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头孢西丁

头孢西丁(cefoxitin)化为3-氨基甲酰基氧甲基-7-甲氧基-7-(2-噻吩乙酰胺基)-8-氧代-5-硫-1-杂氮双环辛-2-烯-2-甲酸,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为1.63 g/cm3,熔点为149 - 150ºC,沸点为843.4ºC at 760 mmHg。分子式为C16H17N3O7S2 ,分子量为427.45200。头孢西丁是头霉素类抗生素。它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
目录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头孢西丁

中文:3-氨基甲酰基氧甲基-7-甲氧基-7-(2-噻吩乙酰胺基)-8-氧代-5-硫-1-杂氮双环[4.2.0]辛-2-烯-2-甲酸; 头孢西丁 USP;

英文称: cefoxitin

英文:Rephoxitin;Cefoxitin;cfx;CEFOXITIN ACID;Mefoxin;

CAS号:35607-66-0

分子式:C16H17N3O7S2

分子量:427.45200

头孢西丁结构式:

确质量:427.05100

PSA:201.80000

LogP:1.1277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63 g/cm3

熔点:149 - 150ºC

沸点:843.4ºC at 760 mmHg

折射率:1.692

储存条件:库房低温通

用途

抗菌谱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吲哚阳性的变杆菌和沙雷氏菌、克雷白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对葡萄球菌和多种链球菌也有较好作用。临床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膜炎、腹膜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血症以及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药理作用

头孢西丁的核磁图谱头孢西丁是头霉素类抗生素。它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Lactamdurans产生的头酶素(CephamycinC),成制得的一种新型抗生素。其母核与头孢菌素相似,具抗菌性能也类似,习惯上被列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中。头孢西丁抗菌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细胞一个或多个青霉素蛋白(PBPs)结,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细胞的胞壁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头孢西丁抗菌作用特点是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酰胺酶稳定,对大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头孢西丁对甲氧西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杆菌、淋球菌(包括产酶株)、奇异变杆菌、莫菌属、普通变杆菌、普罗威登菌科等革兰阴性杆菌及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梭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头孢西丁对耐甲氧西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多数肠杆菌属无抗菌活性。

药代动力学

西头孢西丁服不吸收,静注射后吸收迅速。健康成人静注射头孢西丁1g,约5min后达药浓度峰值,约为24μg/ml。注射头孢西丁1.0g,30min后达药浓度峰值,约为110μg/ml,4h后药浓度降至1.0μg/ml。头孢西丁表观分布容积为0.13L/kg。药物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组织、皮肤、肉、关节液、腔积液、胸腔积液、羊水及脐带中。器官中以含量较高。药物在胸腔液、关节液和胆汁中均可达有效抗菌浓度。头孢西丁极少向乳汁移,也不易透过膜,但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环。头孢西丁清蛋白结率约为70%。药物在体几乎不发生生物代谢。注射,半衰期约为41~59min;静注射,半衰期约为63.8min。给药24h后,约80%~90%药物以原随尿液排泄,极少量从胆汁排出。注1g后,尿中药物浓度大于3000mg/L。正常人反复给药未见药物蓄积现象。功能不全者,尤其是尿毒症无尿时,药物排泄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早产儿,药物排泄时间较成人延长2~2.5倍。液透析可清除85%的给药量。

适应证

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预防感染(包括腹膜炎、道感染)、血症以及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也适用于预防腔或盆腔手术后感染。

用法用量

1.成人:(1)注射:每次1g,每8小时1次。(2)静给药:轻度感染:每次1g,每8小时1次。中度感染,每次1g,每4小时1次或每次2g,每6~8小时1次。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每次2g,每4小时1次或每次3g,每6小时1次。每天最大量为12g。

2.功能不全时量:功能不全者首次量1~2g,然后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案:(1)酐清除率为每分钟30~50ml者,每8~12小时用1~2g;(2)酐清除率为每分钟10~29ml者,每12~24小时用1~2g;(3)酐清除率为每分钟5~9ml者;每12~24小时用0.5~1g;(4)酐清除率小于每分钟5ml者,每24~48小时用0.5~1g。

3.儿童:静给药:(1)婴儿(3个月以):不宜使用头孢西丁。(2)儿童(3个月以上):每次13.3~26.7mg/kg,每6小时1次或每次20~40mg/kg,每8小时1次。

注意事项

  1. 慎用:(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高度过敏性体质者;(3)严重功能不全者;(4)肠道疾病,尤其是有结肠炎病史者;(5)2岁以下儿童。
  2. 交叉过敏: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类药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过敏
  3. 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应用碱性石酸铜试液进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2)高浓度头孢西丁可使尿17-羟皮质类固醇出现假性升高;(3)可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

不良反应

1.可见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物热等过敏反应;罕见过敏休克

2.消化系统: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肠道症状

3.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异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

4.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尿素氮、酸、酐一过性升高;偶有致间质性肾炎的报道。

5.液系统: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6.长期大量使用头孢西丁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还可能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

7.注射部位可出现硬结、疼痛:静注射量过大或过快时可产生灼热感、管疼痛,严重者可致栓性炎。

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 氨基糖苷类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用时可增加毒性。
  2. 与丙磺舒用可延迟头孢西丁的排泄,升高头孢西丁药浓度及延长半衰期。
  3. 速尿等强利尿药同用可增加毒性。
  4. 伤寒活疫苗同用可能会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头孢西丁伤寒沙门菌具有抗菌活性。

专家点评

头孢西丁作用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似。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据报道头孢西丁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86%,细菌清除率为83%,药物的副作用少(3%)且轻微。药敏试验示大多数临床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除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肠杆菌和肠球菌外,均对此药物敏感,其敏感率与头孢呋辛相同而优于头孢唑啉、庆大霉霉素、氨苄西林,对于常见致病菌的感染是有效而安全的抗生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石串莲

下一篇 头孢泊肟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