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 庆大霉素是为数不多的热稳定性的抗生素,因而广泛应用于培养基配置。中国独立自研制成功的广谱抗生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科技成果之一。它始研制于1967年,成功鉴定在1969年底,取庆大霉素”,意指庆祝“九大”以及工人阶级的伟大。庆大霉素系从放线菌科单孢子属发酵培养液中提得,系碱性化物,是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起的感染。庆大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30......
目录

基本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庆大霉素

中文:正泰霉素;宝乐;小儿利宝;艮他霉素;庆大

英文称:Gentamicin

英文:GENTAMYCINE;Gentavet;Gentacycol;Ampullen;Cidomycin;Genmycin;Gentalin

CAS号:1403-66-3

分子式:C60H123N15O21

分子量:1390.71000

确质量:1389.90000 PSA:627.17000

物化性质

庆大霉素外观与性状:透明琥珀色液体

密度:1.3 g/cm3

沸点:669.4ºC at 760 mmHg

闪点:358.6ºC

汽压:8.85E-21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编码:3004909090

中国海编码: 3004909090

发现历史

王岳,乳钟五,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1915年8月出生于上渡通明巷。上世商,王大盛烟铺,有200多年历史。其父蔼庐,清末秀才,以文章、书法闻,是福州一个颇有的文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光复后担任省建设厅、财政厅秘书。王岳幼承父教,秉性刚直,待人诚恳,勤好问,勇于进取,十二岁(1927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1929年转入福州三一中习刻苦,列前茅。

1933年王岳高中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习。1937年毕业,获位,继续留校攻读化研究生兼任助教。不久,日本侵略军进犯华北,北平沦陷,他被迫辗转于昆明。1939年8月,他到昆明的清华大植物生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翌年3月,聘为成都华西大讲师,从事教和科研活动。

1941年8月,他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荐,赴美国新泽西州的洛格斯大研究生院深造。在著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抗生素研究先驱、链霉素新霉素的发现者瓦格斯曼教授的指导下,他过三年的刻苦钻研,完成全部研究课题,1943年以优异成绩取得微生物博士位,获得SIGMX会的金钥匙奖,并受聘为美国默克药厂化治疗研究所研究员.在美国习期间 ,他的导理师瓦格斯曼教授很器重他 ,劝他留在美国从事微生物研究工作 ,并给他提供优厚的就业和科研条件。但他认为 ,中国尽管贫穷落后 ,毕竟是自己的祖国 ,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返回祖国 ,为发展祖国的科事业献身。特是在1943年9月爆发的全美华侨抗日救国浪潮的推动下,他于1944年满怀报效祖国的热情毅然回国。

1944年4月到1948年12月,他受聘为中央卫生实验院技师。1947年,他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过程的一系列变化的论著,这在中国是首创。他还发表了介绍各种新抗生素术论文,希望能够推广和进试验,以发展中国的抗生素事业。但是,他的满腔热情得不到当时政府的重视,没能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使他感到失望。早在生时期,他就中国农村的卫生事业,始系统地研究中国农村粪便的科处理。后来在教之余,他常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留回国后,又继续进农村卫生和农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不少建议和意见。在1947年,他首次发表了探讨粪便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沼过程的一系列化变化的论著,这在中国是首创。可是国民党当局对他的研究成果本不重视,他的科救国的理想和抱负成了影。他感叹自己十年窗最终“一事无成”。

1949年1月,他被聘任为福建研究院研究员,3月转任协和大系教授兼系任。1950年4月,任福建师范院教授,后兼任中国科院华东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任。解放初期,帝国义对中国实全面封锁,把抗生素作为战备物资,对中国实运。当时正是世界各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国却极度缺乏抗生素药品,在这紧要时刻,王岳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国为民分忧,立志要填补祖国医药上的空白。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1953年他在福建师范院简陋的条件下首创抗生素研究室,始了筛选抗生素的研究。1954年,受聘兼任中科院菌种保藏委员会研究员、微生物研究室任。初创时期,他因陋就简,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医用抗生素作为长远的研究向。过努力,终于在1955年从链丝菌中找到对癌症有一定疗效的放线菌素“23-21”的产生菌,并提取结晶样品,随后在全国第一次抗生素术会上作了详尽的报告。他的这一发现,为中国找到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随即投入生产。他重视从实际出发确定研究项,努力发展抗菌素研究的新领域。1965年,他在中国首先提出从小单孢菌中找新抗生素的研究领域。

