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骨牌蕨

骨牌蕨(拉丁: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Bedd.) Ching)为水龙骨骨牌蕨植株。高约10厘米。细长横走,粗约1毫米,绿色,被鳞片鳞片钻状披针,边缘有细齿孢子囊群,通常位于叶片最宽处以上,在两侧各成一,略靠近,幼时被盾状隔丝覆盖。产浙江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附生林下树干上或石上,海拔240-1700米。植株高约10厘米。......
目录

形态特征

植株高约10厘米。细长横走,粗约1毫米,绿色,被鳞片鳞片钻状披针,边缘有细齿远生,一型;不育披针,钝头,基部楔形,下延,长6-10厘米,中部以下为最宽2-2.5厘米,全缘,肉质,干后革质,淡棕色,两面近光滑。两面均隆起,小稍可见,有单一或分叉的藏小孢子囊群,通常位于叶片最宽处以上,在两侧各成一,略靠近,幼时被盾状隔丝覆盖。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和射光的环境,但忌讳光线直射。要求土质肥沃、通气性好的土壤繁殖栽培管理:以分株和孢子繁殖

分布范围

浙江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附生林下树干上或石上,海拔240-1700米。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北部也有。

栽培技术

骨牌蕨有分株和孢子繁殖

栽培基质选用草炭土与等量的炉渣混生长期保持盆土略湿润,每3周浇施一次稀薄肥水。冬季盆土略干,温度维持在15℃以上。

栽培要点

1、光照: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2、浇水: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仍未恢复,需将萎蔫的子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浇水最好在早晨进,特叶片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发慢,易部病害。

3、温度:喜温和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通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新鲜且不干。幼苗期应避免“穿堂”。

4、施肥: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施肥应薄施、勤施,同时据需要进面喷施。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要有以下两种:

1、灰霉病:要为害植株。发病呈水浸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防治法是提高室温度,注意通透光,降低湿度,定期喷药,以预防为。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7至10天一次,连续两三天,注意交替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

2、立枯病:发病植株叶片绿色枯死,而干下部腐烂,呈立枯状。发病初期病株生长停顿,缺少生机。然后出现枯萎,叶片下垂,最后枯死。病株处变细,出现褐色、水浸状腐烂。潮湿时,自然状态下病斑处也会产生蛛丝状褐色丝体。防治法是选择充分消毒的培养土和腐熟的肥料作为盆土,忌积水。发现死苗应及时同盆土一并倒掉。上盆定植后,每隔10天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1500倍液,或用50%克菌湿性粉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500倍液浇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骨碎补

下一篇 骨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