1.2处杂质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2.0。

2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红霉素对照品,同法测定。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大环酯类抗生素

贮藏

密封,在干处保存。

(1)红霉素干混悬 (2)红霉素(3)红霉素 (4)红霉素囊 (5)红霉素颗粒

药物说明

分类

抗生素 > 大环酯类

剂型

1.:50mg,75mg,150mg;

2.囊:50mg,75mg,150mg;

3.颗粒:25mg,50mg,75mg。

药理作用

罗红霉素罗红霉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酯类抗生素,为半成的14元大环酯类药。其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同,要是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移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其特点是能较快进入巨噬细胞、细胞、、多核白细胞红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体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红霉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比红霉素略差,对嗜军团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红霉素金黄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A、B、C型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斯特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炎弓形体、衣原体、支原体、溶脲脲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具有一定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红霉素能抑制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对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支原体及军团菌等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对沙眼衣原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效,对梅毒螺旋体有效。

药代动力

罗红霉红霉素耐酸而不受酸破坏,从肠道吸收好,药浓度高(红霉素峰值药浓度为所有大环酯类药中最高者)。服单量150mg,2h后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6.6~7.9μg/ml。药物吸收后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比红霉素高。在扁体、鼻窦中耳前列腺及其他泌尿生殖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可达有效治疗水平。但在母乳中含量很低。药物浓度-时间线下面积(AUC)及药峰值浓度与量成正比。红霉素蛋白结率在药浓度2.5mg/L时为96%,清除半衰期为8.4~15.5h,远比红霉素长。药物要随粪便以原药物排泄,也有部分以糖代谢物排泄。另有约7.4%尿液排出。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时间线下面积(AUC)增大。严重硬化患者,半衰期可延长两倍。红霉素吸收速率不受年龄的影响,一般不良反应少,毒性低。

适应症

1.适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起的咽炎及扁体炎。

2.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

3.适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所致的肺炎沙眼衣原衣原体起的尿道炎和非特异性尿道炎(宫颈炎)。

4.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忌症

红霉素或其他大环酯类药过敏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患者对一种大环酯类药过敏时,对其他大环酯类药也可能过敏

2.慎用:(1)功能不全者;(2)孕妇、哺乳期妇女。

3.长期用药时应注意监测功能;红霉素茶碱用时,需监测茶碱药浓度。

不良反应

罗红霉红霉素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较低(总发生率约为4%)。

1.较为多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道症状,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

2.偶见轻微的皮疹、荨麻疹、瘙痒、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3.少数患者用药后偶可出现功能异常。

4.少数患者用药后偶有头痛头晕症状

用法用量

1.成人:(1)一般感染的治疗:每次150mg,每天2次;或每次300mg,每天1次。(2)功能不全时量:功能轻度减退者不需调整量,严重功能不全者给药时间延长一倍(每次150mg,每天1次)。(3)功能不全时量:严重硬化者的半衰期延长至正常水平2倍以上,如确实需要使用,则150mg每天1次给药。(4)老年人量:不需调整量。

2.儿童:每次2.5~5mg/kg,每天2次。

药物相互作用

1.红霉素与磺胺甲基异噁甲基异噁唑联用(1∶19),对流感嗜杆菌的抑制作用可提高2~4倍,耐药性的发作率可从47.2%下降至10.0%。

2.红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如兰索拉唑、奥美拉唑)联用时,不会改变两者的系统生物利用度,但可使红霉素中的局部浓度升高,这种效应可能有助于红霉素和质子泵抑制联用于除幽门螺旋杆菌。

3.红霉素华法林同用时,红霉素可能会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升高华法林药浓度,增加出的危险性。

4.红霉素与苯并二氮卓药(如普阿唑仑、地西泮咪达唑仑三唑仑用,可抑制负责苯并二氮卓代谢的酶,通过减少清除率,延长半衰期和增加分布容积导致苯并二氮卓药药浓度升高。

5.红霉素与匹莫齐特同用,可能抑制匹莫齐特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药浓度水平增高,起某些心血管不良反应,如Q-T间期延长、律失常和猝死

6.红霉素地高辛同用,可清除肠道中能灭活地高辛的菌群,导致体地高辛降解减少,使地高辛药浓度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7.红霉素丙吡胺同用,可能导致丙吡胺药浓度水平升高。

8.红霉素阿司咪唑同用,可能导致阿司咪唑药浓度水平升高。

9.红霉素环孢素同用,红霉素可能促进环孢素的吸收并干扰其代谢,使环孢素药浓度升高。

10.红霉素麦角胺衍生物用可致急性麦角中毒(如末梢管痉挛)。

11.红霉素避孕药同服,对口避孕药的效用没有影响。

12.红霉素卡马西平雷尼替丁基本无影响。

13.红霉素茶碱的药动影响与红霉素相似,但较轻,可使茶碱半衰期延长8%,消除降低16%,和茶碱用时,不需减少茶碱量,但应监测其药物浓度。

14.与红霉素不同,红霉素卡马西平的药动参数没有影响,可以同时使用。

专家点评

罗红霉素红霉素为新一代大环酯类抗生素,抗菌活性与抗菌谱和红霉素相近。是细菌蛋白质成的抑制,对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流感嗜杆菌等都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国外报道,对1313例上、下呼吸感染患者红霉素,每天200~600mg,连续3~14天,治疗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率分为88%和58%。另一项国际多中的临床研究中,对3240例患者进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率为96%,下呼吸道感染中对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有效率为94%,肺炎的有效率为95%。另一报道,对180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1438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红霉素,每次150mg,每天2次,连续7~14天,结果对急性咽喉炎、扁体炎、鼻窦炎、中耳炎的有效率分为97%、96%和96%,对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的有效率分为97%、94%和95%,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国报道,对50例呼吸系统患者应用红霉素治疗,每次150~300mg,每天2次,连续7~10天。结果咳嗽咳痰咽喉症状消失天数为4.74±1.71天,临床痊愈率为70%,临床有效率为90%,细菌清除率为87.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某医院对6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患者(男29例,女39例,年龄3~56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红霉素,每次0.15g,每天2次,连续20天;对照组29例米诺环素,每次0.1g,每天2次,疗程同前。结果两组分治愈32例和25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