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红霉素

红霉素(英文:Erythromycin)是由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所产生的大环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此外,尚有其琥珀酸乙酯(琥乙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依托红霉素)供药用。红霉素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湿性。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威霉素;福爱力 【外文】 Erythromycin,E......
目录

基本介绍

威霉素;福爱力

【外文

Erythromycin,EM,EMU-V,Eryc,Ethryn,E-Mycin,Gluceptate,Ilotycin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所产生的大环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LD50为200―400毫克/公斤,作用机理在于与细菌的聚核糖体而抑制肽链的延伸。

CAS号 114-07-8

EINECS号 204-040-1

分子式 C37H67NO13

分子量 733.93

InChI编码InChI=1/C37H67NO13/c1-14-25-37(10,45)30(41)20⑷27(39)18⑵16-35(8,44)32(51-34-28(40)24(38⑾12)15-19⑶47-34)21⑸29(22⑹33(43)49-25)50-26-17-36(9,46-13)31(42)23⑺48-26/h18-26,28-32,34,40-42,44-45H,14-17H2,1-13H3/t18-,19+,20+,21+,22-,23+,24-,25-,26+,28+,29+,30-,31+,32-,34-,35-,36-,37-/m1/s1

密度:1.2g/cm3

熔点:138-140℃

沸点:818.4°C at 760 mmHg

闪点:448.8°C

汽压:4.94E-31mmHg at 25°C

药品性状

红霉素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湿性。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适应症

适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起的新生儿结膜炎、婴儿肺炎、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非淋病尿道炎)、军团菌病、白喉助治疗)及白喉带菌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百日咳、敏感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峡炎、李斯德菌感染、湿热的长期预防及膜炎的预防、空肠肠炎,以及淋病梅毒痤疮等。

临床上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所致的呼吸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此外,对白喉病人,以该品及白喉抗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副作用

1.肠道反应,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反应与量大小有

2.过敏反应,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

3.可肝脏损害,如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出现黄疸等。

4.静注或静滴乳糖酸红霉素栓性炎,静注发生的可能性较多。注局部刺激性大,可起疼痛及硬结,因此不宜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肠道反应

腹泻恶心呕吐绞痛、疼痛、纳减退等,发生率、反应与量大小有

过敏反应

可有荨麻疹及药物热。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为0.5~1%。

肝脏损害

肝脏损害,如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出现黄疸等。

注意事项

注射须知

静注或静滴乳糖酸红霉素栓性炎,静注发生的可能性较多。注局部刺激性大,可起疼痛及硬结,因此不宜注。

应先以注射用水溶解乳糖酸红霉素,切不可用生理盐水或其它无机盐溶液溶解,因无机离子可起沉淀。待溶解后则可用等渗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供静滴,浓度不宜大于0.1%,以防栓性炎产生。

乳糖酸红霉素茶碱辅酶A、细胞色素C、万古霉素磺胺嘧啶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噻吩钠及碳酸氢钠等混用可产生浑浊、沉淀或降效,故不宜同时静滴。

红霉素在酸性输液中破坏降效,一般不应与低pH的葡萄糖输液配伍。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抗坏酸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盐,则有助稳定。

1.红霉素为抑菌性药物,给药应一定时间间隔进,以保持体药物浓度,利于作用发挥。

2.该品在酸中不稳定,能被酸破坏,若服用药粉,则受酸破坏而发生降效,故应整吞服,亦有认为即使吞服也应同时服用抑酸碳酸氢钠,如服用肠溶则不必。幼儿可服用对酸稳定的酯化红霉素

3.金黄葡萄球菌对该品易耐药。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其他注意事项

1.该品在酸中不稳定,能被酸破坏,故需同时服用抑酸碳酸氢钠,如服用肠溶则可避免。

2.乳糖酸红霉素应先以注射用水溶解,切不可用生理盐水或其它无机盐溶液溶解,因无机离子可起沉淀。待溶解后则可用等渗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稀释供静滴,浓度不宜大于0.1%,以防栓性炎产生