1966年,他和助手从小单孢菌中分离到闻全国的庆大霉素产生菌,并在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大庆时正式投产。据统计,自投产到1985年,全国有40家工厂生产,产量达868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庆大霉素的发现,将中国抗生素研究、生产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为中国医药界做出重大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身处逆境仍动摇不了他对祖国的忠诚,他说:“我深切体会到马克思义本身就是伟大的科,马克思义者最信科”。“三十年来的科研实践明,科研必须由党来领导,只有党的针政策进研究,结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进研究,科研就不会迷失向”。因此,他在困境中,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译作,掌握国外微生物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请他出来工作 ,他提出了研究微生物新领域的战略设想 ,并且翻译出版了20多万的《生物家的物理化》一书,受到科界的高度评价。

1978年,他参加审编的《抗生素生物理化特性》一书和庆大霉素的研究成果都获得全国科大会奖。是年10月11日,他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1979年1月,他当选为民革第五届福建省委员会常委,不久,又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岳情舒畅,精神振奋,担任了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并兼任福建师范大和华侨大教授;当选为福建省科协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化会理事、省微生物会理事长等职,还曾被评为福建省职工劳动模范。

王岳既从事科研工作,又从事教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福建微生物研究所不断创科研新局面。他坚定“科研必须改革才有出路”的信念,常深入省外有工厂,在生产实践中找科研课题,提出改革意见,签订了30多个技术协作项。他还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对他们因材施教,着重培养生从事科研的事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他治严谨,重视不断更新知识。在他的认真教诲、指导下,许多生已成为国科研、教和建设的干。

1980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成功地制备了庆大霉素C族的、各单组份的国家标准品。1981年,他在中国首先倡导并组织“干发酵”产出沼的科研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现已成为中国北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工艺。1982年,他所领导的微生物研究所又从小单孢菌分离到疗效更高、更为安全的抗感染的新的氨糖抗生素,这就是紫苏霉素和武夷霉素的产生菌。同时,他还提出辟酶抑制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领域的设想,不久就组织实施。是年,他出席在美国召的国际微生物会第十三届年会,参观了美国太空研究中、科研机构和大、制药厂等,签订了术交流、选派研究生的协约,带回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样品。他还在国际微生物研究中瓦格斯曼研究所的讲坛上作了自己研究工作情况和成果的报告,使美国的科家们感到震惊。母校洛格斯大授予他该校“R”纪念章荣誉。是年他被评为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3年,王岳和他的助手又找到当代用于器官移植的新型免疫抑制--环孢菌素的产生菌,后又找到几种蛋白酶抑制的产生菌,这些新发现,起全国医药 界的强烈反响,大大推动中国器官移植和免疫基础研究的展,把中国抗生素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领域,并产生深远的影响。1955年1月,福建省政协召第一届委员会会议,他作为科技术界委员,出席了会议。1959年和1964年,他被推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协商。1983年10月,他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84年6月 ,当选为民革福建省委副席。次年11月,出席全省各民党派为四化服务“双先”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就在这一年,发现自己患了晚期胃癌,他认为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为自己提出“一息尚存、奋斗不已”的座右铭,抓紧时间多做工作。在医院手术后一个多月,他就到研究所听取工作汇报,修改工作总结,制订工作计划,表现了顽强的精神

1985年,他被民革中央推荐出席全国“各民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但是在会前,癌病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他于1985年9月7日在福州逝世,享年70岁。

他共发表了60多篇(部)科研论著和译作,编了《抗生素》一书。他热协助地研究与微生物发酵有的生产问题。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为纪念他对微生物事业的贡献,选编他的67篇论文,出版《王岳教授论文集》。

药物说明

分类

抗生素>氨基糖苷类

剂型

1.:20mg,40mg;

2.注射:20mg(1ml),40mg(1ml),80mg(1ml);

3.缓释40mg;

4.颗粒:10mg,40mg;

5.滴眼液:4万U(8ml)。

药理作用

庆庆大霉庆大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体核糖体,抑制细菌蛋白质成,并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庆大霉素可首先被动扩通过细胞外膜孔蛋白,然后转运系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不可逆地结到分离的核糖体30S亚基上,导致A位的破坏,进而:

1.阻止氨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尤其是妨碍甲硫氨酰tRNA的结,从而干扰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物的成。

