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桂木

桂木 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lingnanensis(Merr.)Jarr.)是桑科波罗蜜属的乔木桂木高可达17米,干通直,树皮黑褐色,互生,雄花序头状,雌花序近头状,果近球期4-5月,果期7-8月,喜光、喜温湿及肥沃疏松的土壤,尤多见于村旁溪边,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也有栽培乔木,高可达17米,干通直;树皮......
目录

形态特征

桂木乔木,高可达17米,干通直;树皮黑褐色,纵裂互生,革质,长至倒卵,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基部楔形或近全缘或具不规则浅疏锯齿,表面深绿色,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10对,在表面微隆起,面明显隆起,嫩干时黑色叶柄长5-15毫米;托叶披针,早落。

雄花序头状,倒卵至长,长2.5-12毫米,直径2.7-7毫米,雄花花被2-4裂,基部联,长0.5-0.7毫米,雄蕊1枚;雌花序近头状,雌花花被管状花柱伸出苞片外。果近球,表面粗糙被毛,直径约5厘米,成熟红色,肉质,干时褐色苞片宿存;小核果10-15颗。总花梗长1.5-5毫米。期4-5月。

生长习性

为热带、南亚热带的树种,适生年平均温18-23℃,最冷月平均温度14-18℃。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为干砖红壤土。在中国海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半落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中生,常在山和山谷的缓坡地上与海南韶子、橄榄海南暗罗、大银叶树、细子龙、青皮、小达里木、广东刺栎、盘壳栎、绿楠、白木香、麻楝秋枫、红椤、猫尾木、琼榄、肖榄等树种混生。在中国广东大陆亚热带季雨林山地常绿林中亦常见。

喜光、喜温湿及肥沃疏松的土壤,尤多见于村旁溪边,树冠宽阔,浓密,生势优良。小苗及幼树稍耐荫,壮年喜光照。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州、高州和江)、海南(万宁、陵水、保亭、三亚、昌江、东和乐东)、广西等地;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有栽培

繁殖栽培

繁殖

采种

桂木为肉质果,7-8月成熟,当果实青色转为黄色带红,果肉变软时应及时采摘,果实盛于竹箩揉搓,用清水洗净后得种子,并将其及时置于阴凉处晾干。该种为忌干性种子,注意保湿,不宜久藏,最好随采随播,若需短期贮藏,可用与种子等量的湿沙或半湿椰糠混拌保鲜贮藏。每千克种子1500-2000粒。

播种

种子用清水浸泡5-6小时后捞起,用湿布盖着种子,保持湿度,第二天播种。撒播或条式点播在含沙量较多床面上,覆土、盖稻草、适当遮荫,约30天左右,始发,新鲜种子率达90%。用苗移入养杯或分床,分床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1年生苗高40-50厘米,地径0.5厘米,可以出圃栽种。

栽培技术

栽植

造林地宜选择坡度较缓的山地,最好为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冲积土和山谷、河旁等立地条件。造林前先砍伐杂灌木,清烧干净迹地,用状整地,植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3米×3米;作为果树栽培的8米×8米,可间种其他短期农作物。幼苗栽种宜用带土苗,最佳为养袋苗,由于幼苗期侧根较少,要注意保留主根主根萌生力强,故起苗时应保留较长的主根。雨季连续阴雨天栽种为宜。

抚育

造林后2-3年,要加强抚育管理,每年砍伐杂灌木、除草、松土、扩、施肥等2-3次;4年后每年砍伐杂灌木、除草、状松土1-2次。

病虫防治

病害:苗期多发生灰霉病,染病苗木从嫩叶基、幼蔓延,使叶片变色、下垂,以至全干枯。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2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虫害:蚜虫危害嫩顶芽较严重,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2.5%敌杀死5000-10000倍液,速灭杀丁等2000-3000倍液喷洒。

主要价值

木材纹理略交错,结构细致,材质稍软而轻,加工容易,干后少裂,且不变心材黄褐色,较能耐腐,边材不耐腐,易被虫蛀及菌侵染,纵切面平滑而具有光泽,雅丽美观。心材为良好的家具和室轻巧建筑用材,边材可供作一般材。

药用

果药用,具有清热、收敛止、活的功效。

食用

鲜红似胭脂色,可食,味酸甜。种子含有油质,群众喜欢采摘食用。

观赏

树冠宽阔,浓密,常绿,可作园林绿化树种。适于水边、路旁、草地、建筑附近孤植,也可植成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苯唑西林

下一篇 桂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