3.与碱化尿液药物碳酸氢钠同用时,该品在泌尿系统的抗菌活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强。

4.该品与林可霉素和β酰胺类药物之间有拮抗作用,应避免联用。

5.乳糖酸红霉素茶碱辅酶A、细胞色素C、万古霉素磺胺嘧啶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噻吩钠及碳酸氢钠等混用可产生浑浊、沉淀或降效,故不宜同时静滴。红霉素软膏制品

6.红霉素可抑制华法令和卡马西平代谢,增强两药的作用或毒性。与这两种药物用时应注意观察

7.红霉素可抑制茶碱代谢清除,提高其浓度,这常发生在用若干天以后。应注意监测。

8.放线菌(Streptomyceserythreus)产生的大环酯(macrolide)系的代表性的抗菌素。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性。LD50为200―400毫克/公斤,作用机理在于与细菌的聚核糖体而抑制肽链的延长。

药理作用

该品为大环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似,要是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杆菌及梭胞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如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一定作用。特点是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菌株,对该品敏感。作用机制要是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相结,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成,系抑菌临床上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金葡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所致的呼吸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此外,对白喉病人,以该品及白喉抗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对金黄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B、C型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

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炎弓形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

服单量150mg,2小时浆浓度达峰,平均6.6~7.gμg/ml,AUC为72.6~81μg·h/ml(红霉素500mg则为6.97μg·h/ml)。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该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为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但没有十二指肠溃疡食管反流、道病、胰岛疾病、肠肿等。部疼痛或不舒服、嗳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烧心及反流。由于红霉素可促进肠运动和胆囊排空作用,服药后对上述症状可以改善甚至消失。

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药物排出,也有部分糖代谢物。该品的半衰期为8.4~15.5小时,远比红霉素长。老年人的药动无明显改变。功能不足者,t1/2延长,AUC增大,但一般不需调量(因粪排泄增加)。严重硬化者,半衰期延长两倍,需调整给药间隔时间。

应用于上述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

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上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金葡菌感染。亦用于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所致的呼吸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此外,对白喉病人,以该品及白喉抗毒素联用则疗效显著。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对金黄葡萄球菌(MRSA除外)、链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和A、B、C型链球菌,但G型和肠球菌除外)、棒状杆菌、李司忒菌、卡他摩拉菌(卡他球菌)、军团菌等高度敏感或较敏感。 对口腔拟杆菌、产黑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炎弓形体、衣原体、梅毒螺旋体等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螺旋杆菌、淋球菌、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作用较弱。

服单量150mg,2小时浆浓度达峰,平均6.6~7.gμg/ml,AUC为72.6~81μg·h/ml(红霉素500mg则为6.97μg·h/ml)。进食后服药则吸收减少。但若与牛奶同服,因该品的脂溶性强而吸收良好,在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较红霉素明显为高。在母乳中含量甚低。

要通过粪和尿排泄,以原药物排出,也有部分糖代谢物。该品的半衰期为8.4~15.5小时,远比红霉素长。老年人的药动无明显改变。功能不足者,t1/2延长,AUC增大,但一般不需调量(因粪排泄增加)。严重硬化者,半衰期延长两倍,需调整给药间隔时间。