2.诱导tRNA与mRNA密码三联体错误匹配,起完整核糖体的30S亚基错读遗传密码,造成错误的氨基酸插入蛋白质结构,导致异常的、无功能的蛋白质成。

3.阻碍终止因子与A位结,使已成的肽链不能释放,并阻止70S完整核糖体解离。

4.阻碍多核糖体的解聚和组装过程,造成细菌体核糖体耗竭。庆大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变杆菌(吲哚阳性和阴性)属、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奈瑟菌、金黄葡萄球菌(不包括耐甲氧西西林菌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庆大霉素对链球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厌氧菌(拟杆菌属)、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真菌无效。

药代动力

注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局部冲洗或局部应用后亦可身体表面吸收一定量。吸收后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其中5~15%再分布到组织中,在皮质细胞中积蓄,该品可穿过胎盘。分布容积为0.2~0.25L/kg(0.06~0.63L/kg)。尿液中药物浓度高。气管分泌物、液、蛛网膜下腔、眼组织以及房水中含药量少。蛋白结率低或很低。注射或静滴注后30~60分钟药浓度达峰值,成人注后的药峰浓度(μg/ml)一般为体重量(mg/kg)的4倍,静滴完毕后可达4~6μg/ml,婴儿单次给药2.5mg/kg后可达3~6μg/ml;发热或大面积烧伤患者,药浓度可能有所降低。T1/2成人为2~3小时,功能衰退者40~50小时。发热贫血、严重烧伤患者或用羧苄青霉素的患者T1/2可能缩短;但在妇科、外科及烧伤的不同患者间有很大差异。小儿T1/2为5~l1.5小时,体重轻的T1/2较长。该品在体不代谢,小球滤过排出,尿中浓度可超过100μg/ml,24小时排出50~93%。新生儿出生3天以者,给药12小时排出10%;新生儿出生5~40天者给药12小时排出40%。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可从液中清除相当药量,使T1/2显著缩短。

适应症

1.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新生儿脓毒血症血症

2.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腹膜炎、道感染等。

3.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除外单纯性尿路感染初治)。

4.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皮肤及组织感染、烧伤感感染等。

5.服可用于肠道感染或结肠手术前准备

6.注射并联用克林霉素甲硝唑可用于减少结肠手术后感染发生率。

7.鞘注射可作为铜绿色假单胞菌或葡萄球菌所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化脓性膜炎、脑室炎)的助治疗。

8.庆大霉素也可用于治疗利斯特菌病

9.庆大霉素滴眼液适用于凝固酶阴性和阳性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淋球菌等所致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眼睑炎、睑腺炎等。

用法用量

1.(1)用于肠道感染或术前准备,每次80~160mg,每天3~4次。(2)注射:①一般量:每次80mg(8万单位),每天2~3次,间隔8h;或1~1.7mg/kg,每8小时1次;共7~14天。②单纯性尿路感染:体重低于60mg,每次3mg/kg,每天1次;体重超过60mg者,每次160mg,每天1次;或每次1.5mg/kg,每12小时1次。(3)静滴注:量同注射;将每次量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200ml中,使药物浓度不超过1g/L(碱基)(相当于0.1%的溶液),在30~60min缓慢滴入。(4)鞘脑室注射:每次4~8mg,每2~3天1次。将每次量(浓度为2g/L)抽入5ml或10ml的无菌针筒,进椎穿刺术后,先留取标本送实验室检查,再将装有庆大霉素的针筒连接椎穿刺针,使相当量的液流入针筒,边抽边推,然后将针筒的全部药液于3~5min缓缓注入,注入时使椎穿刺针略向上倾斜,如液呈脓性而不易流出时,庆大霉素也可用生理盐水注射稀释。(5)功能不全时量:给予首次饱和量(1~2mg/kg)后,对功能不全者所用维持量可以下法调整:①每次量不变(1~2mg/kg),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间期=患者酐值(mg/100ml)×8;②给药间期不变(每8小时给药1次),减少维持量;维持量可下式计算:每次量=患者体重(kg)×常规用量(mg/kg)/患者酐(mg/100ml)。③也可据患者酐清除率调整用量:酐清除率每分钟>100ml,用成人常用量的100%;酐清除率每分钟70~100ml,用成人常用量的85%;酐清除率每分钟55~70ml,用成人常用量的65%;酐清除率每分钟45~55ml,用成人常用量的55%;酐清除率每分钟40~45ml,用成人常用量的50%;酐清除率每分钟35~40ml,用成人常用量的40%;酐清除率每分钟30~35ml,用成人常用量的35%;酐清除率每分钟25~30ml,用成人常用量的30%;酐清除率每分钟20~25ml,用成人常用量的25%;酐清除率每分钟15~20ml,用成人常用量的20%;酐清除率每分钟10~15ml,用成人常用量的15%;酐清除率每分钟<10ml,用成人常用量的10%。(6)透析时量:液透析后可据感染严重程度,体重补给一次量1~1.7mg/kg。

