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头孢氨苄

头孢氨苄 头孢氨苄(Cefalexin),抗生素\β-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它能抑制细胞壁成,使细胞容物膨胀至破裂溶解,杀死细菌。中文称:头孢氨苄中文头孢氨苄(一水物)、头孢氨苄一水化物、头孢氨苄一水、物头孢菌素Ⅳ、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苯甘孢霉素、西保力、头孢立新、(6R,7R)-3-甲基-7--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辛-2-烯-2-甲酸—水物英文称:cephalexin......
目录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头孢氨苄

中文头孢氨苄(一水物)、头孢氨苄一水化物、头孢氨苄一水、物头孢菌素Ⅳ、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苯甘孢霉素、西保力、头孢立新、(6R,7R)-3-甲基-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水

英文称:cephalexin monohydrate

英文:Cephalexin monohydrate; Cefalexin(compacted); CEPHALEXIN MONOHYDRATE;

CAS号:23325-78-2

分子式:C16H19N3O5S

分子量:365.40400

确质量:365.10500

PSA:147.26000

LogP:1.4097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固体带有苦味道,微臭。该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氯仿或乙醚中不溶。

密度:1.5g/cm3

沸点:727.4ºC at 760 mmHg

闪点:393.7ºC

储存条件:2-8ºC

汽压:3.27E-22mmHg at 25°C

安全信息

危险类码:R42/43

安全说明:S22; S36/37; S45

危险品标志:Xn

安全术语

S22Do not breathe dust.

切勿吸入粉尘。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险术语

R42/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药典标准

来源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6R,7R)-3-甲基-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甲酸-水物。无水物计算,含C16H17N3O4S不得少于95.0%。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微臭。

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1比旋度

取本品,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E),比旋度为+149°至+158°。

2吸收系数

取本品,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A),在262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为220~245。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峰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峰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090图)一致。

检查

酸度

取本品50m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3.5~5.5。

物质

密称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A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取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对照品和α-苯甘氨酸对照品各约10mg,密称定,置同一100ml量瓶中,加pH 7.0磷酸盐缓冲液约20ml超声使溶解,再用流动相A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2.0ml,置20ml量瓶中,用流动相A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杂质对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流动相A为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pH值至5.0),流动相B为甲醇,下表进线性梯度洗;检测波长为220nm,取杂质对照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峰与α-苯甘氨酸峰的分离度应符要求;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在80℃水中加热60分钟,冷却,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头孢氨苄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要求。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检测灵敏度,使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及杂质对照品溶液各20μ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含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峰与cr苯甘氨酸峰外标以峰面积计算,均不得过1.0%;其他单个杂质的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的1.5倍(1.5%),其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峰面积的2.5倍(2.5%),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任何小于对照溶液峰面积0.05倍的峰可忽略不计。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
0982
1982
207030
23982
30982

2一萘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V D)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以甲醇一水(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Iml,检测波长为225nm。量取对照品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流动相中甲醇比例使2一萘酚峰的保留时间约为7分钟,理论2一萘酚峰计算不低于3000,2一萘酚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2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密称定,加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头孢氨苄10mg的溶液,充分振摇,取混悬液适量,以15000转/分钟离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2一萘酚对照品适量,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Iml中约含2一萘酚0.5u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ul,分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2一萘酚的量不得过0.05%。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4.0%~8.0%。

炽灼残渣

不得过0.2%(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为填充;以水-甲醇-3.86%酸钠溶液-4%酸溶液(742:240:15: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在80℃水中加热60分钟,冷却,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头孢氨苄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要求。

测定法

取本品约50mg,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10ml,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头孢氨苄对照品适量,同法测定。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β-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

贮藏

遮光,密封,在凉暗处保存。

(1)头孢氨苄干混悬 (2)头孢氨苄 (3)头孢氨苄囊 (4)头孢氨苄颗粒

药物说明

药理作用

头孢氨头孢氨苄为半成的第一代服头孢菌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一个或多个青霉素蛋白(PBPs)相结头孢氨苄要与PBP-3结),抑制细菌分裂细胞的细胞壁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头孢氨苄抗菌谱与头孢噻吩相仿,但其抗菌活性较后者差。除肠球菌属、甲氧西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外,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氨苄敏感。头孢氨苄对奈瑟菌属有较好抗菌作用,对流感杆菌的敏感性较差,对部分大肠杆菌、奇异变杆菌、肺炎克雷白菌、沙门菌属有一定抗菌作用,其他肠杆菌属细菌、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脆弱拟杆菌对头孢氨苄耐药。

药代动力

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氨苄颗粒该品吸收良好,空服该品0.5g后1小时达药峰浓度(Cmax),平均为18mg/L。餐后服药延长吸收并降低药峰浓度,但吸收量不减。该品的吸收在幼儿乳糜泻和小肠憩室患者可增加,在克隆病和囊性纤维化患者可延缓和减少。老年人肠道吸收虽无减少,但药浓度维持较年轻人为久。该品消除半衰期(t1/2b)为0.6~1.0小时,加服丙磺舒可提高药浓度,t1/2b可延长至1.8小时;肾衰竭时t1/2b可延长至5~30小时;新生儿t1/2b为6.3小时。该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体液中,每6小时服0.5g后液中平均浓度为0.32mg/L,脓性液中浓度较高。脓液药物浓度与药浓度基本相等,关节腔渗出液中药物浓度为药浓度的50%。

