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坛龙
植物形态
扇叶铁线蕨多 年生草本,高40~50厘米。根茎短而直立,被狭披针形、渐尖的鳞片。
叶柄簇生,坚韧,深褐色至紫黑色,光亮,基部具鳞片,上部裸净,长10~25厘米;叶革质,两面均裸净,呈不整齐的阔卵形,长约20厘米,宽约15厘米,为2回或3回不对称的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钝头;小羽片斜方状椭圆形至扇形,交错互生于叶轴两侧,长1厘米,宽1.5厘米,具被毛的短柄,上缘及外缘圆形,且有细微锯齿,下缘成直角形,略呈覆瓦状排列于叶轴上,也有疏生的;叶脉不明显,扇形;叶轴黑褐色,光亮,上面有红棕色短刚毛。孢子囊群椭圆形,生于小羽片的上缘或外缘的叶脉顶端,通常连接;子囊群盖与孢子囊群同形,由叶缘锯齿反折所成。
基本信息
【拼音名】 Guò Tán Lónɡ 【英文名】 Flabelate Maiden-hair Herb, Herb or Rhizome of Flabelate Maiden-hai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iantum flabellulatum L.[A.fuscum Retz.;A.amoenum Wall.]
【异名】 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 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广西药植图志》), 乌脚枪(《陆川本草》),螺靥蕨(《南宁市药物志》),铁脚路箕(《江西民间草药》),铁鲁基、 乌蝇翼、小熊胆(《岭南草药志》),鸡爪莲(《湖南药物志》),乌脚路基、铁笊篱(《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狼萁、双甲草、 鸡骨草、乌脚鸡、五爪蕨、铁狼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阴湿处。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浙江等地。
味道:苦辛,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
②《陆川本草》:辛涩,微凉。
③《岭南草药志》:味淡,性凉。
功用功效:抗菌,止血,清热,利湿,消瘀,散肿。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流感发热;黄疸;痈肿;蛇虫咬伤;跌打肿痛。
用法与用量:
选方
① 治痢疾:过坛龙全草一两,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 治红白痢疾:过坛龙、凤尾蕨各二两。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凤尾蕨量,红多则反之。(《广西药植图志》)
③ 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 治砂淋:过坛龙二至三两。银器同煲水服。(《广西药植图志》)
⑤ 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一两,加冰糖,水煎服,连服三剂。(江西《草药手册》)
⑥ 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 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二两。加入瘦肉或猪脚煮服。(《岭南草药志》)
⑧ 治瘰疬:过坛龙根二两,墨鱼二两。加水同炖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 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广西药植图志》)
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鲜过坛龙4两(干者2两),加红糖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儿童用量减半。
服至症状消失为止。
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0例,一般症状平均3天改善,黄疸消退平均4.5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有不同程度缩小,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
治疗小儿无黄疸型肝炎6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3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部分病例恢复正常,肝功能恢复平均28天。
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5例,一般症状改善平均5天,黄疸消退平均12.5天,肝肿大2个月后复查,压痛消失、肝大缩小,肝功能恢复平均30天。
治疗成人无黄疸型肝炎40例,治疗后仅20例一般症状有所改善(平均6天),肝肿大均无改变,肝功能5例恢复正常,10例进步,但不稳定。
文献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