2.儿童:(1)服给药:用于肠道感染或术前准备,每天10~15mg/kg,分3~4次给药。(2)注射:①早产儿或1周以足月产新生儿:每次2.5mg/kg,每12~24小时1次,共7~14天。②1周以上新生儿或婴儿:每次2.5mg/kg,每12小时1次,共7~14天。③儿童:每次2~2.5mg/kg,每8小时1次,共7~12天。(3)静滴注:量同注射;将每次量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200ml中,使药物浓度不超过1g/L(碱基)(相当于0.1%的溶液),在30~60min缓慢滴入。(4)鞘脑室注射:3个月以上婴儿及儿童每次1~2mg,每2~3天1次。(5)透析时量:液透析后可据感染严重程度,小儿(3个月以上)体重补给一次量2~2.5mg/kg。

注意事项

(1)应监测药浓度,尤其在新生儿、老年和功能不全的患血药浓度检测者。庆大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为4~10μg/ml。应避免高峰药浓度持续在12μg/ml以上和谷浓度超过2μg/ml。但外科、妇科、产科或烧伤患者由于个体差异较大,计算量可能低于最小常用量或超过最大常用量。接受庆大霉素注射者应同时监测药物浓度。

(2)不能测定药浓度时,应据测得的酐清除率调整量。

(3)给予首次饱和量(1~2mg/kg)后,有功能不全,前功能或听力减退的患者所用维持量应酌减:量不变,延长给药间隔时间;或给药间期不变,每次量减少或停用庆大霉素,其维持量可下式计算:①延长给药间期(小时),每次量不变(1~2mg/kg),给药间期=患者酐值(mg/100ml)×8或②减少维持量,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量=患者体重(kg)×常规用量(mg/kg)/患者酐值(mg/100ml)。由于庆大霉素在体不代谢,尿排出,因此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可能起药物积聚中毒浓度。

(4)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以减少小管损害。

(5)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

(6)有抑制呼吸作用,不得静推注。对链球菌感染无效。由链球菌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应使用。

不良反应

(1)曾有报道庆大霉素全身应用并鞘注射时大剂量用药容易导致水肿腿部抽搐、皮疹、发热和全身痉挛等。庆大霉素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妥布霉素为高。

(2)发生率较多者有听力减退耳鸣部饱满感(毒性)、血尿、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或尿量减少、食欲减退、极度渴(毒性)、步履不稳、眩晕(毒性,影响前毒性)。发生率较低者有呼吸困难、嗜睡、极度软弱无力(神经肉阻滞或毒性)。

(3)停药后如发生听力减退耳鸣部饱满感,需起注意。不良反应与卡那霉素进近似,用量小时反应较轻.如用量大,疗程长,偶见肠道菌群紊乱,一旦出现即停药,可恢复正常.可有白细胞减少,听力及损害.个病例周、面部和四肢皮肤发麻,眩晕,耳鸣.偶有过敏休克症状呼吸道阻塞环障碍、半数以上病例抢救无效而死亡,故有人认为该品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速发型过敏休克.可起罗姆伯格氏症(难立,暗处和洗脸时站不稳)中毒症状

量用药容易导致水肿

量使用可有尿闭,急性肾衰,及神经系统症状.吸入可有过敏反应,哮喘.滴眼可有水肿中毒结膜炎.该品偶可呼吸抑制,国外均有报道。该品还偶可起多发性神经病变和中毒脑病过敏反应少见,偶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一般不影响药物的继续应用,停药后皮疹很快消退。该品过敏性白细胞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者也偶有所见。该品偶可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减少、压。该品可恶心食欲减退呕吐腹胀肠道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功能改变,如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絮浊反应阳性等。二重感染也有发生者。

1.对庆大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过敏者;

2.孕妇(尤其在妊娠的头3个月)。

药物相互作用

参阅硫酸链霉素。该品与青霉素G联,几乎对所有粪链球菌及其变种如屎链球菌种、坚忍链球菌均具协同作用。该品与竣苄西林足量联时,对绿脓杆菌的某些敏感菌株具协同作用(但两种药物不可混在同一输液瓶应用,因青霉素类可使氨基糖苷类药浓度减低)。该品与头孢菌素类用时脏毒性增加的问题,各家报道结果不一,权威者认为尚无定论,但从临床验及有专著均倾向于二者用可致毒性增加,故临床在选用前宜充分权衡利弊、慎重对待氨基糖苷类药物相互作用:

