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隔山消

隔山消 隔山消(拉丁为: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紫地榆,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无危(LC)。隔山消的株高达30厘米;对生,五角状花序梗腋生和生,长于花梗长为1.5到2倍;萼片或卵状长,长6到7毫米;花瓣紫红色,倒卵形雄蕊与萼近等长,花药褐色蒴果长2.5到3厘米,被......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肉质近纺锤,灰褐色,长约10厘米,直径2厘米;被单列柔毛;有乳汁。薄纸质,卵形,长5—6厘米,宽2—4厘米,端短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微柔毛;基3—4条,放射状,侧脉每边约4条;叶柄长2—5厘米。聚伞花序近伞房状半,着达20朵;花序梗长3—6厘米,被单列柔毛;花梗长5—10毫米;长2毫米,直径5毫米;花萼外面被柔毛,裂披针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淡黄色,辐状,裂,外面无毛,面被长柔毛;花冠薄肉质,5深裂,其裂近四,基部紧缩,截形,比蕊柱短;花粉块长,下垂;子房无毛,花柱细长,柱头膨大,端凸起。蓇葖果披针,长12厘米,直径1厘米,无毛;种子卵形,长7毫米,暗褐色端种毛长2厘米。期5—9月,果期7—10月。   图片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山地路旁草地。

种类介绍

白首乌:Cynanchum bungei Decne)属龙胆;又,白人参。古籍记载,白首乌用于晚唐,盛于早明,沿用至今。因其补、乌发生发、养、抗衰老之功效,被历代家视为摄生防老珍品。

中国白首乌的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是中国唯一首乌之乡。滨海白首乌于传统药材何首乌何首乌多为药材,食用需严格遵守医嘱。滨海白首乌为保健草药,以保健为,因其温补宜人,且具有无毒副作用,因此可用於日常服用。滨海当地的人们多为早或下午食之。

图片

分布范围

产嵩明等地;分布于辽宁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图片

主要价值

地下块根供药用,用以健、消饱胀、治噎食;外用治疮毒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平。归肝经。功效∶消食健理气止痛,催乳。治∶饮食积滞,脘腹胀痛,乳汁不下或不畅。用法用量∶服,6~15g;研末服,1~3g。研末吞服比服效果好。使用注意∶过量服用容易中毒。不良反应∶本品毒性成分不明,可能是萝摩毒素,或者是强苷,过量服用会产生中毒反应。临床表现为流涎呕吐癫痫性痉挛,强烈抽搐跳缓慢等症状中毒轻者,可催吐,洗及导泻;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并服镇静预防痉挛。药选录∶①治痢疾牛皮一两。水服,每日一。(《江西草药》)②治食积饱胀∶隔山消一钱。打成粉子,用水吞服,每天一次。(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③治胃气痛,年久未愈∶隔山消二钱,万年荞一钱。打成细粉,每天三次,每次用水吞一钱。(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④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两,鸡屎藤五钱。猪肉服。(《贵阳民间药草》)⑤治噎食,转食∶隔山消二两,鸡肫皮一两,牛南星、朱砂各一两,急性子二钱。为末,炼蜜,小豆大。每服一钱,淡姜汤下。(《孙天仁集效》)⑥治小儿块∶隔山撬一两。水加白糖当,每日三、五次(《陕西草药》)⑦治小儿疾,隔食,并能健脾隔山消苦荞头鸡屎藤马蹄草、侧。研末,加石柑子金,鸡子服。(《四川中药志》)⑧治食疟隔山消(细末)五分,地牯牛三个(去头、脚,焦,研末)。混,用米汁送下。(《贵阳民间药草》)⑨催乳∶隔山撬一两。肉吃。(《陕西草药》)   图片

文献摘录

1)《本草纲》∶“腹胀积滞。”2)《分类草药性》∶“消食积,下乳,补虚弱。”3)《陕西草药》∶“滋阴健脾,镇静止痛,催乳。治腹胀,虚痨,肾虚痛,阳痿,小儿块,白带,乳汁不足。”图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隔山香

下一篇 隔山撬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