该品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环,产妇羊水;乳妇服0.5g后乳汁浓度为5mg/L。约5%的服给药量自胆汁排出,胆汁中药物浓度为药浓度的1~4倍。清蛋白结率为10%~15%。该品体不代谢,24小时尿中累积排出给药量的80%~90%,服0.5g后尿药峰浓度可达2.2g/L。头孢氨苄可为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所清除。

该品为半成的第一代服头孢霉素,抗菌谱与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基本相同,抗菌效力较两者弱,但该品的特点是耐酸,服吸收良好。对耐药金葡菌有良好抗菌作用。

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妇产科感染、皮肤及组织感染、淋病等。

适应症

广谱抗菌素类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感染,如:性感冒,出血症、链球菌病、猪丹毒、炭、恶性水肿放线菌病、坏死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所起的败性高热(41~43℃)或持续低温(37℃以下)、消化不良、喜冷水、无嗜睡、走拐跛、部变蓝、流泪等。同时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疾患,如: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炎萎缩性鼻炎、蓝病、乳腺炎子宫炎、口腔炎、尿道炎等起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怀孕低、死胎多或仔猪出生7-10天后死亡,乳房红肿、乳汁变坏、产乳下降、蹄溃烂、流涎不止、生疮化脓等。

用法用量

成人量:服。一般一次0.25~0.5g(1~2粒),一日4次,最高量一日4g(16粒)。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功能减退的程度,减量用药。单纯性膀胱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及链球菌峡炎患者每12小时0.5g(4粒)。

儿童量:服。每日体重25~50mg/kg,一日4次。皮肤软组织感染及链球菌峡炎患者每12小时服12.5~50mg/kg。

不良反应

1.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物热等过敏反应症状较多见,偶见过敏休克

2.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部不适等肠道症状较为多见,偶见假膜性肠炎

3.神经系统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复视耳鸣抽搐神经系统反应。

4.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一过性功能异常(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短暂性升高)。

5.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暂时性尿素氮、酸、酐升高,偶见蛋白尿少尿

6.液系统:偶见用药后血红蛋白下降、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7.其他:长期用药时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也可出现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

对头孢菌素过敏者及有青霉素过敏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用。

注意事项

头孢菌素类1、在应用该品前须详细询问患者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休克史者不可应用该品,其他患者应用该品时必须注意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机会约有5%~7%,需在严密观察下慎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药物。如发生过敏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包括保持道通畅、吸氧和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措施。

2、有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尤其有溃疡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菌药物相结肠炎(头孢菌素很少产生伪膜性肠炎)者以及功能减退者应慎用该品。

3、对诊断的干扰:应用该品时可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和尿糖假阳性反应(硫酸铜法);少数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皆可升高。

4、当每天量超过4g(无水头孢氨苄)时,应考虑改用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5、头孢氨苄排出,功能减退患者应用该品须减量。

6、该品透过胎盘,故孕妇应慎用;该品亦可乳汁排出,虽至今尚无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菌素类发生问题的报告,但仍须权衡利弊后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同用可使头孢氨苄排泄延迟,升高头孢氨苄药浓度。但也有报道认为丙磺舒可增加头孢氨苄胆汁中的排泄。

2.与考来烯胺(消胺)同用可使头孢氨苄的平均药峰浓度降低。

3.与氨基糖苷类药同用可增加毒性。

4.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能会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头孢氨苄伤寒沙门杆菌具有抗菌活性。

中毒

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立新)为广谱半抗生素,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要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敏感细菌所起的呼吸道、尿路、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轻症感染。青霉素过敏者对本药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1%。局部应用刺激性大,较少注射给药。本药浆蛋白结率10%~15%,正常成人的半衰期0.6~1.0h,新生儿为6.3h。服给药,成人的常用量0.25~0.5g,4/d;最高量4g/d。

临床表现

1.肠道反应最常见,发生率约为4.5%,有腹泻恶心呕吐痛、食欲缺乏便秘,个出现清转氨酶升高。少见有头痛头晕、意识蒙眬、全身乏力

2.过敏表现有荨麻疹、丘疹、全身瘙痒、药物热、嗜伊红粒细胞增多等,有出现直接Coomb's试验阳性的报道。

3.二重感染要发生在会阴部,常见白色念珠菌或其他耐药菌感染。

4.头孢氨苄起戒双硫反应的报道2例,患者服药几天后饮啤,出现全身不适、胸闷气急、出汗、烦躁等,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对症处理后恢复。次日再饮啤,上述症状又出现。饮白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更重,甚至致死。头孢类抗生素、痢特灵等多种药物均有其反应,临床应予重视。

5.有起可逆性肉眼血尿和可逆性急性肾衰竭和中毒精神病的报道。

治疗

头孢氨苄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功能有损伤者服用本药,可致本药在体的半衰期延长,且加重脏损害,应避免长期、大量服用。

2.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治疗。

3.出现二重感染时,据病原微生物作相应治疗。

4.液透析和液灌流能有效地将本药从体清除。

专家点评

头孢氨苄在尿液和脓液中的浓度高,尤其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对血症细菌性膜炎、膜炎有效,对急性体炎、咽喉炎、肺炎气管炎、大肺炎和链球菌所致组织感染有效率较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柑叶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