应用于上述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五官科感染。

不宜饭后立即服用

红霉素为常用的抗生素,它抗菌谱较广,临床上要应用于耐药青霉素金葡菌所致的多种严重感染,特是对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非典性肺炎等,红霉素是首选药。红霉素最普遍的不良反应为肠道反应,严重者可致溃疡,故医嘱“饭后服用”。一些人误解“饭后服用”的意思是一放下饭碗就服红霉素。殊不知,饱餐后立即吃药,食靡很多,药物不能快速通过而进入小肠红霉素服入后,先崩解,再溶解,要进入小肠才能吸收。众所周知,人体吸收的部位要在小肠,因小肠绒毛区域面积大、流量丰富、且药物在小肠溶解度好等。服药与吃饭的时间先后很有讲究,因为饮食状况、酸碱度、容物的性质,都能影响药效的发挥。红霉素红霉素碱糖衣琥乙红霉素和无味红霉素三种。红霉素服在饭后服,但并非饭后立即服,切忌空服用,因空服用药物直接与黏膜接触,易致溃疡。饭后服时药物可被食物稀释,从而减少肠道的应该不良刺激。饭后服一般应在饭后1~2小时再服,因这时已大部分排空,但仍有少量食物,如此红霉素被部分稀释,既缓和了对黏膜的刺激,又能使红霉素较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现代药理认为,饱餐后即服红霉素有如下危害:①饱餐后食物降低的排空速率,延长了药物在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红霉素中的分解失效;②饱餐后食物妨碍红霉素的正常吸收,因食物对红霉素分子有吸附、螯作用,这也减少了红霉素的吸收;③食物中的蛋白质与红霉素共存时,可氧化成二硫化物,从而降低红霉素的疗效。

动物用药

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的培养滤液中取得。药用其游离碱及盐类如乳糖酸红霉素、硫氰酸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等。红霉素无水物计算,每1mg的效价不得少于920红霉素单位。

1.性状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湿性。该品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0.066%水溶液的pH值应为8.0~10.5。该品的干状态或在中性和弱碱性液中较为稳定,而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pH值低于4时迅即破坏。

2.药理

a、药效

抗菌谱近似青霉素,对革兰阳氏性菌如金葡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株)、肺炎球菌、链球菌、炭杆菌、猪丹毒丝菌、李斯特氏菌、腐败棱菌、梭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流感嗜杆菌、膜炎球菌、布鲁氏菌、巴斯德氏菌等,不敏感者大多为肠道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此外。对弯杆菌、某些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也有良好作用。

细菌对红霉素已出现不断增长的耐药性,使用疗程较长还可出现诱导性耐药。细菌常因23s核糖体RNA上的腺嘌呤残基转录后甲基化而对红霉素耐药。此外,阻止药物穿透细菌细胞膜也可发生耐药。

b、药动

红霉素服能吸收,但可被酸破坏。猪每1kg体重50mg量喂服红霉素肠溶,1h达药峰浓度,有73%的猪在中较长时间地维持大于1μg/mL的浓度。给猪静注射乳糖酸红霉素(8mg/kg)后5min浓度为7.62μg/mL,1h后降至1μg/mL,6h仅存0.06μg/mL。同量给黄牛一次静注射,0.08h清浓度为14.09μg/mL,1h降至2.88μg/mL,6h尚存0.50μg/mL。

产蛋鸡注射25mg/kg后0.5h达药峰浓度(1.3μg/mL),服100mg/kg后1h达药峰浓度(0.59μg/mL),在饮水中投喂(0.5~1g/L)中浓度甚低(0.08~0.76μg/mL)。

红霉素能广泛分布到各种组织和体液中,其表观分布容积为猪3.3L/kg,黄牛为1.62L/kg。在胆汁中含量最高,而在液中最低。

红霉素有相当量被灭活,胆汁排泄,部分在肠道中重吸收,少量以原尿排泄。其消除半衰期为猪1.21h,黄牛1.97h。

3.用途

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子宫炎、乳腺炎血症等。

对鸡支原体病(慢性呼吸道病)和传染性鼻炎也有相当疗效。也可配成眼膏或软膏用于皮肤和眼部感染

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及脏病有良好的疗效。

红霉素可作为青霉素过敏动物的替代药物。

4.药物相互作用

a、红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类的效应有拮抗作用,不宜同用。

b、β-酰胺类药物与该品(作为抑菌)联用时,可干扰前者的杀菌技能。故在治疗需要发挥快速杀菌作用的疫患时,两者不宜同用。

5.注意事项

该品忌与酸性物质配伍。服虽易吸收,但能被酸破坏,可应用肠溶或耐酸的依托红霉素(Erythromycin estolate)即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酸盐。

