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观音苋

木耳菜、皮菜、水三七匹菜、天葵、红番、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菜,生于平原及低山阴湿处或栽培于信宅附近土坎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互生:椭披针,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几无柄......
目录

简介

观音苋【出处】:观音出自《重庆草药

【拼音】:GuānYīnXiàn

【英文】:all-grassofTwocolorVelvetplant

【异】:木耳菜、皮菜(《植物实图考》),水三七(《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匹菜、天葵(《重庆草药》),红番、红毛番、红苋菜、红菜、当归菜、红菜(《福建草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观音的全草。

观音苋【拉丁植物动物矿物】:Gynurbicolor(Roxb.)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来源】:为菊科植物观音的全草。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及低山阴湿处或栽培于信宅附近土坎上。

【性状鉴】:全草长30-60cm,无毛。互生,多皱缩,绿褐色面带紫以,完整展平后,叶片呈椭披针,长6-9cm,宽1.5-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状,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叶柄短,带紫褐色。可见头状花序生或腋生。瘦果红棕色,冠毛多,。微,味微甘。

【化成份】:含色甙(anthocyanin)[1-3]。

【功能治】:清热凉血;解毒消。崩漏外伤痛经痢疾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溃疡久不收敛。

观音苋性味】:《福建草药》:微甘辛,平。

【用法与用量】:服:汤,0.5~1两(鲜者2~3两)。外用:研末撒或捣

形态特征

观音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互生:椭披针,长6~9厘米,宽1.5~3厘米,厚而柔软,先端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状,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紫红色;叶柄短,紫红色,上部几无柄。头状花序生或腋生,数个排列成疏锥状或伞房状花序花序柄细长,2歧分枝苞片1列,线形;全部管状黄色瘦果具线条,冠毛丰富。期夏季。生于旷野湿地,或栽培于菜圃。分布福建台湾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本植物(观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长环境

观音性喜冷凉,生长适温为15~20℃,温高于32℃或低于5℃时生长缓慢,植株上部能忍耐-3℃的短期低温,持续低温或高温,干旱会导致植株地上部枯死。观音菜忌强光照,强光照会抑制作用,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变窄、变短、无光泽,品质下降并带有苦味。

观音在不同的环境中均能良好生长,但以微酸性、疏松、肥沃、通气性好的壤土壤土为宜。观音菜喜湿润的环境,但忌,积水易起烂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物学特性

观音苋植物特征观:

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弦状须根,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根系着生于盘状短缩上,除了吸收养成分外,还有贮藏养分的功能。根毛少,吸收能力较弱,其能不断分蘖植株叶基生,肉质,绿色,条状,长42厘米,宽1.8~2厘米,由叶鞘成束状而成假,柱,外皮膜质。四季均有薹抽出,以初夏最多,伞状花序花梗长15~30厘米,花序初为一总苞,抽薹后约10天为两性。由20多朵小花聚集成伞花被6花瓣6雄蕊6枚,上位子房,3室。果实近球种子中途败育,而不实。

功效

观音苋,解毒消肿。治痛经崩,咳创伤溃疡久不收

①《植物实图考》:治妇人病,服。

②《重庆草药》:治痛、崩。

③《福建草药》:生,清热消肿。

①治病:红番二至四两,用制三至七次后,水冲,饭前服。

②治创伤鲜红捣烂

③治咳鲜红二至四两。水服。

④治溃疡久不收:干红番,研细末,撒疮。 (选出《福建草药》)

营养

观音苋观音是一种很好的集养与特殊味为一体的高档蔬菜。每100克叶片中含水分92.79g、粗脂肪0.18g、粗蛋白2.11g、粗纤维0.94g、维生素A5644国际单位、生素B10.01mg、维生素B20.13mg、维生素C0.78mg、钾136.41mg、钙89.66mg、1.61mg、磷18.73mg、烟酸0.59mg。鲜嫩和嫩梢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还含有黄酮苷等。据测定,每100g干物质中含钙1.4~3.0g、磷0.17~0.39g、铜1.34~2.52mg、20.97mg、锌2.60~7.22mg、锰0.47~14.87mg。

观音感柔嫩细滑,吃法很多,可凉拌、素、荤、榨汁、烧汤、做水饺馅等,或与菌类素,或与肉类荤,或作锅配料。味都具一格,略具茼蒿的芳香,质柔细滑、脆嫩可。特是凉拌时加入少许白糖(蒜泥)味道更佳,深受各大宾馆、楼、超市和广大城镇居民的喜爱。此外用观音水做成药或保健饮用,具消热、清心的功效。观音水后呈淡紫红色,味微酸带甘甜,郭沫若赞之曰“客来不用观音酌满情”。

