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广州山柑

广州山(拉丁:Capparis cantoniensis Lour.),是山科山植物,产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南部及东南部。攀援灌木2至数米或更长。小平直不弯,浅灰色浅绿色,幼时有角,被淡黄色短柔毛,老时柱状,几无毛,节间长1-4厘米;刺坚硬,平展或外弯,长2-5毫米,尖端常暗黑色,上刺小或不存在。近革质,长或长披针,有时卵形,长5-10 (-......
目录

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2至数米或更长。小平直不弯,浅灰色浅绿色,幼时有角,被淡黄色短柔毛,老时柱状,几无毛,节间长1-4厘米;刺坚硬,平展或外弯,长2-5毫米,尖端常暗黑色,上刺小或不存在。近革质,长或长披针,有时卵形,长5-10 (-12)厘米,宽1.5-4厘米,无毛或幼时面与表面中脉上疏被短柔毛,很快即变无毛,干后表面淡绿色,面淡褐色,幼时带橙红色,基部急尖钝形端常渐尖,有小凸尖头,中脉表面凹陷,面凸起,侧脉7-10(-12)对,常不明显;叶柄长4-6 (-10)毫米,被毛与小相同。

花序生,由数至多个亚花序组成,每亚花序数至11朵,总花梗长1-3厘米,被毛与小相同;苞片,长1-2毫米,早落,苞片微小,有时不存在;蕾球,直径3-4毫米;花梗较细,长7-12毫米;白色,有香味;萼片长4-5毫米,宽约3毫米,外轮梢大,舟面无毛,外被短柔毛(近基部更明显),边缘膜质无毛,轮略小,或倒卵形白色膜质边缘上被白色缘毛;花瓣卵形或长长4-6毫米,宽1.5-2.5毫米,常在面中下部被白色柔毛;雄蕊20-45,丝长8-15毫米,鲜时白色,干后红色雌蕊柄6-8(-12)毫米,无毛;子房近,1.5毫米×1毫米,无毛,胎座2。

果球,直径10-15毫米,果皮薄,革质,平滑。种子1至数个,球或几,长6-7毫米。果期不明显,几乎全年都有记载。

分布及生境

:产云南南部(勐海)及东南部(麻坡、富宁)、贵州南部(册亨),广西、广东福建;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沟水旁或平地疏林中,湿润而略荫的环境更常见。金,印度东北部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南部都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藤入药,性味苦、,有清热解毒,镇痛,疗止咳的功效。

广州山

来 源:为菜科植物广州山的全草。

功 效:解毒镇痛,清止咳。

主治及用法

治:用疮毒疼痛,咽喉疼痛,丹毒,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等疼痛。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以及痰火扰、心烦不安等症。

性味归经:苦,

用法用量:服:汤3一10克。外用:适量水洗。

:广州槌果藤(《广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

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西部、云南南部及东南部。

拉丁广州山 Capparis cahtohiesis lour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基本信息

门中文被子植物
门英文Angiospermae
纲中文子叶植物
纲英文Dicotyledoneae
中文卫矛
英文Celastrales
科中文
科拉丁Capparaceae
属中文槌果藤属
属拉丁Capparis
种中文广州山
种拉丁Capparis cantoniensis (Lour.) Levl.
生境生境: 林缘沟边, 林中, 平地疏林, 山谷水边, 山坡灌丛, 溪边疏林中灌丛
海拔下限1000
海拔上限10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栽培非人工栽培
国外分布中南半岛; 菲律宾南部; 印度东北部; 印度尼西亚
分布福建省, 湖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广布柳叶菜

下一篇 广东金钱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