6.用法与用量

犬、猫

服一次量:每1kg体重10~20mg,一日2次,连用3~5日。

外用:将眼膏或软膏涂于眼睑或皮肤粘膜上。

服:发病季红霉素拌饲料投喂,每百公斤用药1克,第二至第六天每天用0.5克,连续6天作治疗之用。

外用:全池泼洒0.3ppm

7.制与规格

红霉素肠溶:⑴0.125g(12.5万单位)⑵0.25g(25万单位)

红霉素:⑴0.05g(5万单位)⑵0.125g(12.5万单位)⑶0.25g(25万单位)

红霉素软膏1%

红霉素眼膏0.5%

相关药品

1.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使用说明书

【药品称】

通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商品

英文:ErythromycinLactobionate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Rutangsuan Hongmeisu

结构式为:

分子式:C37H67NO13 C12H22O12

分子量:1092.24

【性状】

该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或疏松块状物。

【药理毒理】

该品属大环酯类抗生素,为水溶性的红霉素乳糖醛酸酯,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可对该品呈现敏感。该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该品系抑菌,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该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成受抑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

【药代动力

滴注后立即达药浓度峰值,24小时静滴2g,平均药浓度为2.3~6.8mg/L,但个体差异较大。每12小时连续静滴注该品1g,则8小时后的药浓度可维持于4~6mg/L。乳糖酸红霉素液和组织外,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尤以胆汁中的浓度为最高,在组织中的浓度可高出药浓度数倍,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药浓度的10~40倍以上。在皮下组织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也较高,中浓度与药浓度相仿;在胸、腹水、脓液等中的浓度可达有效水平。该品有一定量(约为药浓度的33%)进入前列腺精囊中,但不易透过屏障,膜有炎症时液中浓度仅为药浓度的10%左右。可进入胎和排入母乳中,胎儿药浓度为母体药浓度的5%~20%,母乳中药物浓度可达药浓度的50%以上。表观分布容积为0.9L/kg。蛋白结率为70%~90%。游离红霉素代谢,半衰期为1.4~2小时,无尿患者的半衰期可延长至4.8~6小时。红霉素要在中浓缩和从胆汁排出,并进环,约2%~5%的服量和10%~15%的注入量自小球滤过排除,尿中浓度可达10~100mg/L。粪便中也含有一定量。腹膜透析后极少被清除,故透析后无需加用。

【适应症】

1.该品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

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体炎、

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蜂窝织

炎;白喉白喉带菌者;性坏、炭伤风;放线

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

2.军团菌病。

3.肺炎支原体肺炎

4.肺炎衣原体肺炎

5.其他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7.淋球菌感染。

8.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9.空肠肠炎

10.百日咳

【用法用量】

滴注:成人一次0.5~1.0g,每日2~3次。治疗军团菌病量可增加至一日3~4g,分4次。成人一日不超过4g。小儿每日体重20~30mg/kg,分2~3次。

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或加20ml至1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震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滴注,注意红霉素浓度在1%~5%以。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

【不良反应】

1.肠道反应多见,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疼痛、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量大小有

2.毒性少见,患者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功能异常,偶见黄疸等。

3.大量(≥4g/日)应用时,尤其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听力减退要与药浓度过高(>12mg/L)有,停药后大多可恢复。

4.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0.5%~1%。

5.其他:偶有律失常、口腔阴道念珠菌感染

忌症】

红霉素药物过敏用。

【注意事项】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该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湿热的发生。

2.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

3.用药期间定期随访功能。病患者和严重功能损害者红霉素量应适当减少。

4.患者对一种红霉素过敏或不能耐受时,对其他红霉素也可过敏或不能耐受。

5.对诊断的干扰:红霉素可干扰Higerty法的荧光测定,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增高。清碱性磷酸酶、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均可能增高。