(1)与强利尿药(如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联用可加强毒性。

(2)与其他有毒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联应用,中毒的可能加强。

右旋糖酐连用增加毒性

(3)与头孢菌素类应用,可致毒性加强。右旋糖酐可加强本类药物的毒性。

(4)与肉松弛药或具有此种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联应用可致神经肉阻滞作用的加强。新斯的明或其他抗碱酯酶药均可拮抗神经-肉阻滞作用。

(5)本类药物与碱性药(如碳酸氢钠茶碱等)联应用,抗菌效能可增强,但同时毒性也相应增强,必须慎重。

(6)青霉素类对某些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可因氨基糖苷类的联用而得到加强,如公认草绿色链球菌性膜炎和肠球菌感染在应用青霉素的同时可加用链霉素(或其他氨基糖苷类)。但对其他细菌是否有增效作用并未肯定,甚至有两种药物联用而致治疗失败的报道,因此,这两类药物的联必须遵其适应不要随意使用。

物质毒性

文献、期刊报道的毒性作用试验数据
编号毒性类型测试测试对象使用毒性作用
1急性毒性注射成年女性8200 ug/kg/12D1.毒性——前功能发生变化
2急性毒性注射人类2 mg/kg1.输尿管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急性毒性注射人类23 mg/kg/1Y-I1.周围神经毒性——三叉神经感官发生变化
4急性毒性肉注射成年男性8 mg/kg/2W-I1.眼毒性——视野发生变化

2.眼毒性——出

3.皮肤和附件毒性——毛发变化

5急性毒性肉注射婴儿20 mg/kg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6急性毒性6600 mg/kg1.为毒性——震颤

2.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3.肠道毒性——其他变化

7急性毒性腔注射735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8急性毒性皮下注射71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9急性毒性注射70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10急性毒性肉注射463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11急性毒性10 mg/kg1.为毒性——睡眠时间发生变化 (包括翻正反射变化)

2.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3.为毒性——共济失调

12急性毒性腔注射235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13急性毒性皮下注射274 m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14急性毒性注射43500 ug/kg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量以外的其他值
15急性毒性肉注射167 mg/kg1.为毒性——运动为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刺激呼吸道

16急性毒性腔注射71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17急性毒性注射184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18急性毒性肉注射75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19急性毒性腔注射304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0急性毒性注射88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1急性毒性肉注射43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2急性毒性腔注射135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3急性毒性皮下注射123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4急性毒性注射81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5急性毒性肉注射78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6急性毒性腔注射53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7急性毒性皮下注射740 mg/kg1.为毒性——惊厥癫痫发作阈值受到影响

2.为毒性——共济失调

3.部、胸部或者呼吸毒性——呼吸困难

28慢性毒性腔注射1 mg/kg/10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过氧化氢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29慢性毒性腔注射140 mg/kg/14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0慢性毒性腔注射400 mg/kg/5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2.液毒性——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红素、固醇)

31慢性毒性皮下注射4200 mg/kg/4W-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32慢性毒性皮下注射120 mg/kg/6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尿量增加

2.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磷酸酶

33慢性毒性皮下注射560 mg/kg/14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液毒性——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红素、固醇)

34慢性毒性皮下注射720 mg/kg/12D-I1.免疫系统毒性——细胞免疫应答减少

2.免疫系统毒性——过敏性免疫延迟

35慢性毒性肉注射1890 mg/kg/30D-C1.输尿管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2.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3.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6慢性毒性肉注射1050 mg/kg/21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输尿管膀胱毒性——尿量增加

3.输尿管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7慢性毒性肉注射700 mg/kg/10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2.输尿管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8慢性毒性肉注射7280 mg/kg/26W-I1.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2.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3.养和代谢系统毒性——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速率下降

39慢性毒性未报告560 mg/kg/14D-I1.液毒性——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红素、固醇)
40慢性毒性未报告420 mg/kg/7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生化毒性——抑制或氢酶诱导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41慢性毒性未报告520 mg/kg/13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输尿管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液毒性——其他变化

42慢性毒性皮下注射560 mg/kg/7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43慢性毒性肉注射600 mg/kg/30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出现蛋白尿
44慢性毒性肉注射1890 mg/kg/30D-C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输尿管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慢性病毒性——死亡