药用价值

观音苋中国医认为观音味甘,微酸,性凉。具清热解毒止咳、瘀消肿、生津止渴之功效,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伤风声嘶,疮毒,跌打肿痛等症。紫菜矿质养较为丰富,微量元素的钙、锰、、锌、铜等养成分含量较高,特是紫菜含有黄酮甙成分,在紫色的菊科植物生长早期,其含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递减。据文献记述,黄酮类对恶性生长细胞有中度抗效,有延长抗坏酸作用和抗寄生虫、抗病毒作用。另掘《全国草药汇编》记述,紫菜有治咳崩、气管炎、盆腔炎中暑、阿米巴痢疾和外用创伤等功效。

观音属于药食同源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养保健品。富含造功能的素、维生素A原、黄酮类化物及酶化锰元素,具有活、解毒消肿等功效,对儿童和老人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特需要指出的是,观音中富含黄酮苷成分,可以延长维生素C的作用,减少紫癜观音可提高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能力,对肿有一定防效。还具有治疗咳崩、痛经气管炎、盆腔炎贫血等病症的功效,在我国南一些地区更是把观音作为一种补的良药,是产后妇女食用的要蔬菜之一。

食疗机理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治疗某些疾病。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锌、锰、维生素E、黄酮类物质等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铜等对治疗一些液病(如养型贫血)有很好的疗效。

生理活性物质有清除自由基和抵抗衰老的作用。照自由基衰老说,抗氧化作用减弱或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是人体衰老的一个要原因。人体清除自由基的防御体系要有两套:一是酶防御体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等;二是非酶防御体系,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类物质等。观音含有维生素C,而、铜、镁等微量元素又是上述酶的基,因此,必然会进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

观音具有消炎、活、补、养美容的功效,是产后妇女及需要补的人群食用的要蔬菜之一。

观音中的黄酮类化物对恶性生长细胞有抗效,同时还有抗寄生虫和抗病毒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

栽培技术

【育苗】:观音要采用无性繁殖,有扦插和分株两种式,生产上以扦插扦插四季都可进,多在春季4—6月或秋季9—11月进。在健壮母株上取嫩作插条成长约8—10cm,部留3-5,于10ppm生粉溶液中浸泡10分钟,斜插于苗床上,可用壤土或细沙土作苗床,入土约2/3,8cm×6cm,遮阴保湿,全年均可扦插,以春秋两季最容易生。7—10天便可和成活,18—20天即可移栽。

【定植】:选择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微酸性的壤土为宜,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作底肥,深耕细耙,整地作畦,畦宽约1.2m,然后在畦面30cm×25cm定植,每定植1苗,定植多带土,每667m2定植5000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地春季终霜后定植,保护地8—9月定植。

田间管理】:尽管观音耐旱、耐瘠薄,但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利于生长,保产品脆嫩、产量高。因此应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始采收后,每采收1次结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水,一般每667m2施腐熟稀水粪500kg或尿素10kg兑水浇施。冬季注意保温防冻,大棚种植夜间盖草苫,保持棚温10℃以上,夏季可遮阴降温。保持20℃—25℃的生长环境,生长迅速,丰产性强,夏季高温下生长减缓。

病虫害防治】:观音对病虫抗性较强,只要保持通透光,一般较少病虫发生。

【采收】:定植25天始采收,采收上部嫩7-8,约15CM。第一次采收,的基部留2-3萌发;从第二次采收起的基部只留一,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可一直采到霜冻,一般每10—15天采收一次。温室可四季采收,实现周年供应。一般每667m2产菜2500-3000kg,可收入万元以上。

生药材鉴定

观音苋【性状鉴】:埠呈不规则短柱状、纺锤状或块状,略弯,有的有2-3短分叉,长1-3cm,直径0.5-1cm。表同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须根痕;端常有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中部通常较膨大。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略显放射状纹理。微,吵甘、微苦辛。

以个大,断面皮部色白者为佳。

【显微临】: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含棕色物。皮层较窄。皮部较宽广,射线宽,筛管群明显。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至20余列细胞,导管束呈放射状排列,导管直径约至40μm,中央部位导管稀疏在。有的中央为薄壁细胞。

【理化鉴】:

(1)本品断面置紫外光灯下(365nm)观察,显黄白色荧光,加酸或加碱后荧光不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以70%乙醇10ml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10)5ml使溶液,滤过。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生成橘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硅鸟酸试液1-2滴,生成黄色沉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观音苋根

下一篇 蝈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