6.因不同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做药敏测定。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该品可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环,浓度一般不高,文献中也无对胎儿影响面的报道,但孕妇应用时仍宜权衡利弊。

2.红霉素有相当量进入母乳中,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该品可抑制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等癫痫药的代谢,导致后者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性反应。该品与阿芬太尼用可抑制后者的代谢,延长其作用时间。该品与阿司咪唑或特非那定等抗组胺药用可增加心脏毒性,与环孢菌素用可使后者药浓度增加而产生毒性。

2.该品与氯霉素林可酰胺类有拮抗作用,不推荐用。

3.该品为抑菌,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故当需要快速杀菌作用如治疗膜炎时,两者不宜用。

4.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红霉素时可导致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的危险性,老年病人尤应注意。两者必须用时,华法林量宜适当调整,并严密观察酶原时间。

5.除二羟丙茶碱外,该品与黄嘌呤类用可使茶碱清除减少,导致茶碱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这一现象在同用6日后较易发生,茶碱清除的减少幅度与该品清峰值成正比。因此在两者用疗程中和疗程后,黄嘌呤类的量应予调整。

6.与其他毒性药物用可能增强毒性。

7.大量该品与毒性药物用,尤其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增加毒性。

8.与洛伐他丁用时可抑制其代谢而使浓度上升,可能起横纹溶解,与咪达唑仑三唑仑用时可减少二者的清除而增强其作用。

【药物过量】

应及时停药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腹膜透析后极少被消除。

【规格】

红霉素计⑴ 0.25g (25万单位) ⑵ 0.3g (30万单位)

【贮藏】

,在干处保存。

2.红霉素肠溶囊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H50021705

【中文称】

红霉素肠溶

【产品英文称】

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Capsules

【功效治】

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起的轻度或中度的呼吸道感染。嗜流感。β-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起的轻度或中度的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起的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杆菌起的百日咳红霉素可有效消除患者咽喉部的百日咳病菌,临床研究表明红霉素能够预防易感人群感染百日咳白喉白喉是由于白喉杆菌产生毒素所致,红霉素可以预防易感人群成为白喉带菌者或除带菌者体病菌。微小棒状杆菌起的红癣病。溶组织阿米巴起的肠道阿米巴。李斯特菌起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起的皮肤、软组织的轻度、中度感染。

【化成分】

该品要成份为:红霉素碱。

【药理作用】

该品属大环酯类抗生素。通过与敏感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成。对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化脓性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也对该品敏感。该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作用。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属、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胎儿菌也有抑制作用。

非临床毒理研究:对大长期(2年)研究,红霉素无致癌、致基因突变的据;对于雄性和雌性大的研

【药物相互作用】

1 红霉素可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2 红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类有拮抗作用,不推荐同用。

3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红霉素时可导致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的危险性,老年病人尤宜注意。两者必须同用时,华法林量宜适当调整,并严密观察酶原时间。

4 抑菌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故当需要快速杀菌作用如膜炎等治疗时,两者不宜同用。

5 除二羟丙茶碱外,红霉素与黄嘌呤类同用可使氨

【不良反应】

常见副作用为呕吐腹痛腹泻纳差肠道反应,与量有

过敏反应包括:风疹、轻度皮疹。

有听力暂时损害报道,发生于功能不好且用药量大的患者。

有报道红霉素可导致肝脏功能损害、黄疸

忌症】

对该品及其他大环酯类药物过敏用。

【产品规格】

250mg(2.5万U)

【用法用量】

链球菌感染:红霉素至少需要10天的疗程。对于湿心脏病患者需要持续服药以预防链球菌感染的复发,量为250mg,每日2次。

心脏瓣膜疾病的青霉素过敏患者,在科手术或上呼吸道手术时,服用红霉素来预防膜炎,在手术前1小时成人服1g(儿童20mg/kg),术后6小时再服500mg(儿童10mg/kg)。