45慢性毒性肉注射420 mg/kg/2W-I1.输尿管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46慢性毒性皮下注射525 mg/kg/21D-I1.为毒性——共济失调

2.液毒性——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红素、固醇)

3.慢性病毒性——死亡

47慢性毒性肉注射630 mg/kg/21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输尿管膀胱毒性——膀胱重量发生变化

3.液毒性——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红素、固醇)

48慢性毒性肉注射1750 mg/kg/35D-I1.毒性——前功能发生变化

2.毒性——耳蜗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3.慢性病毒性——死亡

49慢性毒性皮下注射560 mg/kg/16D-I1.毒性——前功能发生变化

2.输尿管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3.慢性病毒性——死亡

50慢性毒性腔注射300 mg/kg/3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出现蛋白尿

2.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其他酶

51慢性毒性肉注射364 mg/kg/4W-I1.输尿管膀胱毒性——出现蛋白尿
52慢性毒性肉注射60 mg/kg/10D-I1.输尿管膀胱毒性——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功能衰竭,急性小管坏死)

2.输尿管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酶

53慢性毒性皮下注射1072 mg/kg/16D-I1.毒性——耳蜗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54慢性毒性肉注射2800 mg/kg/4W-I1.毒性——前功能发生变化

2.毒性——耳蜗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

55突变毒性大肠埃希氏菌250 ug/L
56突变毒性大肠埃希氏菌2 mg/L
57突变毒性人类成纤维细胞75 mg/L
58突变毒性淋巴细胞500 mg/L
59生殖毒性成年女性10769 units/kg,雌性受孕 20 周后1.生殖毒性——系统发育异常
60生殖毒性腔注射750 mg/kg,雌性受孕 7-18 天后1.生殖毒性——新生儿身体变化
61生殖毒性皮下注射660 mg/kg,雌性受孕 10-15 天后1.生殖毒性——新生儿晚产
62生殖毒性皮下注射660 mg/kg,雌性受孕 15-20 天后1.生殖毒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63生殖毒性肉注射900 mg/kg,雌性受孕 10-21 天后1.生殖毒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

2.生殖毒性——新生儿体重增加量减少

3.生殖毒性——新生儿身体变化

64生殖毒性肉注射1050 mg/kg,雌性受孕 8-14 天后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65生殖毒性未报告90 mg/kg,雌性受孕 9-14 天后1.生殖毒性——胚胎胎儿死亡
66生殖毒性肉注射1456 mg/kg,雄性配种 91 天前1.生殖毒性——前列腺精囊,考伯氏腺,附属腺体发生变化
67生殖毒性肉注射1456 mg/kg,雌性受孕 91 天前1.生殖毒性——影响母体子宫,宫颈,阴道

中毒

庆大霉素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本药服吸收差,肉、静滴注给药吸收迅速而完全,很少与浆蛋白结,半衰期为2~3h。临床上常与哌拉西林等半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在4~10μg/ml,中毒浓度持续> 12μg/ml。药浓度升高易诱发毒性。应用中要对第8对神经脏的毒性,3370例临床分析,发生毒性的约有4.1%,毒性的有2.3%。1d的最大量5mg/kg,分2次给予。

临床表现

1.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肠道不适,少数出现功能改变及起二重感染。

2.毒性表现为非少尿脏损伤或少尿急性肾衰竭,前者表现为多尿血尿蛋白尿等。个严重脏损害者可因尿毒症死亡。

3.毒性表现头昏、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有时可见眼球震颤,严重者不能走、卧床不起,可进展到耳聋

4.本药过敏反应少见,偶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偶见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过敏休克

5.本药偶可使神经肉传递功能受抑制而呼吸抑制,偶有多发性神经病变和中毒脑病,如出现精神症状癫痫样发作。

治疗

庆大霉素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过量或中毒时以对症、支持治疗为,如治疗尿毒症、癫痫等。

2.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能有效清除庆大霉素

3.出现早期脏损害时,及时停药,损害大多是可逆的。如出现少尿功能不全,应及时停药,10d左右后患者出现多尿期,功能的恢复需要数周至数月。

4.毒性症状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能恢复,一般不再进性加重。

5.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药,予以相应的处理。

专家点评

庆大霉素为小单孢菌产生的多组分混物,是临床用于抗各种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抗生素之一,由于庆大霉素应用广泛,中国现已有一定数量的耐药菌株存在。临床多用于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变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广西狗牙花

下一篇 广西九里香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