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高原点地梅

高原点地子叶植物报春植物高原点地的全草。分布于蒙古、西藏多年生草本,植株由多数出条和莲座状成密丛或垫状体。出条稍粗壮,深褐色,下部节间长可达7毫米,上具枯老丛,上部节间短或新丛叠生于老丛上而无明显间。莲座状丛直径6-8毫米;近两型,外层,长3.5-4.5毫米,宽约1毫米,早枯,深褐色,先端钝,稍向弯拱,面疏被毛,面被短硬毛,上部边缘被......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由多数出条和莲座状成密丛或垫状体。出条稍粗壮,深褐色,下部节间长可达7毫米,上具枯老丛,上部节间短或新丛叠生于老丛上而无明显间。莲座状丛直径6-8毫米;近两型,外层,长3.5-4.5毫米,宽约1毫米,早枯,深褐色,先端钝,稍向弯拱,面疏被毛,面被短硬毛,上部边缘被毛;至倒披针,长5-6毫米,宽约1毫米,毛被同外层,但较密。花葶单生,高1-2厘米,被展的长柔毛;花序2-5苞片倒卵状长至阔倒披针,长5-7毫米,宽1.5-2.2毫米,先端钝,部和边缘具长柔毛;花梗短于苞片,长2-4毫米,被柔毛;花萼阔钟或杯状,长2.5-3毫米,密被柔毛,分裂近达中部,裂卵状三角,先端稍钝;花冠白色部周围红色,直径4.5-8毫米,裂阔倒卵形或楔状倒卵形全缘或先端微凹。期6-7月。

采收和储藏

初夏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产于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青海南部。生于湿润的砾石草甸和流石滩上,海拔3600-5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巴塘。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500m的向阳干的山坡、疏林下和林缘砂石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中药材

【出处】始载于《全国草药汇编》。

【拼音】Gāo Yuán Diǎn Dì Méi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植物点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ndrosace integra(Maxim.)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初夏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功 效:利水消肿、除湿

治:治小便不利、全身浮肿、关节疼痛、痹症

性味】淡;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治】渗湿利水。湿痹关节酸重疼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服:汤.6~12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平,有除湿利尿功能。用于关节痛配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高原蚤缀

下一篇 骨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