肠道阿米巴:成人250mg,每6小时一次,连续10~14天。儿童30~50mg/kg/天,分次服用,连续10~14天。

军团病:建议1~4g/天,分次服用。

沙眼

【贮藏法】

密封,在干处保存。

【注意事项】

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使用红霉素可导致耐药或真菌的感染。若出现双重感染,请停止使用并进正确的治疗。

3.红霉素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H61023222

【中文称】

红霉素

【产品英文称】

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功效治】

1 该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白喉带菌者;性坏、炭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

2 军团菌病。

3 肺炎支原体肺炎

4 肺炎衣原体肺炎

5 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6 沙眼衣原体结膜炎

7 淋病奈瑟菌感染。

【化成分】

该品要成份为:红霉素碱。

【药理作用】

该品属大环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对该品敏感。该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该品系抑菌,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阻断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自受位(“A”位

【药物相互作用】

1红霉素可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药浓度增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2红霉素氯霉素和林可霉素类有拮抗作用,不推荐同用。

3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红霉素时可导致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的危险性,老年病人尤宜注意。两者必须同用时,华法林量宜适当调整,并严密观察酶原时间。

4抑菌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效能,故当需要快速杀菌作用如膜炎等治疗时,两者不宜同用。

5除二羟丙茶碱外,红霉素与黄嘌呤类

【不良反应】

1 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疼痛、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量大小有

2 毒性少见,患者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功能异常,偶见黄疸等。

3 大量(≥4g/日)应用时,尤其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听力减退要与药浓度过高(>12mg/L)有,停药后大多可恢复。

4 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0.5%~1%。

5 其他,偶有律失常,口腔阴道

忌症】

对该品及其他大环酯类药物过敏用。

【产品规格】

125mg(12.5万U)

【用法用量】

服,成人一日1~2g,分3~4次服用。

军团菌病患者,一日2~4g,分4次服用。

小儿体重一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红霉素(肠溶),服,成人1g~2g/日;儿童每日30mg~50mg/kg,分3~4次。静注或静滴可用乳糖酸红霉素(Erythromycin Lactobionate),成人1g~2g/日;儿童每日20mg~30mg/kg,分2~3次。

【贮藏法】

密封,在干处保存。

【注意事项】

1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该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湿热的发生。

2 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但严重功能损害者该品的量应适当减少。

3 病患者该品的量应适当减少。

4 用药期间定期随访功能。

5 患者对一种红霉素过敏或不能承受时,对其他红霉素也可能过敏或不能承受。

6 因不同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做药敏测定。

7 对诊断的干扰

相关案例

红霉素能放大茶碱毒性

70多岁的刘大爷患慢性气管炎多年,他咳嗽气喘、咯加重。刘大爷自认为久病成医,未到医院就诊,便自服用了红霉素茶碱。谁知服药后出现了恶心呕吐心慌症状,被家人紧急送进医院进抢救,病情才稳定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茶碱能使气管平滑舒张,是治疗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但若使用不当,常易起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而红霉素、环丙沙星、H2-受体拮抗等,能延缓茶碱肝脏中的清除,延长茶碱半衰期,使药浓度升高,甚至出现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震颤抽搐,乃至律失常。而且,这几种药物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常使用,相遇的机会较多。

造成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与个体用药差异有茶碱清除速度女性慢于男性,老年人慢于青壮年人;肥胖病、衰、慢阻、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碳水化物饮食,均能影响茶碱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常规量长期应用时,可中毒

因此,茶碱与上述药物用时,一定要适当减少量,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的反应,正确掌握常用量,用药量必须考虑个体差异,如充分考虑年龄、性病理、生理及药物影响因素。同时,治疗期间要注意监测药浓度,注意交叉过敏反应。凡对其他茶碱药物过敏者,应列为忌。

资料

1.中国医药典第二部。

2.注射用红霉素说明书。

3.琥乙红霉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抗感染药-作者:朱建国。

4.《临床用药须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化药和生物制品卷。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干檀香

下一篇 干旱毛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